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docx

    • 资源ID:1860402       资源大小:129.59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docx

    ICS29.220.99M4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2061-2009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Constanttemperature&humidityairconditioningsystemfortelecommunicationroomON归出200972Tl发布201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刖三本标准主要依据GB/T19413-2003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有关要求,并参考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关于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等规定要求,结合各通信运营企业对通信局站电源、空调等设备开展节能试点工作所采取的多项有效措施制定。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梅兰日兰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深W圳日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健、俞龙云、王铁旺、余斌、袁祎、王永红、张敬、刘卫东、张金志、陈川。OOZ归出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constanttemperature&humidityairconditioningsystemfortelecomroom一种向通信机房及通信设备提供诸如空气循环、空气过滤、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的,由空调机和其它辅助装置共同组成的空气调节系统。3.2制冷量cool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从所处理的空气中移除的显热和潜热之和,单位为瓦(W)。3.3显冷量sensiblecoolingcapacity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从所处理的空气中移除的显热量,单位为瓦(W)。1.4显热比sensibleheatratio显冷量和制冷量之比,用等于或小于1的小数表示。1.5制冷消耗功率refrigeratingconsumedpower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所消耗的总电功率,单位为瓦(W)。1.6能效比energyefficiencyratio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制冷量和整机的制冷消耗功率之比。1.7LOO-c冷风比coolingcapacityperairflowratio在规定的制冷量试验条件下,空调机的总制冷量与每小时送风量之比。单位为W(m3h).3.8机夕卜静压差thedifferenceinstaticpressurebetweenunitoutletandinlet机组风机出口处与回风口处的静压差,单位为Pa。1.9群控groupcontrol同一个系统内的多台空调机联合运行时,应实现下列功能:a)根据机房内热负荷的变化自动控制系统中空调机的运行数量;b)具有避免同一机房内多台空调机同时运行在相反的运行状态(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的功能;C)能实现系统中主、备空调机之间的自动切换,系统中空调机应定时轮换作为备份机组,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4空调设备型式4. 1按照冷凝器冷却方式分为风冷、水冷、乙二醇冷却等。4.1 按照制冷方式分为直接膨胀式和通冷冻水式。4.2 按照送风方式分为下送风及上送风。4.3 按照加湿方式分为电极式加湿、红外线加湿等。按7.2.3.4条方法试验时,实测工况下制冷消耗功率应不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水冷式空调机制冷量每300W增加IOW作为冷却水系统水泵和冷却水塔风机的功率消耗)。5. 4.5直接膨胀式空调机显热比在回风温度24干球温度,相对湿度45%RH时,显热比不小于0.90。5. 4.6能效比(1)水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见表1(水冷却冷凝器空调器)表1水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制冷量(W)能效比14000以下22.80140002800022.852280005000022.9050000>3.00(2)乙二醇冷却式空调机的能效比见表2(乙二醇冷却冷凝器空调器)表2乙二醇冷去口式空调机的能效比制冷量(W)能效比14000以下22.351400028000>2.3022800050000>2.2550000>2.15(3)风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在标准工况下的能效比分类见表3;风冷式空调机在室外45、相对湿度50%RH温度环境的工况条件下,比基本工况下能效比下降,应控制在10%15%范围。表3风冷式空调机的能效比1咫空调机能效比分类能效比ObIx*1类3.0II类三2.55.4.7冷风比空调机应具有较大的送风量和较小的冷风比,且送风温度应高于机房的露点温度,冷风比宜小于4.5W(m3h)05.4.8机外静压差所有类型的的空调设备标配机外静压差应能在20Pa200Pa内可调,能够提供机外静压差在200Pa以上的选件。5.4.9最大运行噪声最大运行噪声见表4。LCDOC?8出表4最大运行跺声制冷量(W)室内侧dB(八)室外侧(dBA)风帽送风风管送风下送风1400064626260>14000-2800068666664>28000-5000071696966>5000074727268注:空调机噪声限值dB(八)(声压级)是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条件下按JB/T4330规定的方法测得5.5安全要求5. 5.1绝缘电阻断开控制板和电源的连接线,强制闭合所有的接触器。绝缘电阻值应不低于2MQ。5.5.2耐电压空调机的带电部件与壳体(接地)之间应经受交流1250V,Imin的耐压试验,应无击穿、飞弧现象。5.5.3泄漏电流机组接地端子与机组电源的输入端的泄漏电流不大于IOmA。5.5.4室外机防护要求室外机应满足风雨雪冰霜与腐蚀防护要求,经盐雾试验后,金属壳体应无腐蚀现象,电控元器件以及风机、电机应能够正常工作。5.5.5室外机电气部件防护等级室外机电气部件的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中IP55的要求。5.5.6防雷要求20寸OQ室内外机防雷要求应符合YD5098-2005中C级的要求。浪涌保护装置至少能承受电压脉冲101700us、5kV和电流脉冲8/20us、5kA的冲击。5.5.7电磁兼容5.5.7.1电气控制应具有抑制电磁干扰和谐波电流的性能,按GB/T4343进行测试,其连续干扰电压、连续干扰功率、连续干扰电压等值应不超过GB/T4343中规定的干扰特性允许值。按GB/T17625.1进行测试,应不超过该标准中规定A类设备的谐波电流限值。5.5.7.2电气控制应具有抗电磁干扰的性能,按GB4343.2进行测试,应不超过GB4343.2标准中规定的11类器具抗扰度要求。5.5.8输入电流谐波设备输入总谐波电流成分要求小于10%。5.5.9防浪涌器件设备应选配YD5098-2005中规定的C级防浪涌器件。5.6控制功能5.6.1回风控制精度(1)当设定回风温度在18°C28°C范围时,温度控制精度为土1K。并在IK3K可调。(2)当设定回风相对湿度在30%RH70%RH范围时,湿度控制精度为±5%。并在5%10%可调。5.6.2 有独立的制冷、加热、除湿、加湿、送风功能,对各项功能的控制应能保证在设定控制点和精度控制范围内。5.6.3 空调机应能储存大于等于50条历史告警信息,并能记录压缩机、风机、加湿器、加热器的累计工作时间,且具备掉电存储功能。5.6.4 空调机应有来电自启动功能,交流供电恢复时,设备应保持停电前的运行状态。O5.6.5 延时启动功能,延时时间应能在ls600s可设定,能够控制多台设备顺序加载。5.6.6 空调机应能自动平衡双压缩机运行时间。M5.6.7 空调机应具备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模式。5.6.8空调机应具有温度控制优先功能。5.7 通信功能5.7.1 应具备RS232或RS485或RS422通信接口,并提供通信协议。M'5.7.2 空调机应具备群控功能。5.8 告警及保护功能空调机应具备下列告警和相应的动作:一直接膨胀式制冷系统高压、低压告警;一气流故障告警;d一温度、湿度超出范围(过高或过低)告警;一加热器高温保护;+°一加湿器告警;一滤网堵塞告警;4一水系统或乙二醇系统的断水和防冻等安全保护;LU一漏水报警;CQ一空调机应预留火灾、烟感等报警以及与其他安全器件联锁接口;I一电源故障告警;一机组供电在缺相、错相、电压过欠压情况下,应能自动保护或停机,在电源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寸复原设定模式运行,所设置参数保持最后的设定状态。205.9关键部件Q5.9.1 控制器QQ记录多天、多条事件记录、告警记录,采集频率为每小时记录温湿度,显示温、湿度及曲线、空调0Q.运行状况、告警状态。5.9.2显示器H11LCD显示、带背光,多行显示,具备中文操作菜单、图形和图表显示,菜单中有手动操作模式。5.9.3压缩机在GB/T18429-2001规定的高温工况:蒸发温度7.2、冷凝温度54.4、过冷度8.3、过热度11.1下,应用R22制冷剂,能效比不小于3.3。大于20kW以上空调机的压缩机吸排气阀口应采用螺纹连接。5. 9.4加湿器6. 5.1.1机房通信设备安装设计时,应根据设备的电功耗均匀布置,设备安装按照面对面、背对背形式,形成机房内的冷、热通道。空调机的回风口宜面向热通道。如图1所示。图1机房冷通道、热通道合i费用图6.5.1.2空调机送风应保证通畅,机架空隙应予以阻挡。应防止冷热气流直接混合,送风气流组织应均匀有效,满足机房设备散热的要求;末端风口可调节风量和气流角度。6.5.2通信设备机柜列间距6.5.2.1通信机柜通风方式的分类如图2所示。后出风柜B下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图2通信机柜通风方式分类a)前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如图2中A所示):I类机房,机柜列间距不小于L8m;II类机房: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5m;11I类机房:机柜歹U间距不小于L2mob)下进风后出风式机柜(如图2中B所示),采用下送风的送风方式时,机柜列间距不小于1m。c)对于其他通风方式的机柜,根据具体的特点,参考A、B两种机柜的列间距进行设计。6.5.2.2机柜进出风量的要求,可参考表6。表6机柜温差与对应风量温差(K)IkW热量对应风量(m3h)6498742683739332温差(K)IkW热量对应风量(m3/h)102991127112249:计算公式为V=3600-QICPT式中V:风量,单位为m3/hQ:发热量,单位为kWC:空气密度,取值L2kgm3P:空气比热容,取值Loo5kj(kg.K)T:温差,单位为K以上为在标准大气压取值表6(续)6.5.2.3对于电功率大于5kVA的单个机柜,应考虑高热密度解决方案。6.6气流组织6.6.1上送风风管送风6.6.1.1主风管内的风速在6ms9ms的范围之内,支风管内的风速在3ms6ms的范围之内。6.6.1.2根据机房功能规划和设备摆放位置,合理设计送风口和回风位置,保证过道上的冷气流分布均匀。每个送风口应能输出对应机柜需要的最大风量要求,且有调节风量、送风角度的装置。6.6.1.3送风距离宜小于20m。6. 6.1.4多台空调联合运行时:(1)共用主风管时,应避免气流的直角转弯和气流对撞,汇接空调数量不大于3台;(2)设计静压箱,静压箱箱体截面风速低于5m/s。6.6.1.5 送风机出口60Omm以内,避免设置风阀等影响气流的管件。6.6.1.6 如果机房空调设置在单独的房间内,回风口截面风速应低于3m/s。6.6.2下送风地板送风6.6.2.1 地板高度宜为:I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500mm;11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400mm;In类机房:地板下净高度大于300mm。6.6.2.2 送风距离宜小于15m。OMMM20寸20OC?6.6.2.3 架空地板必须采用经国家消防安全检测中心认可的不燃材料,且具有良好的防静电、防老化及防龟裂性能;架空地板的承载应大于2.5kNm206.6.2.4架空层以下空间只准通风,严禁布放线缆及无关管道。6.6.2.5架空地板下的楼面应铺设不燃材料制造的保温层和保护层,防止楼板面层结露,架空地板不得HS与其它任何洞孔相通。6.7安装原则出按照GB50243-2002及空调机制造厂商提供的安装手册。YD/T2061-20097检验方法7.1检验条件7.1.1检验工况见表7。表7检验工况单位为项目室内侧放热侧空气入口状态风冷冷却的空气入口状态ZK温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进口出口风冷24±1.016.3±0.535±1.024±0.5水冷24±1.016.3±0.532±0.537±0.5通冷冻水24±1.O16.3±0.57±0.512±0.57.1.2检验用仪器及精度要求见表8。表8仪器及精度要求类另U仪表名称及型式精度温度测量仪表水银玻璃温度计电子式温度计±0.1微型风压力测量仪表压力皮托管(风速)+0.OlmmHg,读数的士l%±lPa在10.16ms下,±1.5%风速仪热球风速仪电子式转速式+1%风量流速表(风速、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读数的士3%或±0.015ms+0.3±3%RH套帽式风量罩(424250)m3h读数的±3%或士12m3/h电能质量分析仪+5%7.1.3末端风速建议地板出风口以及设备底部进风口风速不小于2m/s。97.1.4温度场寸建议保障任意设备的出风口20Omm处测得的温度与回风温度之差不超过6。心7.2检验方法o7.2.1一般要求的检验N按5.1条要求,进行目视与观察,结果应符合5.1条要求。7.2.2空调机适应范围的检验按5.3条要求,用配备(电流、电压、温湿度等)的仪器进行检测与观察,结果应符合5.3条要求。归7.2.3性能要求的检验;7.2.3.1制冷系统密封性出空调器的制冷系统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下列灵敏度的制冷剂检漏仪进行检验:1X10-6Pam%(制冷量为700OW2800OW)和IXlo-Pa.n?(制冷量为280OoW以上)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结果应符合5.4.1条要求。7.2.3.2运转空调机应在接近名义制冷工况的条件下连续运行,分别测量空调机的输入功率、运转电流和送、回风温度。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检验温度、电气等控制元件的动作应正常。结果应符合5.4.2条要求。7.2.3.3制冷量(可选其中一种)7.2.3.3.1一般试验方法按GB/T17758-1999中附录A的方法进行试验,检测结果应符合5.4.3条要求。7.2.3.3.2制冷量的现场检测室内侧空气流量测试可采用速度面积法,即通过管道截面的体积流量是管道截面上的平均流速(V)与管道截面积的乘积:a)对下送风和风管送风机组,应调整地板出风口或风管出风口,房间内应有稳定的、和机组标称制冷量相匹配的热源,回风温湿度保持稳定,在满足GB/T17758-1999规定的最小机外静压后测量送风量。b)检测装置见图3和图4所示。LQ5图4风帽送风检测装置c)现场需制作简易辅助风道,如图5所示,截面尺寸和空调回风口相同,长度为C×D,C×D表示回风口的尺寸;在辅助风道中部开出检测孔,测量截面上每个点的平均风速即为回风风速。AB出口尺寸被试空调机3图5下送砥式检测方式M-(1)d4+-)qOOLO中LOOCM进口尺寸d)风量按公式(1)计算:Qmi=v×F(m3%s)式中:v风速m/s;F面积rfoe)制冷量及显冷量由公式(2)、(3)计算:qci=p×Qmi×(hai-h2)9sci=Cpa×Qmi×(tal-ta2)式中:qtci制冷量,W;qci显冷量,WQm室内空气流量测量值,m3s;tai一室内侧进风干球温度,;ta2一室内侧出风干球温度,;hai室内侧进风的焰,J/kg干空;ha2一室内侧出风的焰,J/kg干空气;Cpa空气的比热,J/kg千空气;p空气的密度,rfo注:空气的焰(三)由测量到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值确定。f)计算后的制冷量(由显冷量导出)不小于标称制冷量的20%判定为合格。7.2.3.4制冷消耗功率按照7.2.3.3规定的方法测量制冷量时,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测量机组总功耗,应符合5.4.4条要求。7.2.3.5显热比按照7.2.3.3检测方法测量显冷量与同时测得的制冷量之比应符合5.4.5条要求。7.2.3.6能效比按照7.2.3.3检测方法测量制冷量与按照7.2.3.堀佥测方法测量机组制冷消耗功率之比应符合54.6条要求。7.2.3.7冷风比按照7.2.3.3检测方法测量制冷量与按照7.2.3.3检测方法测量机组风量之比应符合54.7条要求。7.2.3.8机外静压差空调机的机外静压检测方法按GB"17758-1999中附录A的要求进行试验,按照GB"17758-1999中附录A的A7条款进行测定,结果应符合5.4.8条要求。,7.2.3.9最大运行噪音片a)测试条件及测前准备。4一空调机的噪声值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下按JB/T4330规定的方法测得;A一在规定的条件及位置下,测定机组A声级。当风速大于lms时,应使用风罩;片一在测量机组噪音前,应先测量场所内背景噪声;一空调机组应按有关技术要求安装在台架上,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稳定运行。运行条件应接近额定工况条件。b)室内侧噪声测量一测量方法:距机组正面中心1m,地板上L2m处。一计算方法:由于测定的是机房内背景噪声和空调机组开机后的噪声之和,应计算空调机组的噪音。一当测量的噪声值大于背景噪声IOdB以上时,测量值即可为机组噪声。当小于IodBA时,按公式(4)计算:+LP=Iolg(Io0.1Ploo.14p6).(4)式中:LPt测量所得的噪声值(dBA)LPb一背景噪声LTc)室外侧噪声测量20测量方法:寸(1)侧出风20距机组正面和两侧面距离1m,其测点高度为机组高处度加Im的总高度的1/2处的三个测点。测试结果按公式平均:°_13C?LP=101g-(Y10°1)003J(5)再由式(4)计算,去除背景噪声后即为机组噪声。U(2)上出风在机组四面距机组1m,其测点高度为机组高度加Im的总高度的1/2处的四个测点,测试结果按公式出式进行平均,再由式去除背景噪音后即为机组噪声。如果机组安装位置有明显的声音反射,需计算声音反射对噪声测量值的影响,在测得的噪声值中去除。d)结果应符合5.4.9条要求。7.2.4安全性要求的检验7.2.4.1绝缘电阻断开控制板和电源的连接线,强制闭合所有的接触器。短接三相输入电源,用直流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短接端和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持续时间60s。结果应符合5.5.1条要求。7.2.4.2耐电压空调机的带电部件与壳体(接地)之间应经受1250V,Imin的耐压试验。结果应符合5.5.2条要求。O7.2.4.3泄漏电流给机组通电,通过三相调压器将电压调整到额定电压的1.06倍。泄漏电流测试仪的泄漏电流设定值IOmA5将泄漏电流测试仪的一个测试端子和机组接地端子连接,另一个测试端子分别和机组电源的三相连接进行测量,每个端子测试时间5s,记录最大值。结果应符合5.5.3条要求。7.2.4.4室外机的腐蚀防护和防雷要求取尺寸不小于20OmmX20Omm的试样进行试验,样件应具有可替代性,即其表面处理应与实际壳体或/零部件的表面处理一致。对于小于样件尺寸的零件可直接进行试验。用质量百分比为5%±1%的氯化钠溶液对样件进行喷雾,试验程序按照GB/T2423.17-2008进行,连续雾化72h,结果应符合5.5.4条要求。按GB/T4208、YD5098-2005和四/18655中有关规定方法进行检测与检查,结果应符合5.5.5和5.5.6条要求。7.2.4.5电磁兼容C测试方法按GB/T4343和GB/T17625.1和GB4343.2中有关规定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5.5.7条要求。U7.2.4.6输入谐波+按YD/T1095-2008中第5.3条进行检测,结果应符合5.5.8条要求。47.2.4.7控制功能的检查目视,结果应符合5.6条要求。在7.2.4.8通信功能检查.目视,结果应符合5.7条要求。7.2.4.9告警及保护功能的检查O空调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按5.8条各项要求模拟各种状态检查,结果应符合5.8条的要求。寸7.2.4.10空调系统中关键部件的检查9按5.9条各种部件的要求,采用对应的仪器进行检测和目视,结果应符合5.9条的要求。07.3节能要求检查N按5.10条内容要求,现场检查或目视。88检验规则8.1检验分类HS空调机的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8.2出厂检验母每套系统出厂时均需进行出厂检验。有一项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应返修复试。复试再不合格,则不能发给合格证。检验合格后,填写检验记录并发给合格证方能出厂。出厂检验分全检和抽检两种,可根据情况任选一种。8.3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按周期检查进行,一般一年进行一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需做型式检验:a)产品停产一个周期以上又恢复生产;b)转厂生产再试制定型;c)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d)产品投产前签定或质量监督机构提出。Q型式检验按GB/T2829-2002进行,采用判别水平I的二次抽样方案。产品质量以不合格数表示。产品的不合格判定分B和C两类。产品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值和抽样方案见表9。表9RQL值及抽样方案不合格分类RQL抽样方案B类心IC类8K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0。表10检验项目及判定序号项不合格判定出厂检验型式检验要求试验方法BC100%抽样1一般要求设备外观、镀漆件要求5.1.1-27.2.1结构、安装要求05.1.3设备高度要求05.1.4空气过滤能力要求05.1.5隔热和消声要求05.1.62空调适应性电气、环境参数05.3.17.2.2适应海拔高度要求05.3.2冷凝器/冷却器环境温度05.3.35.3.53性能要求制冷系统密封性05.4.17.2.3.1运转05.4.27.2.3.2制冷量05.4.37.2.3.3制冷消耗功率05.4.47.2.3.4显热比05.4.57.2.3.5能效比05.4.67.2.3.6冷风比05.4.77.2.3.7机外静压差05.4.87.2.3.8最大运行噪声05.4.97.2.3.94安全要求绝缘电阻05.5.17.2.4.1耐电压05.5.27.2.4.2泄露电流05.5.37.2.4.3室外机腐蚀防护5.5.47.2.4.4室外机防护等级05.5.57.2.4.4防雷要求5.5.67.2.4.4MMMd+-)qOOLO中LOON出表10(续)序号画不合格判定出厂检验型式要求试验BC100%抽样检验方法安全要求电磁兼容05.5.77.2.4.54输入谐波5.5.87.2.5O防浪涌器件要求05.5.9回风控制精度05.6.1M控制功能项目及要求5.6.2控制功能存储信息要求5.6.3M5启动功能要求05.6.4-57.2.6自动平衡运行时间05.6.6MPID控制模式05.6.7温度控制优先功能5.6.86通信通信接口05.7.17.2.7功能群控功能05.7.2高、低压告警05.8.1气流故障告警05.8.2d温、湿度过高告警05.8.3告警电加热高温05.8.44加湿器告警05.8.57及保护功能滤网堵塞告警05.8.67.2.8系统断水和防冻告警05.8.74漏水告警05.8.8q火灾、烟感及安全接口05.8.9CO电源故障告警05.8.10缺相、错相、过欠压告警05.8.11I控制器05.9.1显示器05.9.2寸系统压缩机05.9.3LO8中加湿器05.9.47.2.9O关键室外风机05.9.5CM部件室内风机和电机05.9.6换热器05.9.7膨胀阀05.9.8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9.1空调设备的机体外侧应粘贴主要性能参数标签。出9.2空调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和干燥处理。9.3空调应外套塑料袋或防潮纸并应固定在箱内,以免运输中受潮和发生机械损伤O9.4包装箱内应附有下述文件及附件:a)产品合格证,其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和型号;产品出厂编号;检验人员代码;检验日期。b)说明书应按GB/T529622008要求进行编写,其主要内容应包括:(1)产品名称和型号(规格);(2)产品概述(用途、特点、使用环境及主要使用性能指标和额定参数等);(3)接地说明;(4)安装和使用要求,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5)产品附件名称、数量、规格;(6)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一栏表,售后服务事项和生产者责任;(7)制造厂名称和地址。(8)装箱清单,装箱清单要求的附件。注:(1)的内容亦可单独编写成册。c)随机文件应防潮密封,并放置在箱内适当位置处。9.5 空调机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雪淋袭。9.6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的通风良好的仓库中。运输和贮存环境温度:-40°C+5(C;环境湿度:5%85%无凝露。运输和贮存时间总计不超过6个月,6个月以后需要重新标定性能。9.7 运输后按照以上有关规定测试,空调不应该损坏,紧固件不应该松动,系统密封性、噪声应该符合规定要求。9.8 产品包装经拆装后仍须继续贮存时应重新包装。注:机组出厂应充注Ibal表压的干燥氮气。

    注意事项

    本文(【YDT 2061-2009工信部发布】通信机房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