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x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江苏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苏政办发2022)2号)和连云港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连政办发(2022)74号)相关要求,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全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高质量建设新时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为目标,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统筹推进
2、固体废物管理和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系统推进工业、生活、建筑和农业领域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精细化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推动全区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二、建设目标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源固体废物、主要农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垃圾为重点,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低废”新兴产业,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建设完善固体废物收运体系和循环利用体系,补齐固体废物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探索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增强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强化顶层设计
3、、培育固废市场、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环境监管、宣传“无废”文化,建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体系,助力实现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医药行业生态健康“无废工厂“,高质量完成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和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形成开发区“无废城市”建设特色亮点模式。三、主要任务(一)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固废管理政策1 .高位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建立由开发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无废办”),设在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中进行实体化运行,统筹“
4、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协作和调度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协同推进。2 .完善固废管理相关制度设计。健全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体系,完善与连云港市乡村清洁条例连云港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连云港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相配套制度的制定,加快推进其他固体废物领域专项规范性文件、规划或标准的制定。完善固体废物统计制度,探索开展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统计工作。3 .充分融合相关领域重点工作。围绕融合建设目标,融合工业绿色发展
5、、碳达峰专项行动、园区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方面改革试点经验以及建设目标、重大规划,探索建立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各环节碳减排核算体系。加强与市、区两级相关规划方案重点任务、考核指标的衔接,统筹推进,协作发展。(二)建立工业固废收处体系,筑牢综合利用处置能力4 .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打造产业循环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企业、园区之间通过链接共生、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开展“绿色工厂、无废工厂”创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开展低碳产业、低碳企业试
6、点。以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为契机,推广创新清洁生产模式,扩大清洁生产审核覆盖范围、受益行业和企业数量,推动开发区内主要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到2025年,评为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的企业数量达到15家。5 .健全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体系。开展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单位摸底排查,建立开发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基础信息清单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处置单位监管源清单,并实现动态更新。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整治,对产生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工业副产石膏、中药渣、废玻璃钢边角料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按照“一厂一策”原则,分类制定整治方案,逐年减少历史遗留固
7、体废物堆存总量。6 .提高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在产品质量与污染物排放达标的前提下,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及对原辅料品级的不同要求,鼓励实行梯级利用和交换使用,推动高值固体废物、水、气、电、热等物质在企业内、企业间循环利用。对脱硫石膏、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等产量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鼓励就近建材化利用。鼓励中复连众、康缘药业等产废大户纵深延展产业链,促进废物区内资源化利用。引导服务机构在项目设计阶段,推荐采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7 .强化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建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加强产生、转运和利用处置环节的电子台账管理,督
8、促企业及时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的申报登记工作。以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重点环境管理风险物质的风险源为重点,建立健全固体废物重点环境风险源清单。8 .探索开展新污染物治理。将新污染物治理与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相结合,落实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制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以医药行业为重点,探索将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要求、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融入环境影响评价、“三线一单”管理和排污许可管理。开展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信息调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
9、质或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新污染物的企业全面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创新环境风险源防控体系建设,落实连云港市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推进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试点(大浦工业园)建设,推动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健康风险评估、新污染物筛查、评估与环境监测。开展区内累积性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建立开发区高环境健康风险污染源清单及优控污染物名录。(三)强化全过程风险监管,落实危险废物全面系统治理9 .加强危险废物源头管控。严格项目审核和环境准入,严格审批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和新污染物的项目。严格落实新建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要求,明确管理对象和产生源头,预防二次污染,防控环境风险。以新医药、新材料
10、等产业为重点,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支持研发和推广废酸、废有机溶剂等工业危险废物源头减量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完善危险废物鉴别管理体系,建立危险废物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无废城市建设期间,确保开发区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所有经营单位全部纳入环保信用评价管理,所有经营单位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10 .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建设。健全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教育科研、检测检验机构等实验室废物、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汽修行业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转运体系,推动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网络建设,对生活垃圾分出的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置,实现全区域覆盖、全种类收集、全流程监控。推
11、动建设中华药港核心区危险废物集中收集点。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推动建设开发区医疗废物集中收集、中转设施。11 .提升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深入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有机溶剂、废酸等高值固体废物在企业内部分质回用。探索引进飞灰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飞灰资源化利用水平,确保飞灰安全利用处置。探索“点对点”利用豁免管理,打通企业间资源化利用渠道。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产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开展纵向、横向补偿。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o12 .加强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动态更新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和贮存设施清单,定期开展辖区内产废企业规范化管
12、理年度考核,确保十四五期间每年市级以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达标率达到95%以上。持续开展“清废行动”专项整治。重点督查危险废物网上申报和报告工作,严格落实医药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危险废物的收集、利用和处置过程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落实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规范通则(DB324370-2022)废无机酸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4371-2022)、含铜蚀刻废液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B32/T4372-2022)等新出台标准,推动再生利用产物环境风险评估,明确再生产物中污染物含量、种类限值、定期监测等要求,探索“再生回用或定
13、向利用”方式,降低固体废物再生利用产物环境风险。提高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水平,制定医疗机构废弃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流程图,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和管理计划备案要求。(四)健全农业固废收运体系,拓宽利用产品市场路径13 .推动现代农业生态低碳发展。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重点,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技术,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推动池塘内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多营养层级立体养殖等绿色新型健康养殖模式的应用。以现有农业产业为基础,促进特色产业生态化,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源头控制农膜市场准入,加快普及标准地膜,推广环境友好生物
14、可降解地膜。14 .健全农业废弃物收储体系。推动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并在合理范围内进一步简化秸秆收储场地审批流程,制定离田补贴标准,畅通秸秆离田通道,提高农户和企业秸秆收储、开发利用的积极性。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的通知(连政办发(2023)25号)要求,规范开发区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回收和处置,压实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责任,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体系。到2025年,开发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覆盖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全面落实连云港市强制免疫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开发区
15、畜禽养殖户强制免疫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全覆盖。15 .推动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统筹水环境保护和部分替代原生资源需要,有序推动秸秆离田利用,近期仍以推广多种形式的秸秆还田技术为主,远期积极推动形成多元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逐步提高离田综合利用率。推进畜禽养殖户标准化改造,逐步普及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开展畜禽养殖户常态化巡查指导,全面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掌握第一手畜禽粪污产排数据及处理现状。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定期开展“回头看”检查认定,动态更新及时掌握粪污收集利用状况。探索秸秆、畜禽粪污、水生植物协同厨余
16、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城乡有机固废协同制备有机肥方式,推动循环农业发展。16 .加强综合利用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固体废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促进农业固体废物从污染治理向资源利用转变。探索农作物秸秆多元化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增加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多样性和附加值。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还田管理规范性,确保达到畜禽粪肥还田要求和标准。建立资源化产品体系,明确产品市场化应用方向,推进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制备的肥料、营养土和调理剂,分别用于还田施肥、市政绿化、改良土壤等。研究制定商品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补贴政策,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支持肥料还田和销售。(五)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提
17、升资源利用水平17 .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方式。加强绿色消费行为引导,完善绿色产品市场准入和追溯制度,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出行,积极参与建设更高水平的“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到2025年,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70%。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有序减少宾馆酒店等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扩大可降解塑料产品应用范围,到2025年,开发区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强化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和行业塑料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进快递包装循环使用。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6
18、0%以上。18 .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编制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设置方案,全面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商超等公共单位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完善居民小区再生资源回收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制定有害垃圾集中暂存、运输、处置管理规范,完善有害垃圾收运网络,提高有害垃圾收集率和收运效率,到2025年底,有害垃圾处置率为90%以上。完善厨余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提升生活垃圾中转站分拣能力,配套制定连云港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细则实施方案,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垃圾行为。参与建设“可回收物投放点-区级可回收物归集点-市级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市场“四级“两网融合”体系,健全强制车
19、辆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探索低值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方式,推动报废机动车等产品类废物产生单位纳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19 .补齐生活源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短板。在保证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处置的前提下,推动晨兴环保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厨余垃圾,积极探索生活垃圾飞灰资源化利用。按照“分散为辅、集中为主”的原则,完善厨余(餐厨)垃圾“就地+就近+集中,处理模式,加快推进连云港市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工程(连云港金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全过程监管,督促污泥产生单位跟踪、记录污泥的流向、用途、用量等情况,严禁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等违法行为,保障市政污泥
20、100%无害化处理。(六)完善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利用处置消纳20 .推广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落实连云港市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长效推进机制,制定配套实施方案。成立建筑业转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落实连云港市建设试点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推行绿色施工、绿色装修,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到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稳定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21 .强化分类收集和过程监管。制定建筑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管理制度,按照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
21、和装修垃圾五大类别,完善全区建筑垃圾统计工作。在居民小区建设“装修垃圾分类投放点”试点,由物业公司或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延伸至小区服务,指导居民进行装修垃圾分类分区存放。探索建立智慧工地信息平台,着力推进工程渣土运输管理智能化,对运输车辆的许可证、运输线路等进行实时追踪,推动全区在建工地落实远程监控全覆盖,实现物联网技术在监控管理、节能减排和渣土运输中的应用。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打击各种违反规定的渣土运输、偷倒等行为。22 .提升建筑垃圾终端利用处置水平。根据连云港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连云港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等政策规划,制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配套方
22、案,规范开发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活动,建设满足自身要求的规范化的工程渣土消纳场所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积极探索建立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制度,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优先使用政策。在市政道路建设及政府投资类项目中,大力推广应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鼓励政府采购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七)强化市场技术监管,提升系统保障能力23 .打造先进技术体系。推进以炉渣、粉煤灰、脱硫石膏、中药渣、废玻璃钢边角料等为重点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处置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鼓励核心企业纵深延展产业链,特别是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促进产业化发展;发挥核心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固体废物交换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云港 经济技术 开发区 城市 建设 实施方案 2023 202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0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