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docx
《【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ICS29.220.99M4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2061-2009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Constanttemperature&humidityairconditioningsystemfortelecommunicationroomON归出200972Tl发布201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刖三本标准主要依据GB/T19413-2003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有关要求,并参考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关于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等规定要求,结合各通信运营企业对通信局站电源、空调等设备开展节能试点工作所采取的多项有效措施制定。本标准由中国
2、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梅兰日兰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深W圳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健、俞龙云、王铁旺、余斌、袁祎、王永红、张敬、刘卫东、张金志、陈川。OOZ归出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constanttemperature&humidityairconditioningsystemfortelecomroom一种向通信机房及通信设备提供诸如空气循环、空气过滤、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的,由空调机和其它辅助装置共同
3、组成的空气调节系统。3.2制冷量cool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从所处理的空气中移除的显热和潜热之和,单位为瓦(W)。3.3显冷量sensiblecool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从所处理的空气中移除的显热量,单位为瓦(W)。1.4显热比sensibleheatratio显冷量和制冷量之比,用等于或小于1的小数表示。1.5制冷消耗功率refrigeratingconsumedpower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单位为瓦(W)。1.6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制冷量和
4、整机的制冷消耗功率之比。1.7LOO-c冷风比coolingcapacityperairflowratio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的总制冷量与每小时送风量之比。单位为W(m3h).3.8机夕卜静压差thedifferenceinstaticpressurebetweenunitoutletandinlet机组风机出口处与回风口处的静压差,单位为Pa。1.9群控groupcontrol同一个系统内的多台空调机联合运行时,应实现下列功能:a)根据机房内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系统中空调机的运行数量;b)具有避免同一机房内多台空调机同时运行在相反的运行状态(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的功能;C)能
5、实现系统中主、备空调机之间的自动切换,系统中空调机应定时轮换作为备份机组,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4空调设备型式4. 1按照冷凝器冷却方式分为风冷、水冷、乙二醇冷却等。4.1 按照制冷方式分为直接膨胀式和通冷冻水式。4.2 按照送风方式分为下送风及上送风。4.3 按照加湿方式分为电极式加湿、红外线加湿等。按7.2.3.4条方法试验时,实测工况下制冷消耗功率应不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水冷式空调机制冷量每300W增加IOW作为冷却水系统水泵和冷却水塔风机的功率消耗)。5. 4.5直接膨胀式空调机显热比在回风温度24干球温度,相对湿度45%RH时,显热比不小于0.90。5. 4.6能效比(1
6、)水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见表1(水冷却冷凝器空调器)表1水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制冷量(W)能效比14000以下22.80140002800022.852280005000022.90500003.00(2)乙二醇冷却式空调机的能效比见表2(乙二醇冷却冷凝器空调器)表2乙二醇冷去口式空调机的能效比制冷量(W)能效比14000以下22.3514000280002.30228000500002.25500002.15(3)风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在标准工况下的能效比分类见表3;风冷式空调机在室外45、相对湿度50%RH温度环境的工况条件下,比基本工况下能效比下降,应控制在10%15%范围。表3风冷式空调机的
7、能效比1咫空调机能效比分类能效比ObIx*1类3.0II类三2.55.4.7冷风比空调机应具有较大的送风量和较小的冷风比,且送风温度应高于机房的露点温度,冷风比宜小于4.5W(m3h)05.4.8机外静压差所有类型的的空调设备标配机外静压差应能在20Pa200Pa内可调,能够提供机外静压差在200Pa以上的选件。5.4.9最大运行噪声最大运行噪声见表4。LCDOC?8出表4最大运行跺声制冷量(W)室内侧dB(八)室外侧(dBA)风帽送风风管送风下送风140006462626014000-280006866666428000-50000716969665000074727268注:空调机噪声限值
8、dB(八)(声压级)是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条件下按JB/T4330规定的方法测得5.5安全要求5. 5.1绝缘电阻断开控制板和电源的连接线,强制闭合所有的接触器。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2MQ。5.5.2耐电压空调机的带电部件与壳体(接地)之间应经受交流1250V,Imin的耐压试验,应无击穿、飞弧现象。5.5.3泄漏电流机组接地端子与机组电源的输入端的泄漏电流不大于IOmA。5.5.4室外机防护要求室外机应满足风雨雪冰霜与腐蚀防护要求,经盐雾试验后,金属壳体应无腐蚀现象,电控元器件以及风机、电机应能够正常工作。5.5.5室外机电气部件防护等级室外机电气部件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中IP55
9、的要求。5.5.6防雷要求20寸OQ室内外机防雷要求应符合YD5098-2005中C级的要求。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压脉冲101700us、5kV和电流脉冲8/20us、5kA的冲击。5.5.7电磁兼容5.5.7.1电气控制应具有抑制电磁干扰和谐波电流的性能,按GB/T4343进行测试,其连续干扰电压、连续干扰功率、连续干扰电压等值应不超过GB/T4343中规定的干扰特性允许值。按GB/T17625.1进行测试,应不超过该标准中规定A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5.5.7.2电气控制应具有抗电磁干扰的性能,按GB4343.2进行测试,应不超过GB4343.2标准中规定的11类器具抗扰度要求。5.5
10、.8输入电流谐波设备输入总谐波电流成分要求小于10%。5.5.9防浪涌器件设备应选配YD5098-2005中规定的C级防浪涌器件。5.6控制功能5.6.1回风控制精度(1)当设定回风温度在18C28C范围时,温度控制精度为土1K。并在IK3K可调。(2)当设定回风相对湿度在30%RH70%RH范围时,湿度控制精度为5%。并在5%10%可调。5.6.2 有独立的制冷、加热、除湿、加湿、送风功能,对各项功能的控制应能保证在设定控制点和精度控制范围内。5.6.3 空调机应能储存大于等于50条历史告警信息,并能记录压缩机、风机、加湿器、加热器的累计工作时间,且具备掉电存储功能。5.6.4 空调机应有来
11、电自启动功能,交流供电恢复时,设备应保持停电前的运行状态。O5.6.5 延时启动功能,延时时间应能在ls600s可设定,能够控制多台设备顺序加载。5.6.6 空调机应能自动平衡双压缩机运行时间。M5.6.7 空调机应具备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式。5.6.8空调机应具有温度控制优先功能。5.7 通信功能5.7.1 应具备RS232或RS485或RS422通信接口,并提供通信协议。M5.7.2 空调机应具备群控功能。5.8 告警及保护功能空调机应具备下列告警和相应的动作:一直接膨胀式制冷系统高压、低压告警;一气流故障告警;d一温度、湿度超出范围(过高或过低)告警;一加热器高温保护;+一加湿器
12、告警;一滤网堵塞告警;4一水系统或乙二醇系统的断水和防冻等安全保护;LU一漏水报警;CQ一空调机应预留火灾、烟感等报警以及与其他安全器件联锁接口;I一电源故障告警;一机组供电在缺相、错相、电压过欠压情况下,应能自动保护或停机,在电源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寸复原设定模式运行,所设置参数保持最后的设定状态。205.9关键部件Q5.9.1 控制器QQ记录多天、多条事件记录、告警记录,采集频率为每小时记录温湿度,显示温、湿度及曲线、空调0Q.运行状况、告警状态。5.9.2显示器H11LCD显示、带背光,多行显示,具备中文操作菜单、图形和图表显示,菜单中有手动操作模式。5.9.3压缩机在GB/T18429-
13、2001规定的高温工况:蒸发温度7.2、冷凝温度54.4、过冷度8.3、过热度11.1下,应用R22制冷剂,能效比不小于3.3。大于20kW以上空调机的压缩机吸排气阀口应采用螺纹连接。5. 9.4加湿器6. 5.1.1机房通信设备安装设计时,应根据设备的电功耗均匀布置,设备安装按照面对面、背对背形式,形成机房内的冷、热通道。空调机的回风口宜面向热通道。如图1所示。图1机房冷通道、热通道合i费用图6.5.1.2空调机送风应保证通畅,机架空隙应予以阻挡。应防止冷热气流直接混合,送风气流组织应均匀有效,满足机房设备散热的要求;末端风口可调节风量和气流角度。6.5.2通信设备机柜列间距6.5.2.1通
14、信机柜通风方式的分类如图2所示。后出风柜B下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图2通信机柜通风方式分类a)前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如图2中A所示):I类机房,机柜列间距不小于L8m;II类机房: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5m;11I类机房:机柜歹U间距不小于L2mob)下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如图2中B所示),采用下送风的送风方式时,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m。c)对于其他通风方式的机柜,根据具体的特点,参考A、B两种机柜的列间距进行设计。6.5.2.2机柜进出风量的要求,可参考表6。表6机柜温差与对应风量温差(K)IkW热量对应风量(m3h)6498742683739332温差(K)IkW热量对应风量(m3/h)10299112
15、7112249:计算公式为V=3600-QICPT式中V:风量,单位为m3/hQ:发热量,单位为kWC:空气密度,取值L2kgm3P:空气比热容,取值Loo5kj(kg.K)T:温差,单位为K以上为在标准大气压取值表6(续)6.5.2.3对于电功率大于5kVA的单个机柜,应考虑高热密度解决方案。6.6气流组织6.6.1上送风风管送风6.6.1.1主风管内的风速在6ms9ms的范围之内,支风管内的风速在3ms6ms的范围之内。6.6.1.2根据机房功能规划和设备摆放位置,合理设计送风口和回风位置,保证过道上的冷气流分布均匀。每个送风口应能输出对应机柜需要的最大风量要求,且有调节风量、送风角度的装
16、置。6.6.1.3送风距离宜小于20m。6. 6.1.4多台空调联合运行时:(1)共用主风管时,应避免气流的直角转弯和气流对撞,汇接空调数量不大于3台;(2)设计静压箱,静压箱箱体截面风速低于5m/s。6.6.1.5 送风机出口60Omm以内,避免设置风阀等影响气流的管件。6.6.1.6 如果机房空调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回风口截面风速应低于3m/s。6.6.2下送风地板送风6.6.2.1 地板高度宜为:I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500mm;11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400mm;In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300mm。6.6.2.2 送风距离宜小于15m。OMMM20寸20OC?6.6.2.3
17、 架空地板必须采用经国家消防安全检测中心认可的不燃材料,且具有良好的防静电、防老化及防龟裂性能;架空地板的承载应大于2.5kNm206.6.2.4架空层以下空间只准通风,严禁布放线缆及无关管道。6.6.2.5架空地板下的楼面应铺设不燃材料制造的保温层和保护层,防止楼板面层结露,架空地板不得HS与其它任何洞孔相通。6.7安装原则出按照GB50243-2002及空调机制造厂商提供的安装手册。YD/T2061-20097检验方法7.1检验条件7.1.1检验工况见表7。表7检验工况单位为项目室内侧放热侧空气入口状态风冷冷却的空气入口状态ZK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进口出口风冷241.01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 【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YDT 2061 2009 工信部 发布 通信 机房 恒温 空调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86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