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总体设计说明.docx
《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总体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总体设计说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旧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起点位于重庆市铜梁区中峰村,与中峰互通连接 线平面交叉,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经白灵村、秧田湾、平坝子、崔家堡、铜炉村等地,终点 接渝遂高速公路红线035乡道改移道路,路线全长7.482km。2.2任务依据2.2.1 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I-2(M4):(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2015);(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4)公路水泥税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5)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
2、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9)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O2-2013);(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1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12)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3360-01-2018);(1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1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1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I):(1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
3、国道编号(GB/T917-20;(1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1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O33O-2O13):(20)工程地质手册(第五版);(21)其它相关国标或行业标准等。2.2.2 其他文件(1)旧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建标(2002) 99号)中有关条款。一、初步设计批复等依据文件1、设计依据(1)关于旧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立项的批复(重庆市铜梁区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2022.08)(2)关于旧
4、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曳(重庆市铜 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08)(3)关于旧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铜梁区交 通局,2022.08)4 4) 1:500 地形2、执行初步设计批复情况根据初步设计批复,原则同意道路平而、横断面、纵断面及道路路面结构的设计方案。初 步设计批且与初步设计报批稿基本一致,施工图阶段按初步设计报批方案进行深化。二、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5 .1项目概况旧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起点位于重庆市铜梁区中峰村,与中峰互通连接 线平面交叉,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经白灵村、秧田湾、平坝子、崔家堡、铜炉村等
5、地,终点 接渝遂高速公路复线035乡道改移道路。既有现状道路为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技术等级低、 平面线形差、纵坡陡、路面宽度窄,仅有35m65m,局部段落受两侧地形地物限制,无法实 现错车。此外,沿线的一些村庄的违章建设对公路的运营和交通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随着交 通量的增长,公路运营能力的制约,以及事故发生率的增加,将大大增加道路的交通运输成本, 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现有道路已难以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现状道路情况本项目的建设可推动矿区和水泥厂的建设,加快合璧津高速、渝遂高速和渝遂扩能高速互 联互通,推动旧县街道和铜梁街道的交通发展;方便周边居民上下高速,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 完善综合交
6、通运输体系,实现公路发展;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助推沿线产业发展;同时对完善 路网结构,加强区域联系的需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出行效率,提升服务水 平:促进旅游发展等方面也具有有要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各有关行业规范要求。其它技术指标:均按现行公路及桥涵设计规范、规程、标准、定额执行。四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执行情况I、路面面层结构比选,沥青路面全面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推荐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 理由不充分,建议结合工可路面结构,进一步明确推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理由。执行情况:根据意见,本项目主要服务矿区与水泥厂,重型车较多,结合两种路面特点以 及参考类似项目经验选用
7、水泥混凝上路面。2、涵台处理长度建议按规范推荐值(23)H+(35)m进行控制。执行情况:根据意见,已对涵台处理长度按照规范推荐值进行修改,详见涵台路基处理设 计图。3、弃土场设置位置在自然沟沟中部,易拦断自然排水系统,应核实弃土场设置位置的合 理性。执行情况:本项目弃土场位于自然沟顶部,排水措施采用坡顶截水沟与排水沟。4、部分边坡只有一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建议核实是否必要,如有条件,尽量 放缓边坡,采用简易坡面防护即可。执行情况:本项目级挖方边坡采用TBS植草防护,二级边坡采用锚杆框格梁防护,已按 意见进行核查修改。5、下阶段应加强挡墙基底地质条件勘察,为挡墙形式及基础埋置深度提供依
8、据。执行情况:根据意见,下阶段将根据挡墙设计位置加强挡墙基底地质勘测。6、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中应给出路堑截水沟和碎落台截水沟的设计图及每延米工程 数量表。执行情况:本项目挖方边坡较低,最高约15m且基本已挖至坡顶,雨水可直接排入边沟汇 入涵洞,故不设置路堑截水沟、边坡平台排水沟。7、在总体设计中补充论证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以及设计车速取40kmh的理由。执行情况:根据意见,已在总说明书1.3技术标准章节进行补充说明。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22).路面标 线涂料(JTb 280-2022)已发布,虽未到实施时间,考虑施工及验收时间,建议进行更新。
9、执行情况:根据意见,已对采用规范进行更新。9,部分交通标志设置位置过近,如公路右侧K0+070与K0+073,调整位置或合并。执行情况:根据意见,已对本项目全路段标志进行合理设置。(3)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与规定。(4)重庆市发布的地方性行业标准、规定。6 . 3测设经过2022年6月05日,我院接到开展初步设计的要求,着手准备项目设计阶段准备工作。根 据可行性研窕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于2022年6月上旬完成全线1/2000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按初步设计深度要求在1/2000地形图上拟定了路线线位方案。2022年06月中旬,进行了路线的实地放样及调查工作,并对项目
10、沿线的水文、地质、路 网、城镇规划、筑路材料、公路用地、建筑物及管线拆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外业调查。全线地勘外业工作于2022年06月中旬结束,并开始编制初勘地质报告。2022年7月底,完成了初步设计。三、技术标准执行情况:已修改平面交叉指路标志距离交叉口 3080m处。六、路线方案及主要工程概况6.1 本路线起终点及走向旧县中峰互通至岚峰互通连接线建设工程起点位于重庆市铜梁区中峰村,与中峰互通连接 线平面交叉,路线总体呈南北走向,经白灵村、秧田湾、平坝子、崔家堡、铜炉村等地,终点 接渝遂高速公路复线035乡道改移道路,路线全长7.482km 一6.2 主要控制点主要路网控制点:在建合璧津高速公
11、路、在建渝遂高速更线、现状035乡道:主要居民点控制点:白灵村、秧田湾、平坝子、崔家堡、铜炉村等地;5)悦城断裂:位于石鱼镇,长15km沿断层均见破碎角砾岩出露,破碎带宽约40米,走 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45。,为逆断层。构造岩由褐铁矿胶结泥质页岩、粉砂岩、石英 砂岩角砾组成,并有石英脉穿插。断层使中上志留统与下志留统相抵,在瑞洞,泥盆系逆冲于 志留系之上。6)佛仔前断裂:位于虎峰镇。全长5 Ilkm,发育540m不等的破碎带,主要由褐铁 矿、硅化蚀变岩石组成,此外尚有定向展布的构造透镜体、磨砾岩、硅化构造角砾岩及片理化 砂岩、糜棱岩化灰岩。倾向130。,倾角60。根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
12、场区安全度较高,能量及应力值较低,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应 力条件,构造稔定性较好。本场地位于基本稳定区内:根据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资料,场地附近无破坏性地震的震中 分布。综上所述,场地区域稳定性为基本稳定。路线所经范围一般路段的路基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没有发现特殊不良地质路段。2、地震活动性铜梁地区近代地震活动多以微震和弱震为主,具有频率高、烈度小、震源浅等特征。从区 域地质及地震的角度来看,线路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断裂活动性较弱,未发现全新世以来的深 大活动断裂,不具备形成中、强地宸危险地段的地质背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 本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通 连接线 建设 工程 总体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9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