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配合比不良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保水性差,易于泌水、离析,难以振捣密实,浇筑后达不到要求的强度。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未经认真设计和试配,材料用量比例不当,水灰比大,砂浆少,石子多.(2)使用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设计要求,袋装水泥重量不够或受潮结块,活性降低;骨料级配差,含杂质多;水被污染,或砂石含水率未扣除。(3)材料未采用称量,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用手推车量度,或虽用磅秤计量,计量工具未经校验,误差很大,材料用量不符合配合比要求.(4)外加剂和掺料未严格称量,加料顺序错误,混凝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很差,性能达不到要求。(5)质量管理不善,拌制时,随意增减混凝土组成材料用量,使混
2、凝土配合比不准。防治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认真设计和试配,使符合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时和易性的要求,不得随意套用经验配合比.(2)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材料应经严格检验,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并妥加保管,袋装水泥应抽有其重量,砂石粒径、级配、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应经清理,防止杂草、木屑、石灰、粘土等杂物混入。(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材料均应按重量比称量,计量工具应经常维修、校核,每班应复验12次。(4)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蛉室通过试竣提出,并严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随意加水.外加剂应先试脸,严格控制渗用量,并按规程使用.(5)混凝土拌制应根据砂、石实际含水量情况调
3、整加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符合要求。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和保水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通过试验调整,不得在已拌好的拌合物中随意添加材料。(6)混凝土运输应采用不易使混凝土陶析、漏浆或水分散失的运输工具。2混凝土和易性差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结,或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或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间的孔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出现分层离析,不易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原因:(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大于22时,水泥用量过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小于10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2)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
4、配合比砂率过小,难以将混凝土振捣密实.(3)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在运输时砂浆与石子陶析,浇筑过程中不易控制其均匀性.(4)计量工具未检验,误差较大,计量制度不严或采用了不正确的计量方法,造成配合比执行不准,和易性差.(5)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没有拌合均匀.(6)配合比的设计,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防治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有关技术规定.(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泵的种类、泵送距离、输送管径、浇筑方法、气候条件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是12.5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应不少于1
5、5%砂率宜控制在38%45%.2)最小水泥用量宜为3OOkgm3.3)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00180mm.4)混凝土内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5)泵送轻骨料混凝土选用原材料及配合比,应通过试脸确定.(3)应合理选用水泥强度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1320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粉煤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4)原材料计量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水的计量,应作标准计量水桶,外加剂应用小台秤计量.(5)在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每工作班应不少于2次.
6、(6)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检杳混凝土的坍落度或工作度,每一个工作班至少2次。(7)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8)随时检食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屐短时间.3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不当混凝土浇筑后,局部或大部分长时间不凝结硬化,或已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物表面起鼓包(俗称表面“开花),或混凝土拌合物浇筑前坍落度过小,不易浇筑。原因:(1)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掺入量过多.(2)以干粉状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如硫酸钠早强剂),细度不符合要求,含有大量未碾细的颗粒,遇水膨胀,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花.(3)掺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停放时间过长
7、,造成坍落度、稠度损失过大.防治措施:(1)施工前应详细了解外加剂的品种和特性,正确合理选用外加剂品种,M掺加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混凝土中掺用的外加剂应按有关标准签定合格,并经试脸符合施工要求才可使用。(3)运到现场的不同品种、用途的外加剂应分别存放,妥加保管,防止混淆或变质。(4)粉状外加剂要保持干燥状态,防止受潮结块.已经结块的粉状外加剂,应烘干碾细,过06mm筛孔后使用。(5)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必须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6)尽量缩短掺外加剂混凝土的运输和停放时间,减小坍落度损失.4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落差大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质量未控制好,计量不严格,未认百执
8、行配合比.防治措施: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5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不匀,鼓色不一致原因:搅拌时间不足。防治措施:要保证混凝土施拌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6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原因: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其次是用水计量不准辘,水用量时多时少.防治措施:混凝土搅拌时严格计量,及时测定粗细管料中含水率的变化,调整用水量。7混凝土施工缝设2S位皙、形式及接隆处理不规范原因:混凝土施工缝设岂未事先根据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随意留岂;施工缝处理无专项处理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防治措施:混凝土浇筑前,首先根据规
9、范或设计要求进行确定施工健位告;施工缝处理做好专项处理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8混凝土强度异常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085或0.9设计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原因:(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和杂质超过规定,有冻块混入;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袋装水泥欠重,计量器具失灵,施工中随意加水,没有扣除砂、石的含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4)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措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5)混凝土
10、试块没有代表性,试模保管不善,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当,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受冻或受外力损伤。(6)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过长,振捣过度,养护差,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防治措施:(1)水泥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并应加强水泥保管工作,要求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的强度等级使用.(2)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及时测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4)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5)冻期施工应根据环境大气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结构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53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