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高水平富强建设,根据国家、省“十五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一)发展基础L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365.7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4.6%。全社会货运量完成15804万吨,其中公路10829万吨、铁路996万吨、水路3979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328620万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54554万吨公里。全市邮政业务收入13.86亿元,快递业务量9693
2、.39万件。铝矶土、煤炭、铁矿石、砂石建材、原油、原盐等大宗物资及铝材、化工、纺织、机械设备等工业品形成的物流需求占到全市物流总需求的70%以上。2 .市场主体日益增强。2020年,拥有各类规上物流企业138家,营运货运车辆13.6万辆,其中3A级以上物流企业6家、星级物流企业6家。京博物流市场规模和辐射带动力全面增强,成为全国5A级物流企业、全国公路运输甩挂试点单位、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作为“北粮南运”的重要节点城市,粮食仓储物流走在全国前列,发展大型粮食储备库16家,粮食和物资储备集团成为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和中粮“粮达网”首批指定交收仓库,粮食仓储经济园区是省十大粮食物流园区之一。以海王黄河医
3、药物流、亿利源冷链物流等为代表的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发展迅速。3 .基础载体加快构建。“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加快布局。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26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3公里,铁路404公里;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即将开工建设。“四港联动”加快推进,港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已建成生产性泊位37个,其中3万吨级泊位4个;小清河复航工程加快实施。大高机场开通3条短途运输航线,正在申请建设民用运输机场。建成管道547公里。京博物流园、西王物流园、内陆港、现代物流中心等一批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园区初具规模。鲁港现代物流综合产业园、邹平铁路物流园、阳信陆港物流园、小清河物流园等正在加快推进。4
4、.网络体系持续优化。多层级、多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拥有快递企业86家,顺丰、京东、申通、递速4家知名品牌设立区域分拨中心,乡镇快递网点实现全覆盖。建有邮政网点127处,其中农村邮政网点94处;建有县级邮政仓储7处、镇仓29处。博兴县、惠民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惠民县“电子商务+乡村快递共配”入选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发展淘宝镇10个、淘宝村59个,淘宝村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实施智能快件箱进楼宇工程,布放智能快件箱900余组,多元化末端配送格局基本形成。“快递+冬枣”、“快递+老粗布”分获全国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和全省快递服务先进制造业金牌项目。5 .业态模式创新优化
5、。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魏桥、亚光等企业不断创新物流外包管理模式应用,京博、香驰、西王、中裕、亿利源等企业加速产业供应链创新。内陆港建成运营,“滨新欧”“滨海欧”班列累计发运21349车,货运量128万吨。智慧物流加快发展,京博物流自主研发的“捷运互联”网络货运平台已整合社会车辆10.77万辆,“铝谷网”初步构建起涉铝产业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和“中央厨房”、网络货运、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二)制约因素近年来,我市物流业虽实现较快发展,但总体看,发展规模小、层次低、融合创新能力弱,与重点产业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不适应,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不适应,
6、与更高水平富强建设的形势任务不适应。主要表现为:L市场主体发展滞后。物流“小、散、舌L”特征依然突出,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性不高,缺少在全省、全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缺乏具有供应链整合和平台组织能力的链主型物流企业。在138家规上物流企业中,营业收入过亿的23家、过10亿的仅2家,5A级物流企业仅1家,市场主体升级改造的意识不强,供应链、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业态发展缓慢。2 .物流产业规模小。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6.5%,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薄弱。市内物流企业服务带动能力不足,导致大型企业物流需求大多由市外承担。融合发展能力不够,一般性的运
7、输、仓储服务多,涉及产业供应链的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少。仓储、冷藏设施设备不完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的预冷保鲜率仅为10-20%。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城乡交通、电商、快递、供销等各类物流服务资源的协同程度不够。3 .多式联运水平低。国家、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尚属空白。运输成本较高,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4.6%,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多式联运占比仅为15.1%,除魏桥外包专业第三方物流、京博自营物流外,大多企业运行组织效率较低。运输结构不够合理,铁路占比仅为6%,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铁路、港口、航空、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铁水管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亟待突破。物
8、流园区支撑作用薄弱,目前产业融合度高、功能比较完善、带动作用较强的综合物流园区仅有京博1家。4 .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滞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智能化仓储设施少,自动分拣、智能叉车、堆垛机等智能化仓储设备应用较少。企业物流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不足,使用专业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等智能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经营的企业较少。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共用、互联互通等方面存在短板。5 .重视程度不高。对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联动推进力度不大,扶持政策较少,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开发滞后。部分企业认识程度不高,就运输抓运输、重建设轻运营、重引进轻培育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有利条
9、件新发展格局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加速布局,国家和省围绕物流业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技术走向成熟,推动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物流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从我市看,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突出,内生动力充足。1.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市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物流需求空间大,形成了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强“战新”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超74
10、00亿元,位列全省第4位,煤炭、铝矶土、原油、其他液体化工运输需求总量约Ll亿吨。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需求仍达到约1.5亿吨,预计2030年达到2.8亿吨,庞大的物流需求为发展物流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机遇。2 .日臻完善的交通优势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构筑了坚实的载体支撑。省“十五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打造“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而位于鲁北通道、沿海通道、京沪辅助通道、滨临通道、济青通道以及沿黄达海通道六大通道的交汇处,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当前我市加快推进“六高五铁十专线十高速”“四港联动”,必将加快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组织协同优化,加速物流业转型升级步伐
11、,强化物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3 .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激发了强大活力。市沿黄达海区位优势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重大战略交汇叠加,重大机遇优势明显。物流业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为发挥比较优势,放大国家战略的辐射带动、集成叠加效应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深入落实“1+11868”工作体系,以提质、增效、降本为总目标,以“智慧、绿色、联动、集约”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给侧
12、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高效畅通的集疏运体系为支撑,以产业供应链物流为重点,整合优质资源、功能、空间,培育示范龙头企业和园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和对经济社会带动水平,加快构建畅通高效、智能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努力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为战略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国家主干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鲁北综合物流中心和黄河三角洲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助力更高水平富强建设。(二)基本原则L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发挥好政府在组织、协调、规划、政策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坚持市场在物流资源、要素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和企业活力,注重龙头物流企业和骨干物流园区培
13、育,努力形成统筹发展合力。2 .示范带动,重点突破。发挥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与上下游整合,推动开展一批示范工程或示范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全局性谋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产业供应链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冷链物流等领域取得突破发展。3 .产业联动,融合高效。坚持物流业和三次产业联动,大力发展以物流为核心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推动现代物流有机嵌入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流通、特色农业、金融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物流要素与经济要素、产业要素协同融合。打破城乡区划限制,引导物流载体集聚集约发展。4 .创新驱动,智慧发展。推动传统物流
14、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新零售、共同配送等新业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牵引,加大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5 .绿色低碳,安全有序。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物流体系,积极推动绿色运输、绿色流通加工、逆向物流等模式创新发展,支持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构建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应急物流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着力构建陆海空联动、多层级畅通、一体化协同的物流业发展新格局,打造一批综合实力雄厚、专业特色突出的物流企业和产业融合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园区、平台载体,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
15、彰显。具体体现在:1 .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全市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运输货运量明显增加,区域集聚集散能力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链物流、大宗商品供应链、农副产品产业链等重点领域物流规模实力不断壮大,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到2030年,全市货运总量达到2.8亿吨,港口吞吐量超亿吨,铁路货运占比10%以上,快递业务收入、快递量比2020年翻一番。2 .发展质效显著提升。骨干物流园区、示范物流园区带动作用有效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物流品牌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冷链物流监测能力大幅增强,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显著提升,智慧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共享
16、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物流骨干企业品牌效应凸显,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进一步降低。到203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2-3个百分点,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0家以上,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1个。3 .“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以综合性物流枢纽为节点,以交通网络为支撑,以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为纽带的物流运行体系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补齐,城市配送、快递末端网络布局更加健全,“两小时物流圈”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融合度高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物流对经济社会运行的保
17、障能力。4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物流业与高端铝、高端化工、商贸流通、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速融合,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初见成效。多式联运水平显著提升,港口、铁路场站集疏运体系建设完善,物流业与城乡融合发展更加协调。到2030年,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速10%左右。到2035年,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物流运行体系全面建立,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联动更加紧密,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全市重要的战略优势产业,国家主干道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品牌作用全面彰显。表1“十五五”时期物流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表类别指标位2020年2030年却模质量货运量吨1580428000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
18、DP的比率Q/14.6下降2-3个百分点、一R输纪构港口货物吞吐量吨397910000铁路货运量占比Q6.310.1公路货运量占比Q/68,563.2e场体3A级以上物流企业615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一1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一1由政快递业务收入/元13.8628快递业务量/件0.972三、着力优化完善空间布局(一)空间发展布局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规划形成“一核三区六园多节点”(1+3+6+N)的物流空间发展格局,融入京津冀、贯穿南北中、联通环渤海、面向东北亚,构建内融外联、高效协同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图1市物流空间布局图L一核引领带动。发挥中心城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集物流数据、物流贸易
19、、物流金融等于一体的智慧物流总部,打造引领全市、辐射周边的区域物流枢纽中心。以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为抓手,以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临空经济、高铁经济等为重点,依托家纺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商贸流通等特色产业,坚持引、育并举,重点培育产业物流、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物流贸易、跨境电商等“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全市产业供应链贸易、金融业发展。强化与省级物流平台、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平台有效对接,依托“两客一危”车辆监管平台、政务云、大数据中心等资源,注重数据共享,整合形成统领全市的物流大数据平台。2 .三区协同联动。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纽带,以物流
20、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支撑,全力推进南部物流产业引领区、北部物流产业拓展区、中部物流产业升级区发展,形成内统外联、协调融合发展的物流网络体系。(1)南部物流产业引领区。坚持“融合联动、协同创新”,布局建设以邹平、博兴为主阵地的南部物流产业引领区。深入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打造全国高端铝产业供应链示范基地和智慧化工物流一体化运营基地,培育现代物流研发创新高地。邹平市依托高端铝业、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围绕魏桥、创新、西王等重点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着重建设邹平铁路物流园和小清河邹平物流园,以打造高端铝产业供应链物流体系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为重点,全面提升高端
21、铝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着力培育供应链平台经济,依托“铝谷网”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高端铝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博兴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京博物流园区载体资源,重点发展以石油化工、粮食食品加工、新型板材、厨具加工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京博物流等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丰富拓展国际铁路班列,组建环渤海交通物流科创中心,搭建“区域+产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数字物流研发创新新高地和“两业融合”示范基地。(2)北部物流产业拓展区。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以北海经济开发区为龙头,辐射无棣、沾化区域,布局建设北部物流产业拓展区。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集疏运体
22、系,重点发展大宗散货物流、公铁水联运、化工物流、国际物流等,促进临港产业、大宗商品交易等联动发展,努力打造环渤海智慧化工物流示范基地和辐射鲁北地区的多式联运示范中心。北海新区依托高端化工、高端铝、现代海洋渔业、新材料等产业,发挥港“四港联动”龙头作用,聚集要素资源,加快实施港口物流工程、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重点抓好港口码头、“公铁海管”、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液体化工、大宗物资商品贸易、航运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业态,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区域航运物流中心。沾化区围绕精细化工、新型化工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畜牧水产、冬枣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临港物流、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产业供应链等业
23、态,着力打造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基地和区域仓储物流中心。无棣县依托油盐化工、高端铝、锂电新材料、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发挥无棣作为北部物流门户和黄骅港、大口河、秦口河、套尔河等水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多式联运、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电商物流等业态,着力建设省北部物流枢纽重要节点。(3)中部物流产业升级区。依托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以阳信县、惠民县为重点的中部物流产业升级区。加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升级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物流设施,努力打造华北地区牛羊肉冷链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和电商快递物流示范基地。阳信县以壮大肉牛、鸭梨、新材料、高端铝等支柱产业集群
24、为抓手,依托德大铁路、滨德高速,发挥亿利源等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大宗散货物流、电商快递、古家具物流等业态的发展,着力打造区域重要的大宗货物集散基地和牛肉冷链物流集散基地。惠民县围绕高端铝、风电装备、化纤绳网、园艺苗木等重点产业,充分发挥国创风能、金冠网具等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绳网物流、风电装备大件物流、电商快递、冷链物流、城乡共同配送等业态,完善城乡末端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着力打造电商快递物流示范基地。3 .六园。包括鲁港现代物流综合产业园、大高物流产业园、港综合保税物流园、套尔河港口物流园、邹平铁路物流园和小清河综合物流园六大综合性物流产业园。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物流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