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docx
《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CCSB01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文件DB51TXXXX-XXXX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XXXX-XX-XX实施(公不稿)XXXX-XX-XX发布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目次前言I引言II1 总则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防火专用道路规划35 横断面76 路线117 路基路面308 桥涵419 隧道4510环境保护、附属设施及其它46参考文献49前言木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处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并发布。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院。本文件主
2、要起草人:李明贵、余志宇、吴良雄、陈名亮、李存俐、黄金国、刘广兵、江勇、王宗刚、骆长明、梁桥、李国兵、刘劲松。本文件主要审查人:尹波、姚劲松、刘波、蔡凡隆、尹忠、冯佳、刘素芳、廖清贵、周兴霞。DB51T-2020引言四川省是森林资源大省,防火形势严峻。20192020年木里县、西昌市相继发生“3.30”特大森林火灾,造成森林资源和人员重大伤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国务院督导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督导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制定了森林草原
3、防灭火道路与航空灭火设施建设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其中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建设作为具体措施被纳入了整治实施方案。四川省自天然林停止采伐后,新建防火道路基本停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防灭火道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为充分吸收近年来林区防火道路及相关林区道路建设中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借鉴国内外林区道路建设成果,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全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建设,本文件依据环境保护法、磕林法、生动物触法、自然融区条砌、林区公路设1十规范(1.Y/1506如4)、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促进国有林场林区道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交规划发201824号)、四川省森林防火规
4、划(2016-2025年)等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结合四川省林区防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四川林区范围广,各地防灭火情况差异大,需要因地制宜确定符合现阶段防灭火实际的技术标准和确定符合目前经济条件的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标。防火专用道路作为林区永久性基础设施,应与林火阻隔、防火监控监测系统等通筹规划,注重其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目前,全省林区路网密度仅1.74米/公顷,低于全国1.8米/公顷的平均水平。根据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全省应力争达到近期2.5米/公顷,期末3.1米/公顷的全国目标;在I级火险区、高危区区域,有条件的地方,更应加大路网建设密度。通过有序推进林区防火专
5、用道路建设,逐步提高路网密度,不断提升全省林区防火道路应急救援能力。四川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指南1总则1.0.1为规范全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指南。1.0.2本指南适用于全省森林和草原新建、改扩建防火专用道路设计。1.0.3林区内纳入国家或地方交通运输路网的公路,采用交通行业公路标准建设。1.0.4道路建设应贯彻保护森林植被、节约用地、减少生态干扰的原则,道路用地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a)道路用地范围为路堤两侧排水沟的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边坡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边缘)以外不小于InI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林防一级道路不小于2m范围
6、内的土地为道路用地范围。b)防火专用道路符合林火阻隔系统工程条件的路段,应根据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确定的路段位置、阻隔带宽度和长度,按照防火要求确定道路用地范围。C)桥梁、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等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d)不良地质及特殊土地段,需采取综合处治措施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用地范围。1.0.5道路建设必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道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保护优先、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b)道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植被恢复、保护生态环境。c)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
7、。d)道路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节约工程建设资源。1.0.6道路需要采取分期修建方案时,必须遵循统筹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并为后期工程的修建留有余地和创造有利条件。1.0.7道路改扩建时,应对改扩建方案和局部新建方案进行比选论证。采用改扩建方案时,应遵循利用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工程。1.0.8防火专用道路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8、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18833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50068-2018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T51224-2017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1.Y/T1063-2008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1.Y/T19532011自然保护区设施标志规范1.Y/T2662-2016森林消防安全标志及设置要求森林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2014)1.YJ127-91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1.Y/T5007-2014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1.Y/T5005-2014林区公路设计规范JTGBOl-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30
9、-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TD60-01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D61公路与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70.1-20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JTGD70/2-201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林区防火专用道路(车行道路)在林区内,修建的以林区防火为主要用途的供汽车运输行驶的专用道路
10、。3.2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巡护道路)在林区内,修建的用于深入林区,开展野外巡护防火,依自然地势设置的自然坡道或人工阶梯式道路。3.3道路改扩建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为提高技术等级、通行能力或改善技术指标而进行的道路建设工程,包括道路的改建、扩建等。3.4设计速度确定道路设计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设计基准速度。3.5设计车辆道路几何设计所采用的代表车型,其外廓尺寸、载质量和动力性能是确定道路几何参数的主要依据。避车道道路上供车辆交错避让或超车的加宽车道。3.7林火阻隔系统林区内由人工开设或自然形成的,符合防火标准要求的,具有一定宽度的,能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的,封闭式的带状障碍物集成体系。按阻隔障碍物的
11、构成,包括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生物阻隔带、组合阻隔带四类。3.8全省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根据1.YrrlO63-2008,结合县(市、区)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人口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量、防火期月平均气温、防火期月平均风速、路网密度等,划分为I、1【、In三级。3.9全省森林防火建设分区根据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结合县(市、区)的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和自然保护地等,划分为森林火灾高危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和一般森林火险区共3个区。4防火专用道路规划4.1 一般规定4.1.1 防火专用道路由车行道路和巡护道路两部分组成。4.1.2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应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12、分步实施”的原则。4.1.3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要根据全省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全省森林防火建设分区,综合考虑,优先规划高危区区域的道路建设。应优化路网规划,加大路网建设,逐步提高路网密度,不断提升全省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应急救援能力。4.1.4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按照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升级改造集材废弃路和简易路,适当连通林区内部断头路和新修道路,以提高道路通达率。4.1.5 1.5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要与林业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林火阻隔系统,尽量不占或少占林地,最大限度节约资源。4.1.6 防火专用道路的规划在地形、地质等可能情况下,要尽量衔接局(场)址、管护站、护林点、直升机停机坪、
13、取水点等,以提升道路防灭火和服务林区生态建设功能。4.2 车行道路4. 2.1根据车行道路在林区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等,结合道路辐射林地面积、沿线森林资源分布状况等实际情况,车行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a)主干路:在林区防火路网中起骨干作用。包括:火险区或局(场)的对外连接道路;火险区起骨干作用的环形道路;局址与场址间的连接道路:连接多个场址的道路;航空护林防火机场的进场道路。b)次干路:在林区防火路网中起重要作用。包括:贯通火险区的骨架道路或连接多条支路的集散道路;场址与场址间的连接道路;连接多个管护站、护林点等的道路。c)支路:用于深入火险区或连接管护站、护林点等的支线道
14、路。注:林区内具有社会属性和以其他功能为主的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不执行本指南,应执行相应行业规范、标准。4.3 巡护道路4. 3.1巡护道路包括简易车行道路、人行巡护道路、摩托车巡护道路、骑马巡护道路。a)简易车行道路:衔接瞭望塔、防火气象站等的车行道路。设计车辆为吉普车、微型小货车。路线选设宜选在向阳的坡面上、树根齐地坎平、不宜破坏原地面草皮,减少冲刷,就地取材、整平压实,应符合行车安全的基本要求。道路宽度3.0m;最小平曲线半径10m;设计最大纵坡,不宜大于15%。b)人行巡护道路:包括衔接衔接瞭望塔、防火气象站等的人行道路。路线选设应尽量设在向阳的坡面上,随坡就势,应符合通行安全的基本
15、要求。道路宽度宜为0.81.5m,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5。陡坡设置梯道,梯道踏步高度不宜大于20cm,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cm。险情易发地段必须设置安全扶手,保证通行安全。c)摩托车巡护道路:应尽量利用已有道路巡护,不宜另设专用道路。(1)骑马巡护道路:一般在管辖巡护区域内无固定巡护路线,宜尽量在已有道路、林间毛道、兽径的基础上择路而行,不宜设专用道路。4.4等级划分4.4.1 车行道路根据交通特性分为林防一级道路、林防二级道路、林防三级道路、林防四级道路等四个技术等级。a)林防一级道路为林区内供管护、防火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b)林防二级道路为林区内供管护、防火车辆较快通行的道路。c)林防三级道
16、路为林区内供管护、防火车辆较快通达火险区域的道路。d)林防四级道路为林区内供管护、防火车辆通达火险区域的道路。4.4.2车行道路等级划分及对应的技术指标表见表U4.5等级选用4.5.1车行道路技术等级的选用应根据防火道路功能、防火路网规划,结合区域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森林防火建设分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远景发展规划等论证确定。a)主干路应选用林防一级、林防二级道路。b)次干路宜选用林防二级、林防三级道路。c)支路宜选用林防三级、林防四级道路。d)森林火险区划等级为I级、森林防火建设分区为高危区的道路,经论证,可适当提高技术等级或技术标准。4.6路网密度4.6.1车行道路路网密度应根据区域实际树种
17、(组)燃烧类别、人口密度、防火期月平均降水、防火期月平均气温、防火期月平均风速、路网密度、优势树种面积蓄积等,按照1.Y/T1063-2008、全省森林防火建设分区原则确定区域火险区划等级和森林防火建设分区。4.6.2车行道路路网密度根据区域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森林防火建设分区,结合地形、地质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路网密度见表2.表1车行道路等级划分及对应的技术指标表道路等级技术指标设计速度(km/h)车道数路基宽度(m)林防一级5016.5015.50林防二级4016.0015.503015.5015.00林防三级2015.5014.50林防四级1514.00表2车行道路路网规划密度单位血
18、/加1级火险区、高危区11级火险区、高风险区川级火险区、般风险区3.1-6.03.15.02.54.04.7设计车辆车行道路设计采用的设计车辆及外廓尺寸规定见表3。表3设计车辆外廓尺寸单位:m车辆类型总长总宽总高前悬长轴距后悬长小客车6.01.82.00.83.81.4载重汽车12.02.54.01.56.54.0大型客车13.72.554.02.66.5+1.53.I4.8设计速度4.8.1设计速度的选用应根据火险分区、抵达火场时限、道路功能与技术等级,结合地形、地质、工程经济、林地、土地利用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各级车行道路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4规定。表4各级车行道路设计速度道路等级林防一级林
19、防二级林防三级林防四级设计速度(km/h)50403020154.8.2林防二级道路设计速度宜采用40kmh,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可采用3Okmh.4.8.3同一条车行道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技术等级或不同的设计速度,其路段长度不宜过短。4.8.4车行道路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匹配设计速度,并采用运行速度理论对安全性能和运行快捷性进行检验。4. 9建筑限界4.1.1 车行道路建筑限界应为道路上净高线和两侧侧向净宽边线组成的空间界线。道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图1的规定。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图1车行道路建筑限界图中:W一行车道宽度;H-净空高度;1.一侧向宽度,林防一级道路的侧向宽度为
20、硬路肩宽度,其余等级道路的侧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去0.25m:E一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1.WInI时,E=1.;当1.lm时,E=In1。4.1.2 当设置有避车道、停车带、回车道等时,建筑界限应包含该部分相应的宽度。4.9.3一条道路应采用同一净高。林防级道路的净高应为5.0m;其他等级道路的净高应为4.50m。4.9.3当路面采用非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净空高度宜预留20cm。4.9.4路基、桥梁、隧道相互衔接处,其建筑限界应按过渡段处理。4.10防灾4.10.1 抗震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或等于0.05的地区,除有特殊要求外,可采用简易设防。b)地震动峰值加速
21、度系数等于0.10、0.15、0.20、0.30的地区,应进行抗震设计。C)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大于或等于0.4的地区,应进行专门的抗震研究和设计。d)做过地震小区划的地区,应按主管部门审批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进行抗震设计。4.10.2 道路灾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道路应避开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塌陷、地震断裂活动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区;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综合处治措施,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营。5横断面5.1 一般规定5.1.1 路基横断面应由行车道、路肩(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5.1.2 林区防火专用道路路基横断面形式应根据林区防火专用道路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和地形
22、等条件确定,一般宜采用整体式路基。5.1.3 路基横断面中各组成宽度应根据林区防火专用道路的技术等级、交通量与交通组成、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功能综合确定。5.2 横断面布置各级林区防火专用道路路基横断面形式示例如图2。麻路车道外侧找图2单车道一般路基断面形式5.3 横断面组成及宽度5.4 3.1车道宽度应符合表5规定。表5车道宽度设计速度(km/h)5040302015车道宽度(m)3.503.503.503.503.505. 3.2林区防火专用道路的车道数、路肩宽度、路基宽度应符合表6规定。表6路幅宽度防火公路等级林防一级林防二级林防三级林防四级设计车速(km/h)5040302015车道数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林区 防火 专用 道路 技术 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43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