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docx
《婴戏: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戏: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婴戏:杨柳W年画中的关于杨柳春年画,旧时有1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在哪一方的俗语.所谓“鼓就是年画上的娃娃从纸上凸出来,变成真的,跳出来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员(1)一方面,可见当时人们对娃娃画的喜爱,家家贴年画的时候都免不了贴上几张娃娃:另一方面,指的是娃娃画活灵活现,像是真的一样,也可见杨柳件娃娃画水平的高超。无论如何,这样的胖娃娃,尤其是“连生贵子2娃娃抱鱼(图1),恐怕是杨柳青年画留给世人最突出的印象r,甚至经常被认为是杨柳音年画的代表.然而这样的看法是否符合实际呢?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从何而来?有什么特点?艺术价值何在?是否可以代表杨柳守年画呢?本文以“婴戏”概念为核心,从渊源、历史、形式、组
2、合等方面,简略讨论了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化生童子”与“磨喝乐”杨柳百年画中的娃娃画,在传统绘画中一般称为“婴戏图”,表现的主要是儿童玩耍或者嬉戏的情景(2)。杨柳吉年画中的娃娃如此,古代绘画中的娃娃亦如此。对于要戏图的思想渊源,一般认为可追溯至佛典中.化生”概念下的化生童子,或是宋代流行的“磨喝乐13)。虽然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尚难定论(4),但就儿童偶像U面而言,二者均可表达祝祷生育的世俗愿望.所谓“化生I即花生,经常表现为莲花所生的童子形象,相关的实物多有发现(5)。“磨喝乐”本为处语音译,关于其原型有多种说法,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大其童子的形象,是“七夕”节的祭物,并逐渐演变为玩偶,广泛流
3、行于民间。在江苏镇江宋代遗址出土的一组孩童泥塑(图2),应即为此种玩偶,为典型的婴戏题材(6).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以实现“乞巧”和求子的愿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七夕节很多地方都可以买到这种“磨喝乐乃小塑上偶耳,且”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7)根据考古发现,这种“童子执莲(8)的形象在唐宋、宋元时期曾大为流行,在破雕、壁画、瓷器、玉雅、泥模玩具中均可发现。仪举二例兖器上的绘画,一是在长沙铜官窑发现的唐代青釉褐彩婴戏纹执壶(9),其腹部描绘了一个肩扛莲花、手持飘带的娃娃,用笔筒略而生动。.是元代河北磁县发现的磁州窑
4、白釉黑花娃娃纹窿(10)(图3),股部所绘儿童同样是手执莲花。虽然不能根据形象的类似,便断定其与杨柳肖年画存在直接的关系,但二者的渊源应该是一致的。从卷轴到年画根据考古发现,娃娃的形象在汉代就已经屡见不鲜(11).如山东临淄东汉王阿命刻石中,即可见儿童捕蝉游戏的描写(12)e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第187号墓出上的唐代屏风绢画中有双童图残片(13)(图4),描绘了两个儿童在草地上嬉戏的场景。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南朝画家顾景秀、江僧宝均有小儿戏鹅图3传世(14).画史记我最早以搜画婴孩儿著名的画家是唐代画家张宜。历代名画记载:“萱好画妇女、婴儿.F15)图绘宝鉴载:张管“尤长于写婴儿F16).宜
5、和画谱说他“能写婴儿,此尤为难(17)。唐代另一位报画仕女、婴儿的画家周昉,创作了大量以婴儿为主题的作品。五代十国时期,擅画婴儿龄著名的是南唐画家周文矩。宋代,婴戏绘画不仅成为专门的题材,而且达到全盛。此时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擅长婴戏的著名的画家。北宋末年开封有“杜孩儿与刘宗道。从“杜孩儿的名字中即可知我擅长表现婴孩儿。此外较为著名的还有刘宗道,据栽他报画“照盆孩儿,画中娃娃“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18)。他每作一图,必画数百本,一次性抛售,以免被人模仿。由此可见其作品颇受欢迎,亦可见木版年画产生的现实基础。南宋擅画婴孩儿的画家中酸著名的是李常和苏汉臣。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婴戏图(图5),左
6、下角也有“苏汉臣”名款,描绘的是两个婴孩儿在庭院中扑媒嬉戏的情景。元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婴戏图得到继续发展,不少画家在此领域有过探索,并有大量作品存留至今。与此同时,各种组合的娃娃画、百子图等也成为民间年画中的热门题材。从留存至今的数件杨柳吉古版年画,如金玉满堂(康熙)、嬉叫哥哥(康熙)、十不闲(乾隆)(19)等来看,基本上可视为宋代院体画的翻版。所绘娃娃皆体态丰腴、生动活泼,画法精密不苟,可谓形神兼备。标上所述,杨柳吉娃娃画与宋代婴戏图有很明显的承继关系。但宋画是如何转化为年画的呢?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有一幅名为必有余庆(图6)的作品,或者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根据款题,此图的作者为清
7、末画家刘廷谊。画面描绘了四个小孩子用若一个方形鱼缸,正在观看缸中的数尾金鱼,他们或喜笑颜开,或全神贯注,尤其可爱的是,其中右IW小儿将手伸进水中,似乎正在抓值。人物造型生动自然,面部刻画精细传神。这是典型的传统婴戏主烟,采用的也是传统的图示(20),但看起来又像极了一福杨柳计年画。因为无论是作品主胭,还是人物形象,包括画牌的隶字,都与年画无异。在木版年画的繁盛时代,如此精雅之作应非一般百姓可以消受得起。因此,我们也正可以通过此件作品思考卷轴画与木版年画之间的关联。娃娃样娃娃画,也称“娃娃样,作为杨柳吉年画最近要的陶材之一,画样不下百种。这些作品常以一或两三个儿童为表现对象,或者表现多个儿童,或
8、与仕女的形象组合在一起。娃娃的形象无不活泼健美,格调美好。主题大都是利用画中人物身旁所伴之物,以象征或谐音的方式由熊吉祥,网目更是清一色的吉语“11彩,表达了人们传宗接代、祈财求福的心愿。在娃娃画中经常出现的吉祥物有多种.比如娃娃经常坐或游于莲池之中,莲花、莲叶、莲蓬,以及水中的金鱼都是最常见的表现对象,莲谐音连,鱼谐音余,合在一起表现的是1连年有余:如果娃娃的身旁绘有牡丹或芙蓉花(图7,是希望小儿将来可以更贵荣华;画一鱼缸,金鱼游于其内,寓意“金玉满堂”;画雄鸡对着牡丹鸣叫,寓意“功名富贵:画两只螃蟹,芦苇穿过整钳,由总“:甲传胪”等等。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作品的寓意经常是双关的,甚至是多毒的
9、。比如平安富贵(图8),图绘四个娃娃,中间二人做旧时花轿之戏,抬一硕大的花瓶。前后又各有一童子,前者腑在一只大公鸡上,右手持一笙,后者持一枝莲叶掩映下的莲花,笑容可拘.画面左下角绘有一只露籽石榴“瓶谐音”平,花瓶上的盖头所绣牡丹寓意“需贵,故此图题为“平安富货”。再结合其他物象,还有“连生贵子大吉-多子等多个美好实意.根据王树村先生的统计(21),杨柳吉娃娃画的数量至少有一百余种,这是取“百子图的祥瑞之意。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娃娃画样都是两幅为一对(22),构图对称,装饰性强.在中国民间画诀中,王树村记录了百幅娃娃画样的目录。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娃娃画的人物形象大同小异,对于民间匠师而言是相对容易
10、的。具体来说,又有“画娃娃诀来辅助创作,如“短胳臂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23).此外,与画人物相关的“画诀”就更多了,如“若耍人脸笑,眼角下弯嘴上翘,娃娃样,要肥胖(24)。以此对比流传至今的娃娃版样(图9),可见这些方法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对于年画中娃娃的性别,王树村认为当时社会“以男孩为贵,故应均为男性(25),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从那些裸体的婴儿可知均为小男孩儿。但有的形象,在娃娃的头上,一边画小辫,一边梳丫髻,或许是为了引起人们对女娃的联想(26),不仅杨柳肖,各地年画中几乎都有娃娃画的印行,如山东潍坊、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等。相对于其他
11、地区的娃娃画,杨柳仔娃娃画在套色的基础上,强调手绘开脸,工艺更为精美(27),用色鲜亮、粉嫩,若蓝表现了娃娃的健康、活泼、甜美。“娃娃戏”与“闹学图”杨柳青的娃娃画中有“娃娃戏”与“闹学图”两种形式引人注目,非常有特色。所谓“娃娃戏,印娃娃装扮成大人的模样演出戏曲,是清末年画的新创造。从表现形式上看,是戏出年画与娃娃年画的结合体。娃娃戏年画有多幅流传至今,涉及剧H也非常多,如洪洋洞花园赠珠马蹄金翠屏山打灶等等。垣庆中国三峡睥物馆收藏的罗章跪楼(28)(图10),即是典型的娃娃戏年画。罗章跪楼表现的是唐朝故事。秦英征西被困,罗章回朝搬兵,因曾杀月娥全家,不敢与月娥见面,至东楼李月英房中安歇,为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婴戏 杨柳 青年 中的 娃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8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