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装置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3年 ).docx
《负压引流装置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3年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压引流装置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3年 ).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负压引流装置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负压引流装置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一、适用范围负压引流装置从其功能、原理上可划分为封闭式创伤负压引流/治疗系统和普通伤口负
2、压引流装置两类产品。封闭式创伤负压引流/治疗系统一般指将纱布辅料、非功能性海绵等放入需引流治疗部位,封闭创口并实施负压引流治疗的产品。普通伤口负压引流装置一般指采用多孔引流管等置于创口处并连接负压源实施引流的产品。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负压引流装置中以非功能性海绵性材料作为引流/治疗端的封闭式创伤负压引流/治疗系统。产品类代号为:6866。非功能性海绵是指不任何含药物及可吸收性材料等包括抗菌、消炎药物、可吸收性水胶体粘胶(如:羟甲基纤维素钠)等成分的海绵,当前市场上主要以聚氨酯海绵或聚乙烯醇海绵为主。二、技术审查要点(一)产品名称以非功能性海绵作为引流/治疗端的封闭式创伤负压引流/治疗系统可根据实际
3、审查产品命名,但必须体现出产品的引流方式,如:封闭式负压引流;同时宜反映出制造创口表面引流用海绵的主要材料并明确“非功能性”,并适当考虑临床的习惯称谓。一般采用“非功能性+引流/治疗端海绵材料+引流方式”的命名方法。如:非功能性聚乙烯醇封闭式负压引流系统、非功能性聚氨酯封闭式负压引流系统等。(二)产品结构组成本产品一般由引流管、贴膜、非功能性海绵、吸引连接管、Y型接头、阻水过滤器、止流夹等组成。(本指导原则所指产品不含任何负压源。)审查时应根据具体产品情况确定产品的结构组成。(三)产品工作原理该产品主要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非功能性海绵放入患者创口部位,利用贴膜使开放创面封闭,通过与负压源连接
4、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海绵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从而实现引流/治疗。(四)产品作用机理通过非功能性海绵具有吸水性强、与创口整个创腔接触紧密、压力分布均匀等特点,可实现对创口实施长时间持续高负压引流。相对于负压引流方式,其充分的封闭式负压可使创口长期置于干燥、洁净状态,有效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速度。由于封闭式引流方法引流充分并可抑制细菌生长,从而可实现创口愈合效果良好,在较短时间内生长出质地紧密、血运丰富的肉芽组织。(五)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YY0489-2004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辅助器械GB/T16886.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
5、: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GB/T16886.3-2008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3部分:遗传毒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试验GBZT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5部分:体外细胞毒性试验GBZT16886.6-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GB/T16886.10-2005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GB/T16886.11-20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全身毒性试验GB/T15812.1-2005非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一般性能试验方法YY/T0313-1998医用高分子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YY/T0466.1-2009医疗
6、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YY/T0148-2006医用胶带通用要求YY/T0471.1-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1部分:液体吸收性YY/T0471.2-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2部分:透气膜敷料的水蒸气透过率YY/T0471.3-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3部分:阻水性YY/T0471.4-2004接触性创面敷料试验方法第4部分:舒适性上述标准包括了注册产品标准中经常涉及到的标准。有的企业还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一些较为特殊的标准。产品适用及引用标准的审查可以分两步来进行。首先对引用标准的齐全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查,也就是在
7、编写注册产品标准时与产品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是否进行了引用,以及引用是否准确。可以通过对注册产品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是否引用了相关标准,以及所引用的标准是否适宜来进行审查。此时,应注意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是否完整规范,年代号是否有效。其次对引用标准的采纳情况进行审查。即所引用的标准中的条款要求,是否在注册产品标准中进行了实质性的条款引用。这种引用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文字表述繁多内容复杂的可以直接引用标准及条文号,比较简单的也可以直接引述具体要求。(六)产品的预期用途该产品适用于患者体表创面的引流,促进其愈合。此预期用途仅供参考,在具体审查中应根据产品临床情况确定其预期用途。(七)产品的主要风险
8、负压引流装置应按照YY/T0316-2008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进行风险分析。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包括以下的主要危害,企业还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确定其他危害。(见表1)表1负压引流装置产品的主要危害危害类型可能的危害生物学危害对患者造成刺激、致敏、毒性等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甚至致癌。材料降解危害超有效期使用本产品,产品无菌包装失效,造成产品带菌使用,致使患者感染非预期疾病。产品性能低下所引发的危害产品连接性能、海绵孔隙度、贴膜密封性等达不到要求,造成负压环境不良,液体不能顺利引出体外等危害。使用危害对使用者培训不足,说明书和标签提示性不强,造成误用或误操作,致使
9、患者交叉感染等危害。(八)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本条款给出需要考虑的典型组成部件的基本技术性能指标,但并未给出定量要求,企业可参考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的技术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下如有不适用条款(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企业在标准的编制说明中必须说明理由。1.非功能性海绵敷料(1)红外图谱符合性(2)物理性能a.外观;b.尺寸(长X宽X厚);c.孔径;d.拉伸强度及压缩变形;e.非功能性海绵内部包含引流管路,则应考虑管路引流、给药通畅度;且应注意引流管路和非功能性海棉连接应为纯物理性连接,不应添加粘合剂、添加剂等物质。(3)化学性能a)酸碱度;b)可溶出物;c)重金属含
10、量;d)经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应规定出环氧乙烷残留量的要求。(4)生物性能a)无菌b)生物相容性应按照GB/T16886.1-2011的要求,对非功能性海绵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至少如下评价:细胞毒性、致敏、皮肤刺激或皮内反应。在审查时应根据产品情况,考虑产品的使用期限和使用部位,具体规定产品生物性能要求。c)细菌内毒素2.创口封闭保护膜创口封闭保护膜的相关性能要求建议参考YY/T0148-2006中的相关规定,主要考察以下性能参数:(1)尺寸(2)持粘性按照YY/T0148-2006附录B中B.2试验时,在烘箱内试验期间,贴于不锈钢板上贴膜的顶端下滑不应超过2.5mmo(3)剥离强度按照YY/T01
11、48-2006附录B中B.3试验时,剥离强度应不小于1.0Ncmo(4)环氧乙烷残留量(若适用)(5)无菌(6)生物相容性应按照GB/T16886.1-2011的要求,对非功能性海绵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至少如下评价:细胞毒性、致敏、皮肤刺激或皮内反应。在审查时应根据产品情况,考虑产品的使用期限和使用部位,具体规定产品生物性能要求。(7)创口封闭保护膜应具有良好地阻水型,不应有水透过。3 .引流管路系统引流管路系统的相关性能要求建议参考YY0489-2004一次性使用无菌引流导管及辅助器械的相关规定。该行业标准充分考虑到引流系统内可能涉及的各种主要组件,如自贴式吸引管、引流导管、采集装置、连接管路及
12、套管针等,标准对各组件及组配后的性能做出了明确规定,为负压引流系统的审评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1)抗变形性能引流系统或任何组件在器械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负压下应无明显影响其功能的变形。(2)断裂力按照GB/T1581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a.连接器公称外径为24(mm)时,断裂力应25N。公称外径4mm时,断裂力应215N。b.引流导管和系统其它所有部分公称外径为24(mm)时,断裂力应210N。公称外径4mm时,断裂力应220N。(3)射线可探测性(若适用)(4)无泄漏按照GB/T15812.1附录D试验时,引流系统或任何组件器械制造商标称的最大负压下应无泄漏。(5)抗冲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负压引流装置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3年 引流 装置 产品 注册 技术 审查 指导 原则 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7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