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环评报告.docx
《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环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环评报告.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乌沙河所在的昌北城区是南昌市中心城区之一,由红谷滩中心、红角洲片区、蛟桥片区等组成。在南昌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昌北城区是南昌市城市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发展的新城区。目前,昌北乌沙河中下游两岸城市开发与建设如火如荼,依据有关城市建设规划,乌沙河两岸区域已成为南昌市重要的城市建设用地,是居住、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教体育、工业加工等实体经济。乌沙河下游地区属赣江台阶地,地势平坦低洼,地面高程一般约为17-20m,低于赣江及乌沙河五年一遇洪水位。赣江洪水、鄱阳湖洪水、乌沙河洪水都将对城区造成威胁和带来洪水灾害。每当汛期,在赣江高水位的顶托倒灌影响下,乌沙河来水排泄不畅,下游河道及两岸区域长期处于高水位
2、的侵泡。水利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安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乌沙河频繁的洪涝灾害以及不利的水环境已成为制约昌北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乌沙河中下游区域现有防洪设施标准低,坪堤低矮单薄,河道阻水壅水,汛期高水位持续时间长,乌沙河水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现有防洪治涝工程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乌沙河进行治理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为此,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拟投资70434万元用于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建设,建设内容包括:(1)兴建乌沙河泵站,共7台机组,单机2500kw,总装机容量为17500kw;Q)对已建的乌沙河闸
3、进行改造:拆除重建上部闸房、交通桥及下游消能设施;(3)兴建泵闸管理房,建筑面积为2321.6平方米。2006年,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对乌沙河整治出具了一个总的立项(关于南昌市昌北城区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洪发改农字200630号),并于2014年对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关于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窕报告的批复(洪发改农字【2014】7号)。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该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委托江西省科学院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
4、人员对工程场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核实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编制了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在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南昌市环保局、南昌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以及项目业主单位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前言I1 .总论1评价a的和原则11.Ll评价目的11.1.2评价原则11.1 编制依据11.1.1 法律法规11.1.2 技术导则与规范31.1.3 项目文件4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413.1评价因子41.3.2环境质量标准4
5、13.3污染物排放标准61.4 评价等级及范围71.4.1 大气环境71.4.2 地表水环境81.4.3 环境81.4.4 地下水环境91.4.5 生态环境91.4.6 社会环境101.5 评价因素识别及评价内容101.5.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01.5.2 评价重点111.6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21.6.1 污染控制目标121.6.2 环境保护目标122.建设项目概况162.1 工程概况161.1.2 工程等别及建筑级别171.1.3 工程总平面布置及建筑指标171.1.4 工程规模及特性181.1.5 防洪工程202.2 工程任务及规模212.2.1 工程任务212.2.2 工程规模
6、及组成222.3 工程设计方案232.3.1 乌沙河泵站工程232.3.2 乌沙河闸改造工程262.3.3 给排水设计282.3.4 乌沙河泵站调度运行方式292.4 方案比选302.4.1 立式轴流泵方案302.4.2 斜式轴流泵方案312.4.3 竖井式贯流泵方案312.4.4 灯泡式贯流泵方案312.4.5 各方案比选321.4 施工组织设计341.4.1 施工条件341.4.2 施工导流361.4.3 主体工程施工401.4.4 施工交通运输421.4.5 施工总进度421.4.6 工程主要施工指标441.5 施工辅助工程441.5.1 工程征占地441.5.2 土石方平衡451.5.
7、4 料场选址合理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5.5 弃渣场461.5.6 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5.7 施工场地471.6 管理机构和人员组成483 .工程分析493.1 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493.1.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493.1.2 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相符性493.1.3 与地方相关规范符合性493.2 施工期工程分析523.2.1 施工期水污染源分析533.2.2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533.2.3 噪声环境影响因素553.2.4 固体废物影响因素563.3 运行期工程分析573.3.1 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变化573.3.2 对水质的影响5
8、73.3.3 运行期“三废”及噪声573.3.4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603.4 工程污染源强汇总603.5 工程分析结论61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624.1 自然环境概况624.1.1 地质、地层624.1.2 地形地貌634.1.3 气象、水文634.1.4 土壤、植被644.1.5 区域排水现状及规划654.2 社会环境664.2.1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664.2.2 南昌市发展规划674.2.3 土地利用现状684.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684.3.1 环境空气质量684.3.2 地表水环境质量69433声环境现状评价714.3.3 下水环境质量724.3.5 土壤及底泥环境现状调
9、查及评价734.4 生态环境现状744.4.1 生态功能及规划功能调查744.4.2 生物状况764.4.3 景观生态现状764.4.4 工程地貌77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785.4 施工期影响预测与评价785.4.1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级78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785.4.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15.4.4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35.5 营运期影响预测与评价845.5.1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45.5.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55.5.3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855.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553生态环境预测影响评价865.3.1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861.1.3 对陆生动物的影
10、响871.1.4 对鱼类的影响881.4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881.4.1 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因素分析881.4.2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891.4.3 土流失预测成果901.4.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及评价911.4.5 指导性意见911.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911.5.1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911.5.2 人群健康影响评价926 .环境保护措施论述93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936.1.1 水环境保护措施936.1.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936.1.3 声防护措施946.1.4 固废处置措施946.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956.2.1 水环境保护措施956.2.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956.2.
11、3 噪声防治措施956.2.4 固废处置措施956.3 水土保持措施966.3.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966.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986.3.3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1026.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036.4.1 生态环境补偿1036.4.3 动物保护措施1046.4.4 生态影响减免措施1046.4.5 生态影响恢复措施1056.4.6 鱼类资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1056.4.7 景观保护的对策及建议1056.4.8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1057 .环境风险分析1067.4 环境事故风险识别1067.5 评价目的与内容1067.2.1 施工期环境事故分析1067.2.
12、2 运营期环境事故风向1077.3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与评价1077.3.1 施工机械车辆溢油影响分析1077.3.2 施工污废水事故排放影响分析1087.3.3 运营期超标洪水影响分析1087.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097.4.1 施工期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1097.4.2 营运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107.5 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措施1107.5.1 应急计划的内容Ill7.5.2 应急处理措施1127.5.3 应急反应程序1127.5.4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1137.5.5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1148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1158.2 环境管理1158.2.1 施工期环境管理11
13、58.2.2 营运期环境管理1158.2.1 环境监测的目的1168.2.2 .环境监测计划1178.2.3 监测设备及监测报告11783施工环境监理1178.3.1 环境监理方案1178.3.2 工程环境监理重点1188.3.3 环境监理机构1189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09.1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估算1209.1.1 编制原则1209.1.2 编制依据1209.1.3 项目划分和取费标准1209.1.4 环保投资概算1219.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29.2.1 大气环境损益分析1229.2.2 水环境损益分析1229.2.3 环境噪声损益分析1229.2.4 生态环境损
14、益分析1229.2.5 社会环境损益分析1229.2.6 环境影响损益结论12393“三同时”竣工验收一览表验收内容12410 .公众参与12610.1 调查目的12610.2 调查依据12610.3 公众参与调查12610.3.1 公众参与对象12610.3.2 调查内容126103.3调查方式和调查时间12910.3.4 调查情况介绍12910.3.5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13110.3.6 团体调查统计结果13410.4 信息公示13410.5 公示结论14510.6 四性符合性说明14510.6.1 程序合法性分析14510.6.2 形式有效性分析14610.6.3 象代表性分析1461
15、0.6.4 结果真实性性分析14610.7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4711.结论和建议14811.1 评价结论14811.1.1 工程概况14811.1.2 产业政策复合性14811.1.3 项目选址合理性14811.1.4 项目建设不会导致当地环境质量下降14911.1.5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5211.1.6 公众参与结论15211.1.7 环境监测与管理15211.1.8 环保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结论15311.1.9 评价结论15311.2 建议153L总论1.1 评价目的和原则1.1.1 评价目的(1)调查工程涉及区域环境现状,明确评价区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敏感目标。(2)依据国家环
16、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施工和运行情况,全面系统地分析本工程施工、运行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针对本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给评价区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拟定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理、环境管理规划,使工程建设不降低所在地区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4)从环境方面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的方案论证、环境管理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1.1.2 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做到客观
17、、公正、综合地评价本工程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按坚持“源头控制”原则,做好工程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贯彻“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3)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有关数据,并进行认真筛选分析,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代表性。(4)实用性原则,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实施环保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5)评价中要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强污染源强等基础数据的分析计算,提高其结论的准确性,力求使环保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1.2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
18、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通过);(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
19、(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3月19日修订通过,6月1日起施行,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14)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第69号公告);(15)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年1月1日实施);(16)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11.26);(17)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1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
20、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2012.8.15);(21)南昌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环保局关于调整南昌市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洪府发(2006)3号);(22)南昌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环保局关于调整南昌市水环境保护功能区的通知(洪府发(2006)1号);(23)南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2007.3.1);(2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保护实施条例(1992.3);(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3.10);(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
21、9.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管理法实施条例(2011年修订);(30)防洪标准(GB50201-94);(31)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32)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3)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1.1);(34)江西省南昌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修编)审查意见(水利部办水总200359号文)。(3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实施);(36)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质保护严格环
22、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3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008年7月1日起实施);(38)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赣环评字2014145号);(39)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赣林资发199530号);1.2.2 技术导则与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KJ2.2-2008),国家环境保护部;(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KJ12393),原国家环境保护局;(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昌市 城市防洪 排涝 工程 管理处 沙河 枢纽 工程项目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4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