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469.docx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46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469.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选拔作用B:评价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2、单选题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纲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这里的纲要是指A:中小学德育纲要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参考答案:D本题
2、解释:参考答案:Do3、多选题合理地进行复习,就要做到A:及时复习B:分散复习C:集中复习D: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参考答案:B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Do参考解析:合理复习是指复习方法要合理,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常用的方法有:(1)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2)复习时向学生提供减缩而概括的材料;(3)复习的方式多样化;(4)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4、单选题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oA: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B:维持班级秩序C:形成良好的班风D: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答案】Ao解析: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
3、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以利于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5、多选题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下列属于具体迁移的有oA:对“蚂蚁”“蝗虫”等具体概念的理解影响着对“昆虫”这一概念的掌握B: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C:乒乓球运动学习中,推挡动作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左推右攻这种组合的动作学习中去D:学生学会写“牛”这个字,有助于学习写“春”字参考答案:CD本题解释:【答案】CDo6、单选题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习的方法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4、o参考解析:【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其中,学习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是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另外,影响迁移的还包括学习心向与定势等。7、单选题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研究方法是O:调查法B:实验法C:个案研究法D:观察法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研究方法。8、单选题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
5、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德育的实施顺序要依据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因此,可视具体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9、多选题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oA:头脑风暴训练B:自我设计训练C:推测与假设训练D:发散思维训练E:直觉思维训练参考答案: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方法。10、简答题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的儿童。参考答案:140本题解释:参考解析:140IK简答题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学生的思想
6、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因素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校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品德心理因素的培养过程。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的过程。行即品德行为,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道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
7、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12、单选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每天有户外体育活动时间。:2小时B: 1小时C: 3小时D: 4小时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要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整日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包括每天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命题立意】考查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错因分析】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知识的记忆不准确。13、单选题“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
8、参考答案:Do参考解析: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根据以上定义,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应属于注意的分配。故选Do14、单选题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oA:教育专业素养B:学科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B解析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
9、系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5、简答题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参考解析:教学过程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教学过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
10、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3)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相结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
11、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16、填空题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参考答案:日常生活本题解释:参考解析:日常生活17、单选题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这种思维是(A)。A:直觉思维B:常规思维C:分析思维D:抽象思维参考答案: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阿基米德未经逻辑推导,突然发现浮力定律,是一种直觉思维。18、单选题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
12、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A:外位B:内化C:行为D:从众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所以本题选Bo19、多选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有oA:相对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个体差异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参考答案: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o参考解析: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及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法。20、单选题“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揭示了教
13、育的重要性和O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人的关系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把教育看作治国安民的工具,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通过培养统治人才和化民成俗的工作,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21、简答题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参考答案:参考解析:(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2、判断题教育目的应当反映社会要求,应与人自身发展需要辩证统一。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
14、释: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23、单选题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了国家政权,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24、单选题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两大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其中“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B:卢梭C:杜威D
15、:洛克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传统三中心论:杜威是进步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三中心论。25、单选题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学的原则。A:巩固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D:系统性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动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该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
16、技能,并发展自己的能力。第斯多惠的这一名言,正是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26、填空题是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如理解“施事一动作一受动,、“物体一方位”等语义关系等,从而了解现实中各种事物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参考答案:词汇语义本题解释:【答案】词汇语义27、单选题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这种思维方式是A:经验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观动作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一种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3岁前,儿童的思维常常是伴随着动作进行的,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考点 强化 练习 469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