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
《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市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南京位于长江下游的中心地带,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全省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长三角地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交通方面,津浦、宁沪、宁赣三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宁沪高速公路从这里贯穿苏南,南京港位于长江下游的黄金水道,禄口国际机场航线覆盖国内外各要紧地区及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岱山西路东延位于南京雨花台区,随着雨花台区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作为地域进展的配套工程,方便周边居民的出行,加快雨花台区的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岱山西路东延西起管道路,东至岱山南路,道路全长约0.511km。第一节编制根据1、雨花台区建设局委托书2
2、、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3、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1993)530号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节研究范围及过程一、研究范围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管道路,终点与岱山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0.51Iknb道路线形为直线型。二、研究过程我院于2009年5月同意雨花台区建设局关于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设计任务委托;2009年5月底,会同区有关部门对全线进行了初步踏勘;2009年6月上旬,向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征询及资料收集工作;2009年6月,进行工可报告的编制工作。第三节要紧结论一、建
3、设必要性1、实施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对雨花台区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区域进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周边地块开发的前提与必要条件。2、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随着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3、道路西起管道路,东至岱山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现状道路,作为承担项目所在地块东西向要紧交通流的重要通道,岱山西路东延的建成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二、要紧设计标准本工程为规划城市次干道。1设计车速:40kmho2、设计荷载:BZZ-100三、工程总体方案及道路工程1、本工程道路路线走向根据现状地形及规划红
4、线确定,路线走向基本是东西向。2、规划路道路红线为35m。3、道路竖向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紧操纵因素是周边地块的地坪标高与相交道路的标高。4、路面结构本次设计为道路新建工程。(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佐(AC13C)8cm中粒式沥青佐(AC20C)沥青透层30cm二灰碎石20cm石灰土(12%)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62cm。(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细粒式沥青佐(AC13C)6cm中粒式沥青佐(AC20C)沥青透层20cm二灰碎石20cm石灰土(12席)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50cio沥青佐路面具有路面平整度较好、日照反射强度低、噪音小的优点,同时便于养护,本工程
5、路面结构推荐使用沥青碎路面。(3)人行道路面结构IOcm细石佐(C15)15cm碎石垫层人行道路面结构总厚度为25cm。四、排水工程1、雨水工程(1)设计范围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O.511kmo(2)设计标准a、暴雨强度公式:使用南京市的暴雨强度公式(ls ha)2989.3x(1+0.671IgP)(r+13.3)08b、设计暴雨重现期P=I年c、综合径流系数2=0.65d、降雨历时:t=t+mt2(min)m一延缓系数,2。匕一地面集水时间,道路使用IOmine、雨水设计流量Q=巾FqF汇水面积(ha)2、污水工程(1)设计范围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1kmo(2)
6、设计原则排水体制:使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管道系统布置尽量使用重力流形式,减少提升以节约能源。合理确定管网系统操纵点高程,避免因照顾个别操纵点而增加全线管网系统的埋深。五、绿化工程此次绿化设计工程范围为人行道行道树种植。六、照明工程1、设计范围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长约0.51Ikmo2、设计标准按建设部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确定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标准,本工程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为:车行道平均照度不低于I(HX,均匀度不低于0.35。七、工程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1100.2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914.54万元。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路网及道路规划1、区域
7、总体进展规划雨花台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华东地区最大的赛虹桥立交,长江三桥、地铁总站,已经开工建设的亚洲第一大站一一南京铁路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都位于此,京沪高速铁路穿越于此,使雨花台区成为连接华东、华中、华北、华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北侧有宁芜公路与绕城高速,与宁芜铁路。地块西侧有快速路绕越公路。项目地块范围内要紧有岱山西路、管道路、岱山东路、岱山南路、岱山北路、岱山中路、天保立交一期等规划及现状道路。其中天保立交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岱山西路与管道路为在建工程,其他道路均为规划道路。岱山东路、岱山西路、岱山南路、与岱山北路四条城市次干道构成一个环行的路网,管道路与
8、岱山中路分别是该地块南北向与东西向的要紧通道,一起承担着该地块要紧的交通流。另外,规划范围内一些支路将主干路与次干路串联起来,形成规划地块内成熟的道路网。管道路西接绿洲东路,向东经规划中的岱山东路后与宁芜公路相接,解决了该地块南北向的交通出行问题。岱山西路北接天保立交一期工程,经天保立交一期与绕城公路相接,通向市区及长江三桥方向。岱山东路向西与宁芜公路相接,与岱山西路一起解决了该地块东西向的交通出行问题。目前,岱山西路工程已建设至管道路南侧,但是与岱山南路之间还有约51Im没有实施。随着岱山西路东延的实施,周边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
9、发有着重要作用。第二节道路现状评价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管道路,终点与岱山南路相接。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0.511km。工程起点处现状有一个小山包,小山包的处理方法能够参照岱山西路工程中的处理方法实施。拟建场地北侧有一条现状小路与本工程相平行,道路拟建场地现状多为农田与少量房屋,道路整体走向为西高东低。工程范围内有几个较大鱼塘。第三节沿线建筑及工程地质一、沿线建筑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二、工程地质由于现阶段建设方未能提供道路沿线的地质情况,设计参照周边工程岱山西路与管道路的地质概况,参考进行设计。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
10、定较好。1、地形地貌:拟建路段位于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属岗地前缘地貌单元。后经人类长期活动改造,原始景观已不复存在。沿线地势总体较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2、水、土的腐蚀性评价:按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附录D,场区为湿润区,且有干湿交替作用,环境类别属11类。场区邻近无污染源,结合地区勘查经验,判别场区水、土对碎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3、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按近震考虑。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固,总体强度较高,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4、地基土评价:场地属岗地地貌单元,地层分布较平稳,但土质较
11、差。1层为人类近期活动推填,非均质,低强度;3-2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3-3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高强度。第四节交通量预测一、预测特征年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次干道交通量达到饱与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5年。岱山西路东延预测特征年2009年、2014年、2019年、与2024年的交通量。二、出行分析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交通设施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通常特殊活跃。伴随交通设施建设,土地逐步开发,工厂、学校、机关、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都是重要的发生源,导致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因此,土地性质的变化,更可能成为交通量长期诱发的原因。根据出行对象的不一致,能够将出行分为两大类:生
12、活类出行与生产类出行。生活类出行要紧指人们为满足一定的生活需求而在不一致地点之间的移动,要紧发生在城市范围内,活动对象是人,比如按不一致的出行目的可分为上学、工作、购物娱乐、旅游等。生产类出行,要紧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因生产需要而使货物在不一致地点之间的移动。此类出行的对象是货物,即”物”的流淌,其发生的范围也较广。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工业区逐步从城市工商混合区中分离,集中到城市外缘,要紧集中到公路网上。生活类出行需求的增加来源于生活便利性的加大,生产类出行的增加源于生产活动的增加。岱山西路东延沿线规划要紧为住宅,其出行为生产类出行及生活类出行皆有。三、远景交通量构成道路的远景交通量通常
13、由下列三部分构成:趋势型交通量:指现有交通量按其固有的进展规律,自然增长的交通量。诱增型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由于时空距离的变化,导致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相互依靠关系的变化而诱发的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指拟建道路通车后,从其他道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四、交通量预测结果由于工作周期较紧,本次设计中未进行交通量的预测。道路北起管道路,南至岱山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中东西向要紧交通流的重要通道,道路等级确定为城市次干道。现状天保立交与在建的岱山西路均为双向四车道,道路两侧周边地块规划为二类住宅,作为岱山西路东延段,道路交通流量要紧来源
14、于将来地块内的小区内车辆。在保证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现状岱山西路断面与岱山西路东延规划断面确定车道数位双向四车道。第五节建设的必要性一、实施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对雨花台区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区域进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周边地块开发的前提与必要条件。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进展,作为经济建设进展的基础设施,在道路建设上,尽管近年来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同地区国民经济进展状况相比,仍远不能习惯其进展需求。今后几年中,南京市经济仍将持续高速进展,区域性的交通需求与与市中心交通联系需求也必将随经济的进展而大大增强。因此,进一步建设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实施岱山西路东延对雨花台区的地区建设与进展与国民经济
15、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十分必要的。二、道路东侧为在建的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随着周边其他道路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岱山西路与管道路的相继建设,解决了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内居民的出行问题。但是,西善桥经济适用房项目地块东侧地块内居民的出行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该地块与岱山西路之间尚需修建一段道路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岱山西路东延的实施,该地块内的居民能够通过岱山西路东延出行,解决了该地块居民的出行问题。随着周边地块的逐步开发,道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路网系统将逐步完善。三、区域内地块的开发,企业入住、住宅建设等使得区域内交通流量激增。岱山西路东延与周边其他道路
16、的相继建设,路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可满足区域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岱山西路东延周边生活区内私家车等交通工具数量将迅速增长,交通量不断加大。交通量的加大将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为方便居民的出行,工厂、企业生产物资的运输便利,路网的完善是必要的,因此岱山西路东延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道路路网,满足交通量的需求。第三章建设规模及标准第一节设计原则1、在雨花台区近期建设规划思想指导下,以雨花台区近期建设规划为根据,并以道路沿线地块规划与进展相协调,使工程既要满足南京市总体大交通的需求,更要为地区的开发进展制造有利条件。2、工程方案应能满足交通进展需求,并做到功能
17、上适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3、工程方案要有超前意识,要与周边地区形成“倒反差”,要方便人民生活,但又要节约投资,降低建设费用。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使工程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5、注意道路景观,使道路布局、绿化与沿线建筑与谐美观。6、工程方案应尽可能满足快速施工要求,并在施工期间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第二节使用规范及标准一、使用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道路交通标志标
18、线(GB5768-199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二、技术标准根据雨花台区近期建设规划,岱山西路东延规划等级为城市次干道。1、设计车速:40kmho2、设计荷载:BZZ-1003、车行道宽度:机动车道3.5m,交叉口进口车道最小宽度3.25m,路缘带0.254、抗震设计标准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设防。5、排水暴雨重现期:P=I年综合迳流系数:=
19、.656、其余设计技术标准应满足下列有关规范要求。道路类别城市道路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计算行车速度(km/h)40平面线形设超高推荐半径(m)15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In)300缓与曲线最小长度(In)35纵断面线形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形(通常值)(m)600(极限值)(m)400凹形(通常值)(m)700(极限值)(In)450最小竖曲线长度(m)35最大纵坡(%)6最小纵坡()0.3最小坡长(m)110最大超高值(%)4.5道路净高(In)横断面每条机动车道宽度(m)3.5车行道横坡()2人行道横坡()1.5荷载标准BZZ-100第三节路线总体方案的基本考虑根据交通进展需求趋势、分布特点、规模及
20、道路线路走向特点,道路两侧地块开发规划、建筑物等分布等各方面综合情况,并根据本工程总体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对本工程的总体设计规模等有下列基本考虑:1、根据道路规划,规划路西起管道路,东至岱山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东西向要紧交通流的重要通道,规划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5m,全线布置双向四车道,道路断面布置使用四块板形式。2、从各交叉口的未来交通需求上来看,各交叉口均按平交口处理。3、在道路设计路中心线的线形标准操纵上,以设计车速为40kmh的城市次干道标准为线形布设操纵标准。第四章道路工程设计第一节要紧设计标准岱山西路东延道路新建工程,起点位于岱山西路与管道路交叉口,
21、终点与岱山南路相接。设计全长约0.511km。一、道路性质及等级:按城市次干道标准实施。二、设计规范(或者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1999)三、要紧技术标准内容单位指标使用值计算行车速度Km/h4040最大超高横坡度%2无最大纵坡度(推荐值)%61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110200凸形竖曲线通常最小半径m6004800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400一凹形竖曲线通常最小半径m7004000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22、m450一竖曲线最小长度m3552.07第二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本工程为规划城市次干道,道路线形根据道路规划红线图确定,道路西起管道路,东至岱山南路,周边另有天保立交、绿洲东路等道路,作为承担着地块中东西向要紧交通流的重要通道,岱山西路东延的建成对丰富路网结构,促进周边地块开发有着重要作用。本次设计范围桩号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长约O.511km。道路线形为直线型。第三节道路竖向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综合根据道路沿线地形起伏,结合道路两侧场坪标高,确定合理的道路纵断面,力求行车安全、舒适、线形缓顺。同时,尽量考虑土方平衡,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土方工程数量。岱山西路东延设计起终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道路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3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