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0年 ).docx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0年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0年 ).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抗甲状腺过氧化物 酶抗体测定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 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本指导原则是对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的 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 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 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 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 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 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
2、本指 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 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一、适用范围从方法学考虑,在本文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 试剂盒是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利用全自动、半自 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人血清或血浆等样本中抗甲状腺 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含量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法主要有直接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酶促间接化 学发光等。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 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 24
3、2号),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盒的管理类别为二类,分 类代码为6840o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进行首次注册申报和相关 许可事项变更的产品。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一)单独申请注册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校准品 和质控品。(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原理之外的其他抗甲状腺过 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盒。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综述资料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 TPO),是催化 甲状腺激素的重要酶,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其主要成分 是由93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量103kD的10%糖化的血 色素样蛋白质,表达在细胞表面,在滤泡腔面的微绒毛处分 布最为丰富。该酶可与甲状
4、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 协同作用将L-酪氨酸碘化,并将一碘酪氨酸和二碘酪氨酸联 结成为甲状腺激素T4、T3和IT3。TPO也是自身免疫性甲状 腺疾病一种重要的自身抗原,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 TPO 抗体(AntibOdieS to thyroid peroxidase, Anti-TPO) o Anti-TPO作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一种主要的自身抗体, 可通过激活补体、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致敏的 T杀伤细胞直接杀伤等作用机制,引起甲状腺滤胞损伤,间 接的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检测该类 抗体的主要适用症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包括突眼性
5、甲 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等)。Anti-TPO抗体主要以IgG类为主,该抗体主要见于自身 免疫性甲状腺病,如桥本甲状腺炎(阳性率85%100%)、 GraVeS病(阳性率65%)、原发性黏液性水肿患者;也见于 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如1型糖尿病(阳性率14%)、 AddiSon病(阳性率31%)、恶性贫血(阳性率55%)及产 后甲状腺炎(阳性率15%)等。目前认为,Anti-TPO抗体为 人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较理想的标志抗体,阳性结果可用 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辅助诊断。综述资料应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 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在 国内外上市情
6、况介绍等内容,其中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部 分应着重从方法学、临床应用情况、申报注册产品与目前市 场上已获批准的同类产品之间的异同方面进行介绍。应符合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二)主要原材料研究资料(如需提供)L所用抗原/抗体的制备、筛选、纯化以及鉴定等详细试 验资料。如抗原/抗体为申请人自制,则应详述抗原/抗体的 名称及生物学来源,申请人对该抗原/抗体技术指标的要求 (如外观、纯度、蛋白浓度、效价等),且其生产工艺必须 相对稳定
7、,并对其工艺有相关的验证。同时确定该抗原/抗体 作为主要原材料的依据和质量标准;如为申请人外购,则应 详述其名称及生物学来源,外购方名称,提交外购方出具的 抗原/抗体性能指标及检验证书,详述申请人对该抗原/抗体 技术指标的要求以及申请人确定该抗体作为主要原材料的 依据。2 .质控品(如有)的原料选择、制备、定值过程及试验 资料。3 .申请人应根据 GB/T214152008/ISO 17511: 2003体 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 值的计量学溯源性提供所用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和相 应指标、以及不确定度等内容。明确校准品的质量标准并提 供校准品的溯源性文件,校准品应
8、溯源至现行的国家标准品 或国际标准品。(三)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资料(如需提供) 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各组分制备工艺的研究,包括试剂 的配方及工艺关键参数的确定依据等。反应体系主要包括: 反应条件、样本用量、试剂用量等确定的依据。L主要生产工艺介绍,可以流程图方式表示,并简要说 明主要生产工艺的确定依据。4 .产品反应原理介绍。5 .抗原/抗体包被工艺研究:申请人应考虑如包被缓冲液 及添加量、浓度、时间、温度等指标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 过试验确定上述指标的最佳组合。6 .体系反应条件确定:申请人应考虑反应模式、反应时 间、反应温度、洗涤次数等条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试 验确定上述条件的
9、最佳组合。7 .体系中样本及试剂的加样方式及添加量确定:申请人 应考虑样本加样方式、加样量以及试剂添加顺序、添加量对 产品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样本及试剂的添 加方式和添加量。如样本需采取稀释或其他必要的方法进行 处理后方可用于最终检测,申请人还应对可用于样本稀释的 基质或处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样本稀释基质或处 理方法。确定反应所需其他试剂用量(校准品、标记物、底 物等)的研究资料。(四)分析性能评估资料企业应提交产品研制阶段的所有性能验证的研究资料, 包括具体研究方法、质控标准、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详细 资料。建议选择不少于3批产品对以下分析性能进行研究, 包括检出限、线
10、性、准确度、重复性、批间差、特异性等指 标。对于适用多个机型的产品,应提供产品说明书【适用仪 器】项中所列的所有型号仪器的性能评估资料。如产品涉及 不同包装规格,则需要提供每个包装规格在不同型号仪器上 的评估资料;如不同包装规格之间不存在性能上的差异,需 要提交包装规格间不存在性能差异的说明。L准确度按以下优先顺序选择准确度性能评估方法,其结果应满 足相关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要求:1.1 相对偏差根据企业提供的试剂盒线性区间,将有证参考物质或其 他公认的参考物质,或由参考方法定值的人源性样品(可适 当添加被测物,以获得高浓度的样品)作为样本,合理设置 23个浓度,将其作为样本按照待测试剂盒说
11、明书的步骤进 行检测,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测试结果记为(Xi),按 式(1)分别计算相对偏差(Bi)。如果3次结果都符合要求, 即判为合格。如果大于等于2次的结果不合格,即判为不合 格。如果有1次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重新连续测试20次, 并分别按照公式(1)计算相对偏差,如果大于等于19次测 试的结果符合要求。Bi = (Xi - T)T X 100%(1)式中:Bi相对偏差;Xi测量浓度;T标定浓度。注:优先考虑使用国家标准品或国际标准品、参考品。1.2 比对试验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相关技术审查指导原 则的要求完成准确度(方法学比对)评估。取不少于40个合理分布在线性区间内不同浓度
12、的人血 清或/和血浆样本,待测Anti-TPO试剂与生产企业选定的比 对系统进行比对试验。每份样本按待测试剂及选定比对系统 的要求分别进行检测,每份样本各测定1遍,用线性回归方 法对两组结果进行线性拟合,得到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 (r)和斜率,计算各个样本的待测试剂测定值与比对系统测 定值的绝对偏差或相对偏差。1.3 回收实验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相关技术审查指导原 则要求完成准确度(回收实验)评估。方法:选择接近参考区间的常规检测样本,分为体积相 同的34份,在其中23份样本中加入不同浓度相同体积 的待测物标准液制备待回收分析样本,加入体积小于原体积 的10%,制成23个不同浓度的待
13、回收分析样本,计算加 入的待测物的浓度。在另一份样本中加入同样体积的无待测 物的溶剂,制成基础样本。用待评价系统对待回收分析样本 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通常对样本进行3次重复测定,计算 均值,取其均值进行下述计算,求得回收率。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用公式(2)计算回收率:D CX(VO+V)-CxVoVXC5 (2)式中:R一回收率;V加入待测物标准液的体积;Vo基础样本的体积C一基础样本加入待测标准物质后的检测浓度; Co-基础样本的检测浓度;Cs待测物标准液的浓度。2 .检出限(LOD)申请人应评估空白限(LC)B)和检出限(LoD) o空白限的建立可使用检测零浓度校准品或样本稀释液 的方法进
14、行。例如重复测定20次,根据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M)和标准差(SD),计算M+2SD及其对应的浓度值, 结果应符合企业规定要求。检出限的确立可采用系列稀释参考品的方法进行。建议 使用国际参考品/国家参考品进行梯度稀释并进行至少60次 检测,95%以上的检测结果高于空白限作为检出限。最低检 出限应不高于12IUml0另外,应使用最低检出限或接近最 低检出限水平的样本进行检出限的验证,结果应符合产品技 术要求性能指标的要求。3 .线性建立试剂线性范围所用的样本基质应尽可能与临床实 际检测的样本相似,理想的样本为分析物浓度接近预期测定 上限的人血清/血浆,且应充分考虑多倍稀释对样本基质的影 响。建立
15、一种定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时,需在预期测定范 围内选择711个浓度水平。例如,将预期测定范围加宽至 130%,在此范围内选择更多的浓度水平,然后依据实验结果 逐渐减少数据点直至表现出线性关系,确定线性范围。验证线性范围时,可以采用高浓度样本稀释的方法验证线 性,将接近线性区间上限的高值样本按一定比例稀释为至少 5种浓度,其中低值浓度的样本须接近线性区间的下限。按 试剂说明书操作,对每一浓度的样本均重复检测不少于2次, 计算其平均值,将结果平均值和稀释比例用最小二乘法进行 直线拟合,计算线性相关系数r,应不低于0.9900,线性区 间应不窄于12, 400IUmLo4 .重复性重复性的评估应包括
16、至少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两 个浓度都应在试剂的测量范围内,且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通 常选用该检测指标的正常参考值附近样本和病理高值样本, 建议采用浓度为(306) IUmL和(20040) IUmL的样本。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样本各重复检测10次,计算10次测 量结果的平均值(M)和标准差(SD),根据公式(3)得 出变异系数(CV)。CV=SDM100% (3)5 .批间差用3个批号的试剂盒分别检测浓不同浓度(建议与重复 性样本浓度的选择一致)的样本,各重复10次,计算每个 浓度样本30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M)和标准差(SD), 根据公式(3)得出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5%。6 .特异性
17、推荐参考CLSl的EP7-A2临床生化干扰实验批准指南 或WS/T416-2013干扰实验指南进行特异性评估。6.1 交叉反应:易产生交叉反应的其他抗体等的验证情 况,应至少验证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交叉反应情况。6.2 干扰物质:样本中常见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如血红蛋白、高脂、黄疸、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嗜异性 抗体、总蛋白以及说明书中声称其他的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 的影响。干扰物浓度的分布应覆盖人体样本生理及病理状态 下可能出现的物质浓度。建议将研究结果在说明书中进行说 明。如无法获得含有高浓度干扰物质的样本,可采用纯品物 质分别添加到健康人样本、参考区间附近样本、中浓度值样 本中的
18、方式进行验证。方法为对模拟添加样本分别进行验 证,样本量选择应体现一定的统计学意义,说明样本的制备 方法及干扰试验的评价标准,确定可接受的干扰物质极限浓 度,被测物浓度至少应包括其医学决定水平的浓度。7 .钩状(HOOK)效应(如适用)说明不会产生HOoK效应的浓度上限或相关研究,如需 稀释,应注明对稀释液的要求、最佳或最大稀释比例。每个 浓度重复3份,对钩状效应进行合理的验证。建议在产品说 明书上明示对钩状效应的研究结果。过度稀释可能影响样本基质,研究过程应注意基质效应 影响,必要时应提供基质效应研究有关的资料。8 .校准品及质控品(如适用)参照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
19、样品中 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 提供企业(工作)校准品及试剂盒配套校准品定值及不确定 度计算相关资料,提供质控品赋值及其质控范围确定的相关 资料。Anti-TPO已有国家标准品和国际标准品,试剂盒配套 校准品和质控品,应参照GB/T 214152008的要求溯源至 国家(国际)标准品。如校准品或质控品的基体不同于临床 常用样本类型,还应提交校准物质互换性的相关研究资料。9 .样本类型的研究(如适用)如果试剂盒适用样本类型包括血浆样本,应采用各种适 用抗凝剂抗凝的血浆样本分别与血清样本进行对比实验研 究,样本量的选择应符合统计学意义。方法为对比线性范围 内的同一病人的
20、血清和血浆样本,样本浓度应均匀分布且包 含医学决定水平以及低值浓度,以验证申报试剂盒对于血清 和血浆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如同一病人的不同抗凝剂抗 凝的高值血浆样本难以获得,可采用高值血清样本分别添加 到健康人的血清和不同抗凝剂抗凝的血浆样本中进行验证。性能指标的评价方法并无统一的标准可依,可根据不同 的试剂特征进行,前提是必须保证研究的科学合理性。具体 研究方法建议参考相关国内外有关体外诊断产品性能评估 的文件进行。(五)参考区间确定资料参考区间确定所采用的样本来源、确定方法及详细的试 验资料。样本来源覆盖年龄、性别等因素,尽可能考虑样本 来源的多样性、代表性。应明确参考人群的筛选标准,研究
21、 各组(如性别、年龄等)例数不应低于120例。建议参考CLSI C28-A3c或WS/T 402-2012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的制定进行相应研究。参考值研究结果应在说明书【参考区间】项中进行相应 说明。(六)稳定性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申报试剂盒的稳 定性和适用样本的稳定性研究。试剂盒稳定性主要包括实时 稳定性(有效期)、运输稳定性、开瓶(在机)稳定性、复 溶稳定性(干粉或冻干粉)及热稳定性等研究,申请人可根 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稳定性研究方案。对于实时稳定性研 究,应提供至少三批样品在实际储存条件下保存至成品有效 期后的研究资料。稳定性研究资料应包括研究方法的确定
22、依 据、具体的实施方案、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结论,应涵盖产 品中受稳定性影响的性能指标(如准确度、线性、重复性、 检出限等)。样本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样本在室温、冷藏或冷冻保存 条件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含量的稳定性验证,可以在 合理的温度范围内选择温度点(温度范围),每间隔一定的 时间段即对储存样本进行稳定性验证,从而确定不同类型样 本的保存条件及使用期限。适于冷冻保存的样本还应对冻融 次数进行研究。试剂盒稳定性和样本稳定性两部分内容的研究结果应在 说明书【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和【样本要求】两项中分别进行 详细说明。(七)临床评价资料根据关于公布新修订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 的通告(国家药
23、品监督管理局通告2018年第94号),抗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检测试剂可免于进行临床试 验,申请人可依照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体外诊断试剂临床 评价资料基本要求(试行)开展评价。申请人如无法或不 适于按照上述要求对产品进行临床评价,则应按照体外诊 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开展临床试验。下面仅对临床试验中的基本问题进行阐述。1 .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选择境内已批准上市、临床普遍认为质量较好的同类产 品作为对比试剂,采用试验用体外诊断试剂(以下称考核试 剂)与之进行比较研究试验,证明本产品与已上市产品等效 或优于已上市产品。对比试剂尽量选择方法学相同、线性范 围、参考区间及精密度等性能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0年 甲状腺 过氧化物 抗体 测定 试剂 注册 技术 审查 指导 原则 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