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二章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二章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二章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基本理论.ppt(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二章 人际关系心理学 的基本理论,梅奥(E.Mayo,1880-1949),美国人,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代表作为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1933年创立)。从1927年至1932年间,梅奥和他的学生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芝加哥霍桑工厂作了一些列的实验,称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人群关系论)梅奥与“霍桑试验”,照明实验,霍桑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实验对象:绕线圈班组。阶段一:实验组:不断改善照明条件。对照组:照明条件不改变。结论:原来认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果是两组都在提高。阶段二:把两名女工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照明亮度降低。结果:产量任然提高。原因:一是工人在特
2、定条件下工作,认为是雇主对她们的重视;二是试验中管理人员与工人、工人与工人之间关系融洽。启示:照明条件远非人际关系重要。,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即人是社会动物,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强调企业管理人员与其下属之间的交往关系,强调生产中的人的因素,其宗旨是提高生产效率。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工人之间形成的)。,“霍桑实验”:1927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有关科学管理的试验,通常称“霍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
3、,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人际交往理论(一)符号相互作用论(二)场合交往论(三)自我呈现论(四)社会交换论(五)T组理论,代表人物:米德等。米德的代表作:心智、自我和社会(“mind,self and society”)。理论观点:1、个体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单元,强调符号和语言的作用。2、研究个体、群体、社会是如何发出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对方对此的反应。3、提出公式:刺激 符号的意义 反应。,符号相互作用论,亚运会运动项目图标,场合交往论,代表人物:康波(A.W.Comb)和斯尼格(S.P.Snygg)等。理论观点:1、交往中的个体受
4、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交往情境,二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2、强调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基本单位是行动(在特定场合下产生的行为)。,自我呈现论,代表人物:戈夫曼(1959)等。理论观点:1、人们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也可称印象管理。2、呈现是一种手段,报答才是目的。(交往者把自己的形象呈现给对方,不但希望对方可接受自己,同时也希望对方对自己提出相应的报答行为,以便他的判断和决策。)3、人在交往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人总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呈现自我,保持良好自我形象。,社会交换论,代表人物:霍曼斯(G.C.Homans,1985)等
5、提出,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与相互强化而得以持续。理论观点:1.人的交往的本质是“收益”与“代价”的“社会交换”,人们在交往时,尽量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扩大满意度,缩小不满意度。收益、报酬(reward)代价(cost)=后果(outcome)2.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公平和互惠方能是相互作用长期保存。,R/C=R/C,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比较平衡,交往继续;R/CR/C,内疚感,想方设法采取补偿行为;R/CR/C,抱怨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并会采取行动(减少投入)或中断交往。,T组理论,代表人物:勒温等在40年代出提出。理论观点:1、交往中的人们都是按角色来行事的,只是大部分人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际关系 心理学 第二 基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4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