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课桌文档! | 帮助中心 课桌文档-建筑工程资料库
课桌文档
全部分类
  • 党建之窗>
  • 感悟体会>
  • 百家争鸣>
  • 教育整顿>
  • 文笔提升>
  • 热门分类>
  • 计划总结>
  • 致辞演讲>
  • 在线阅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课桌文档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环评报告.docx

    • 资源ID:1149458       资源大小:888.93KB        全文页数:16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环评报告.docx

    乌沙河所在的昌北城区是南昌市中心城区之一,由红谷滩中心、红角洲片区、蛟桥片区等组成。在南昌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昌北城区是南昌市城市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发展的新城区。目前,昌北乌沙河中下游两岸城市开发与建设如火如荼,依据有关城市建设规划,乌沙河两岸区域已成为南昌市重要的城市建设用地,是居住、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教体育、工业加工等实体经济。乌沙河下游地区属赣江台阶地,地势平坦低洼,地面高程一般约为17-20m,低于赣江及乌沙河五年一遇洪水位。赣江洪水、鄱阳湖洪水、乌沙河洪水都将对城区造成威胁和带来洪水灾害。每当汛期,在赣江高水位的顶托倒灌影响下,乌沙河来水排泄不畅,下游河道及两岸区域长期处于高水位的侵泡。水利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水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安全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乌沙河频繁的洪涝灾害以及不利的水环境已成为制约昌北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乌沙河中下游区域现有防洪设施标准低,坪堤低矮单薄,河道阻水壅水,汛期高水位持续时间长,乌沙河水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现有防洪治涝工程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乌沙河进行治理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为此,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拟投资70434万元用于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建设,建设内容包括:(1)兴建乌沙河泵站,共7台机组,单机2500kw,总装机容量为17500kw;Q)对已建的乌沙河闸进行改造:拆除重建上部闸房、交通桥及下游消能设施;(3)兴建泵闸管理房,建筑面积为2321.6平方米。2006年,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对乌沙河整治出具了一个总的立项(关于南昌市昌北城区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洪发改农字200630号),并于2014年对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关于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窕报告的批复(洪发改农字【2014】7号)。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该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此,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委托江西省科学院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场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核实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编制了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供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在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南昌市环保局、南昌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以及项目业主单位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前言I1 .总论1评价a的和原则11.Ll评价目的11.1.2评价原则11.1 编制依据11.1.1 法律法规11.1.2 技术导则与规范31.1.3 项目文件4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413.1评价因子41.3.2环境质量标准413.3污染物排放标准61.4 评价等级及范围71.4.1 大气环境71.4.2 地表水环境81.4.3 环境81.4.4 地下水环境91.4.5 生态环境91.4.6 社会环境101.5 评价因素识别及评价内容101.5.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101.5.2 评价重点111.6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21.6.1 污染控制目标121.6.2 环境保护目标122.建设项目概况162.1 工程概况161.1.2 工程等别及建筑级别171.1.3 工程总平面布置及建筑指标171.1.4 工程规模及特性181.1.5 防洪工程202.2 工程任务及规模212.2.1 工程任务212.2.2 工程规模及组成222.3 工程设计方案232.3.1 乌沙河泵站工程232.3.2 乌沙河闸改造工程262.3.3 给排水设计282.3.4 乌沙河泵站调度运行方式292.4 方案比选302.4.1 立式轴流泵方案302.4.2 斜式轴流泵方案312.4.3 竖井式贯流泵方案312.4.4 灯泡式贯流泵方案312.4.5 各方案比选321.4 施工组织设计341.4.1 施工条件341.4.2 施工导流361.4.3 主体工程施工401.4.4 施工交通运输421.4.5 施工总进度421.4.6 工程主要施工指标441.5 施工辅助工程441.5.1 工程征占地441.5.2 土石方平衡451.5.4 料场选址合理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5.5 弃渣场461.5.6 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1.5.7 施工场地471.6 管理机构和人员组成483 .工程分析493.1 政策及规划符合性分析493.1.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493.1.2 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相符性493.1.3 与地方相关规范符合性493.2 施工期工程分析523.2.1 施工期水污染源分析533.2.2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分析533.2.3 噪声环境影响因素553.2.4 固体废物影响因素563.3 运行期工程分析573.3.1 下游河段水文情势变化573.3.2 对水质的影响573.3.3 运行期“三废”及噪声573.3.4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603.4 工程污染源强汇总603.5 工程分析结论614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624.1 自然环境概况624.1.1 地质、地层624.1.2 地形地貌634.1.3 气象、水文634.1.4 土壤、植被644.1.5 区域排水现状及规划654.2 社会环境664.2.1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664.2.2 南昌市发展规划674.2.3 土地利用现状684.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684.3.1 环境空气质量684.3.2 地表水环境质量69433声环境现状评价714.3.3 下水环境质量724.3.5 土壤及底泥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734.4 生态环境现状744.4.1 生态功能及规划功能调查744.4.2 生物状况764.4.3 景观生态现状764.4.4 工程地貌775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785.4 施工期影响预测与评价785.4.1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级785.4.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785.4.3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15.4.4 固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35.5 营运期影响预测与评价845.5.1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845.5.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55.5.3 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855.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8553生态环境预测影响评价865.3.1对对土地利用的影响861.1.3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871.1.4 对鱼类的影响881.4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881.4.1 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因素分析881.4.2 预测范围和预测时段891.4.3 土流失预测成果901.4.4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及评价911.4.5 指导性意见911.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911.5.1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911.5.2 人群健康影响评价926 .环境保护措施论述93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936.1.1 水环境保护措施936.1.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936.1.3 声防护措施946.1.4 固废处置措施946.2 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956.2.1 水环境保护措施956.2.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956.2.3 噪声防治措施956.2.4 固废处置措施956.3 水土保持措施966.3.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966.3.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986.3.3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1026.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036.4.1 生态环境补偿1036.4.3 动物保护措施1046.4.4 生态影响减免措施1046.4.5 生态影响恢复措施1056.4.6 鱼类资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1056.4.7 景观保护的对策及建议1056.4.8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1057 .环境风险分析1067.4 环境事故风险识别1067.5 评价目的与内容1067.2.1 施工期环境事故分析1067.2.2 运营期环境事故风向1077.3 环境风险事故分析与评价1077.3.1 施工机械车辆溢油影响分析1077.3.2 施工污废水事故排放影响分析1087.3.3 运营期超标洪水影响分析1087.4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097.4.1 施工期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1097.4.2 营运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107.5 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措施1107.5.1 应急计划的内容Ill7.5.2 应急处理措施1127.5.3 应急反应程序1127.5.4 应急环境监测及事故后评估1137.5.5 应急状态终止与恢复措施1148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1158.2 环境管理1158.2.1 施工期环境管理1158.2.2 营运期环境管理1158.2.1 环境监测的目的1168.2.2 .环境监测计划1178.2.3 监测设备及监测报告11783施工环境监理1178.3.1 环境监理方案1178.3.2 工程环境监理重点1188.3.3 环境监理机构1189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09.1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估算1209.1.1 编制原则1209.1.2 编制依据1209.1.3 项目划分和取费标准1209.1.4 环保投资概算1219.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229.2.1 大气环境损益分析1229.2.2 水环境损益分析1229.2.3 环境噪声损益分析1229.2.4 生态环境损益分析1229.2.5 社会环境损益分析1229.2.6 环境影响损益结论12393“三同时”竣工验收一览表验收内容12410 .公众参与12610.1 调查目的12610.2 调查依据12610.3 公众参与调查12610.3.1 公众参与对象12610.3.2 调查内容126103.3调查方式和调查时间12910.3.4 调查情况介绍12910.3.5 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13110.3.6 团体调查统计结果13410.4 信息公示13410.5 公示结论14510.6 四性符合性说明14510.6.1 程序合法性分析14510.6.2 形式有效性分析14610.6.3 象代表性分析14610.6.4 结果真实性性分析14610.7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14711.结论和建议14811.1 评价结论14811.1.1 工程概况14811.1.2 产业政策复合性14811.1.3 项目选址合理性14811.1.4 项目建设不会导致当地环境质量下降14911.1.5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15211.1.6 公众参与结论15211.1.7 环境监测与管理15211.1.8 环保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结论15311.1.9 评价结论15311.2 建议153L总论1.1 评价目的和原则1.1.1 评价目的(1)调查工程涉及区域环境现状,明确评价区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敏感目标。(2)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工程施工和运行情况,全面系统地分析本工程施工、运行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针对本工程施工期、运行期给评价区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拟定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理、环境管理规划,使工程建设不降低所在地区及其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促进工程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4)从环境方面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的方案论证、环境管理和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1.1.2 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做到客观、公正、综合地评价本工程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2)按坚持“源头控制”原则,做好工程分析,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贯彻“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原则。(3)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有关数据,并进行认真筛选分析,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代表性。(4)实用性原则,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实施环保措施提供指导性意见。(5)评价中要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强污染源强等基础数据的分析计算,提高其结论的准确性,力求使环保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合理性。1.2编制依据1.2.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通过);(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文);(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3月19日修订通过,6月1日起施行,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14)江西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江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第69号公告);(15)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年1月1日实施);(16)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11.26);(17)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19)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2012.8.15);(21)南昌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环保局关于调整南昌市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通知(洪府发(2006)3号);(22)南昌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环保局关于调整南昌市水环境保护功能区的通知(洪府发(2006)1号);(23)南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2007.3.1);(2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保护实施条例(1992.3);(2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1);(2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3.10);(2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2);(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8);(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管理法实施条例(2011年修订);(30)防洪标准(GB50201-94);(31)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9)12号文);(32)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3)江西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2009.1.1);(34)江西省南昌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修编)审查意见(水利部办水总200359号文)。(3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实施);(36)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质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3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008年7月1日起实施);(38)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赣环评字2014145号);(39)江西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赣林资发199530号);1.2.2 技术导则与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KJ2.2-2008),国家环境保护部;(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KJ12393),原国家环境保护局;(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国家环境保护部;(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J19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KJ610-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KJT169200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联合发布;1.2.3 项目文件(1)建设单位与评价单位签订的委托书;(2)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局针对本项目出具的执行标准确认表;(3)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南昌市昌北城区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洪发改农字【2006】30号);(4)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洪发改农字【2014】7号);(5)针对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6)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7)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1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13.1评价因子根据对项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各要素主要污染因子的筛选以及项目所在地区各环境要素的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确定本项目的评价因子见下表:表L3l评价因子一览表类别要素评价因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环境空气质量现状So2、NO2、PM1O水环境质量现状pH、COD、BOD5、NH3-N.石油类声环境质量现状等效连续A声级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PlK高锌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硫酸盐、氯化物、Pb、Hg.Cr、Cd土壤和底泥环境pH、Cu>Pb、Zn、Ni、Hg、Cr>As、Cd项目污染源评价因子施工期施工废水pH、SS、COD、BOD5、NHrN、石油类施工废气TSP、So2、NOx、CO、NH3、H2S等施工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工程弃渣(含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生态影响水生生态、陆生生态运营期生活污水pH、COD、BoD5、NH3-N,动植物油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生态影响生态保护措施1.3.2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局下达的标准确认表可知,项目所在地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为:(1)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本项目位于位于乌沙河出口沿江大堤桩号17+650内侧,项目地表水环境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m类水域水质标准,具体指标详见下表:表13-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为无量纲)项目PHCODcrBOD5氨氮石油类(GB3838-2002)IH类标准值6-920W41.0WO.05(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属于二类功能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见下表:表L3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单位:mgm3)序号污染物浓度限值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1SO2(二氧化硫)0.50.150.062NO2(二氧化氮)0.20.080.043PMn(可吸入颗粒物)/0.150.07(3)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项目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具体见下表:表L3-4环境噪声标准限值(单位:dB(八)类别昼间夜间(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6555(4)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的分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为In类区,地下水质量执行In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表135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高铳酸盐指数总硬度级氮硫酸盐氯化物PbHgCrCd(GB/T14848-93)11I类标准值6.5-8.53.04500.22502500.050.0010.050.01(5)土壤及底泥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分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土壤环境为IIl类区域,执行山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表1.3-6土壤及底泥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值铜铅锌银汞铭碑镉(GB15618-1995)中In类区标准>6.54005005002001.53003011.3.3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施工期扬尘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相关标准;施工期清淤过程产生的恶臭气体排放标准参照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则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见下表:表L3-7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标准评价标准值大气污染物施工期颗粒物GB16297-1996周界外监控点浓度最高值1.0mgm3NHaGB14554-93厂界标准(二级新扩改建)1.5mgm3H2S0.06mgmi臭气20(无量纲)(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废水主要为营运期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废水排入白水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执行白水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见下表:表138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单位:mgL,PH除外)类别污染物浓度限值白水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PH6-9SS250COD400BOD5150NH3-N30TP4(3)噪声排放标准项目施工作业现场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见下表:表L3-8建设项目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八))时期执行标准昼间夜间施工期(GB12523-2011)7055运营期(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6555(4)固体废弃物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等3项国家污染物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公告2013年第36号)。1.4 评价等级及范围1.4.1 大气环境(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应选择计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m,其中Pi的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0一般取用GB3095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倍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GBZ1-2010和TJ36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评价工作等级按下表的分级判据进行划分,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按上式计算,如污染物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及其对应的Diwo表1.4-1大气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N80%,且D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Vl0%或Do%V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本项目运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食堂油烟废气,本项目食堂设两个灶头,食堂每天供应中餐和晚餐,油烟废气通过集烟井引至楼顶排放。本项目油烟排放量较小,且属于非持续性排放源,所有本项目不计算食堂油烟废气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贝打大气环境(HJ2.2-2008)规定,采用估算模式计算时应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所以,基于上述原因,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2)评价范围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三级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为大城市城区,属于复杂地形,项目周边敏感点主要为学校、村庄及居住小区,因此确定本项目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以建设项目所在地为中心,半径25km的圆形范围。1.4.2 地表水环境(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2.393)规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的尾水排放量、尾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水域的规模以及水质要求确定。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建成后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餐饮含油污水,其经预处理达到白水湖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由市政污水管网引入白水湖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排入赣江北支西河段,赣江北支西河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属于大型河流,本项目预计产生的污水水量为2620.80na,排放量<5000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BOD5、NH3-N>SS、动植物油等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复杂程度属简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2.393)规定,本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2)评价范围本项目属白水湖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本项目污水可经市政管网收集汇入白水湖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赣江北支西河段。根据导则要求,确定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泵闸上游500m至下游3000m范围的河段,评价河段长度共计3.5km。重点评价项目区地表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及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1.4.3 声环境(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贝人声环境(HJ2.4-2009),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I)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3)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e2008)3类标准,项目运营期噪声源主要来源于水泵、电机,其声源大多置于室内,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较小。因此,本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规定,本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2)评价范围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边界外20Om以内。1.4.4 地下水环境(1)评价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项目属于11I类建设项目,选取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与范围。本项目不开采利用地下水,不会对地下水水位及水文地质产生影响;项目排水量为8.74td,其全部由市政污水管网引入白水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所以基本不通过建设项目场地包气带及含水层影响地下水环境。本项目外排污染物类型均属于非持久性污染物,水质较简单,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非饮用水源保护区,地下水环境不敏感,根据项目的地质勘查报告,项目建设用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中,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所以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定为三级从简。(2)评价范围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所在地,1.4.5 生态环境(1)评价等级拟建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影响项目,工程的兴建和正常运营对工程所在地的生物群落、区域环境、水和土地的理化性质等产生的影响较小,建设项目位于乌沙河出口沿江大堤,项目永久征地62.80亩(合0.2Okm2),临时占地167亩(合OOZkn?),占地面积约0.27k?,其影响范围小于2.0km2,项目所在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等特殊生态敏感区,无濒危物种消失及土地荒漠化的影响,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I9-2011),生态环境评价应为三级。根据导则要求,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泵站和改造老的五孔闸,五孔闸只针对其上部闸房,交通桥及下游消能设施进行改造,不对主体工程进行改造。从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附图五)可知,新建的泵站位于老五孔闸的左侧,泵站和五孔闸均位于乌沙河上。通过分析论证,在汛期赣江高水位时,利用泵站将乌沙河的涝水排至赣江;在非汛期,赣江水位低,乌沙河水自流至赣江,无需泵调节水位。乌沙河为赣江下游左岸的一级小支流,河长约40km,集水面积263.3km2,本工程建于乌沙河上,所在赣江大堤100年一遇防洪标准,乌沙河50年一遇防洪标准,泵闸整平底部高程24.30m,乌沙河汛期水位21.10m,赣江大堤堤顶高程22.4523.63m0本工程对乌沙河行洪以及对上下游河势的影响较小,工程实施也不会对防汛产生不利影响。由于本项目老五孔闸厂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在汛期赣江高水位时,通过五孔闸将乌沙河的涝水排至赣江,其现在对乌沙河水位就有调节作用,由此推断新建泵站不会明显改变乌沙河水文情势。因此本项目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仍为三级。(2)评价范围水生生态:工程涉及的乌沙河鲤鱼,重点关注泵站所在地、泵站建成后形成的减水河段以及乌沙河下游至赣江段的鱼类多样性。陆生生态: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下游尾水渠的减水河段及其两岸各200m以内的范围,包括陆生植被类型和野生动物以及两栖爬行类栖息地环境。重点关注永久占地区、弃渣场、料场、施工临时公路工作面的陆生动植物多样性和有无珍稀保护物种。水土流失: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拟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约14h°其中项目建设区12.25hm2,直接影响区1.75hm2o1.4.6 社会环境根据本工程内容及周边环境现状,对主要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状况、人群健康等进行定性分析评价。1.5 评价因素识别及评价内容1.5.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施工期对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根据拟建泵闸的特点和周边环境特征,本项目不同时期对于各种环境要是的影响识别见表1.5-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均表现为有利与不利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多为有利影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施工期由于施工占地及施工作业,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均产生一定影响。从影响时间上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营运期有关的影响皆为长期性影响。表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矩阵环境资源施工期营运期清淤取弃土材料运输机械作业河道绿化社会环境就业劳务社会经济旅游开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土质水文地表水质水土保持陆生植被水生生物环境质量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居住美学注:/表示长期/短期有利影响:/表示长期/短期不利影响;空白表示相互作用不明显。1.5.2 评价重点本项目为河道泵闸枢纽工程,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施工期,而施工期主要的环境影响集中在施工过程对水环境、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建设垃圾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次评价重点为施工期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影响及其环保措施。按项目建设活动分析,施工期主要以负面影响为主,且较剧烈,但施工期只是暂时的施工活动,随着施工期结束,对应的施工期的影响也会消失,因此施工期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短期的。营运期负面影响较小,以正面影响为主,影响是长期的,能够为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带来有利影响。1.6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6.1 污染控制目标(1)施工期在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对施工活动和施工现场布局精心安排和设计,减小施工对周围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扬尘以预防为主,以不对周围环境敏感点和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控制目标。合理安排施工,加强管理,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以免带来扬尘二次污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控制施工期水土流失,避免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保护淤泥堆放场周围单位和居民正常工作生活,防止淤泥对地下水和环境空气的二次污染。(2)营运期营运期主要加强市民素质宣传,加大环境卫生管理力度,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配置充足的环境设施和管理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该工程拟归南昌市昌北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统一管理。1.6.2 环境保护目标项目评价范围内以林地、草地、荒地和滩地为主,部分土地权属于周边村民所有,本项目征地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项目建设单位不涉及征地事宜。根据工程特性及周边环境现状分析,本工程涉及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根据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局出具的项目标准确认函可知,项目环境空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Hl类水体标准,声环境功能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根据现场调查,对工程周边2.5km范围敏感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及附图二。

    注意事项

    本文(南昌市昌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项目部南昌市乌沙河泵闸枢纽工程环评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夺命阿水)主动上传,课桌文档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课桌文档(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

    课桌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