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遗址:揭开甘青地区文明起源的面纱.docx
《大地湾遗址:揭开甘青地区文明起源的面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地湾遗址:揭开甘青地区文明起源的面纱.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地湾遗址:揭开甘青地区文明起源的面纱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邵店村东侧清水河谷阶地及南岸巨大的簸箕形山坡上,总面积约I1.O万平方米,当地人把这种中部略向内凹,坡度较缓而且宽阔的黄土地貌叫“大地湾”,遗址因此得名。大地湾遗址距今约7800-4800年,可划分为五个文化期:第一期属大地湾文化,第二至四期属仰韶文化早中晚期,第五期属常山下层文化,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大地湾遗址是我国罕见的经过科学划分和发掘的、跨越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大型遗址,为甘青地区的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见证中国北方从采集狩猎到早期旱作农业经济的演变。大地湾遗址是目前我国北方位置最靠西
2、的早期旱作农业栽培与驯化中心,因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其不同时期的经济形态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距今6万年时,大地湾遗址区域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即使完全依赖简陋的石英石片或碎屑工具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先民仍然能过上比较稳定的生活。距今4.2万至3.3万年期间,气候环境恶化,食物极度匮乏,人口数量减少,石制品数量急剧减少。距今2万至1.3万年期间,陵着气候条件改善,大地湾出现了一种用玉石打制、可以装骨柄和木柄的细石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进入更为先进的采集狩猎经济阶段。距今8500至7700年,陇西黄土高原进入1万年来最为温暖湿润的阶段,大地湾一带由高级采集经
3、济向早期栽培经济过渡。1980年,在大地湾一期遗存灰坑中发现了8粒黍的米粒。经科学家测定其与现代籽粒仍有较大差距,说明当时该地农业尚处于初始阶段,经济形态仍以采集和狩猎经济为主。距今7000年以后,随着气温和湿度的相对下降和人口压力的增加,单纯仰求于自然的生活方式渐渐难以为继,至仰韶文化晚期(距今5500-4900年),以种植黍和粟为主的农业经济成为当地先民经济生活的主体。大地湾遗址分别呈现了中国北方原始采集狩猎经济、先进采集狩猎经济、早期栽培经济与相对成熟农业经济4个不同发展阶段,不仅完整记录了所在区域距今6万年以来由采集狩猎经济逐步向农业经济过渡的人类活动历史,而且清晰地反映了中国北方从采
4、集狩猎经济到早期旱作农业经济的演变过程。史前农业取得显著发展是中华文明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大地湾遗址中早期旱作农业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则为甘青地区文明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大地湾四期已处于部落向国家的过渡阶段。大地湾四期(距今5500-4900年)聚落从河边阶地向山地急剧扩展,主体部分面积达50万平方米,几百年时间内规模扩大了10多倍。对称结构、圈层状结构是此阶段聚落布局最大的特点:聚落主体部分在山上,以V区F400,E405和X区F901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的原始宫殿式建筑连线为对称轴,两侧至少有7个或7个以上的生活区。已经挖掘的V区和X区为宫殿区,为整个聚落的核心区;IX区为生活区与手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地 遗址 揭开 地区 文明 起源 面纱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68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