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代码:700209专业类别:交通运输大类审核:XXX工作委员会二0二三年五月修订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入开展三全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岗课赛证培育模式,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
2、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录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二、入学要求1三、基本学制1四、职业面向1五、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2(一)培养目株2(二)培养规格2六、课程设置及要求4(一)公共基础课程5(二)专业技能谭程15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20(一)教学进程总体安排20(二)学时学分比例21八、实施保障24(一)卿资队伍24(二)教学设施25(三)教学资源34(四)教学方法35(五)学习评价37(六)质量管理37九、毕业要求38十、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二)专业代码:700209二、入学要求初
3、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三年四、职业面向本专业属交通运输大类(代码:70),毕业生职业面向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输,新能源汽车日常维护和保养,新能源汽车修理及特殊维修站、汽车检测站等企业,面向汽车维修工等职业,新能源汽车维护、检修等岗位(群).表1: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职业面向序号对应职业(编码)对应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认证单位专业方向1汽车装调工6-22-02-01新能源汽车整车部件装配调试、检测与质量检验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1+X证书制度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装配检验方向2汽车维修工4-12-01-01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低压电工
4、证(作业证)地市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检测与维修方向3汽车工程技术人员2-02-07-11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试验试制试验方向五、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汽车机械、汽车电气、新能源汽车构造等知识,具备新能源汽车常规系统、高压系统、充电桩的维护和基本检修等能力,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检测、维修业务接待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素质要求(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2.知识
6、要求(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3)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4)熟悉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技术特点;(5)掌握高压电的安全防护和技术措施;(6)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原理;(7)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和充放电控制逻辑;(8)掌握新能源汽车的装配工艺与检验标准;(9)掌握新能源汽车故障检测诊断的策略;(10)掌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性能试验标准.3.能力要求(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7、(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4)具备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电气系统等常规系统的维护能力;(5)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高压系统的维护能力;(6)具备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电气系统等常规系统的基本检修能力;(7)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动力总成系统等高压系统的基本检修能力;(8)具备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拆装及故障部件基本检修的能力;(9)具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拆装及故障基本检修的能力;(10)具备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专业选修课汽耳机械基础英语专业方向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公#职
8、业拓展 职业提升 职业基础 知识素养 技能素养 职素养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设计,坚持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课程设置体现了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部分构成。公共必修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限定选修课注重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基本礼仪素养.任意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沟通与交往
9、能力.专业(技能)课程设计,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分析新能源汽车机电修理工、汽车售后服务顾问等岗位能力要求,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本着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方向互选”为原则,优化“专业能力模块+方向能力模块的课程体系,融入相关行业、企业标准、融入汽车运用与维修“1+X证书考核内容,依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顺序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一)公共基础课程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学时1中S特色社会义1.素质目标: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
10、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改革、发展和完善;理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L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改革、发展和完善;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矍;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喀安排。1.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2.选取思想道德与法治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观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11、能力;3.利用超星、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36展的战略安排。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直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各种风浪考验面前,能辨别是非、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影响;同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运用政治理论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学,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1.素质目标: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
12、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2.知识目标: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职业理想和社会现实的关系;明确职业岗位要求,理解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了解社会发展对学习提出的新要求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了解中职生的就业优势和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3.能力目标: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能够认识到中职生的就业优势和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提高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问题的能力,1.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意义;2.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
13、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3.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及演变趋势,明确职业岗位对从业者心理素质和知识技能的要求,理解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4.了解社会发展对学习提出的新要求,学会学习,终身学习,1.以学生为本,注重敖”与学的互动;2.结合课程内容选取典型案例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判断形势、分折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3.利用超星、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36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3哲学与人生1.素质目标: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
14、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2.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能力目标: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1.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领。
15、2.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3.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习。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6.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364职业道德与法治1.素质目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道德和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规范、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2.知识目标: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了解我国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践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3.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
16、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1.坚持正确育人导向,强化价值引瓠2.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制定教学目标。3.围绕议题设计活动,注重探讨式和体验性学36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打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社会大课堂。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6.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5语文1.素质目标: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抵2.知识目标: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
17、;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3.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基础模块(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1、语感与语言习得2、中外文学作品选读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4、古代诗文选读5、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选读6、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选读7,整本书阅读与研讨8,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职业模块(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限定选修内容)1,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2、职场应用写作与交流3、
18、微写作4、科普作品选读1.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2.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2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4.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5.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6.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198拓展模块(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的自主选修内容)1、思辨性阅读与表达2、古代科技著述选读3、中外文学作品研读6数学1.素质目标: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养成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深对
19、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认识.在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运算、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2.知识目标:在完成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继续学习、未来工作和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3.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基础模块基础模块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集合、不等式)、函数(函数、指数函
20、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几何与代数(直线与圆的方程、简单几何体)和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初步)。(一)拓展模块一拓展模块一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充要条件)、函数(三角计算、数列).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复数)和概率与统计(排列组合、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统计).1.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教学实施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学要遵循数学教育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发展和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按照课程内容确定教学计划,创设教学情境,完成课程任务;教学要体现职教特色,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21、;3.教学中要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180育,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素;4.采取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与评价。7英语1.职场语言沟通目标:在日常英语的基础上,围绕职场相关主题,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和情感: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基本的沟通:能在职场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2.思维差异感知目标:能理解英语在表达方式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能理解英语在逻辑论证上体现出的中西思维差异;在了解中西思维差异的基础上,能客观对待不同观点,做出正确价值判断。3.跨文化理解目标;能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了解中外文化及中外企业文化:能进行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用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中等专业学校 新能源 汽车 运用 维修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3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