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预测17.docx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预测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预测17.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预测(2018年最新版)(二)1、填空题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实现的。参考答案:教学活动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教学活动2、判断题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Yo3、简答题开展好课外活动有哪些基本要求?参考答案: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是:(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4、单选题“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A:整体性的形成B:
2、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幼儿心理发展是循序渐进的,离不开量的积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题干中的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5、多选题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有oA:教师对。学生的期望B:教师的情绪状态C:学校的管理方式D:教师的教学方法E:师生关系参考答案:ABDE本题解释:【答案】A,B,D,E解析: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情绪状态、领导方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对。学生的期望。6、简答题智慧技能参考答案:参考解析: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7、单选题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
3、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意义的掌握。【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青少年不仅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8、单选题教育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OA: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不平衡性B: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制约作用C:教育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的不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D:教
4、育可以协调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关系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相对独立性的理解。【参考答案】A【名师点睛】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指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是同步的。在一定阶段,教育发展的某些方面或某些环节,会表现出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的现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政治民主,但归根到底是受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其他三项都夸大了教育的作用。9、简答题想象参考答案: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
5、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0、简答题学前教育学的发展经历过哪几个主要阶段?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参考答案:参考解析:【答案要点】(1)学前教育思想的孕育和萌芽阶段。(远古19世纪初期)柏拉图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也论述过儿童教育,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论点,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
6、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他认为儿童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他的这种教育思想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思想,并以毕生的教育实践证明了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著有林哈德和葛笃德母
7、亲读物等,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2)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开始创立的。以福禄倍尔为标志,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和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西方的有:福禄倍尔、杜威、蒙台梭利;我国的有:康有为、陶行知、陈鹤琴。(3)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20世纪中叶以后,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提高理论化和科学水平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其次,邻近学科
8、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11、单选题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A:教师良心B:教师公正C:教师义务D:教师荣誉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o解析: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12、单选题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强度B:对比关系C:运动关系D:新异性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o解析:教师用红笔批改的痕迹和学生的作业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了学生的注意。13、简答题开端计划参考答案:【答案】开端计划是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
9、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14、单选题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参考解析:15、多选题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主要有A:善于学习B:勤于反思C:恒于研究D:坚定信念E:勇于实践参考答案:ABCE本题解释:【答案】ABCEo解析: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有善于学习、勤于反思、恒于研究、勇于实践。16、单选题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或整理过程,这叫做oA:计戈IJB:决策C:组织D:控制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17
10、、单选题“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18、简答题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参考答案:【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掌握。【参考答案】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2)启发学生独立思
11、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探索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学科教学中要锻炼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要具备充分的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19、单选题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
12、过程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o20、多选题幼儿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是oA:同拒化制从认抗内控 依 B C DE:参考答案:AB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Do参考解析: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21、填空题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属于决定论。参考答案:环境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环境.22、简答题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参考答案:(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
13、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23、单选题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主要根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断,然后再从这
14、个判断推论出认识对象其他品质的现象。A:晕轮效应B:近因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故得出本题答案选Ao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社会刻板效应指人们对不同社会集团的人所持的固定划一的看法。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其中第一印象是典型的首因效应。24、单选题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一。A: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师 招聘 考试 题库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考点 预测 1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2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