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北桥头连接道工程工程--桥梁及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大桥北桥头连接道工程工程--桥梁及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桥北桥头连接道工程工程--桥梁及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6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桥北桥头连接道工程工程桥梁及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31.1 项目建设背景31.2 设计范围及内容32、设计依据及规范32.1 设计依据32.2 主要设计规范3国家标准3住建部规范3交通部规范4地方标准43、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44、建设条件41.1.1 区域的自然条件(捕于地勘报告)41.1.2 1.l地理位蜂场地交通41.1.3 地形地貌51.1.4 1.3气象与水文51.1.5 地属构皱地震51.1.6 地层岩性51.1.7 基岩面及强风化带特征61.1.8 水文地质条件61.1.9 松散层孔隙水61.1.10 基岩裂隙水74,110地下71.1.11 岩土体透水特征71
2、.1.12 水土腐蚀性评价71.1.13 不良地质作用71.1.14 特殊性岩土及有害气体74.2 工程地质评价84.2.1 场地稔定性及适宜性评价84.2.2 地震效应皿84.2.3 地震效应评价地震稔定性评价94.2.4 连接桥梁工程频皿94.2.5 地下水作用和水土腐蚀性评价124.2.6 均匀性124.2.7 对相邻建构筑物的影响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134.2.8 磁睇分析134.2.9 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34.2.10 地下水作用评价144.2.11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154.3 结论及建议164.3.1 结论164.3.2 建议165、技术标准175.1 本项目技术标准175.2
3、 相关道路设计技术指标176、主要材料1712.6 上部结构施工2612.7 桥台2712.8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特别说明2713、麓工验收标准及要求2814、其它2815、支挡结构设计2915.1 雌2915.2 设计标准29153设计原则2915.4 主要材料2915.5 重力式挡墙施工要求3115.6 施工要求326.1 混凝土186.2 Bi应力钢束186.3 普通钢筋186.4 结构用钢196.5 支座196.6 伸缩缝196.7 桥面铺装196.8 桥面排水196.9 焊接材料197、桥梁设计197.1 桥梁总体布Jt197.2 其他208、耐久性设计218.1 混凝土原材料
4、的要求218.2 混凝土的施工要求218.3 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防腐228.4 混款土的防护涂装229、维护设计2210、抗震设计2311、环保及节能2312、施工要点2312.1 总体要求2312.2 测量2412.3 混凝土2412.4 强力副束2412.5 钢材、钢筋262.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规划图3)业主提供的1:500实测电子地形图4)2022年11月郭家沱大桥北桥头连接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郭家沱大桥北桥头立交施工图6)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和文件2.2主要设计规范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
5、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住建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年版)1、工程概况1.1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坐落于工业园区西南
6、角,紧邻郭家沱望江休闲小镇,位于铜锣峡下口处的长江北岸之滨,东接鱼嘴,西连铁山坪,南临长江,与南岸区广阳岛隔江相望。项目起点顺接现状郭家沱北桥头立交匝道,终点接规划佳盛路三期交叉口,道路总长482.209m,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为3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21m,双向四车道。本次项目郭家沱大桥北桥头连接道作为交通转换性道路,且周边快速路及桥头立交均以建成通车,本次连接道作为周边区域进去快速路六纵线的重要交通转换通道,因此现对道路的设计及建设已迫在眉睫,避免将来形成交通瓶颈.1.2 设计范围及内容本次道路设计包含郭家沱大桥北桥头连接道道路及配套工程设计,郭家沱大桥北桥头连接道设计起点顺接现
7、状北桥头立交匝道B、C,实施起点分别为与B匝道顺接处K0+25.599(X=70110.305,Y=75286.516),与C匝道顺接处K0+026.1632(X=70110.385,Y=75287.309),道路自南向北,设计终点位于规划佳盛路三期交叉口,KK0+482.209(X=70357.173,Y=75332.899)处,道路设计全长482.209m,道路标准路幅宽度21m,设计速度30kmh本次设计包含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交通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综合管网。本章节为郭家沱大桥北桥头连接道桥梁及支挡工程施工图设计。2、设计依据及规范初步设计专家审查意
8、见执行情况目前本项目初设已进行了专家审查,桥梁专业审查意见为通过。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具体修改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D补充既有桥墩技术状况说明;回复:按审查意见补充既有桥墩技术说明,详见设计说明6.6.4。2)、补充对连接道隧道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回复:按审查意见进行复核,在下阶段施工图设计中明确相关施工组织设计。3)、单箱三室箱梁宜采用不平行直线型腹板构造回复:按审查意见进行复核,为保证与既有桥梁接顺,右线桥横断面保持与既有桥梁一致,即采用单箱三室构造,翼缘板悬臂1.5m,考虑后期施工便利性,边腹板局部为曲线段。支挡结构专业审查意见为修改通过。具体修改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无意见4、建设条件4.1
9、 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摘于地勘报告)4.1.1 地理位置及场地交通本项目坐落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区西南角,紧邻郭家沱望江休闲小镇,位于铜锣峡下口处的长江北岸之滨,东接鱼嘴,西连铁山坪,南临长江,与南岸区广阳岛隔江相望。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交通部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行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桥涵地
10、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3360-01-201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G/T3512-2020)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2016)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19)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JT/T327-201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地方标准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3、上阶段审查
11、意见及执行情况场地南侧ZK23附近有一处混凝土修筑的灌溉池塘,水域面积约2511水深约2mo此外,未见其他地表水体。4.1.4地质构造及地震场地地质构造上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优势产状130oZ38。勘察区内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1)裂隙LXI:产状75/80,裂隙间距14m,张开13mm,无充填物,裂面平直,延伸13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2)裂隙LX2:产状200/85,裂隙间距26m,张开度14mm,裂面粗糙,泥质或岩屑充填,延伸25m,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经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岩层面微张闭合状,结合很差,尤其是砂、泥岩结合层面,容易泥化形成泥化夹层,属软弱
12、结构面。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据区域地质资料,建设场地内未见构造破碎带、断层及活动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4.1.5地层岩性通过地质钻探、地面地质调查和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场地内出露地层由新到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土层、鱼塘塘底出露冲洪积淤泥质粉质黏土(Q4al+pl)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各层岩土特征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l):杂色,以素填土为主,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粘4.1.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中部高、两侧低,大部分
13、区域保持原始地貌,整体呈斜坡状,现状鱼望路位于坡脚或近坡脚位置,横向地形坡角大,斜坡区域地形坡角1530为主,局部陡坡、陡坎地段可达4560,斜坡地段覆盖层厚度较小,部分基岩出露:坡脚沟谷地段及已建断头桥位置地形较平缓,坡角一般38左右,覆盖层相对较厚。现状地面高程209.42257.72m,相对高差48.3m左右。4.1.3气象与水文勘察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夏热秋短,降水四季分配不匀,多伏旱、日照少、湿度大、雾日多、风速小等特点。据市气象局资料:勘察区多年平均气温18.4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4,日最低气温-L8C。
14、多年平均降水量1059.8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I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L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In/s。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场地勘察范围西侧ZK46附近见一池塘,水域面积约1500Hl1,水深不足1m
15、;胶结,主要矿物成份有:石英、长石等:强风化层厚度一般约1.23.0m,强风化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属较硬岩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II级,部分含泥质较重,夹含泥质条带,为场地次要岩性。4.L6基岩面及强风化带特征基岩面特征:场地基岩面与地形坡角基本一致,一般约15-30oo受地形影响,斜坡上的岩土界面起伏较大,基岩面与斜坡坡度基本一致,沟谷内相对平缓,局部平缓或陡坎。强风化带:场地内分布的基岩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砂岩,岩体呈互层状产出。基岩强风化层网状风化裂隙较为发育,岩质极软,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个别甚至呈碎屑状、岩粉状,
16、钻探揭示强风化层厚度一般约1.20510m,特别是泥岩抗风化能力差,多见网状裂隙,强风化层相对较厚,多呈碎屑状。强风化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4.L7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4.1.8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在岩土界面上从高处往低处排泄或下渗进入基岩裂隙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在原始地貌丘包地带,覆土层薄,除雨季外一般无地下水;在原始地貌沟心地带,覆土层较厚,有少量地性土夹泥岩、砂岩碎块石等组成,碎块石粒径1065
17、mm,含量40%55%,为场地道路平场时机械堆填、附近居民楼修建所形成,未碾压夯实,回填时间大于IO年。填土性质差异大,钻探揭露厚度O.34.Om(ZK47),为特殊性土层,主要分布于既有道路及居民聚集点附近。(2)残坡积土层(Q4el+dl):粉质粘土,浅褐色、黄褐色,未见包含物,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可塑硬塑状。该层广泛分布于场地表层或者人工填土层以下。该层厚度一般约O.45.7m(ZK35)o广泛分布于坡体坡顶及坡角,坡底冲沟内土层厚度较大。(3)淤泥质土层(Q41)黑褐色褐红色。呈软塑流塑状态,淤积成因。摇振反应无,稍有腐臭味,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8、主要分布于场区鱼塘塘底及水沟内,仅两个钻孔揭露,钻探揭露厚度为8.5In(ZK46)omm不整合接触为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建造,由砂岩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为本场地内的主要岩层。(1)泥岩(J2sMs):红褐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约L25.1m,强风化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属软岩,部分含砂质较重。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泥岩广泛分布于表层第四系土层以下,为场地内的主要岩层。(2)砂岩(J2s-Ss):灰褐色、灰色,细粒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市地方经验综合提供:场地内
19、素填土渗透系数取经验值10.002000md,为强透水层;粉质黏土渗透系数取经验值0.0050.0IOmd,为微透水层;泥岩、砂岩渗透系数取经验值0.0150.200md,为弱中等透水层。4.1.12水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及周边无污染源,据邻近建筑场地经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年版第12.2节H类环境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由于场地及周边无污染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第12.1.1条规定,本次未采集土试验样进行腐蚀性分析,根据调查,场地周边未见污染土的堆放,未见污染土进入场地,平场后地表均为原生土壤,土层未被污染。据邻近建筑场地经
20、验,综合判定场地地下水和土体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水、土对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18)的规定。4.L13不良地质作用经调查和收集资料,勘察范围内地层层序正常,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场地内未发现埋藏河道、沟滨、墓穴、孤石等不利地下埋藏物。4.1.14特殊性岩土及有害气体(1)素填土,其物质成分不均匀,密实度差别大,厚度差别大,在场地内分布不均。素填土主要由修建道路、房屋地坪和弃渣回填形成,物质成分主要砂泥岩块(碎)石和粉质粘土组成。骨架颗粒粒径2060
21、0mm为主,部分可达下水存在,其流量随季节变化大。雨季时,地下水埋藏浅,枯水期时,地下水埋藏深,为季节性潜水。1.1.1 9基岩裂隙水基岩中的地下水按其储水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可细分为风化裂隙水及砂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赋存于岩体强风化裂隙中。主要受降雨、地表水和上部土层孔隙水补给,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不具统一潜水面。地下水受地形、岩性及风化裂隙发育强度控制,故富水性差异大,随深度增加富水性减弱,直至岩体风化裂隙不发育。砂岩裂隙水赋存于砂岩层面及构造裂隙中。该类地下水受裂隙控制,埋藏深,主要受降雨、地表水体的补给。地下水径流途径长,常沿临空裂隙或与下伏泥岩接触面以泉水或散体状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富水
22、性中等。4.1.10 地下水观测本次钻探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残留水,于24h后进行水位观测,仅原始地形低洼地段的共计3个钻孔(ZK35、ZK39、ZK46)存在地下水位,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埋深5.57lm,未见稳定地下水。对钻孔ZK2O、ZK23进行抽水试验,未抽取到地下水。综合以上,线路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线路沿线的大气降雨容易沿着砂岩裂隙下渗软化岩石,对路基边坡、隧道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路基边坡、隧道在设计和施工时需做好截排水工作。4.1.11 岩土体透水特征场地覆盖层为素填土、粉质黏土,根据拟建场地条件、类似工程经验及重庆4.2工程地质评价1.1 .1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原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桥 桥头 连接 工程 桥梁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6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