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征.docx
《北京市昌平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1北京市昌平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北京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二。二四年八月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栽体,是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推进昌平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要求,昌平区组织开展了北京市昌平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生态优先、分类施策、统筹协调、实事求是的原则,紧紧围绕昌平区林业
2、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化落实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以下简称“分区规划”)、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紧密衔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客观评价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系统分析林地资源现状,科学谋划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合理提出林地保护利用策略和措施,是昌平区未来十五年林地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范围为北京市昌平区行政辖区内所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规划期限为2021年一2035年。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1一、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1二、腌与抖戡2第二章总体要求5一
3、、指导思想5二、嫩原则5三、嫩目标6四、空间布局6五、主要任务9第三章全面保护林地11一、明确林地边界,稳定区域绿色屏障11二、坚持用途管制,制止林地无序逆转12三、实行分级管理,规范林地保护13四、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占用林地13五、积极补充林地,维持动态平衡15第四章高效利用林地17一、优化林地结构17二、保障重点用地18三、利用资源19第五章高质量经营林地21一、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21二、提高林地质量22三、雪亍差别化窗里23四、加强林期口森林安全24第六章加强重点工程和能力建设26一、重点工程建设26二、加强能力建设28第七章规范林地外林木资源管理31一、理顺经营管理机制31二、规范林地
4、外林木资源经营31第八章保障措施33一、加强组织领导33二、落实政策机制33三、强化规划管理34附图36附图1林地资源现状图3637附图2林地资源规划图第一章规划背景一、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一)基本情况北京市昌平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规划的林地面积为83136.34公顷,基准年为2009年,期限为20102020年。上一轮规划目标任务:考虑到全区林业及经济发展目标,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总体目标定为“两增一平一减”,即林地总量适度增加、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公益林面积保持稳定、占用林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二)实施评价上一轮规划期间,昌平区围绕增资源、保生杰、提
5、质量、促发展、惠民生的目标,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着力提高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京津风沙源二期等工程建设质量,高位推进留白增绿”和“战略留白”,增加绿化面积,扩大环境容量。持续开展森林经营抚育和通道复绿提质,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全面完成了上一轮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指标。上一轮规划实施使昌平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取得显著成效,森林面积、蓄积实现了双增长,人民生活环境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有力促进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实施平原造林以及京藏、京新、京礼高速绿道及京张高铁和市郊铁路怀密线(昌平段)沿线的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工程,建立“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
6、基地,全面深化古树名木管理,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建设,绿色空间大幅拓展,森林生态保障服务功能持续提高。二是持续开展景观造林、森林结构调整等森林健康经营,深化落实退耕还林、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大力扶持“一花三果”(百合花、革果、板栗和柿子)发展,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管理,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康养旅游等新兴产业,林产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三是全面落实分区施策、分级保护、分类经营等管理措施,不断完善林地用途管制、使用林地定额管控、林地变更动态监管等制度,林地保护利用管理新局面逐步形成,为新时期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机遇与挑战(一)发展机遇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加严格保护管理林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7、“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昌平区坚定不移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好园林绿化资源,守护好京西北的绿水青山,持续完善林地管理体系,科学高效利用林地,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林地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京津翼协同发展要求更加集约高效利用林地。昌平区是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区,森林和林地资源是构建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全国科教新区、
8、北京特色文旅休闲区、城乡发展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进一步优化绿色生态空间,建立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价值不断增长,深化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及城市空间结构,协同跨区域生杰廊道建设,助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推动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京西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要求建立山清水秀生态游憩相融的绿色空间。昌平分区规划指出,以西北部山区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为基底,以三条楔形绿地为主体,以各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生态要素为节点,通过河流水系绿廊绿带相连接,构建全区“一屏三楔七河多点”的全域绿色空间结构。“十四五”
9、规划和远景目标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首都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更加凸显。”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不仅刚性传导落实分区规划有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全力推动全域绿色空间建设,而且合理规划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结构和布局,稳定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蓄积量,构建山清水秀生态空间格局,打造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全面篇行林长制要求压实林地保护利用责任.北京市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领导干部生态保护属地管理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为实现林长制目标考核中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等重要指标,在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过程中
10、,要进一步加强制度速设,完善管理机制,压实林地保护管理利用的主体责任。(一)面临挑战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国土空间约束趋紧,林地空间不稳定,配置不尽合理,涉及园林绿化的相关部门较多,现有资源保护管理压力日益加大,仍存在缺乏政策、制度整合等方面的问题,亟待“多规合一”。绿色空间提质增效任务艰巨。昌平区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多样性不高、生态仍然脆弱,平原地区森林空间结构不尽合理、防护景观效益不高,城区大尺度绿化美化进展相对缓慢、质量和服务功能还有待提高,林地保护利用压力大,亟待需要林地保护利用的顶层设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社会公众对绿色生态产品
11、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现有绿色生态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民的需求,但仍存在绿色空间功能较弱、森林文旅服务不足的情况,亟待不断提升林地生产力,满足市民对绿色美好生活的需求。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昌平分区规划、“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总体要求,突出昌平区域特点和战略定位,加强城区内部与外围郊野绿色开敞空间的渗透融合,严守生态红线,以明确林地管理范围、优化空间格局、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导向,强化调控、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科学补充林地,着力推进“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
12、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二、规划原则坚持“多规合一”。以“三调”数据为底版,有机衔接分区规划、园林绿化专项规划、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等相关规划,纵深推进“多规合一”。坚持合理布局。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林地保护与利用,明确林地保护利用方向、重点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优化重组林地空间,保障重要生态空间,筑牢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塑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坚持全面保护。坚持应保尽保、能保必保的原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及林地保护制度,全面保护现有森林、林木、林地,夯
13、实绿色空间结构。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守住森林和林地空间边界。坚持科学利用。施行森林面积占补平衡,保障重点工程建设,明确林地利用上线,节约集约使用林地。着力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地利用效率,推进林地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坚持差别管理。根据昌平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实行林地保护利用的差别化管理的匏略,强化山区生态屏障、平原森林景观、城市森林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林地分类经营、分级管控,落实森林面积占补平衡、稳中有升。三、规划目标建立和完善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的林地保护利用体系,优化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林地空间格局,形成总量稳定、动态平衡、合理利用的林地可持续发展态势,
14、为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打牢坚实基础。到2025年,林地保有量不低于79100公顷,森林保有量达到5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在48.6%以上。到2035年,林地保有量不低于79500公顷,森林保有量稳定在52000公顷,森林凄盖率稳定在49.0%以上。四、空间布局按照分区规划,落实一轴一带一廊、两城一区多点”的空间布局,综合考虑立地条件、资源分布、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差异,基于构建全区“一屏三楔七河多点”的全域绿色空间需要,沿用上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的功能分区,全区林地划分为山区水源涵养功能区、风景林生态景观功能区、山前暖带果树产业发展功能区、平原沙化防治功能区,确定保护利用方向和途径
15、,实施差别化管理,发挥林地效益。(一)山区水源涵养功能区该区是生态水源涵养保护的主体区,应最大限度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保障生态水源稳定与完整。包括兴寿镇、流村镇、十三陵镇、延寿镇和南口镇、阳坊镇、崔村镇、南邵镇的中山、低山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调整和改善林分树种结构和布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提高水源涵养林质量,以林蓄水、保水、护土、净水、增景。合理进行生态经济利用,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森林旅游与休闲产业。林地保护利用途径:大力实施天然次生林保护,深化落实山区生态林生态补偿。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科学发展绿色种植、特色养殖和山水民俗旅游等特色产业,转移影响生态和水源涵养功能
16、的产业。(一)风景林生态景观功能区该区是生态景观价值实现的主导展示区,在不损害生态系统完整性、稳定性的前提下,引导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展示森林生态景观空间,满足都市居民旅游休闲的生活需要。包括十三陵镇、流村镇、南口镇、延寿镇、兴寿镇、阳坊镇、崔村镇、城北街道、沙河镇、百善镇、东小口镇、天通苑南街道的部分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加强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历史文化及山水资源充分保护,合理推进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建设,通过树种配置和营林技术改造单一林分结构,持续丰富林相。充分利用山区优美森林景观、文化景观、地质景观等资源优势,助力发展文旅产业,漕加建成区绿色开放空间。林地保护利用途径:深
17、入开展森林健康经营,积极开展森林抚育。大力培育风景游憩林和营建生态果品观光区,促进自然体验型生态旅游,推动林产新业态健康发展。(三)山前暖带果梢产业发展功能区该区是经济果树产业的主导种植区,在稳定现有果树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加大果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升全区苹果产业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比例,建设高效节水的鲜果果园。促进林农创收增收,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包括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南口镇、马池口镇、阳坊镇、南邵镇、崔村镇、兴寿镇、流村镇、十三陵镇等镇的山前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充分发挥经济林生态效益功能,进一步加快林果科技、产品、组织创新,加强老果园更新,提高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昌平区 林地 保护 利用 规划 2021 203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746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