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一,知识解读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鹭酶胡克,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蝇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本,3,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4,在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叁方形,它有细胞壁,第1课时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一,知识解读1,在生活中,我们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创新题专项训练Tag内容描述:
1、第4课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一,知识解读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鹭酶胡克,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蝇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本,3,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4,在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叁方形,它有细胞壁。
2、第1课时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一,知识解读1,在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工A,这些工具一般能够省力或为我们带来方便,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3,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有通信工具,如手机,测量工具,如温度计,机械工具,如螺丝。
3、第4课时电能和磁能一,知识解读1,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电磁铁,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2,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电能转换而来,3,用电磁铁搬运物体时,电能转换成了磁能,4,在利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的过。
4、第5课时相貌各异的我们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人类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相同与不同,2,人类后代与亲代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3,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2,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比较。
5、第3课时电和磁一,知识解读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后,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他的发现打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的大门,2,奥斯特的实验说明电能可以产生磁性,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短暂接通一。
6、第2课时认识工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许多发明创造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2,工程建设需要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的支撑来完成,3,工程需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任务,要经历类似的建设过程,2,探究目标,1,能通过。
7、第2课时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一,知识解读1,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补充和消耗能量,2,大多数的小汽车,卡车,船舶,飞机的燃料都来源于石油这种不可再生的能源,3,一辆汽车大约只有四,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散发到。
8、第7课时探索宇宙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2,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3,中国探索宇宙各个工程的名称,2,探究目标通过多途径改进技术和工具,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二,知识。
9、第5课时电磁铁一,知识解读1,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可以改变的,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变,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少,磁性越弱,3,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流越小,磁性越弱,4,电磁起重机通电时。
10、第7课时能量从哪里来一,知识解读1,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2,光合作用的过程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g化碳和水转化为直机物储存起来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3,植食性动物通过吃植物,肉食性动物通过吃别的动物间接获取太阳的能量,太阳能也可以转换。
11、第7课时评估改进塔台模型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工程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最终的工程要求,2,探究目标,1,能依据评估标准,针对每一组模型开展小组自我评估与小组间评估,2,能根据评估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3,根据已梳。
12、第1课时我们的地球模型一,知识解读1,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壳厚度最小,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陆地和蝇组成的,海洋面积大,约占71,陆地面积小,约占29,3,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
13、第3课时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一,知识解读1,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手拿显微镜时,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2,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明亮的光圈,3,上左,将要观察的标本。
14、第1课时放大镜一,知识解读放大镜的结构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2,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出透镜,凸透镜的特点是质地透明,中央厚,边缘薄,3,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者区域叫透镜的视野,4,放大镜的。
15、第5课时灵活巧妙的剪刀一,知识解读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2,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是杠杆,3,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的角度,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
16、第6课时神奇的小电动机一,知识解读1,电动机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2,小电动机由处壳,转子和后盖组成,外壳中有磁铁,转子中有铁芯,线圈和换向器,后盖中有电刷,3,换向器的。
17、第2课时昼夜交替现象一,知识解读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有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2,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约为24小时,3,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
18、第6课时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一,知识解读1,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2,除印刷术外,我国的四大发明还有造纸术,指南针,火药,3,活字印刷包含以下步骤,检定,剧墨,拓且,腺制,4,电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
19、第2课时斜面一,知识解读1,与水平面成倾斜角度的平面,称为斜面,2,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由高处滑到低处,靠的是重力,3,利用斜面比直接提升物体省力,4,斜面的坡度大小不同时,斜面省力的情况也不一样,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坡度越小的。
20、第4课时改变运输的车轮一,知识解读1,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蛇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2,使用带轮子的手推车运送重物具有省力,灵活,用时短等优点,3,车轮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但不论怎样改进,它的基本结构没有发生变化,4,生活中的轮轴有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