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docx
《中山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山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文本二。二三年四月21第17条目标单元第18条重点发展区域2728第五章实施保障第19条组织实施28第20条保障措施30第六章近期主要工作33第21条近期重点工作33第22条工业建筑绿色技术推荐示范项目列表34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广东省绿色速筑条例3提出“地级以上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城乡拢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臼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绿色速筑发展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玫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绿色速筑的相关发展要求,促进中山市绿色赛筑高质量有序发展,组织辑制本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笫2条目的原则本规划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嫌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统筹兼顼、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中山市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分区与任务,促进中山市速筑低碳绿色发展。笫3条规划依据1 .G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33 .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4 .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棉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国管局银保监会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淀标(2020)65号)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嫁色发展的意见)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
3、面贯彻新发屐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第二章发展定位与目标笫6条发展定位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国绕“湾区枢纽、精品中山”的战珞韶军,努力推进中山市建筑低碳绿色发展,将中山市打迨成珠江西岸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桥头堡”,广东省绿色速筑发展重点城市。第7条总体目标以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建设更高质量、人居环境更加优良、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温室气体更少排放,到2025年,全面建设绿色速筑,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水平和速造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目标具体表现为:实
4、现建筑绿色设计、施工、运行水平明显提高.高品质绿色建筑、健康迂筑逐步甯及,迂筑能效显著提升,近零能耗迂疏赛设日趋成熟,既有赛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淀筑工业化水平取得显著进步,绿色速材广泛应用,农村箧筑节能实现新突破,形成有效推进城乡建设全领域和全过程的绿色速设与发展模式。笫8条近期目标为全面落实国家和广东省绿色低碳战略每署.实现中山市绿色建筑发展目标,结合中山市发展定位,制定中山市绿色建筑发展近期目标。到2025年,中山市全面建设绿色建筑,城镇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积极推动星级绿色建筑的藻设,一星及以上等级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增竦色速筑比例达到45%
5、;努力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其中:城短新建居住选筑能效水平提升比例达到30%,城镇新建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提升比例达到20%;大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改造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2.至2035年:(1)全面实施绿色速筑运行效果后评估,绿色建筑品质显著提高。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一星级嫁色建筑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疑色运筑面积比例超过45%。(2)新速建筑普遍推广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促迸碳中和。(3)普及睨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加速能效提升。充分重视绿色改造人才素质,提升疑色改造产品性能和质量,分别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咨询设计、产品生产、施工、运行维护等全寿命期的产业使角度
6、进行引导和布局,实现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稳步发展。(4)装配式迂筑、绿色建材广泛应用。全市装配式迂筑比例大幅提高,装配式赛筑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完备,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培育出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生产企业实现从粗放的建筑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变。绿色建材企业快速发展,相关标准逐步完哲,绿色这材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第三章重点任务笫10条引领绿色建筑商品质发展1 .全市形成三核两常一轴多点”的新建绿色建筑发展格局“三核”即歧江新城、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以“三核”为中山市绿色建筑重点发展平台,打造中山市高星级城色运筑示范区:“两带”即以小榄慎和三角镇为支撑,串联古
7、镇镇和阜沙镇的东西向绿色建筑发展带,以及以坦洲镇、三乡镇、东区街道.石岐街道和小榄镇为核心节点,贯穿五桂山街道和西区街道的南北向绿色建筑发展带。以香山新城、西部产业园、北劄产业园和中山科学城等创新产业平台为基础,向北紧跟广州、偏山高速发展,向南与珠海紧密联系,稳步前进,形成中山与周边城市绿色建筑协同发展的新走廊;“一轴”即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贯通中心城区与岐江新城、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三核”,打造中山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通道。“多点”即以各镇街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与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强化资源要素统筹.合力打造一批重点平台,提升市镇产业平台承载能力,加快镇村产业园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春放发
8、展新空间,打造支排全市发展的多个支点,为全市绿色足筑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2 .完善绿包茂筑全流程管理各相关颉门要结合实际,以贯彻执行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为抓手,制定绿色建筑管理配套政策,建立绿色建筑规划和速设、运行和改造、技术发展和激励措施等全寿命期工作推送机制,压实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检收等各方主体及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市自然资源局在土地出让或者划拨时,要将速设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的缄色建筑等级要求纳入国有速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出具规划意见时,应在工程规划许可证或附件中注明绿色迂筑等级要求,并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项
9、目设计和施工险收阶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审直和绿色建筑验收。各部门应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指导督促建设单位在组织端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清极告时应明确绿色建筑等级.技术以及节能减排等内容,将绿色建筑的相关费用纳入工程投资假预算,按照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的绿色建筑等级,进行委托设计、施工和监理,并在合同中载明绿色迂筑等级要求。加强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强化绿色建筑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对绿色建筑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主体责任,加强绿色建筑物业管理,保僮绿色建筑运行满足要求:推广用能系统的智能管理,加强绿色建筑运行数据收集统计,理立健全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监测和能效溯评制度,按年度开展碳
10、排放核算,为科学、高效监管绿色建筑运行提供依据;对大型公共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速筑.国有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其他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能耗限额,对能耗水平进行评估和调适。3 .不断提升绿色龛筑品质强化住宅健康性能设计要求,关注全龄化需求、倡导气侯适应性、突出岭南特色,注重通风采光、遮阳防潮,提升赛筑视觉和心理舒适性,降低住宅用能需求。全面推动星级绿色涂筑发展,建设二星级及以上高星级域色这筑重点示范区,超高层速筑按不低于三星级标准进行运设。落实国家、省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明确组织管理、认定程序、监督管理等内容,配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做好场色建筑二星级、三星级标识推荐工作,做好一星级标识认定和授予工作
11、。以广东省绿色迂筑信息平台为依托,按照省要求落实绿色建筑标识工作管理。对绿色建筑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绿色淀筑等级要求的,予以五期整改或直接撤捎。4 .大力发展节能低硬建筑按殖国家及省市双碳工作要求,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以6运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2确定的节能指标为基段,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品节能性能要求,研究实施高于广东省现行标准要求的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方面的健康性能。探索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力争建成I林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项目。5 .加快推动农村农房建筑绿色技术应用鼓励农村新速、改能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节能设
12、计、绿色农房标准等进行设计和建迨。鼓励政府投资的农村公扶延筑、各类示范村短农房廷设项目率先执行节能及绿色农房标准、导则。结合农村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和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农村建筑节能。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建筑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广使用大阳能热水系统。促进室外环境整治,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兼理力度,设置集中绿地、公共照明,完善乡村硬化道路。提升农房室内环境,改善室内采光与自然通风,采用遮阳、防潮措施;开展燥色建材下乡行动,促进绿色建材在农房建设的应用,积极采用原生材料,重点推广应用节能门窗、轻型自保温砌块、预制构件等绿色运材产品,支持新农村拢设。笫11条加快既有民用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1 .摸清既有
13、民用竞筑现状,完善改造路役开展全市既有民用运筑现状调研,统计既有民用注筑类型及面积比例、运筑质量状况、流筑能耗水平、然筑使用特点及存在问例,确定各类速筑的节能潜力和改造重点。综合考虑各类建筑节能潜力大小、节能改造实施甚易程度、项目示范作用来选取节能疑色化改造对象。完善能耗监管。加快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实行转耗定额管理。速立既有绿色改造流动清单和透度计划。2 .开展公共龛筑节能绿色化改造示范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学校、医院节能改造试点,建设一批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包括:政府行政办公建筑,结合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迸节能改造示范;大型商业速筑的空调,理明系统节能改造与外墙节能改造;学校、工业
14、厂房中的宿舍、医院、保健院、卫生中心及服务站等有稳定热水希求的既有民用建筑考虑安装太阳能热水;文化建筑应从提升能效,改善室内物理环境方面开展改迨:福利院、敬老院等建筑应提升运筑人性化设计等。3 .推选居住建筑嫌色化改造结合6中山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202035)B三旧改造项目、城市更新重点区域,以及中山市老旧小区20212025年改造规划明确的老旧小区改造推迸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绿色化改造。以市级重点城市更新片区为支撑,优先纳入年度实施计划重点执行;缠级重点城市更新片区内的城市更新单元按申报批次有序纳入年度计划。对于用地性质改变的改迨,其城色建筑要求与新速速筑一致;对于沿街沿江
15、城市风貌改造,结合立面改迨送行宜居环境提升。在各区老旧小区改造中打迨绿色化改造示范区,开展老旧小区节能城色化改造,提高居住建筑改造中建筑使用者的满意度。技术改造可选择以下内容:旧拢筑的性能检测和抗震、立体绿化、加袋太阳能屋顶、建筑绿化与雨水系统完善、住宅加装节能电梯、建立小区立体停车库、小区垃圾分类和1.ED照明改造、海绵社区整体设计改造、加装遮阳窗、房房油烟集中过潴、老旧楼宇空旷场地的综合利用、基于节能减排的绿色物业管理和智慧社区等。笫12条提升工业建筑绿色低碳水平1 .坡序折奏工业建筑绿包化发展以高水平打造香山新城、西部产业园、北部产业园、中山科学城等4个大湾区特色产业与科技创新平台为契机
16、,开展绿色低碳工业建筑示范园区建设,鼓励新建工业建筑按照绿色运筑标准要求进行定设。根据不同行业工业建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以下技术内容:用地布局优化措施,如土地集约利用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指施;能源资源利用措施,如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建筑节能设计、节水技术、嫉色建材应用以及装配式建造技术;生态环境优化措施,如绿化及海绵城市设计、污染物控制措施、振动和噪声控制措施等。该满足控制指标要求。(如表2)*2中山市遍风席道控制布引补偿空问范国中山北电补候空间(桑基鱼需).中山中部补偿空间(五桂山、大尖山、南台山、如林山及各水麻)、中山市部扑偿空间丫密山、火炉山)、各城市级扑借空间.制指引k掠护并充分利用
17、五桂山、大尖山.南台山、加林山、丫鳌山.火炉山等自然资源和现有的水体.流涂湿地.以及於地、团地.山坡上的林地。尽量避免改变上述用地的用地性质.严禁进行破坏性开发.2、生态控制段内准入的项目,其道路和跳筑排列宜为沿东南或南向设计,且建筑体曾不宜过大,跖筑布局力求开敞、通透.3.在发展用地内,尽量用加提化空间,为发茨用地提俣新的小型补信区,4,充分利用现有的大批公园翔池的调节功能,其周边拢筑规划时,宜遵循低密度、高通透的原则,以支椅绿炮与作用空何之间的空气交换.5.对于中心城区域地中的桢被不宜种植过容,应保持较高的通透性,提高表面粗粒,变较小的单坤和其他地被植方面枳比例,以增漫夜何冷空气生成与空气
18、流动.通风廊道范囹各一级通风麻边、面城通风廊道与二级通风麻迫1指引k对于一级通风廊道,主要对风道内以及风通两例100米范围内进行控制,对于各二级风造,主要对风通内以及风通两例50米苑国内迸行控制.2 .在风道内不宜新建建筑,建议以草地、低矮源木种植为主.避免整建建筑组团风道.3 .各风道控制范31内禁止布置有污染的项目,有污染的项目应布置到城市下风向地区.4、提障开桃的道路、广;,道路交叉路口、各景观面、绿化景观节点的空旷,丰富一级通风廊道上的开敢空间体系,新增一些小型绿化节点作为次一级风道的开敞空间,5、对于以道路为基础的风道.宜在道路两旁、广场.戏筑退距等地方,种植高大乔水,在起到遮荫作用
19、的同时,电可以降低风道内的空气温度.作用区域范曲各主要居住、商业、办公、工业区域控制指引1、地块内建筑布局宜沿东南或南向布置,速筑间距不宜过小,有条件的地方建筑何比宜大于18米,预留空气流通的通道。2、崖筑宜采取斜列式、辂列式和并列式相结合咫筑布局方式,尽力促进自州道风.3、应避免过长的裙楼设计。熠搂宜通过架空或设置通麻等方式形成地块内的贯通风道.4、沿江风道的建筑高度必须加以控制,遵循越接近风道St筑高度越低的原则.5.应严格控制城市空间中的皖筑密度,地块的建筑再度宜维拾在30%左右.当场地靠近二级通风电道时.还应控制其场地间卑大于60%:当场地拿近一级通风展道时,其场地间口率应控制在70%
20、以上.6.建筑外墙的材质宜选择反射系数较高的材料.铺没珞面时宜采用参合大量白色原料的沥青。7、在城市离密度区域,其主要道路方向宜设置成南北向和东南一西北向.8、城市的停车场和边珞没置宜使用透水铺袋,并采用种恒大树魅树木.健设单评等措旅,提高街道空间与周边规筑群的环境质量,2 .提升区域声环境(1)交通噪声控制I)轨道交通(火车、轻轨等)噪声控制指引轨道交通噪声防治措施。在有条件的地区,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管理。列车通过城区段实行限速,夜间降低行车次数,降低行车速度;二是设置声屏障。在市区铁路两侧住宅卷集区、医疗卫生、学校等噪声敏感区设置高标准的隔声屏障,声屏障的高度以受保护区处于声影区为宜
21、。2)道路交通噪声控制指引1.是开展路网和城市建设规划环境评价,提出规划控制距褥及道路房屋规划要求:严格控制规划干道两侧的用地性质,城市快速路两侧防噪声距离不宜小于50m.城市次干道两侧防噪声距离不宜小于30m,城市支路两侧防噪声题高不宜小于IOm,并在防噪区设置大面积的绿化带。整街受到噪声污染严重的房屋规划为商铺等对噪盲相对不敏感的房屋;二是对高架部分城市道路,安装一定高度的声屏障;三是加强受噪声影响建筑的外港.外窗等外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2)声景观设计依据城市整体空同结构,充分利用中山丰富的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及各类历史人文资源,建设游憩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开放绿地声景区,形成城市绿色生
22、杰文化景观轴。并在道路红线内及两侧一定用地范围加强绿化建设,形成贯穿城市的带状绿化空间(即道路降噪带).并以景观道路衔接不同类型的绿地景观和重要景观节点,在空间形态与功能上将散布的点状、面状的声景空间有机衔接,构筑城市绿化声景廊道。3 .打造低碳交逋出行(1)构建现代公共交通体系依托现有国道和省道基础,打造联系各大组团之间的公交线路,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针对客流需求旺盛的产业园区和居住组团与各街道、镇生态休闲资源,开辟特色公共交通模式.(2)建设绿道和慢行系统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倡和引导慢行交通,不断完善“公交+慢行”的一体化交通出行结构体系。以城市道路为依托,迂立与城市土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山市 绿色 建筑 发展 专项规划 2022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6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