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经济适用房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
《江苏某经济适用房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某经济适用房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doc(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某侨路26号经济适用房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某某工程有限公司日期:目录1、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地质条件 11.3编制依据 31.4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部署和工程目标 4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要求 2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3.1施工顺序 73.2旋挖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3.3立柱桩和立柱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13.4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13.5圈梁、支撑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33.6土方开挖方案 144、工程施工组织 154.1施工准备 154.2项目组织机构配置 174.3项目劳动力配置及保障 214.4施工机械 234.5
2、材料组织 245、基坑变形监测 256、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256.1进度控制的方法 256.2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227、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77.1质量体系 277.2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287.3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97.4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308、夜间保证措施、雨季施工措施 308.1夜间保证措施 308.2雨季施工措施 319、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3110、成品保护方案及措施 3111、施工中重点、难点及及解决方案 3211.1本工程技术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3211.2优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3312、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412.1现场施
3、工安全、消防管理措施 3412.2现场安全制度 3812.3机电、施工、人身三大安全制度 3812.4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3912.5环境保护措施 4112.6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4312.7应急方案及抢险措施 4312.8防火、防电安全控制措施 4713、与总包等相关单位配合方案 4714、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 4815、工程验收、竣工资料提交 4816、服务及回访 48附表一:施工进度横道图 49附表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50 1、概况1.1工程概况本次拟建项目为南京军区某某侨路经济适用房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经济适用房总建筑面积32931.05m2,其中地下6843.14m2,地上2608
4、7.91m2,地下2层,地上27层,基坑面积3570m2;基坑采用旋挖灌注桩加一层混凝土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基坑外围采用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水平支撑为钢筋砼矩形梁,垂直支撑为钢柱支撑。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支护桩、立柱桩及立柱、圈梁、支撑梁、基坑顶排水沟等。本基坑工程招标单位为南京军区联勤部司令部直属工作处,工程设计由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1.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本基坑的挖深、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要求确定,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1.2.1地基土构成及分布特征-1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石等建筑垃圾组成,成分杂,填龄小于5年。层厚2.4-4.8m。-2淤泥质填土:灰色
5、,软-流塑,有臭味,为原水塘塘底淤泥,混少量碎砖石。层顶埋深2.7-3.9m,层厚2.2-3.9m;局部分布。-1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土质不均,含铁锰氧化斑。中等压缩性。层顶埋深2.4-8.6m,层厚0.7-7.7m。-1A粉质粘土:灰-灰褐色,灰黄色,软塑,局部可塑或流塑,土质不均。层顶埋深3.2-7.3m,层厚0.5-5.7m。-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中等压缩性。层顶埋深6.5-15m,层厚3.2-13.2m。-3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含铁锰氧化斑。中等压缩性。层顶埋深15.6-19.4m,层厚3.2-13.2m。-4粉质粘土:青灰色,可
6、塑,局部软塑。中等压缩性。层顶埋深23.5-30.6m,层厚1.1-8.4m。局部缺失。1.3编制依据a. 华侨路26号经济适用房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招标文件b. 华侨路26号经济适用房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图纸c.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d.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e.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f.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g.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h.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i.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j. 施工现场临
7、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k.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l.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4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部署和工程目标1.4.1施工组织设计总体设想及部署根据设计、工程勘察文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该工程施工内容主要为支护桩、立柱桩及圈梁、支撑梁、联系梁、圆环梁、基坑顶排水沟及土方施工;由于本工程工期紧,工序多,交叉作业多。根据工程量及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我公司施工实际经验,本工程施工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施工主要顺序如下:a、 平整场地,按照设计要求对基坑周边的场地平整到设计标高b、 支护桩、立柱桩、旋喷桩c、 施工圈梁、支撑、联系梁
8、、圆环梁d、 土方分层分块开挖至坑底,及时浇筑砼垫层至支护桩边,待砼达到养护期后,掏挖局部深坑土方;各个阶段施工中根据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配套辅助设备及相关施工管理人员,科学调度,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实施ISO9001:2008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精心组织施工,确保优质、高效、高速、安全、文明生产。坚持公司“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运用科学管理,制定严格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的控制措施,大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科技推动生产,降低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同业主、监理公司、设计单位和质检单位密切合作,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1
9、.4.2、施工调度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按时达到目标,及时解决施工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迅速而准确的传达项目经理决策,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调度体系及时反馈上级职能部门、业主意见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明确决策,并及时贯彻落实下去,调度体系运转情况下:a、组成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调度体系,各专业管理人员都是这一体系的一个成员。b、按时参加有业主、上级职能监督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召开的协调会。c、每星期召开各专业管理人员会议(每周1-2次),了解整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计划、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执行情况,必要时参加人员延伸至作业班组长。d、协调好各专业工长的工作。组织好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衔接,
10、合理穿插流水作业,保证合同工期。e、监督检查施工计划和工程合同的执行情况,使人力、物力、财力定期按比例投入本工程,并使其保持最佳调节状态,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进行。f、做好天气预报工作,避免因气候变化对工程施工的影响。1.4.3工程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目标: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合格标准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工期管理目标:120天。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安全无事故。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重伤死亡事故率为0,轻伤率5,火灾事故率为0,职业病发生率为0,对废弃物实施有效处理,降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降低噪声的产生和传播,尽可能
11、节约资源。2、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要求2.1设计要求本基坑的支护方案为:(1)本基坑采用灌注桩、立柱桩及一层混凝土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2)基坑周边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止水。(3)坑内采用明沟加集水坑方式进行排水。(4)基坑内坑中坑采用放坡处理。2.2旋挖灌注桩施工要求(1)支护桩采用旋挖钻机施工,桩身设计强度为水下混凝土C30.(2)灌注桩应满足桩身质量及钢筋笼焊接质量要求,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夹泥现象发生。(3)混凝土应连续灌注,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4)灌注桩施工时应保证桩径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0.5%,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
12、(5)支护桩桩顶超灌高度不小于1倍桩径。(6)灌注桩钢筋保护层厚50mm,充盈系数大于等于1.1。(7)灌注桩排桩采取隔桩施工,应在灌注砼24小时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8)圈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顶超灌部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露出的钢筋长度应不小于锚固长度,桩顶嵌入圈梁50mm。2.3高压旋喷桩施工要求(1)高压旋喷桩采用单重管施工,桩径不小于600mm,使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旋喷桩位置可根据现场成桩情况调整。(2)旋喷桩施工参数如下: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0,喷浆压力为25Mpa,喷浆量为100L/min,提升速度为10-15cm/min,旋转速度16-20r/min,水泥用量为40%
13、左右。旋喷桩在实际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工作实际参数,并在施工中严格加以控制,以保证止水帷幕有效的止水。(3)旋喷桩采用跳打施工,间距控制在1.5m以上,待24小时后再施工相邻桩位。(4)钻杆的旋转速度与提升速度必须连续、不中断。(5)钻孔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小于等于50mm,实际孔位、孔深和每个钻孔内的地下障碍物及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符等情况均应详细记录。2.4立柱桩施工要求(1)立柱桩采用灌注桩(2)立柱在底板范围内应设止水片。(3)立柱桩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成桩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小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300;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0mm(浇筑混凝土前);桩身砼强度
14、为C30;立柱桩超灌量不小于2.5m;立柱中心与钢筋笼中心应在同一轴线上,成桩后立柱垂直度应满足不大于1/300,立柱顶标高与设计标高偏差小于30mm。(4)立柱桩位置应避开柱、地梁、剪力墙、集水井及小型承台,如有矛盾,立柱桩位置只能沿轴线方向移动。2.5混凝土支撑体系施工要求(1)圈梁、围梁及混凝土支撑砼等级为C30;保护层厚度为35mm。(2)钢筋砼支撑与圈梁,围梁应同时浇筑,砼支撑浇筑时不得设缝。(3)支撑安装的容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支撑中心标高及同层支撑顶面的标高差:30mm;支撑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20mm及支撑长度的1/600;支撑挠曲度:不大于支撑长度的1/1000;支撑与立柱
15、的轴线偏差:不大于50mm;支撑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30mm;立柱垂直度:不大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300;钢筋砼截面尺寸:+8mm,-5mm。(4)支撑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在基坑竖向平面内,土方施工应严格遵守“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支撑安装应采用开槽架设,当支撑顶面需进行挖土机械时支撑顶面的安装标高宜低于坑内土面50cm,并在挖土机及土方车辆的通道处架设道板。(5)施工圈梁时,桩顶应凿至新鲜砼面,露出钢筋应平直,并保证设计要求的出露长度,浇注桩顶圈梁时必须清理干净残渣、浮土、积水,应保证圈梁与支护桩连接牢固,不得造成连接处产生薄弱面。(6)圈梁及支撑垫层为100mm厚C15混凝土,周边从
16、构件外侧放出100mm2.6土方开挖要求(1)止水桩、灌注桩、砼圈梁、支撑养护28d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2)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3)在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规律:遵循分区、分块、对称、平衡的原则,根据基坑形状合理分块、分段,每一层的挖土深度最大不得超过2.0米,在上一层土方挖后间隔不少于5天方可开挖下一层土方,同时分段处上下二层土需放坡留土台,坡度不小于1:3。应保证支撑段结构先撑后挖,开挖至支撑底标高后及时架设支撑,减少基坑开挖期间无支撑暴露时间、宽度和深度(4)坑底留30cm土由人工清除,不得
17、超挖;开挖到位后满堂作砼垫层至支护桩边,然后再局部由人工掏挖桩基承台、集水坑及电梯井应逐个开挖、砖砌外模护壁,不得大面积开挖。(5)基坑内的深坑开挖必须等普遍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基础地梁、桩基承台、集水坑及电梯井应逐个开挖、砖砌外模护壁,不得大面积开挖。(6)基坑内所有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地下室底板,对于有支撑区段作为拆撑的必要条件,要求底板砼必须浇筑至支护桩边。(7)土方开挖期间,应注意挖土机械不得损坏支护结构等,基坑四周及支撑梁严禁堆土或堆载,不得在桩顶部压顶板上碾压。挖出的土方及时运走,严禁堆放在基坑附近。土方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基坑周围严禁大量
18、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8)由于机械进出口通道均位于坑边,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或设置配筋混凝土面层。不得在桩墙顶部压顶板上碾压。支撑上严禁堆载,挖土机若需在支撑上行走,应先在支撑两侧填土,填土高度须高出支撑顶面500mm,然后在其上方铺设路基箱,方可通行机械车辆。2.7基坑监测要求2.7.1测试内容(1)沿基坑周边每隔20-30米设一位移观测点;(2)原始观测基准点位于基坑深度3倍范围以外,同时要求有3个观测基准点,确保精度;2.1.6.2监测要求(1)检测周期:接口基坑土方开挖至地下室侧壁外土方回填;(2)监测频率:基坑土方开挖期间,每天一次,其他时间,观测次数视变形大小与
19、速率而定,当出现危险征兆时,应进行加密和连续。2.1.7应急措施围护工程极为复杂,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必须随时做好应付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确定合适的应急措施以保证安全。(1)土方开挖期间,设专人定时检查基坑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处理。(2)灌注桩间有流土现象或渗漏时可用喷射混凝土挂板处理。(3)如果基坑位移过大或出现其它险情,现场应立即停止挖土,通知有关单位人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加固措施。(4)现场要有注浆设备、棉絮、快干水泥、水玻璃及编织袋、钢管等应急材料。(5)外围出现异常情况时,对管线可“提露架空”处理。路面出现下沉或开裂时,可采用注浆和裂缝修补方法处理。3、主要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经济 适用 房基 支护 施工组织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28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