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水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乳液消化特性的影响 附膳食纤维的黏度特性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docx
《八角水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乳液消化特性的影响 附膳食纤维的黏度特性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角水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乳液消化特性的影响 附膳食纤维的黏度特性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八角是我国的一种特色香料资源,重要产地为广西、广东。八角在两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85%、世界的70%以上。目前绝大部分八角都是作为香料使用,以原料的方式直接销售,只有5%的八角被药用。此外,工业上应用的八角提取物主要为八角油、莽草酸,而对于八角中丰富的膳食纤维(多糖)的应用则较少。大量的研究表明,摄入膳食纤维能够降低代谢疾病的致病风险及改善肠道菌群。因此,对八角中的膳食纤维进行研究,既能开发新膳食纤维品种,又有利于提高八角的利用率和附加值。研究膳食纤维对于乳液递送系统的影响,对于膳食纤维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采用微波辅助酶法制备八角水溶性膳食纤维(SASDF),测定
2、其常规营养成分、中性糖组成、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和重均分子质量;检测消化前后其对蛋白包裹型乳液递送系统的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利用PH-Stat法,即通过记录脂肪乳液在体外水解过程各反应时间点的用碱量,计算在体外小肠模型中被水解的三酰甘油在初始脂肪乳液样品中所占的比例,从而研究SASDF对纳米脂肪乳液消化速率和消化程度的影响,并探究SASDF对纳米脂肪乳液消化特性的影响机制,以期为SASDF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及为食用香料创新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 SASDF的组成及理化指标半乳糖醛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SASDF中半乳糖醛酸的质量分数约为52.02%o此外,还含
3、有其他中性糖。由于半乳糖醛酸是果胶的主要成分,由此可推断SASDF中含有果胶。酯化度测试的结果表明,其酯化度为50.9%,因此SASDF中含有的果胶应为低酯果胶。与其他商品果胶相比,SASDF的重均分子质量相对较小,约为88kDa(橘皮果胶为485kDa,甜菜果胶为562kDa,苹果果胶为963kDa)o2 SASDF对乳液消化前后有效粒径、粒度分布及微观结构的影响2.1 消化前由图1可以看出,在乳液中加入0.1%SASDF后,乳液的有效粒径并无显著增加(P0.05),但当添加量为0.2%和0.4%时,乳液的有效粒径极显著增大(P0.01)o当SASDF质量分数水平到0.2%时,便可能引发排空
4、效应,乳液液滴则会发生聚集,从而导致样品的平均粒径增大。结果显示:未加入SASDF时,粒度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分布;加入SASDF后,则粒度分布曲线开始出现双峰分布,尤其是当SASDF添加量达到0.4%时,双峰分布的情况显得更为明显。从激光共聚焦图像(图3AD)也可以发现,乳液液滴颗粒中相对较大颗粒的比例随着SASDF添加量的增加相对变大,而且这种聚集的作用力较强,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2.2 消化后如图1所示,向纳米脂肪乳液中加入较低水平(0.1%)的SASDF即可以使得消化后样品中的液滴有效粒径显著增加(P0.05);然而,当乳液-SASDF混合溶液中SASDF的质量分数水平提高至0.4%,消化
5、后样品中的乳液液滴有效粒径极显著增大(P0.01)o从图3H也可以发现,此时的消化体系中存在大型聚集体。本研究的人工小肠液中含有钙离子,SASDF质量分数为0.4%时,SASDF可与乳液消化体系中的钙离子形成凝胶;而在含有低质量分数水平的SASDF时(0.1%0.2%),SASDF不易与钙离子形成凝胶。3 SASDF对乳液消化前后Zeta电位的影响如图4所示,未添加SASDF的初始乳液表现出带有高强度的负电荷(Zeta电位二一(54.245.76)mV),这是由于牛白蛋白等电点约为4.7,乳液PH值(pH7)高于脂肪液滴油水界面的牛白蛋白等电点,因此此时脂肪液滴带负电荷。质量分数水平不同的SA
6、SDF均使乳液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减小(P0.1%添加量0.2%添加量0.4%添加量30mV,说明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尽管SASDF不会导致乳液的体系由稳定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但却能够使得体系朝着不稳定状态的趋势发展,进而导致颗粒与颗粒之间发生聚集行为变得相对容易。这可能是由于SASDF中含有半乳糖醛酸,使其具有阴离子多糖的性质,SASDF加入乳液后能够对体系的离子强度产生影响,进而对乳液的Zeta电位产生影响。经小肠消化模型处理后,各测试样品Zeta电位绝对值均显著减小(PV0.05),表明乳液的界面组成发生了改变。含0.2%、0.4%SASDF的乳液在经小肠模拟消化后的Zeta电位的绝
7、对值小于30mV,而含有0.1%SASDF的乳液与不含SASDF的乳液在消化后的Zeta电位无显著性差异,且这两者的绝对值均大于30mV;而当SASDF添加量达到0.2%及以上时,此时SASDF与消化液中的活性物质(如钙离子)形成的复合物如水凝胶而产生的絮凝排斥效应影响了乳液的稳定性。SASDF对于体系中胆盐的吸附也势必会导致吸附于油脂液滴界面胆盐的减少,因此导致界面携带的负电荷相对变少。含SASDF的乳液消化后粒径变大的另一原因是由于胆盐与SASDF结合导致吸附在油水界面上的胆盐量相对减少,相当于体系中有效表面活性剂的量相对变少,导致体系抗絮凝能力相对较弱。本实验在此处从液滴表面电荷情况证明
8、了这一可能性。4 SASDF对乳液消化前后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从图5可以发现,无论是否经过消化处理,SASDF的添加均能极显著提高乳液样品的表观剪切黏度(P0.01),且不同添加量的乳液样品的表观剪切黏度差异极显著(P0.05),这是由于人工小肠液模型本身对乳液-多糖混合溶液存在明显的稀释作用。对于含有0.4%SASDF的乳液样品,尽管同样被消化液稀释,但稀释后SASDF浓度仍能够与Ca2+形成凝胶,从而提高了消化样体系中分散相的有效体积分数。5 SASDF对乳液消化特性的影响SASDF中半乳糖醛酸质量分数约为50%,且酯化度较低(50.9%),因此SASDF具有类似低酯果胶的性质,即能与钙离子形
9、成凝胶。因此从理论上,SASDF对脂肪乳液理化性质和消化行为的影响应该与海藻酸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一-推测从图6可以得到验证,即添加SASDF对于脂肪消化的速度和程度均表现出了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SASDF添加量的增加表现为逐渐增强。6 SASDF对乳液消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对自由脂肪酸释放动态曲线更深入地分析,可能可以从中发现此过程中的潜在机理,这也能为SASDF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结果显示,经过2h的体外小肠模型模拟消化处理后,各个曲线均到达平台期。不含SASDF时,油脂消化表现为二阶反应,即包含两个伪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l和k2)。这说明了体系中部分甘油三酯分子相对较容易被与脂
10、肪酶结合并水解,这部分的廿油三酯分子可能是附着在液滴或聚集体的表面。因此,在伪一级反应的第1反应阶段,人工小肠液中的脂肪酶能够以较高的扩散速率达到纳米油脂乳液液滴的界面,以较高的结合效率与甘油三酯分子的酶切位点结合。随着油脂消化过程的进行,体系的内部组成由于甘油三酯水解得到的游离脂肪酸附着于油脂液滴的表面而发生改变,脂肪酸分子层形成脂肪酶与内部甘油三酯脂肪酶酶切位点结合的阻碍。含有SASDF的乳液样品,LOS回归曲线也表现为二阶性。对于第1阶段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变化规律可以发现,kl与SASDF添加量相关,也就是随着SASDF添加量的增加,快速反应阶段的速率常数逐渐减小。而第2阶段(即慢速反应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角水溶性膳食纤维对油脂乳液消化特性的影响 附膳食纤维的黏度特性及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八角 水溶性 膳食 纤维 油脂 乳液 消化 特性 影响 黏度 及其 生理功能 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9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