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_T-476-2024 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docx
《DBJ50_T-476-2024 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J50_T-476-2024 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doc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9通信管道监测9.1 一般规定9.1.1 市政通信管道指通信线路网中本地线路和接入线路,其体规定见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O29.2 监涌项目及方法9.2.5光纤线路监测装置指基于光散射效应技术原理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在线监测装置,如光时域反射仪(OP1.iCa1.TimeDomainRef1.ectometerOTDR),用于监测光纤运行状态和故障定位。8电力管道监测8.1 一般规定1 .1.1城市电力管道是指服务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市政公用电力管道,各类工业管道不属于本规范规定的范围。8 .1.2避免因电力二次系统配置不合理而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8.2 监测项目及方法8.2.2 外力
2、破坏易发区指违章建房、开山炸石、吊车施工等外力破坏宜发生事故的区域。8.2.7 电力电缆及电缆通道/隧道分级,应符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技术导则Q/GDWI2080及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关于印发电力电缆及通道本质安全提升指导意见的通知渝电综(2019)4号的相关规定。8.3 测点布设及安装8.3.2监侧装置单体质量超过2.5kg,应进行设计校核。7城镇燃气管道监测7.1一般规定7.1.1本文件不适用于城镇燃气门站之前的长输天然气管道,以及除调压站之外的城镇燃气其他厂站内工艺管道及其附属设施。7.2监测项目及方法7.2.2 实时监测环境中可燃介质浓度。7.2.3
3、用于判断管道和沿线环境安全状况。7.3测点布设及安装7. 3.3泄漏监测仪器详细说明应参照现行城市建设行业标准城镇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技术规程CJJ/T215有关条文。6排水管道监测6.2 监涌项目及方法6.2.6排水管道气体监测宜符合下列要求1位于人员密集区、交通要道等重要场所,直易聚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污水干管处宜采用在线监测:2污水泵站的格栅井下部、泵间底部等易聚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处宜采用在线监测:3井下作业时,没有条件设置在线监测点时、应急监测时,宜采用人工监测:4在线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下水道及化粪池气体监测技术要求GB/T28888执行。液位、流量监测方式及设备
4、应符合以下规定:1水位、流量和流速宜采用在线监测方式,突发情况时,可采用人工监测方式;2在线监测液位计可采用超声波水位计、雷达式水位计,声波水位计等,流量计宜采用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3水位、流量监测设备技术要求参考城镇排水水质水量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CJ/T252及城镇排水管网在线监测技术规程TCECS869-2021执行。6.3 浦点布设及安装6.3.2土压力计宜布置在管道二分之一截面、四分之一截面、支座截面顶部及侧面,对每一土压力计布置截面,顶部布置三个土5.3溜点布设及安装5.3.6对每一土压力计布置截面,顶部布置三个土压力计,分别置于截面两边及中间,侧面的土压力计每边布置两个,于管道侧
5、面的顶部和底部各布置一个。5给水管道监测5.1 一般规定5.1.1 生活给水管道:生活给水管道主要应用于供家庭、机关、学校、部队、旅馆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工业企业内部的饮用、烹任、盥洗、洗涤等输送用水。生产给水管道:生产给水管道主要应用于供车间生产用水。消防给水管道:指专门用于供扑救火灾的而设置的管道。5.1.2 城镇供水在线监测系统应覆盖的对象包括对给水管道本身及附属设施,如消火栓、减压阀、排气阀。管道流量压力监测应考虑爆管、漏损、节能因素,对瞬时流量,累计流量、供水压力进行监测。5.2 监测项目及方法5.2.1 给水管线施工监测工作应贯穿管道施工的全过程、对于埋地、架空管道,监测工作官
6、从测量放线施工开始,直至管道受力性能稳定。对周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段.监测时间应根据需要延续至变形趋于稳定后结束。5.2.7 重床市地处西南山地与丘陵地区,管网复杂,为多级加压供水系统,采用人工普查方式主:动检漏耗费的人力和时间成本越高,发现和解决未注册用水等水量损失的难度也越大。因此,规模较大的供水管网系统建议采用分区管理的方式.量化漏损水星空间分相,以利于有针对性开展漏损控制。据作为备份,保存时长应不少于7天,且大于故障发生后维护人员现场处理的时间。存储介质容量根据监测系统每天接收的数据量选取,以满足读取数据时连续观测的需要。4监测系统4.1一般规定4.1.4感知层的数据来源可来自电子标签
7、、视频采集终端、物联巡查,第三方接口等;传输层应采用身份认证、传输加密.数据检验等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应用层分为联网单位应用层和城市级应用层。联网单位应用层和城市级应用层均包括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平台O4. 3数据传输4.3.3 数据传输方式应综合考虑传输距离、工程现场条件、网络状况、通信设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传输方式,一般情况宜采用无线或组合同步传输方式,当现场不具备无线发射条件或存在强电磁场环境,可采用有线或组合传输方式。4.3.4 无线传输是指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不使用任何物理连接,将信号通过空间传输的一种技术、通常可分为无线广域通信网(无线公网)和无线局域通信网两种方式。无线广域通信网络可
8、来用GPRS,CDMA等方式,无线局域通信网可采用TCP/IP协议。4.3.5 有线传输是指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使用物理连接,将信号从一方传到另一方。常用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常用的接口有R$232、RS422、RS485和RJ45等。4.3.6 3.6为保证传输线路发生故障时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辕性,应设计数备份机制。数据传输设备应能够保存一定时长的监测数3基本规定3.0.2监测方案宜罗列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2监测场地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3监测目的和依据;4监测项目和内容;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置与保护要求,监测点布置图:6监测方法和精度;7监测频率和周期;8监测控制值、预警等级、预警
9、标准以及异常情况下的应对措施;9监测信息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10监测信息反馈制度;H监测仪器设备、元器件及人员的配备。3.0.7管线监测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管线结构安全监测方法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确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反映管线状况时,宜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3基本规定394监测系统404.1一般规定404.3数据传输405给水管道监测425.1 般规定425.2 监测项目及方法425.3 测点布设及女装436排水管道监测446.2 监测项目及方法446.3 测点布设及安装447城镇燃气管道监测467.1 一般规定467.2 监测项目及方法467.3 测点布设及安装468电
10、力管道监测478.1 一般规定478.2 监测项目及方法478.3 测点布设及安装479通信管道监测489.1 一般规定489.2 监测项目及方法48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DBJ50r-476-2024条文说明2024重庆引用标准名录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I692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匚及验收规范GB501415城镇供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标准CJJ/T2716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7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下及验收规范CJJ338城镇燃气埋地钢质
11、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9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标准CJJ6310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11城镇燃气管网泄漏检测技术规程CJJ/T215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13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梢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
12、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B2排水检查阳记录会检测单位名称检查并编号埋设年代性质井材料井茂形状井靛材质检查内容外部检查内部检查1井一埋没琏条或镣具2井盖丢失腰梯松动、锈蚀或缺损3井前破损井壁泥垢4井框破损井壁裂缝5盖框间隙井壁溢海6盖框高差抹面脱落7盖根突出或凹陷管口孔洞8跳动和声响流槽破损9周边路面破损、沉降井底枳泥、杂物10井盖标示锚炭水流不畅11是否为通型井盖(道路上)浮渣12其他其他备注任务名称第页共页检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年月日附录B排水管道监测表年月日BI排水管道检测现场记录赛录像文
13、件管段编号检测方法敷设年代起点坐标及埋深起点坐标及埋以管段类型管段材质管段直径检测方向管段长度检测长度检测地点检测日期距施加)缺陷名称或代码等级位置照片序号备注其他任务名称第页共页检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表A2给水阀门并登记录表检测单位名称检查并编号埋设年代性质井材料井盘形状井靛材质检查内容外部检查内部检查1井盖埋没琏条或镣具2井盖丢失腰梯松动、锈蚀或缺损3井前破损井壁泥垢4井框破损井壁裂缝5盖框间隙井壁溢海6盖框高差抹面脱落7盖根突出或凹陷管口孔洞8跳动和声响流槽破损9周边路面破损、沉降井底枳泥、杂物10井盖标示锚炭水流不畅11是否为重型井前(道路上)浮渣12其他其他备注任务名称第页共页检
14、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年月H年月日附录A给水管道监测表A1触水管道桂潮现埼记录衰任务名称第共页录像文件管段编号检浏方法敷设年代起点坐标及埋深终点坐标及理深管段类型管段材旗管段直径检测方向管段长度检测长度检测地点检测日期距禹(m)缺陷名称或代码等级位置照片序号备注其他检测员:监督人员:校核员:3监测系统的结构损伤预警功能、记录显示功能和系统故障自检功能;4视频、图像监测系统的控制功能、监视功能、显示功能、记录功能。10.2 分部工程验收10. 2.1监测系统具备分部工程验收条件后,可向委托方提交书面巾请进行分部工程验收。10.3 .2分部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文件!1安装和质量检查记录:2隐蔽
15、工程记录:3接地电阻测量记录:4硬件和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说明书等技术文件;5与BIM模型结合的监测系统应提交B1.M模型的测试记录。10.3 阶段验收10 .3,1系统具备阶段工程验收条件后,应向委托方申请阶段工程验收。11 .3.2阶段工程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文件:1分部验收所提交资料;2单项调试和联合调试试验记录;3硬件清单:4/软件清单。10.4 竣工验收10.4.1 监测系统具备竣工验收条件后,应向建设(监理)单位申10监测系统验收10. 1一般规定10.1.1 各项工程交接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做好记录:应在监测系统竣工验收前进行综合测试,并对不合格项分析原因并及时整改,使工程质量
16、验收与交接顺利进行10.1.2 监测系统内传感器安装,线缆敷设、采集站和机房建设以及软件部署完毕后,即可进行系统的分部工程验收。10.1.3 系统软,硬件联合调试完毕,符合监测方案文件和本规范的规定时,监测系统即可开通运营逃人试运行阶段,同时可进行系统阶段验收。10.1.4 监测系统工程竣工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检查各种记录,资料和检验系统施工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做出结论,并填写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表。10.1.5 系统连续运营调试90天、经验证合格及完成档案验收后即具备竣工验收条件。10.1.6 工程项目应填写交接记录.工程的项目经理、施工
17、单位、监理等相关人员应确认签字。10.1.7 监侧系统工程文件的整理归档和工程档案的验收与移交,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ZT50328的有关规定执行。10.1.8 监测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备,装置及配件的安装;2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传送、转换和控制功能;1管线及附属设施完整性;2外破监测。9.2.5重要的本地线路宜设置光纤线路监测装置,重要的接入线路可设置光纤线路监测装置。9.3测点布设及安装9. 3.1线路巡检宜配置支持电子标签识别、拍照、摄像的巡检记录仪(系统),在具备通讯条件时应及时上传巡检资料至市政管网监测系统。10. 3.2通讯线路以下位置宜布置井盖监测系统
18、:1位于地势地洼地段的人/手孔;2位于高水位地段的人/手孔;3外破事故高发区域人/手孔;4可能受燃气管道泄漏影响的人/手孔。9.3.3外力破坏易发区、不良地质区,宜设置视频监控点。9.3.4光纤线路监测装置应设置在光缆终端设备处。3测温主机应安装在变电站内或就近设置安装点。8,3.7护层接地电流监测装置宜安装在电缆金属护套直接接地的位置。8.3.8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宜布置在电缆终端或中间接头处。8.3.9电缆隧道本体温度监测可采用传感器或务布式必绅测温,并满足以下要求:1传感器应设置在隧道出入口;2一、二级电缆隧道应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分布式测温光纤应在隧道顶部、电缆本体,低压槽盒中分别布置
19、,且具备短信报警功能;3隧道本体分布式测温光纤宜与电缆本体监测的分布式光纤测温共用测温主机。8.3.10电力隧道的火灾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火灾报警系统应采用集中报整;2一个报警区域宜有一个封闭长度期间组成,一个报警区不应超过相连的3个封闭长度区间;3火灾报警系统应覆盖整个隧道;4火灾报警系统应与自动灭火系统联动。1.1.1 3.11井盖监控装置应设置在电力隧道每个井口。8.3.12 视频监控系统应设置在电缆隧道每个出入口。8.3.13 防外破监测应设置在电缆隧道路径上有外破风险的重点防护部位。8.3.14 沉降监测宜设置在深回填区域。8.3.15 电缆隧道内y个集水井配置1台水
20、位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白动排水系统联动。8316门禁监控系统设置在电缆隧道出入口。8.3.17 火灾监控报警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进行24小时专人实时监控。续表8.2-1一级电缆隧道二级电缆隧道三线电缆隧道沉将监测可水位监测及自动排水可可可门禁监控可可可注1三级电缆微道宜配置温度监测(不含火灾报警的自动死火度2三级电说隧道在宜积水区域宜配置水位监测及自动排水。8.3测点布设及安装I架空输电线路1.1.1 3.1监测装置的外观和结构应与相应线路构件相匹配,监测装置安装时不宜改变线路本体结构1.1.2 安装在导线上的监测装置质量宜小于2.5kg。1.1.3 安装在绝缘子串上的监测装置不应降低绝缘
21、子串的绝缘特征和机械强度。1.1.4 安装在塔杆上的监测装置应采取防振、防松动措施,不应降低塔杆的机械强度。1.1.5 3.5安装在塔杆基础上的监测装置应采取防盗、防松动、防水、防潮等措施,不应破坏塔杆基础的完整性。电缆隧道1.1.6 电缆本体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1220kV及以上电缆应每相配置】根测温光纤,11OkV电缆每回至少配置1根测温光纤:2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应根据电缆隧道长度与测温主机的距离,合现选择单模或多模测温光纤;路区段,以及存在安全距离不足需重点监测的线路区段,宜设置导线弧垂监测装置。I电缆隧道1.1.7 电缆线路根据线路电压等级和供电客户重要性分为一级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J50_T-476-2024 市政管网监测技术标准 DBJ50_T 476 2024 市政 管网 监测 技术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67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