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doc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3第一节 施工合同:本工程的施工合同。3第二节施工图纸: 本工程的施工图纸。3第三节 主要规程规范3第四节 主要标准3第二章 工程概况4第三章 施工准备4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准备4第二节 施工技术准备4第三节 物质条件准备5第三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组织6第一节 施工部署概述6第二节 施工顺序与流程6第三节 0.00以下基础施工流程6第四节 施工难点、重点分析8第五节 水平运输8第六节 临时水电布置8第四章 劳动力和机械计划9第一节 劳动力计划9第二节 施工检测器具投放计划9第三节 施工机械投放计划9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10第一节 施工测量10第二节 土方开挖11第三节 模板
2、工程14第四节 钢筋工程15第五节 混凝土工程17第六节 回填土17第六章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18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19第八章 产品保护措施20第九章 安全保证措施20第十章 文明施工措施20第一章 编制依据第一节 施工合同:本工程的施工合同。第二节 施工图纸: 本工程的施工图纸。第三节 主要规程规范类别序号规范规程名称规范规程编号国家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13476-20095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
3、2006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2009版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34-199910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031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行业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111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
4、GJ33-2012第四节 主要标准类别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国家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 12523-2011行业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第二章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某某汽车有限公司补给品工厂、UNIT部品车间工程建设单位:某某汽车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某某市某某区黄阁镇市南大道8号丰田厂内工程规模:补给品工厂建筑面积约为21333m2,UNIT部品车间5208m2结构类型:本工程为钢结构,抗震等级为7级,防火等级为2级,防水等级为2
5、级。第三章 施工准备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准备1组建工程项目管理部由于本工程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选派一支强有力的现场指挥机构,因此,公司调集一批具备“高、精、尖”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对所有参加施工的班组、单位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2项目部的建立和施工班组的选择项目部配备领导班子和对应的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项目管理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完成各自的生产任务。施工队伍的选择及各工种人数的配备由项目部根据施工项目及工期要求确定,并签订工程劳务合同,实行合同管理制度。项目部必须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及对其进行培训,以提高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第二节 施工技术准备施
6、工技术准备主要内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一、组织图纸会审;二、编制开工前的各项方案、措施;三、工程定位放线,施工测量;四、完成技术、检验机制的建立。其具体内容是:1了解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及地上、地下情况,完成场地外施工道路措施,为材料进场、开工创造条件。2根据建筑物平面轴线图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地面基点交接并进行建筑物定位控制测量放线。3根据工程施工需要,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要求确定临时用电进出口位置,并进行场区的临设和围蔽施工。4制临时水电方案,进行施工用水、用电施工。5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的施工。6进行临时设施布置设计和施工。7收集地质勘察报告。8组织图纸会审。9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7、。10提供设备进场计划,包括进场数量、时间和如何运输进场。11提供主要材料计划,为物资备料做准备。第三节 物质条件准备1建筑材料的准备(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划,作好备料、供料工作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2)根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申请、订货和采购工作,使计划得到落实。(3)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并作好保管工作。2周转材料的准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配备足够的模板进场。3构配件的加工订货准备。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预算所提供的各种构配件数量,做好加工翻样工作,并编制相应的需用量计划。组织构配件按计划进场,按施工平面
8、布置图作好存放和保管工作。4施工机械准备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机具、设备的要求和数量以及施工进度的安排,编制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组织施工机具设备需用量计划的落实,确保按期进场。第三章 施工部署及施工组织第一节 施工部署概述现场确立以项目经理为现场指挥中心的管理机构,项目经理全面统筹和协调整个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本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施工管理,对施工现场内的用水、用电、安全与文明施工协调负全面的管理责任,密切与业主及各协作单位的沟通,虚心听取意见,积极改进工作。为加强各专业、各工种的沟通,每月定期与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召开生产协调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9、,并部署下一步的工作。第二节 施工顺序与流程施工段的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原则:1便于施工组织的原则2工程量尽量平衡的原则3尽量与设计吻合的原则第三节 0.00以下基础施工流程测量放线基础土方开挖基础混凝土垫层及承台、地梁模板安装承台、地梁钢筋施工承台、地梁混凝土浇捣混凝土养护回填土夯实0.00以下砌砖、地坪桩截桩头、桩帽开挖、浇筑垫层地坪桩帽钢筋施工桩帽、地坪混凝土浇捣防雷、水电、预埋件的预埋由各专业单位按总体施工计划要求,配合上述施工程序相互穿插交叉进行。第四节 施工难点、重点分析1基础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必须严格按国家行业标准施工。2本工程基坑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土方开挖,严禁超挖和
10、扰动基底土层,对于出现超挖的部分,必须采用符合要求的土料回填夯实。3本工程施工场地面积大,不利于集中垂直运输,需要合理划分施工段和确定施工顺序,合理指挥和调配机械的使用和运作。为此在指挥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上必须重点加强,并相互间做好组织沟通及技术交底,加强应急能力。4本工程施工及周转场地狭小,各工种施工需要的材料需精细安排堆放,减少运送材料和加工后转运到现场的距离。钢筋原料和成品堆放场地应设置在加工场傍,并在主要施工通道边,木料(模板)堆放及加工场靠近设置。5为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坑内积水问题,在开挖每层土方时,要保持四周高、中间较底,并在中央设置临时积水坑,及时抽排雨水和坑内积水。第五节 水平运
11、输本工程施工材料的水平运输。通过施工道路,由汽车和人力小车将成品钢筋运输到施工部位进行安装(钢筋向钢筋专业生产厂家采购,并运至施工现场钢筋加工场进行钢筋制作成品)。设置环绕工地的施工道路,模板、砂石、砌体等施工材料由汽车直接运到拟建楼前的指定场地堆放(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布置图)。第六节 临时水电布置基坑作业时,电线、临时电箱等设备移动性投入,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安全措施,按现行规范设置遮雨板等设施。具体临时水临电布置详见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方案。第四章 劳动力和机械计划第一节 劳动力计划在工程项目经理的统一调配下,根据工程进度、劳动力曲线等,组织混凝土工、钢筋工、木工、机械工等分期、分批有序进场
12、。根据工程的工作量和工期进度,施工高峰期间各工种劳动力数量应满足下表要求:铁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杂工15人8人12人5人3人第二节 施工检测器具投放计划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序号设备名称型号数量l水准仪DSZ21台5钢卷尺l5把2经纬仪J61台6砂浆试模2套3塌落度筒2个7混凝土试模4套450米大钢尺2把第三节 施工机械投放计划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序号设备名称数量l挖土勾机1台9夯实机3台2潜水泵28台10混凝搅拌机1台3电锯2台11木工钻3台4平板振动器3台12冲击钻3台5插入式振动棒3台13钢筋调直机1台6电焊机2台14钢筋切断机1台7砂浆机1台15钢筋弯勾机1台第五章 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 施工测
13、量根据建筑用地红线和规划部门和业主提供的基准放线桩位以及施工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线。平面控制采用场区控制轴线定位内控法的三阶段控制方法;0.00以下的高程控制分位场地基础结构二个阶段,并满足上部结构的施工。全过程采取“三平四高”控制步骤,确保工程质量。1建立平面控制网本工程平面控制以“内控法”为主,根据施工平面图建立平面控制桩。按照规划图和设计图纸建立轴线控制网,经复核无误,在拟建建筑物四周建立轴线控制点。控制点设置遵循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的原则,并用混凝土保护。2高程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标高水准点,用水准仪沿建筑物周围测设统一水准点,经闭合测量合格后做好保护。确保水准点的
14、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高程的引测应进行往返一个测回,其闭合误差值不得大于允许值范围。严格控制标高,确保承台、地梁的标高,误差控制在国家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3建筑物定位根据总平面图所示的方位、朝向定出基点,用经纬仪测量定位,用钢尺丈量平面及开间尺寸。从主轴线交点处开始测量各轴线,复核正确无误后,将轴线延伸到建筑物外的轴线桩、龙门架上,加以保护。4沉降观测(1)沉降观测点布置施工前将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院,根据设计与规范要求进行测点布置。(2)沉降观测点制作、现场保护标心采用20的圆钢(不锈钢),一端打磨石球形状,另一端焊接在柱上。沉降观测点采用红漆进行编号,要求将编号标明在测降点上,
15、并按图纸要求,沉降观测点采用砌砖体保护。(3)沉降观测方法 观测基点: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基点,另外引测两个工作基点和若干联系点。 测量方法: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根据建筑物最终沉降观测中误差精度要求,确定采用二级水准观测,环形闭合的方法,使用S3精密水准仪,因瓦合金尺,按光学测量法观测,采用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闭合精度为小于0.3n1/2mm(n为测站数)。 每次观测结束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表中,及时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并将资料提交建设单位。第二节 土方开挖1开挖前准备进行总挖方量计算和填方量计算,准确预留储备需要进行回填的土方量,其它土方采用外运,并按
16、规定办理余泥外运手续。根据场地要求,必须合理布置土方堆放的场地。所以基坑开挖方向应从远大门方向向近大门方向开挖,开挖前先修建好主要出入口施工道路、洗车槽、沉淀池等设施。(1)工艺流程:放线分层开挖修边(坡)基(槽)底整平基(槽)底预留土层基(槽)底找平。(2)开挖前要对地形、地质、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情况进行了解,避免开挖时产生不必要的麻烦。(3)做好场区内排水和障碍物的清除工作。(4)本工程基坑满堂红土方开挖,基坑边线离基础边线600mm,边坡坡度i=1,具体布置及尺寸见附图1。开挖时注意挖土机械的行走路线。开挖前用白粉画出勾机进出的线路、基础轮廓线,对勾机的司机进行交底,使其清楚机械的行走
17、路线等。2施工机械的选择基坑土方开挖选PC200挖土机挖土。(1)挖土机的生产效率 Kc:土斗的充盈系数,取1.0Ks: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取1.1Kb:工作时间利用系数,取0.85Q:挖土机斗容量(立方米),取0.5立方米T:挖土机每次作业循环延续时间,取60(s) 每台挖土机的台班产量取180m3,(2)挖土机数量我司计划采用1台0.5立方米大斗挖土机,每台班挖方量180m3;3施工工艺(1)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时间长短、施工季节和当地气象条件、施工方法与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进行设计和选择连续连续水平支撑方法,支撑方法详见附图1。(2)基坑(槽)和管沟的土方完成后应排干
18、积水和清底,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3)基坑(槽)和管沟挖土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对于个别超挖处,应使用石粉、碎石填补,并应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在天然地基或重要部位超挖时,应采用设计单位同意的补填方法(如采用沙石)去填补,并办好签证手续。(4)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土方开挖使用大斗反铲挖土机挖土为主,人工挖土整修为辅相结合方案,基坑底标高以上200300mm上采用人工开挖,以避免机械挖土扰动地基土,同时,开挖前先作好定位标志,人工整修至开挖深度。(5)土方挖至基坑(槽)底时,应会同甲方、质量监督站和设计人进行验槽。如缺乏地质资料或土质复杂的情况,必须进行钎探。钎探布置设计未规定时,可按表2-
19、5执行。本工程基坑基底土层必须经压板试验满足承载力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挖方的弃土或放土,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与排水,当土质良好时,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堆放,且高度不宜超过1.5m。在软土地区,不得在挖方上侧放土。(7)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槽)或管沟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规定施工。(8)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9)土方边坡的加固(包括填方、排水沟和截水沟等边坡),应按土质、地下水位情况,并结合施工周期和季节制定保护方案。4质量标准保证项目:基坑、基槽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基 基础 工程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353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