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docx
《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1.1 监测目的及依据1.1.1 监测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开发建设项目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和产生后果进行监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对于贯彻水土保持法,搞好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通过施工期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及时获得水土流失参数,经分析处理,掌握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新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并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2、通过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及
2、时了解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运行情况,掌握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情况和在控制新增水土流失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问题;3、通过运行初期水土保持监测,验证水土保持方案全部实施后的保水、保土、防蚀减灾等效益,进而检验水土保持方案效益分析的合理性,为以后方案编制提供参考依据;4、监测单位通过水土保持监测,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数据,促使各项防治措施和防治目标的全面落实,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提供数据。1.1.2 监测原则1、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分区布设监测断面、监测点;2、监测技术、方法符合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依据经济、合理、可
3、靠的原则进行,确保通过监测能够客观地反映各防治区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的效益;3、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定期调查与动态观测相结合、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监测分区与监测内容相结合原则。1.1.3 监测依据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的函(水保监200616号);3、湖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划(2001-2010);4、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5、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342-2006);6、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水
4、保2009187号)。1.2 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1) .1重点监测的内容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2009187号)的规定,结合项目区具体情况,本项目重点监测内容如下1、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包括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地和扰动地表面积,挖填方数量及面积,临时堆土面积,林草覆盖率等;2、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包括水土流失面积、程度和总量的变化及其对下游及周边地区造成的危害与趋势;3、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工程
5、措施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122监测方法1、选择监测方法的原则(1)采取地面监测、调查监测和巡视法相结合的方法;(2)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应采用地面监测法;(3)扰动面积、地表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情况等项目的监测应采取调查法;(4)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影响较小的地段,可进行调查监测;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地段,应进行地面观测;(5)施工过程中时空变化多、定位监测困难的项目可采用巡视法监测。2、气象水文监测(1)降雨量、降雨强度等监测,可收集工程区内或临近区域已知气象站的气象观测数据;(2)径流量、泥沙量等,以收集临近区域观测数据为主:也可
6、利用沉沙池、标准取样器,取出浑水水样,经过滤烘干后,求得水量和泥量;(3)气温(采用专用温度计)、湿度(采用干湿球法)等,可收集当地气象监测资料。3、水土流失因子的监测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因子采用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中7.4规定的方法。(1)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面积、扰动强度的变化采用实地调查、地形测量等方法,结合GPS技术的应用,对地形、地貌、植被的扰动变化进行监测。(2)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数据,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场地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3)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临时堆土量
7、及堆放面积采用查阅设计文件资料,结合实地情况调查、地形测量分析,进行对比核实,计算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和各施工阶段产生的临时堆土及堆放面积。人工开挖与填方边坡坡度、临时堆土高度等采用地形测量法。(4)项目区林草覆盖率采用抽样统计和调查、测量等方法,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别确定调查地样方,并进行观测和计算。项目区林草覆盖率采用抽样调查和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即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确定调查地样方,先现场量测、计算种盖度(或郁闭度),再计算出场地的林草覆盖率。本次纳入计算的林地(或草地)面积,其林地的郁闭度或草地的盖度取大于20%。样方规格乔木林为5mx20m,灌木林为5mx5m,草地为ImXl
8、m。监测采用的GPS定位和GlS技术,具有对监测对象的位置、边界准确定位的高精度特性,可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结合对地形图件和施工图件的综合分析,提取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地表位置及变化情况的数据信息准确可靠。4、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的监测包括荆坪古村游览观赏区、旅游服务配套区、游乐区人工挖填方坡面的水土流失面积、流失量、程度的变化情况(包括坡面水土流失、重力侵蚀等)及对周边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及其趋势,应在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流失预测基础上进行。通过对预测的重点流失区的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获得现状监测资料,并进行各次监测成果的对比分析,以及与原预测成果的对比。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量采用水土保
9、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中734规定的方法。(1)水蚀量监测项目建设区扰动地表、临时堆土等施工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数量,以及变化情况,可通过典型调查、各种地面观测方法进行监测。本次坡面水蚀量监测主要采用沉沙池法、简易坡面量测法和泥沙量测法进行监测。a沉沙池法结合项目建设过程中布设的临时和永久沉沙池,在每场降雨结束后,观测径流量和泥沙量。泥沙量采用标准取样器取出浑水水样,经过滤烘干后,求得水量和泥量。系列侵蚀产沙量数据用以反映施工场地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b简易坡面量测法主要适用于表土堆置区坡面的水土流失量的测定。在选定的坡面,量测坡面形成初的坡度、坡长、坡面组成物质、容重等,并记录造成
10、侵蚀沟的次降雨。在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得出沟蚀量,并通过沟蚀占水蚀的比例(50%70%),计算水土流失量。当观测坡面能保存一年以上时,应量测至少一年的流失量。(2) 土壤性质指标量测涉及的土壤性质指标(容重、含水量、抗蚀性等)观测方法采用土壤理化分析手册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方法。5、水土保持设施效果的监测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数量,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实地调查核实;水土保持措施的质量,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工程防治措施,主要调查其稳定性、完好程度、质量和运行状况;植物措施主要调查其林草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发育情况(林木的树高、胸径、冠幅)、抗冻性及其植被覆盖
11、率的变化。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核算的方法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土效益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进行;拦渣效益通过量测实际拦渣量进行计算。6、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监测(1)扰动土地整治率根据工程设计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统计各防治区内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永久建筑面积、水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分别计算各防治区的扰动土地整治率。(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通过实地调查和工程设计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各防治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两者相除得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3) 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定位观测得到的土壤侵蚀量,模拟分析计算出各防治区的土壤侵蚀
12、量,再计算各防治区的水土流失控制比,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工程的土壤流失控制比。(4)拦渣率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量测和统计分析,计算弃渣场的弃渣流失量,用弃渣量减去弃渣流失量得拦渣量,进一步算出该弃渣场的拦渣率,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后求得本工程的拦渣率。(5)林草植被恢复率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量测和统计分析,得出实施植物措施面积及可以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算得林草植被恢复率。(6)林草覆盖率通过实地调查、现场测量和统计分析,确定已实施的植物措施面积与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计算林草覆盖率。1.2.3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 垃圾 深度 综合 处理 清洁 焚烧 项目 水土保持 监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7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