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俯卧位治疗专家建议(2023).docx
《新冠感染俯卧位治疗专家建议(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冠感染俯卧位治疗专家建议(202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冠感染俯卧位治疗专家建议(2023)一、俯卧位适应证与禁忌证二、俯卧位治疗的基本原则三、清醒俯卧位操作规范四、经典俯卧位操作规范五、俯卧位治疗期间的管理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974年,Bryan首次提出俯卧位通气(PPV)的概念。PPV通过改变患者体位使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肺重力依赖区的通气/血流比例,减少无效腔而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利于分泌物的引流,进而改善氧合和廓清气道、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减少患者因氧合障碍导致的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率。因此,该经典俯卧位治疗作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一种经济、符合病理生理特征的肺保护通气策略重要技术之一,广泛
2、用于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1.D-19)重症或危重症在内伴有中、重度ARDS和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C0VID-19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人数持续大幅增加,迫切需要优化呼吸支持策略来降低插管率,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实现救治关口前移,以降低重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研究显示,对伴有低氧血症需接受鼻导管或氧气面罩、非重复呼吸面罩(NRBM)、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等无创呼吸支持的C0VID-19患者,辅以清醒俯卧位治疗,能有效改善氧合而降低插管率,从而改善预后。无论是经典或清醒俯卧位治疗,在适应证把控、安全性评估、实施方式选择与细节管控、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目前仍缺
3、乏统一的规范与流程。因此,结合上海市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制订了适合C0VID-19患者的俯卧位治疗技术实施规范,以加强管理,优化呼吸支持策略,以期切实有效降低重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一、俯卧位适应证与禁忌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C0VID-19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适当的氧疗是治疗COV1.DT9患者的基本措施,并强调对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应当给予规范的俯卧位治疗,以改善氧合,提高救治成功率。因此,无论是接受氧疗(包括无创呼吸支持)还是有创通气的C0VID-19患者,均应创造条件给予清醒
4、俯卧位或经典俯卧位治疗,前者可在普通病房进行,后者一般需在ICU内实施。(一)适应证1 .清醒俯卧位:在未吸氧时,患者一旦出现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22次min,可考虑实施俯卧位治疗。对需要通过鼻导管、氧气面罩、NRBM、HFNC或N1.PPV进行氧疗的患者,可根据其耐受性、安全性和舒适度实施俯卧位治疗。2 .经典俯卧位:对伴有中、重度ARDS需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或)体外膜氧合器(ECMO;又称体外膜肺)治疗的重症或危重症COVIDT9患者,应在ICU内实施俯卧位治疗。(二)禁忌证应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与病情演变特点,结合所在病区的实际医疗资源配置情况,来确定在不同病区实施俯卧位治疗的绝对
5、禁忌证与相对禁忌证。1 .绝对禁忌证:即普通病房和ICU均不宜实施者。存在气道梗阻甚至窒息的风险;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身体腹侧体表存在损伤或伤口而影响俯卧位实施;有颈椎、脊柱不稳定性骨折,需要固定;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压急剧升高的情况;存在颅脑损伤等导致的颅内高压;存在明显的肺栓塞高危风险;急性出血性疾病。2 .普通病房不宜实施的绝对禁忌证,而在ICU严密监测下则为相对禁忌证:存在严重氧合障碍,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02)K1.OOmmHg或SpO2FiO214O;存在明显呼吸困难,呼吸频率40次/min;经皮氧饱和度无法实现准确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使用血
6、管活性药(在充分容量复苏前提下,仍存在收缩压90InnI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神志异常或无法接受指令,不能与护理团队沟通,不能用语言或呼叫器呼叫帮助;自主行动困难或受限,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无法自主调整位置以获得舒适度或不能耐受俯卧位姿势。3 .普通病房和ICU内实施的相对禁忌证:伴有颜面部创伤、烧伤或骨盆骨折、多发伤伴不稳定性骨折;有癫痫经常发作等神经系统问题;存在过度肥胖(体重指数40kgm2);中晚期妊娠妇女;相关部位存在严重压力性损伤;型呼吸衰竭,除外慢性稳定的代偿期(PH值7.36)患者;有近期腹部创伤或外科术后或重度腹腔内高压;新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二、俯卧位治疗的基本
7、原则实施俯卧位治疗,应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实施场所,制订目标方案,权衡利弊,加强监管,以取得最佳临床效果。(一)基本要求对于在普通病房接受氧疗的普通型或部分重型患者,若持续存在Sp0294%,且无禁忌证,应积极采取清醒俯卧位治疗;对于重症或危重症伴有中、重度ARDS患者,应在ICU内实施经典俯卧位治疗,以确保安全。(二)开始与结束时机及持续时间4 .开始时机: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应尽早实施俯卧位治疗。5 .撤离时机:经临床充分评估,患者原发病情得以控制,肺部病灶呈吸收好转趋势,氧合情况明显改善,可考虑撤离治疗。清醒俯卧位:患者呼吸平稳,无需氧疗,Sp02能维持在94%以上。经典俯卧
8、位: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aO2FiO215Omm1.Ig且能维持6h以上。6 .需及时终止治疗情况:治疗24h后氧合未改善,甚至氧合指数迅速下降220%。治疗24h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性增高。治疗无法获益且出现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如心搏骤停、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性心律失常、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等。7 .持续时间:清醒俯卧位,每次持续时间应根据患者氧合改善和耐受情况确定,一般维持俯卧位24h后变换为仰卧位1.2h,再改为俯卧位,每天可重复36次,建议每天总治疗时间尽可能12h。经典俯卧位,建议每次治疗时间尽可能维持12h以上。对于延长治疗时间可获益的
9、患者,若耐受性良好,可考虑延长治疗时间。一旦出现明显并发症,则随时终止治疗。三、清醒俯卧位操作规范清醒俯卧位一般在普通病房进行,应严格把握患者指征,做好相关准备,严密监测实施过程,进行疗效评价,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一)操作前准备1 .患者准备: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治疗团队应事先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与宣教,说明治疗的作用、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取得理解与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 .病房准备:病房不应过度拥挤,床周围应保持Im左右间距,最好能使用床头床尾可调节升降的多功能病床。3 .物品准备:软垫(可用毛毯折叠而成)、床单、毛巾和枕头若干,紧急呼叫铃或呼叫器,氧饱和度监测仪、氧疗装置、吸引器和抢救车
10、等。(二)操作规程清醒俯卧位可按五步法进行。(三)观察、监测1 .一旦患者转为俯卧位,应立即检查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情况,加强SpO2连续监测与定时巡查。2 .应关注患者胃肠道功能耐受情况,如口咽分泌物量、胃胀、反流等,避免发生误吸。3 .对于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及囊性纤维化等疾病患者,需特别关注痰液引流情况。4 .为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呼叫设施(紧急蜂鸣器、呼叫铃或手机等)。5 .只要患者能耐受,尽量保持俯卧位,也可在床上交替侧卧。(四)特殊人群实施清醒俯卧位治疗注意点1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器官功能储备下降,活动不利,应严格掌握指征,并按图1操作流程执行。
11、老年患者清醒俯卧位时,使用HFNC较NIPPV的舒适度更好,面部压力性损伤和诡妄发生率更低。应注意预防眼部并发症,如眼压增加、角膜损伤等。越是高龄,越需加强气道管理,以减少气道并发症的风险。难以耐受俯卧位的患者,可尝试间断俯卧位或侧卧位,以减少疼痛相关并发症。合并营养不良较为普遍,应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搬动和更换体位时,动作应缓慢轻柔,避免医源性损伤。2 .妊娠患者:妊娠患者是俯卧位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应根据孕期情况在产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除常规监测外,须加强胎心监测,以确保安全。妊娠患者俯卧位治疗流程,清醒俯卧位操作。俯卧位可采用鼓部和胸部支撑,以减少腹部压迫。在体位变化前后,应及时监测胎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 俯卧 治疗 专家建议 202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35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