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区是市的中心城区,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海洋资源条件十分优越。“十四五”以来,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大海洋开发与保护力度,努力推动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海洋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国内外新的发展环境下,区作为市海洋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治理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对于实现市和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都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略海洋思想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部署区“十五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规划。规划以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市“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主要依据,围绕全区海洋高质量发展要求,明确“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规划范围包括市区所辖全部陆域和海域,以2020年为规划基期,以2030年为目标年,是“十五五”时期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区位于半岛南部,濒临黄海,北连青岛市黄岛区,南接市岚山区,隔海与日
3、本、韩国相望。区是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带与新亚欧大陆桥沿桥经济带的交汇处、环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在全国和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着重要节点作用。区管辖陆域面积1266平方千米,现辖3个街道、6个镇,户籍总人口为75.04万人。管辖海域总面积264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78.9千米。资源环境。区地处温带,属典型的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季和干湿季区别明显。所辖海域范围内海岸潟湖、优质沙滩、岛礁岩礁、河口湿地等景观元素集中分布,海洋资源保护区、海洋牧场、潟湖公园等特殊海洋功能区点缀其中,海洋生态环境优良,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文化旅游开发价值。海洋生
4、物种类丰富,西施舌、大竹蛭、中国对虾、海参等经济价值较高,文昌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臼湾是优良的天然港湾,是港的重要港区。区域经济。“十四五”时期,区落实市委“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围绕“争当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定位,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进位赶超,分别年均增长6.3%、7.3%o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o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o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实现1998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o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外
5、贸升级转型基地(水产品)、省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省级中国对虾农产品优势区荣誉称号。交通条件。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海陆空现代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港口集团港石臼港区功能调整加快推进,山字河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等25个通航城市27个通航点的航班,青盐铁路和鲁南高铁分别于2018和2019年投入运营,区开始融入全国高铁网络。经过多年发展,区已经成为市“两纵三横”铁路网络和“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枢纽区,为全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洋强省和市委、市政府打造“蓝
6、色之城”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区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步伐。2020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147亿元,约占全区GDP的28%o现代港口建设加快推进。2020年,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3亿吨,同比增长7.6%,其中集装箱完成486万标箱,同比增长8%。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港目前有68个生产性泊位,年通过能力超过4亿吨,大豆年进口量、木片年周转量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港口港新模式”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已现雏形,全国首个ETC港口集疏运系统投入运营,绿色智慧港建设再上新台阶;启动省重点研发计划“面向大规模节点安全高效协同的联盟链平台及其应用”,打造港口物流供应链服务生
7、态圈;依托港石臼港区,区临港物流加快发展。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以“五大碧海行动”为动力,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基本建成,与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建设国家级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并成功升级为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海辰水产获批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中国对虾良种场。海洋牧场建设加速,市水产集团刘家湾海洋牧场已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盛隆、国美等海洋牧场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海洋牧场。水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显著提升,美佳集团被确定为省级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成为首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发挥滨海旅游资源优势,完善“吃住行游购娱”
8、产业链条,高起点规划建设东夷小镇、万平口海洋公园、太阳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打造滨海旅游观光带和产业带。海洋新兴产业开始发力。支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开发高活性壳寡糖功能食品。积极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规划建设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同时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海洋智能装备与未来航运系统创新论坛。海洋高端服务业加快培育。充分发挥市核心区的优势,立足港区一体,强化资源统筹整合,全力推动中央活力区建设。借力全省港口整合,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2020年实现增加值33亿元,同比增长1.3%。以水产品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建成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黄海
9、科技创新研究院、海洋工程研究院、渔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要创新平台,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优化。统筹推进全区海岸带整治工程,制定了区海岸带整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6)。海龙湾片区已建成我国首个退港还海整治修复工程,恢复优质沙滩岸线1882米,形成沙滩46万平米,为全国海岸线保护修复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三)面临的形势L发展机遇。“十五五”是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政策层面看,党中央作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为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海陆优势兼备的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
10、战略稳步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政策深入实施,市获批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了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从科技层面看,全球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向海洋领域渗透。现代信息技术与海洋技术的结合,能源技术与材料技术的发展,为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为区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布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从产业层面看,海洋产业正在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引领型、空间拓展型产业转变,深远海开发催生了若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出现了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密切跟踪海洋产业发展前沿,强化海洋开发手段,布局海洋新兴产业,是“十五五”时期
11、区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主要挑战。从国内外发展环境看,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日趋严峻,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若干海洋产业仍处于产能过剩区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多,企业经营困难、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从历史发展看,区成立于1992年,建区时间较短,传统海洋产业以粗放型渔业捕捞、养殖为主,海洋经济发展的历史沉淀薄弱。从政策供给角度看,国家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政策趋于严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海洋产业发展的海域(土地)供给和生产模式选择。从区域发展看,沿海地区对海洋资源、海洋空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海洋经济竞争趋于激烈,各地纷纷出台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试图抢占海
12、洋产业发展制高点。区与周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资源禀赋相似,在产业发展定位上存在一定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今后一个时期区实现海洋经济差异化发展的难度。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海洋强省和市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推进陆海统筹为主线,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绿色发展、港产城融合、区域协同,加快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海洋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海洋渔业,努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努力提升海洋治理水平
13、,打造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样板区、省滨海旅游强区、国内著名的滨海宜居城区,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坚持“创新驱动、高效转化、强化服务、兴海强区”,找准在全市海洋科技发展总体布局中的定位,以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强海洋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为加快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服务支撑。绿色发展。立足生态立市战略,坚持人海和谐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中,以系统思维搞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污染防
14、治与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港产城融合。发挥城市核心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以产业升级带动城区素质提升,以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增强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发展、城区发展、市民生活升级的良性互动。区域协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一体化等国家或省级重大战略,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格局。加强与岚山区、莒县、五莲县等周边区(县)的要素流动与产业链接,强化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
15、区等经济功能区的分工协作,促进区域间协同发展。(三)发展定位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样板区。以市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打造样板区,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大全域治理力度,阻断陆源污染链条。努力打造生态集约型海洋资源开发模式,构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自然禀赋和生态保护良好、海洋资源开发布局合理、海洋治理机制完善、海洋生态优势特色突出的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样板区。省滨海旅游强区。紧紧抓住市打造“水上运动之都”、区打造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以“阳光海岸带”为纽带,串联北部万平口海洋旅游活力区、南部太阳文化旅游度假区,打造“两核一带”的滨海
16、旅游发展格局。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深化产业融合,实现中央活力区与滨海黄金旅游带的联动发展,促进区与其他周边区县的优势互补。国内著名的滨海宜居城区。按照市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要求,基于区“蓝天、碧海、阳光、沙滩”优良自然条件和景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便捷的交通体系、优良的医疗教育体系、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优秀的文化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人海和谐、美誉度高的美丽滨海城区。(四)发展目标海洋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十五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2030年,全区海洋生产总
17、值达到206亿元,“十五五”时期年均增长率7%,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对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海洋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初步构建以现代海洋渔业为统领,以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装备制造为支撑的“1+4”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海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加快推进钢铁配套产业园建设,海洋领域研究与开发经费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升。2030年,建成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个左右,研发投入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o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30年,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的比重不低于14%,近岸一、二类水质海域占海域面积比例达到99.
18、4%,大陆自然岸线(包括经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生态功能的人工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表1“十五五”时期区海洋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名卷2020年2025年多埼僧长用性海洋综合实力惠洋至:齐宝力气147亿元206亿元7%左右预期生海洋生孝总值占地X生产总卫的比重28%30%预期性海年若共产匕堵速比海洋至济增R黄漕速的美高曜笺2%预期生海洋科技创新怎N研发经更占总工生产怠但士重09%2%预期士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重611预期哇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球户区占管环海域面差比宣14%14%约束之近岸海域水质优受(一、二类)京戏比例98.4%99.4%约束性大陆专恭辛或茶有享35%35%约裒性三、优化发展空间格
19、局遵循“功能划分、组团发展”的战略思路,推动海洋经济空间布局优化,构建“三带、三区、五园”的区域发展格局。(一)“三带”。建设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带、向海发展拓展带和海上发展辐射带三大发展带,形成以海岸带为主体、向内陆和海上辐射拓展的空间格局。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带。包括区沿海的石臼街道、秦楼街道和涛雒镇,与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共同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分布的带状空间。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带是未来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体区。向海发展拓展带。包括区实际管辖的非沿海乡镇(街道),主要功能是承接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带的海洋经济辐射,大力发展海洋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向海发展。海上发展辐射带。包括区实
20、际管理的海域空间,是涉海企业开展涉海经营的海域空间载体。积极开发渔业、航运等经济功能,努力推进海洋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逐步向深海远洋拓展。基于“三带”空间布局,不断强化海洋经济辐射带动内陆和深远海能力,不断增强海洋产业发展新动能和资源空间支撑能力,推动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二)“三区”。包括位于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带范围内的海洋服务业升级发展区、现代渔业和海洋旅游融合发展区、临港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区。海洋服务业升级发展区。包括区石臼街道和秦楼街道,市中央活力区的主体功能区位于该区范围内。以万平口滨海区域为核心,以“拥湾向海”为发展主题,以石臼湾等片区为功能载体
21、,重点发展涉海总部经济、商务金融、科技创新、特色旅游、文化体育、博览会展、商业休闲、宜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万平口核心区主要发展滨海旅游、文化体育、博览会展;石臼湾(商贸物流)片区主要发展港口商贸、保税物流;明望台(商务金融)片区主要发展涉海商务办公和商业金融。现代渔业和海洋旅游融合发展区。位于G15高速公路以东区域。该区以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和现代渔业。依托全区海岸带整治修复和近岸海域环境治理,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高标准建设太阳湾海岸带、天台山等滨海文化旅游综合体,打造文化风情休闲旅游海岸。结合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坚持走海水养殖绿色发
22、展之路,推进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逐步压缩传统池塘养殖规模。鼓励沿海渔业社区发展休闲渔业,实施渔港振兴和养殖区改造,增加休闲渔业发展载体,创新经营模式,促进海洋渔业与滨海旅游业融合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区。位于高栈路以南、区与岚山区边界以北、沈海高速公路以东,主要功能是依托钢铁精品钢基地,大力发展钢铁制品行业外向型经济。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核心,发展海洋牧场综合管护平台,渔业养殖工船等渔业装备制造,拓展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发展汽车后市场钢铁的精深加工,为中兴、长城等提供汽车零配件服务。完善钢铁配套产业园物流配套服务功能,建设独具特色的钢铁配套产业基地。(三)“五
23、园(区)”。即位于“三区”范围内的石臼跨境电商产业园、美佳食品产业园、太阳文化旅游度假区、涛雒现代渔业产业园、钢配临港制造产业园,努力打造专业化、链条化海洋产业集群。石臼跨境电商产业园。主要以冷链物流为依托,划分产品仓储区、简易加工区、物流配送区、检验检疫区、商务服务区等功能区,吸引市本地特色食品、水产品以及新疆、青海、甘肃等西部省区的农产品进行冷链仓储、再加工以及运输等,打造区冷链服务体系。美佳食品产业园。以美佳集团生产加工园区为核心,带动周边配套企业形成水产加工产业集群。依托美佳集团冷链物流体系,以水产冷链物流、加工、电子交易为主要业态,以水产即食食品、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餐饮配套半成品为
24、主导产品,加快推进水产品加工装备智能化升级、智能仓储物流、节能减排等方面技术改造和装备研发。远期逐步拓展肉类、冷藏食品物流及加工业态,形成冷链物流加工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的综合性水产品冷链加工基地。太阳文化旅游度假区。该区主要由太阳湾海岸带和天台山两部分组成。太阳湾休闲基地包括刘家湾赶海园休闲度假区和金沙岛两个功能区。以刘家湾赶海园、金沙岛海水浴场为重点,打造集亲子休闲、滨海度假、研学旅行、渔业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休闲园区。天台山以太阳文化为主题,打造居家旅行、亲子空间、娱乐购物、休闲健康的复合功能旅游区。涛雒现代渔业产业园。该区位于涛雒镇北部传统海水养殖区范围内,以红旗、盛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 海洋 经济发展 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7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