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兆玉教授培训资料全.doc
《石兆玉教授培训资料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兆玉教授培训资料全.doc(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供热技术讲课提纲1. 供热系统工况分析1.1 何为热力工况、水力工况研究供热系统供热量、温度等参数的分布状况称为热力工况。在热力工况的研究中,热用户室温度的分布状况的分析尤为重要,室实际温度是否达到设计温度直接关系到供热效果的好坏;当供热成为商品时,室温是否达标,将变为衡量供热这个商品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尺。因此,无论供热系统的设计,还是供热系统的运行,分析供热系统的热力情况都是头等重要的任务。研究供热系统压力、流量等参数的分布状况称为水力状况。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是通过热媒(亦称介质,为热水、蒸汽、空气等)输送的。因此,热媒的输送状况,直接影响供热量的分布状况,进而影响室温度的分布状况。而热媒的输送
2、状况,通常是通过其压力、流量等来描述的。由于水力状况是用来分析热媒传送状况的,因此,水力状况是热力工况的源头,研究热力工况,必须着手研究水力状况。1.2 热力工况与水力工况的关系公式(1)表示了热力工况与水力工况之间的关系: (1.1)式中 -热用户室温度, -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 -室外温度, -表示系统循环流量大小的热当量,KJ/h,其值由(2)公式表示: (1.2)式中 -系统循环流量,kg/h; -热媒(水)的比热,KJ/kg,; -建筑物在室外流量为1时的热耗失量,W/; -散热器换热的有效系数,的计算公式从略,详见参数文献1。表1.1 水力工况与热力工况的关系计算表1.1 热热系统
3、水平失调时热力工况计算用户名称设计供水温度运行流量设计流量失调度单位供暖面积散热器散热量有效系数回水温度平均室温1-5752.252.2510.950.3555181750.352.250.160.780.8812.94.42750.72.250.310.880.7527.211.33751.62.250.710.940.4847.517.54753.22.251.420.960.27359.919.55755.42.252.40.980.1656620.2系统合计7511.2511.25157.5从公式(1.1)和表(1.1)可以看出,当建筑物,散热器固定不变时,对应一定的室外温度和系统供水
4、温度时,建筑物室温度的高低,只取决于系统循环流量的大小。也就是说, 在特定的供热系统里(建筑物、散热器、系统管线一致),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室外温度、供水温度一定),供热系统的热力工况完全决定于水力工况。在供热行业里,通常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就是冷热不均,处于热源近端的室温过热,被迫开窗户;靠近热源末端的室外过冷。表1.1告诉我们:凡是室外过低的,都是进入散热器的循环流量远大于设计流量造成的。进一步分析,还可得出以下结论:凡室温低于4.5的,其循环流量不是设计流量的20%;凡室温在10左右的,流量约为设计值的30%左右;凡室温在16以上时,流量均在设计流量的70%以上;凡实际流量超过设计流量1-
5、2倍以上的,室温都将超过20以上。1.3 热力工况与水力工况的稳定性供热系统最正确的供热效果,是在追求整个供热季节,各用户室温都能达标,实现设计室温。当热源供热量满足热用户热负荷时,各热用户室温皆为设计室温时,称为热力工况稳定,否则,为热力工况失调。热力工况稳定性常用热力工况失调度表示,其值为实际室温与设计室温的比值表示: (1.3)当1,表示室温过热;1或1,1都将引起热力工况失调,因此水力工况没有实现平衡,形成水力失调。表1.2采用相对水力失调度表示,则如表1.3所示,则物理意义更加明确。表1.3 相对水力失调度表示热力工况的稳定性表1.3相对水力失调度表示热力工况的稳定性室外气温()水力
6、失调度相对失力失调度用户区段用户水力失调度用户相对水力失调度平均室温五层四层三层二层一层-1811近端111818181818中端远端-4.10.891近端0.8911818181818中端远端-4.11.121.26近端2.32.5817.618.118.819.420.1中端0.80.917.417.317.21716.9远端0.260.2915.91412.310.79.1最正确循环流量,根据参考文献1,可分别按公式(1.5),(1.6)进行计算: (1.5) (1.6)公式(1.5)适用于双管系统,公式(1.6)适用于单管系统,在推广供热计量技术后,室供热系统多采用双管系统,所以公式(
7、1.5)应用更多些。表1.4 给出了我国不同地区最正确循环流量的变化原因。表1.4 不同地区供暖系统最正确循环流量值(最小值)地区采暖设计外温()设计室温()双管系统单管系统漠河-39180.610.68-26180.670.73-18180.710.76-9180.790.83-5180.830.862. 供热系统的输送动力2.1传统循环水泵设置的存在问题传统循环水泵设置在供热(供冷)系统的热源(冷源)处,同时担负着热源(冷源)循环,外网输送循环和热用户(冷用户)的循环三项功能。该循环水泵的选择,其循环流量的系统总流量,仍然为最不利环路的总压降。如图2.1所示:图2.1 分布式设计文章插图通
8、过图2.1,不难看出,传统循环水泵的设置,明显存在着如下两方面的问题:(1)造成水力分配不均,是水力工况、热力工况失调的主要原因。如图2.1所示,传统循环水泵的流量只与系统热源的总供回水母管的流量一致,都大于系统其它各支路流量;其扬程只与系最不利环路的压降相等,对于其它各循环回路都是偏大的。从设计水压图上观察,若设各热力站的资用压头均为10m H2O,则只有最远端热力站的实际资用压头与设计资用压头一致,其余各热力站资用压头全部超量:离热源最近的第一热力站资用压头超量50m,第二热力站超量40m,第三热力站超量30m,如果系统不采取任何调节措施,运行的结果,必然是热源近端的热力站循环流量超量过大
9、,远端的热力站循环流量不足。因为循环水泵选型一定,总循环量不可能有太大出入,运行结果必然是近端热力站抢走了远端热力站的循环流量。从水压图上看,实际运行的水压图(虚线表示)远远偏离设计水压图,导致系统末端资用压头几近为0,系统热媒都不流动了,房间还能热吗?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很明显的说明:几十年来,供热系统一直存在的水力失调,导致热力失调进而冷热不均,最主要的原因是循环水泵设置不合理。(2)造成无效电耗过大,导致系统输送效率低下。在近端热力站入口安装适当的调节阀是必要的。通过调节阀的节流作用,消耗掉近端过多的资用压头。但是,必须指出,调节阀节流消耗掉的资用压头,完全等于无效电耗,这是传统循环水泵输
10、送效率过低的根本原因。综上所述,传统循环水泵在实现系统传送功能的同时,不但输送效率不高,而且导致工况失调,严重影响供热效果。为了提高供热系统为工艺水平,这种落后的设计理念必须改变。2.2 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方式的利弊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调节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冷热不均的困扰,我国供热行业自行摸索出一种土方法,称为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这种运行方式的基本做法是当供热系统出现冷热不均的失调现象时,对系统不做任何调节,只将原来的系统小循环水泵换成大循环水泵。借以期盼供热效果的改善。这种运行方式,曾在当时的供热界,引起过激烈的争议,其中一部分人持肯定态度,一部分人持反对态度,双方坚持不下。为
11、此,我们清华专门进行了课题研究。研究结果,在我写的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1一书中,做了详细的论述。(1)首先,应该承认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方式,能够缓解冷热不均的现象。表2.1很清楚说明:当以供热系统失调时,热用户室温分别为4.4、11.5、17.5和19.9、20.2 。不做任何调节,只将热源处循环流量提高1.4倍(热源恒热源运行),则各热用户室温分别为8.5、13.6、18.0、20.0和20.7 ,而且明显看出:末端不热用户室温提高的幅度大,近端末端呈现填平补齐的作用。若继续提高循环流量,冷热不均的状况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当循环流量增到无穷大时,各热用户室温均达到18 ,冷热不均彻底清除。当然
12、循环流量受到能耗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增大,但加大循环流量确实能改善供热效果是不争的事实。加大流量之所以能消除冷热不均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散热器的散热特性决定的。循环流量过小,遇到了散热器的散热量,随着循环流量的增加,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室温自能得到提高,但近端热用户的散热器循环流量远远大于设计流量,散热器的散热量早已饱和,在恒热源的运行下,由于供水温度的下降,近端室温下降就成为很自然的现象。表2.1 大流量运行时的热力工况计算系统工况用户名称运行流量gi(kg/(m2.h)水力失调度xi室温平均室温系统供热量Q(W)系统供热量比值(%)供热量浪费率(%)总流量G(kg/h)单位
13、面积流量g(kg/(m2.h)设计流量g(kg/(m2.h)水失调度x供水温度回水温度11.252.252.2517557.510.350.164.414.8230-12.531.9(6.3)20.70.3111.331.60.7117.543.21.4219.955.42.420.215.753.152.251.47561.610.50.228.516.2245.5-6.225210.4413.632.2511844.522057.53.3320.73062.252.679282.310.940.421825.8338.429.36121.840.8323.634.271.927.448.5
14、3.7829.3514.46.430.770.314.12.256.257571.412.2511821.5294.412.523.824.441.9719.8310.064.4722.54208.9923.6533.75152470.314.12.256.2566.663.412.25115.717.9260.5-0.00424.441.9717.2310.064.4718.54208.8918.9533.75151911.252.252.251755512.25118182620022.2511832.2511842.2511852.25118(2)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方式有是大能耗大热源低产
15、出的落后运行方式 大电耗流量增加一倍,电耗增加八倍。根据目前的实际工程,供热系统输送动力的电耗约为0.35w/m2 。折合成热耗量,电耗占热耗的2.5%。若供热系统循环流量提高1.4倍,则电耗占热耗升为6.9%;若循环流量增加到一倍,电耗占热耗的比例上升为20%,显然是难以承受的。 大热耗在冷热不均的情况下,近端过热开窗户,末端不热,采取别的热源补充,里外都是热量浪费;当增大循环流量受到限制时,为改善末端供热效果,常常采取提高供水温度的做法,此时,所有热用户室温普遍提高,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表2.2说明,这种热量浪费通常情况下,都在20-30%之间。 大热源提高供水温度,必然增加供热量,亦即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兆玉 教授 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2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