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自述_鞍山台町”露天博物馆“设计及空间改造论文设计.docx
《场所自述_鞍山台町”露天博物馆“设计及空间改造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所自述_鞍山台町”露天博物馆“设计及空间改造论文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摘要IAbstractII引言1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21.1 课题背景21.2 课题目的21.3 课题意义22国内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及趋势32.1 国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32.2 国内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32.3 文化建筑改造的发展趋势43历史建筑改造设计原则43.1 整体适度还原43.2 建筑风格定位53.3 巩固建筑结构53.4 屋顶改造修补成重点53.5 延长建筑寿命要科学53.6 解构建筑结构之美53.7 所有设施要齐备54项目概况54.1 项目设计条件54.2 总体规划105建筑单体设计125.1 市民文化活动中心设计125.2 鞍山会展中心改造145.3 台町博物馆设计(东
2、山宾馆建筑群改造)165.4 露天博物馆空间设计理念17结论19参考文献20致谢22摘要鞍山台町作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她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可见可触摸的物质空间方面,更多的是鞍山的时代记忆和鞍山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如何在建筑改造中重塑场所精神,激发鞍山人民的共情,将台町文化用建筑的语言进行叙述成为本次课题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不同品质及等级的建筑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在遵循威尼斯宪章城市更新原则的基础上,挖掘其内涵,引入“非为保存而保护,实为创造而修复”的改造原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递进:从城市角度分析区域角色以及和城市的关系,以达到共生共存,功能互补的目的;中观对台町
3、地区现状进行梳理,进而延伸至场地一一上台町;从微观层面对场地街道尺度、交通问题、建筑功能等问题进行具体处理,并对场地内建筑、景观以及交通等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取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以此触发整个区域激活。在建筑设计中,依托上台町场地内鞍山会展中心和东山宾馆建筑群的特有建筑风貌,分别将其功能进行补充和置换,并将东山宾馆一、二、四号楼改造为台町历史博物馆。在中台町场地通过老建筑加建,将已经废弃的当社图书馆改造成为市民文化中心。室外空间成为露天博物馆,让老建筑进行“文化自述”关键词:建筑改造:文化建筑:博展空间:观演空间AbstractAsaprovincia1.historica1.andcu1.tur
4、a1.protectionb1.ock,AnshanTadingcarriesnoton1.ytangib1.emateria1.space,buta1.sothetimememoryandcommonfee1.ingsofAnshanpeop1.e.Therefore,howtoreshapethespiritofthep1.aceandinspirethecommonfee1.ingsofAnshanpeop1.einthearchitectura1.transformation,andhowtonarratetheTadingcu1.tureinarchitectura1.1.angua
5、gehasbecomethefocusofthisresearch.Aimingattheseprob1.ems,thispaperputsforwarddifferentso1.utionsfordifferentqua1.ityandgradebui1.dings.Onthebasisoffo1.1.owingtheprincip1.eofrenewa1.ofVeniceCharterCity,thispaperdigsitsconnotation,introducestheprincip1.eofnotforpreservation,butforcreation,butforrestor
6、ation,andproceedsfromthree1.eve1.s:macro,mesoandmicro:ana1.yzingtheregiona1.ro1.eandthere1.ationshipwiththecityfrontheperspectiveofthecity,soastoachievethepurposeofsymbiosis,coexistenceandfunctiona1.Comp1.ementaiity:mesocombsthecurrentsituationofTadingareaFromthemicro1.eve1.,thestreetsca1.e,trafficp
7、rob1.ems,bui1.dingfunctionsandotherprob1.emsofthesitearespecifica1.1.ydea1.twith,andthecurrentsituationofbui1.dings,1.andscapeandtrafficinthesiteissortedoutandextracted,soastoso1.vetheprob1.ems,soastotriggertheactivationofthewho1.earea.Inthearchitectura1.design,re1.yingontheuniquearchitectura1.featu
8、resofAnshanConventionandExhibitionCenterandDongshanHp1.exinthesite,thefunctionsofthebui1.dingsaresupp1.ementedandrep1.acedrespective1.y,andthefirst,secondandfourthbui1.dingsofDongshanHote1.arctransfb11nedintoTA1DINGhistorymuseum.Theabandonedcommunity1.ibrarywi1.1.betransformedintoaciviccu1.tura1.cen
9、terthroughhcadditionofo1.dbui1.dingsintheZhongtaimachisite.Theoutdrspacebecomesanopen-airmuseum,a1.1.owingtheo1.dbui1.dingtocarryoutcu1.tura1.se1.f-report.Keywords:Architectura1.Trans1.orrnationiCuI1.uraIArchitcciurc;Exhibition;Wa1.chingperformancespace引言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郊区或者农村等区域也逐渐进入城市范围甚至成为市中心,
10、而在发展过程中留存卜来的建筑,成为城市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些建筑有的极具时代特征,建筑形态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有的建筑则标准低、质量差,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不利因素。此外,老旧城区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混乱等问题口渐严重,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辽宁省鞍山市台町街区就是典型事例,街区内商业布局混乱,街道狭窄且人车混行,当地居民由于缺乏风貌保护意识,随意根据H身需要进行搭建犷建。鞍山台町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映乏,同时缺乏文化建筑元素,与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严重不符,同时当地居民缺乏寄托共情的空间,因此将此处改造成为鞍山台町文化高地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随着时
11、代的发展,新建建筑日趋饱和,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改造口渐重要,而我国建筑改造现状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优秀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但有一部分建筑改造案例中,“仿占”成为主要的F法,这样的价值取向和采用的改造法值得我们进行考量。在国外的研究领域和实际项目中,同样也应当采取辩证的思维去进行学习与思考。本项目通过整合场地资源,深入挖掘场地信息,在台町历史街区城市更新理念的背景下,通过对场地内各建筑现状进行梳理,通过功能置换将东山宾馆一、:、四号楼改造成为台町历史博物馆,承载台町和台町人民的历史记忆;通过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将鞍山会展中心打造成为集展览,会议办公于一体的会展综合体:通过了新老加建
12、和建筑修复,将原当社图书馆改造为市民文化中心,同时置入小型观演空间,从视觉听觉层面传播台町文化,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而在珍贵的室外空间,让老建筑成为主角,为人们讲述历史,从而由内而外激活空间。1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1.1 课题背景在城市建筑和物质遗产中,历史文化居住区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物、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层次,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最能反映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见证城市百年变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的活态历史,是建成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兼具物质、非物质价值,唯有将双重价值进行传承
13、,街区文化方得延续。所以,对其进行活化需要深入思考U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老旧城区建筑以及配套设施不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通过将老旧建筑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就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由于老建筑珍贵的历史价值以及时代变迁留下的痕迹,将其改造成为文化类建筑是城市更新以及建筑改造中最为常见的。此外,鞍山台町街区始建于1916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整个街区建筑以及道路呈放射状布局,独栋别里排布其间,街道静谧。但现存街区风貌破坏严重,无人问津。1.2 课题目的历史街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可见的,更多的是时空记忆,建筑作为人活动的场所,不仅要经受时间和风雨的侵蚀,更重
14、要的是使用者的“再创造”,自下而上的“设计”往往最为“致命”,建筑师的设计仿佛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画板。面对这些陈旧,甚至破烂不堪的老建筑,或许建筑师需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可以随意穿越时空的人,游走于不同的语境之下,既要挖掘出历史的、文脉的、共情的元素,还要立足于当下,有的放矢的进行取舍,既要区域性的总体把控还要个别性的特殊处理,因此需要重新对价值取舍进行再定义,姑拆、是改、是留,交通问题,空间形态,建筑特色,艺术价值都变成天平上的屈码,让历史空间在建筑师的手下延续生命。1.3 课题意义在辽宁省鞍山市台町这些具有历史印记的建筑和街区中,有一种建筑类型是在近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建筑,他们就是口占
15、时期遗留建筑及历史街区。但这部分建筑遗存一直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存在着保护的盲点。民间组织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这些建筑的历史价值,但苦于无法向政府部门进行保护建议,只能在无奈中目睹这些历史建筑遭受岁月的侵蚀。日占时期建筑遗存的保护、利用和更新,nJ以使这些历史遗存成为鞍山市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之一,对提高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品牌塑造和市场营销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些老建筑遗址被用作实物或实物展览,还可以对市民和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扩大口式民居和公共建筑融入东北特色旅游产业链的思路,增加其时历史遗址消费的吸引力,增强建筑的影响力,时建筑物的保
16、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国内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及趋势2.1 国外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就国外而言,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不仅涉及物质空间,还涉及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等方面。例如,秘鲁第696号政策法令和第11-95号国家最高法令将选择更新地区时要考虑的一系列因素分为四类,即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布里坦尼卡在谈到IH城更新的定义时,提到物质空间、经济、政策、文化、卫生、环境等诸多方面,因此,国外旧城更新的内容更为广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2 国内文化建筑改造发展现状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密度口益密集,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化,许多历史居
17、住街区由于缺乏保护,逐渐沦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淘汰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兴起了一些关于旧城更新的研究,但在山城更新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方面均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宜到1989年我国城市规划法提出后,“旧城改造”才真正作为正式用语出现在条例中。2.3 2.1旧建筑的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失败的案例都是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包括旧建筑改造的目标和定位、未来发展规划等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旧建筑的使用率还会继续下降。因此,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和考虑。只有这样,旧建筑的再利用才能大大提高。2.2
18、.2商业色彩浓重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过度商业化使一个地区的文化、社会和公共服务非常稀缺,导致人们生活、娱乐、休闲场所匮乏。因此,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休闲服务项目,而不仅仅是商业改造。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过程中购买些旧厂房改造项目,为公众创造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场所。2.2.3污染环境旧建筑改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当环保施工不达标的时候,各种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是改造旧建筑必不可少的问题,避免这种情况,在所有旧建筑改造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进行。2.3文化建筑改造的发展趋势2.3.1新技术的应用面对日益严重的全
19、球环境和能源问题,建筑绿色改造是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而时于这些历史建筑,不仅要保护他们的历史价值,还应当满足使用者舒适性的要求,通过引入节能理念,并且从多个维度平衡需求和标准,采取谨慎的态度来进行改造。2.3.2空间规划理念建筑的形式往往追随功能,历史建筑由于其特有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形态,除厂房等建筑外,其功能设置大多呈现出空间小,排倘密集等问题。如何通过空间改造,使得改造后的建筑能够快速应变的多功能空间,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2.3.3对于时间的精细划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建筑会呈现不同的风貌,建筑结构坚固程度也会由于时代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通过将历史建筑所属时代进行精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场所 自述 鞍山 露天 博物馆 设计 空间 改造 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5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