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学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心得体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答问.docx
《2025年学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心得体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答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学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心得体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答问.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贯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心得体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答问学习贯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心得体会日前,中国科协印发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对弄虚作假、他人过度参与、移花接木等违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该文件发布后,引发媒体关注。科创大赛收回低龄少年儿童“入场券”,这项改革是有特定背景的。科技类竞赛属于科技实践活动,参赛选手理应自己上场。但现实中,老师代劳、家长操刀、机构包装等现象屡有发生,甚至出现不少“神童”:有小学生“发现结直肠癌发生机制”,有中学生科技竞赛作品达到硕博士水平,让人啼笑皆非。
2、一些常规科技实践活动也存在类似现象。科技小发明作业,有学生直接网购“套装”;本应孩子参与的实验课堂,成了老师的“个人秀场;学校布置的养蚕体验,家长从“友情出演”变成“领衔主演”。这样的科技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还助长了弄虚作假的坏风气,与活动初心背道而驰。实践是认识世界、解锁未知的一把钥匙。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小时候喜欢修收音机,钱学森童年时期折的纸飞机总比同伴飞得更高、更远,热衷动手实验让2024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翰J霍普菲尔德少年时就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无论是自然科学类还是工程技术类实践活动,孩子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了解科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
3、此,科技实践活动中,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认认真真观察一条鱼、饲养一条蚕、完成一次实验,从中体会实践的快乐、科学的魅力,感受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哪怕过程不顺利、结果不完美、作品有瑕疵,家长和老师也不要越俎代庖。给予孩子自主实践的空间,培养孩子求真务实的品格,对于他们成人成才成事更加可贵。另外,设计科技实践活动也应尊重客观规律,让活动与孩子的动手能力、认知水平相适应。太过简单,会消解实践的意义;内容超纲,又影响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好的科技实践活动,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体现知识性、趣味性,让孩子玩得尽兴、学得开心。与此同时,还应完善科技实践活动评价指标,更多地关注过程,注重现场考察青少年
4、在知识应用、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简单以最终呈现的作品水平论英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探索开展更多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的科技实践活动,搭好平台、建好舞台,让孩子们在科技实践活动中真正“唱主角”,在参与中长知识、增才干、强能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不仅体现在科技成就上,而且体现在其国民科学素质0近年来,我国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注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科普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0年的3.
5、27%提高到14.14%,实现了从较低水平到中等水平的巨大跨越,为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夯实了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进一步激发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需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坚持培育创新文化,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显著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答问2025年1月9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今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人就实施办法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施办法试行 2025 学习 全国青少年 科技 创新 大赛 实施办法 试行 心得体会 答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