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247.docx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24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24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巩固最新版(二)1、单选题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O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2、多选题学生文化的成因有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的影响C:师生的交互作用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的影响参考答案:ABCDE本题解释:【答案】A,B,C,D,E解析:略。3、单选题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oA:综合课程B:潜在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0
2、参考解析: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学科课程可以是一个大类,如自然、社会;或是一门学科,如语文、数学等。根据学科课程的定义可知,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所以本题选Do4、单选题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A:瞬时记忆B:感觉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0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开始能按照电话号码打电话,后来就忘记了,说明电话号码在人脑中保持的
3、时间短属于短时记忆。5、单选题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o:发展学生个性B:促进温故知新C:加强教学相长D:坚持循序渐进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6、单选题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其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一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教师在讲课时一般要求按照学生的活动规律,有必要地走动和辅之以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7、单选题一儿童实际年龄为12岁,智力年龄为15岁,则其智商IQ为oA: 60B: 80C: 100D: 125参考答案:D
4、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o参考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智商的计算方法。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lOOo故选Do8、单选题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觉和独立作业的教学是OA:复式教育B:分组教学C:道尔顿教育D:个别教学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运用这种方法,教师不再讲授,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故选Co9、填空题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参考答案:随意注意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随意注意。解析:
5、随意注意,也叫有意注意,指的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10、判断题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命题立意】考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阶段的儿童的不同特点。【错因分析】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同阶段的儿童的不同特点混淆。11、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发生的阶段是在一岁。A: 01.5B: 1.53C: 36、7D: 612参考答案
6、: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自主感对羞愧感发生在L5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发生在36、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发生在612岁,而信任对怀疑是01.5岁,所以O-L5岁是信任建立的关键期。12、单选题很多因素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沟通,一个人兴趣盎然的讲述着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而另一个人却听得无精打采,这是人际沟通障碍中的A:地位障碍B:文化障碍C:个性障碍D:语言障碍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o解析:个性障碍,主要是由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等不同,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为沟通带来困难。13、单选题瞬时记忆属于oA:感觉记忆B:短时
7、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保留瞬间的记忆就叫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故选AoB选项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C选项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D选项工作记忆即为短时记忆。14、单选题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是指做好优秀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o参考解析:B解析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应该是包括所有学生在内的教育工作,不只是优秀生和后进生。15、单选题教师自
8、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一: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o解析: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注意把握题干中的环境、熏陶、感染等关键词。16、填空题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参考答案:质量规格本题解释:【答案】质量规格17、单选题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B:加涅C:科尔伯格D:皮亚杰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设计的
9、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让被试者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还设计了相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者道德发展的水平。18、单选题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加以解释。A:正强化B:负强化C:给予惩罚D:消退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正强化是指任何导致之后进行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加的结果。题干中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也是指行为的增加,故选A。19、单选题根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教育政策可以分为A: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B:全局性政策和区
10、域性政策C: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D: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政策的类型。根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因此本题选D。20、单选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直接的方式是A:思想品德课B:课外活动C:爱国教育D:社会教育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o解析:德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是思想品德课。21、单选题也称储存。指已编码的信息,必须在头脑中得到保存,在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提取。A:保持B:编码C:提取D:记忆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
11、答案:Ao参考解析: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再现是信息的提取。故本题选Ao编码是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22、填空题教师法从公民地位、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规定了教师资格.这是国家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参考答案:教师职业素养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教师职业素养23、单选题下列属于外部学习动机的是oA:学生为了得到奖金而学习B:学生的学习兴趣C:学生的求知欲D:由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的学习动机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o参考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所引起的动机;外部
12、学习动机是与外部奖励相联系的动机。24、多选题在教学测验结果统计中,以下能够衡量学生成绩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有一A:原始分数B:算术平均数C:标准差D:方差参考答案: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Do参考解析:原始分数本身无法显示数据的离散趋势,算术平均数是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25、多选题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oA:环境B:学校教育C:个体主观能动性D:遗传因素参考答案: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o参考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为身心发展提供外部条件,使遗传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学校教育在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 理论 综合 知识 考点 巩固 24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8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