沂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沂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沂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7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沂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3月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借误!未定义书签。1第一节发展成就错误!未左第二节发展环境错误!未定义书签。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错误I未定义竹签。8第一节指导思想错误!太,第二节发展目标错误!未定第三章建设工业强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错误!未定义回签。4第一节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错误!未发第二节推进农业现代化错误!未发第三节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错误!未第四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札X第四章加快城乡统筹推进新型城筑化.错误!卡定义书签。经第一节优化城镇发展布局错误!未发第二节统筹城乡一体发展错误!未完第三节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方误!未定义书签。写
2、7第五章实施生态立县建设绿色沂源帮田木定义送朝第一节优化生态布局错误!未%第二节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错误!未发第三节发展绿色循环经济错误!未完第四节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隹第五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44第六章推动民生改善建设幸福沂源H!木定义匕第一节实施脱贫攻坚行动错误!未发第二节发展现代教育体育错误!未我第三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错误!未发第四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错误!未定义书Z第五节提升全民健康质量错误!未发第六节提商社会治理水平错误!未定第七章提升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支撑昔误!未定义/答诏第一节完善城乡交通体系错误!未第二节优化城乡能源体系错误!未矣第三节建设现代水利体系错误!未发第四节加
3、强市政基础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构速现代信息网络港误!走:第八率激活发展动力保障规划落实错误!未定义书签。姓第一节全面深化改革错误!未完第二节扩大开放合作错误!未定义书签。65第三节增加有效供给第i未亡力书7福第四节优化发展环境 第五节推进依法治县 第六节加强组织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斜 ,错误!未定义书签。68 ,错误!未定义书签。69“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沂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全县适应引领新常态,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
4、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跃上了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综合实力明显跃升。预计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亿元,年均增长9.4%,是2010年的1.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100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8.4亿元,年均增长13.95%,是2010年的1.9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1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年均增长20.1%;实现社会消赛品零售
5、总额136.7亿元,年均增长14.7%。发展布局不断优化。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新医药、新材料及高分子三大产业,起步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累计完成项目投资40亿元,列入市级重点产业功能区,拓展了工业发展空间。高起点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扎实推进河湖新区建设,实施了基础设施、片区改造、产业开发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59个重点项目,18个项目竣工或投入使用,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2015年,城市规划面积扩大到34.83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新增面积5.5平方公里,达到23.59平方公里,人口1386万人。预计城镇化率达到46%,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结构
6、调整成效显著。2015年,预计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2.34:50.27:37.39调整为2015年的12.66:44.43:42.91o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9%,新增院士工作站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0家,其中国家级3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o实施了“美丽沂源乡村行”工程,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初步建成示范点16处,五年规范流转土地63万亩,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38家,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00处,培育了“沂源红”苹果新品种,新认
7、证“三品一标”农产品68个,“沂源苹果”荣登2015中国区域品牌榜。预计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91%,比2010年提高5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实施了天湖旅游度假区、鲁中义乌商贸城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了牛郎织女文化景区、沂源溶洞群景区2处4A级重点景区,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山东省旅游强县”等称号。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建改造国省道和城乡道路292公里,建成了螳螂河西台大桥、沂河东里大桥等大中桥34座。瓦日铁路贯通运行,使我县告别了不通火车的历史。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新建悦庄220千伏变电站等12项输变电工程,供电能力实现翻番。实施
8、了清水润城生态水系建设和城区供水水源及管网改造工程,新铺设供热管网110公里、天然气管网100公里、雨污管网150公里,城区污水实现并网连通。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东里镇、南鲁山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90处、库区移民项目扶持工程UO处,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2座,治理中小河流52公里,扩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8.4万亩,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12万亩、小流域治理172平方公里,新建沼气池1万个,改造农村旱厕1.4万个,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实施了“绿满沂源”造林绿化工程,五年造林2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9%,建成
9、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3.2平方米。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预计2015年全县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分别下降24.6个和29.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累计治理污染企业73家,关闭取缔土小企业146家,空气质量保持全市最优。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建成了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实现翻番,沂河出境断面水质指标连续12年优于功能区划要求标准。我县被整体列为国家、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和“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城市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被联合国人居署、亚
10、洲人居环境协会授予“2013亚洲都市景观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63项精简为5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削减30%。实施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新增登记企业3669家。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成立了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有序开展,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资本运作取得重大突破,新增上市公司2家,2家企业成功登陆“新三板”
11、,6家企业实现股权挂牌交易,鲁阳公司与美国联合纤维公司实现强强联合,联合化工公司与江西合力泰公司完成重组,绿兰莎啤酒公司与青岛啤酒公司完成战略合作。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外来资金80.4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2011年,我县被列入国家沂蒙革命老区政策范围,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扶持政策,累计到位政策项目115个、资金73亿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到7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7%。预计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1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1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5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4.7%
12、,城乡收入比由2010年的2.39下降到2015年的2.27。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累计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稳定在2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并轨运行,财政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85元,城镇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和每人每年3050元,连续十年普提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建设了沂河源学校、沂源四中、第二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幼儿园等学校,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96%,实施了住校学生营养改善和农村学校冬季温暖工程。大力推进保
13、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6100套。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大病医保全覆盖,群众在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创建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建成了县残疾人康复中心,落实了一孩生育登记和单独二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文化事业日趋繁荣,文化惠民、农家书屋、村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实现村级全覆盖,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目标。深入推进扶贫奔康工程,五年共有2.8万户、6.67万人实现脱贫。继续推进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建设“平安沂源”,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推进依法治县,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第二节发展环境从外部环境看,国际金
14、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短期内依然存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3D打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各国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国际经济影响和我国自身结构调整的影响下,我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长的转型期、结构调整的转轨期和前期宏观政策的调整期,“三期”叠加使我们面临新的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我国未来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从内部环境看,“十二五”期间,全县
15、产业布局、园区布局、城乡布局不断调整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更加科学清晰。沂蒙革命老区、”两区一圈一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多政策支持。“瓦日铁路”竣工通车,为我县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支撑。企业群体发展壮大,并在同行业中形成了“小行业大龙头,小产品硬拳头”的发展特色,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为工业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基础。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强化,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和省重点生杰功能区,有利于放大生态优势,增强县域差异化竞争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积极探索规律,主动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
16、社会发展新常态,凝聚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这些都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同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人均占有水平偏低。产业层次相对不高,产业集群链条较短且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聚集效应偏低,农业市场化程度不高。集成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还十分短缺。环境承载力不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环境保护任务仍然较重。镇域经济还比较薄弱,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不高,社
17、会资本未得到有效激活,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十分繁重。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等。站在新起点,展望新未来,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第二章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第一节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和效益为中心,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
18、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和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沂源为总目标,着力推动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民生改善,开创沂源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三五”时期,必须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牢把握“一个总目标、三个着力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沂源为总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工业强县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创造更加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财源支持。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增创绿色竞争优势,创造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推动民生改善,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到2020年
19、,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城乡收入和社会保障等主要指标优于全面小康社会标准、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建成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富足、宜居宜业幸福沂源。着力建设工业强县。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围绕打造高新产业园地,以产业提质为立足点,以高端、绿色、集约为发展路径,发挥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发挥“小行业大龙头”企业特色竞争优势,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两化融合构建创新产业链,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立足上市资源和金融生态优势,激活资本要素,引资引智引企,借势借力发展。牢牢把握低碳环保发展方向,推动工业循环化改造和绿色智能生产制造。到2020年,高新技
20、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工业运行效益指标全省领先,以工业质的提高带动强县富县。同时,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实施生态立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速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抓手,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推进植树造林、治污减排、涵养水源,凸显沂源天蓝、山绿、水清的环境优势;着力推动经济生态化,优化产业结构,构建高端工业、品牌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着力弘扬生态文化,全面倡导推行绿色文明生活方式。着力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和生态美
21、丽乡村,全面增创沂源可持续发展优势,提升绿色竞争力。到2020年,城乡绿化水平、主要环境指标保持全省领先,建成示范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打造齐鲁生态高地。着力推动民生改善。牢固树立“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城乡统筹、全民普惠、保障基本、服务均等,以更大力度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步伐,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以更大投入补齐短板,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筑牢长远发展基础。以更强措施推进脱贫解困,实施六个精准,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22、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以更高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到2020年,让全县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实现高质量全面小康。第二节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总目标、三个着力点”,严格任务分解,量化指标体系,力争实现五个方面明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亿元,年均增长7.5%以上,人均GDP突破62000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4亿元,年均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沂源县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三个 规划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9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