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docx
《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建设单位:浙江台州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九年七月生态环境部制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I-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21-三.环境质量状况-33-四.评价适用标准-38-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40-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48-七.环境影响分析-49-八.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64-九、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67-十、结论与建议-70-专题一声环境影响预测-75-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平面缩图附图3项目纵面缩图附图4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5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附图6
2、工程位置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位置关系图附图7项目用地用线图附图8临时工程位置示意图附图9环境敏感点分布图附图10工程位置与台州市生态红线的位置关系图附件附件1台州高速南城互通项目登记赋码信息表;附件2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31(X)1201990(X)1号)及用地红线图;附件3专家函审意见、及修改清单。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审批登记信息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建设单位浙江台州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天和路95号联系电话邮政编码318000建设地点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和高桥街道,距离台州互通约6.7km,距离台州南互通约
3、6.6km。互通出口接黄岩区黄长放射线(104国道)。立项审批部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浙发改许可补正20185号建设性质0新建改扩建口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道路工程建筑E-4721占地面积(hm2)23.48预期建成日期2022年6月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Qcnn环保投资占总D投资(万元)投资比例()1.1项目由来及建设必要性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金丽温高速以及台金高速,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网“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重要一纵,并通过宁波和温州绕城连接杭州湾大桥、诸永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是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动脉。公路起于宁波市区南面的潘火互通,经宁波市邺州区、奉化
4、市、宁海县;台州市三门县、临海市、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温州市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终于浙闽交界的分水关,全线总长367公里,于2003年12月31日全线通车。现状甬台温高速公路黄岩区范围内主要设置有台州互通与台州南互通,两互通间间距约14公里,距离相对较大,直接影响台州市内交通出行,而高速公路进出口不密是台州交通的一个“短板为更好的服务整个台州城区,迫切需要设置南城互通,通过南城互通直接连接甬台温高速和104国道(黄长放射线,下同),形成内环快速路与外环高速公路之间的快速连接,在整个道路网络体系中发挥快速联系和快速集散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2012
5、年8月,受台州市交通局委托,台州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承担了“甬台温高速公路黄岩南城互通工程”前期方案研究。2016年2018年期间,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台州市政府的其他相关部门对于南城互通的多个方案进行讨论必选,最终于2018年3月初,确定采纳向西T形互通+定向匝道方案。2018年6月54日,浙江省发改委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在台州主持召开了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评审会,目前尚未报批。2018年12月19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进行登记赋码,项目代码2018-331003-48-02-095669-000”。根据中华人
6、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该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保部令第44号)及其修改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本项目属于名录中的“157等级公路其他(配套设施、公路维护、四级以下公路除外)V,即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型为“环境影响报告表”。受浙江台州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建设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对项目沿线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和环境质量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技术导则要求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
7、并根据专家函审意见进行了修改,报送审批。1.2工程概况项目名称:甬台温高速公路增设黄岩南城互通工程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单位:浙江台州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75193万元。建设内容:本项目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西城街道和高桥街道,距离台州互通约6.7km,距离台州南互通约6.6km。项目在已建成的甬台温高速公路上增设互通,主要包括现状甬台温主线工程,新建YA匝道、YB匝道、YC匝道、YD匝道、E匝道工程及104国道南侧拼宽工程,共计三部分内容。工程在A匝道设5进8出收费站和收费站管理用房1处。表1.2-1项目主体工程内容工程内容设计起点长度/m路基宽度/m车道数车速(km/h)道路等级备注甬台
8、温高速公路MRK19+800MRK21+700190024.5双向四车道100高速公路MRK20+180为拼宽工程,其余路段不进行改造YA匝道YAK0+000-YAK1+410141010.5单向双车道40一级公路新建道工YB匝道YBK0+100-YBK0+3432439.0单向单车道60一级公路新建YC匝道YCK0+126-YCK0+74762110.5单向双车道60一级公路新建程YD匝道YDKO+126YDKl+354112810.5单向双车道40一级公路新建E匝道EKO+OOO-EK1+441144124.5双向四车道60一级公路新建104国道南恻拼宽工程CRK3+200CRK3+600
9、40032双向六车道80一级公路南侧拼宽121建设规模方案互通立交区内主线长1900米,匝道总长4818米,其中桥长米2229m8座,涵洞9道,被交路改造范围长358米,互通区总用地334.5亩(含收费站管理用房)。A匝道设5进8出收费站一处,收费站采用ETC收费和人工计重收费两种形式,收费站混凝土路面长度100m,收费站出入口渐变段长度100m。收费站管理用房面积约为20亩。表1.2-2主要工程组成情况序号项目组成子项目数量备注1路基工程路基2.75km扣除桥梁长度2.19km2互通空地4.86hm23交叉工程互通式立体交叉1处南城互通平面交叉1处与104国道交叉4桥涵工程桥梁2229m8座
10、刷9道5改移工程改河3%ml处改路1558m3处6沿线城收费站管理用房1处7匝道收费站1处5人8出1.2.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线为甬台温高速公路,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规定的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口的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路基宽度为24.5米,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桥涵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车-Io0。交叉道路为互通连接线即104国道。交叉道路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规定的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主干路道路功能,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为32米,设计速度80kmh匝道设计速度采用4060kmh0匝道采用公路路
11、线设计规范(JTJD20-2017)设计标准,路面标准轴载:BZZ-100,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涵设计洪水频率:中小桥涵及路基:l100o单向单车道路基宽度90米、单向双车道不设置紧急停车带路基宽度10.5米。表1.2-3匝道线形要素指标表序号线形参都单位规范值(40kmh)单位规范值(60kmh)设计值(4Okmh的匝道)设计值(6Okmh的匝道)1设计速度Icmhkmh40602最小平曲线半径极限值50m120m751503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900m2000m160030004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值900m1500m160040005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40m70m6682
12、.56最大纵坡4%4%3.7%3.5%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应符合交通运输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l2014)技术标准和相应规范的要求。123建设方案1.2.3.1道路走向项目采用迂回式T型互通,出口连接104国道,高架桥的匝道上跨甬台温高速。互通立交布设于甬台温高速与104国道原分离立交的西南侧,远期设置连续高架桥内环线6#立交与本互通的连接线匝道下穿甬台温高速预留桥孔。本次评价内容不含远期工程。工程E匝道起点(EK(Hooo)(为YA匝道起点和YD匝道终点)自东往西布线,并经石牛渡村,路线于此经过耕地及水塘,并在EK0260处设收费站,在收费站左侧布设收费站管理
13、用房,而后路线经下赵村,设E匝1号中桥(EK0+575)跨越河道,在EK0+600处开始折向北方,而后设E匝2号中桥(EKo+829)跨越河道,在EK1+050处对西侧山体进行开挖,在EK1+440(终点)处与104国道T形交叉。主要控制点有:起点、石牛渡村、赵村、西建河、终点104国道。图1.2-1本项目路线走向图工程互通YA匝道于(YAKO+000)向东布线,经过住宅和耕地,并在YAK0+057处分离出YB匝道,同时YA匝道继续往东布线,在YAK(H327处设匝道桥上跨甬台温高速,在YAK(H400处往北布线,经过规划城南河和104国道,于YAK1+410处设主线拼宽桥跨越河道并接入甬台温
14、高速;YB匝道于YBK0196处设匝道桥跨越改路,在YBK0+343处接入甬台温高速;YC匝道于YCK0460处设匝道桥跨越甬台温高速,在-4-YCK0747处接入甬台温高速与YD匝道合并;YD匝道于甬台温主线接出,于TDK0+542处设匝道桥跨越104国道和规划城南河,在YDK1+188处与YC匝道合并,于YDK1+354处接入E匝道。1.232路基工程(1)路基宽度工程横断面布置见表1.2-5,横断面布置图见图1.2-2o甬台温高速公路及E匝道路基宽度24.5m,双向四车道设置,断面布置为245m=20m中央分隔带+2x0.5m左侧路缘带+2x(23.75m)行车道+2x2.5m右侧硬路肩
15、+2x0.75m土路肩。FHI?1.1”.卜7SA2*375I3MI7SZ*37S2M电珞*菅 有车义 ft ft 9中央分 势维詈 行隼Wr 3级专 ft 土路舟图122a甬台温高速公路及E匝道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YA匝道、YC匝道、YD匝道路基宽度10.5m,单向双车道设置,断面布置为10.5m=0.75m(土路肩)+LOOm(硬路肩)+3.50m(行车道)+3.50m(行车道)+LOOm(硬路肩)-K).75m(土路肩)。175,】MJ7W235O_00一由I11iA珞级车身能H9f校篇图L2-2bYA匝道、YC匝道、YD匝道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YB匝道路基宽度9.0m,单向单车道设置,
16、断面布置为9.0m=0.75m(土路肩)+1.00m(硬路肩)+3.5Om(行车道)+3.00m(硬路肩)X).75m(土路肩)。L-90075100+350?0075I*产LIl卜。H-*II土路缪行车身缘*1珞自图L2-2cYB匝道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104国道路基宽度32.0m,双可六车道设置,断面布置为32.0m=2.0m中央分隔带+2X0.5m左侧路缘带+2X(33.75m)行车道+2X2.5m右侧硬路肩+2X0.75m路肩。I3”!I乃I2辑I375I涮75十2”75上珞府行的及士车图122d1Q4国道道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路拱横坡:路缘带、行车道及硬路肩横坡采用2%,土路肩横坡采用
17、3%o路基边坡:填方路基边坡坡率采用1:1.5,路基坡脚外设2.0m宽度护坡道。(2)新建、拓宽路段工程属于新建工程,除104国道与E匝道平交处前后各18Om处向左侧拓宽IOm外,其余均为新建路段。图122f 104国道拼宽路面布置图(3)路线纵向布置情况项目区内地形地貌以平原河网为主。线路沿线地势平坦,最低点位于EK1+440,设计高程约4.40m,最高点位于YCO+470,设计高程约15.90m。道路最大纵坡3.75%,最小纵坡0.001%o(4)路基挖填分布全线除桥梁外路基长2.75km,路基占线路长度比例约55.67%o工程全线以填方为主。仅在EKl+040EK116O处对西侧山体进行
18、开挖,最大挖深8.28m,最大填高4.42m(EK0+740)。(5)软土地基处理匝道等非老路拼宽路段一般路段软基处治方案本工程考虑到软土地基的因素,一般路段尽量采用较低路堤通过,路堤高度控制在1.53.5m。匝道一般路段软基处理主要以等载(超载)堆载预压为主。结构物路段软基处治方案本项目桥头路段填土高度一般控制在5.0m以内,大部分桥头的填土高度为35m4.0m0桥头路段地基处理主要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处理,并根据桥头路基高度采取不同的管桩间距;为了使桥头与一般路基段能更平缓地进行软基沉降过渡,本次根据路基填筑高度,在桥头软基管桩处理后设置了30-50米的过渡段,过渡段内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间
19、距L2L5米。主线老路拼宽路段主线拼宽路段结合甬台温高速公路拼宽路段现状沉降情况,拟采用预应力管桩进行软基处理,以保证高速拼宽路段路基工后横坡增大值不大于0.5%。新老路基拼接在新老路基拼接处采用开挖台阶、铺设土工材料进行加筋处理的方法。防护工程设计对于填挖方高度3.0m的路段,一般采用液压喷播植草;对于填方高度3.0m的路段,采用框格植草防护形式,即防雨水冲刷又可以进行景观绿化;对于挖方高度3.0m的易冲刷的路堑土质边坡或岩质较破碎的岩石路段,采用拱形骨架护坡加固;桥头路段(23)H+(35)米范围内采用税预制六角空心块植草护坡。沿塘,沿河路段,路堤坡脚易于受到冲刷及淹没,对于该路段,则采用
20、了M7.5浆砌片石铺砌防护。(6)占塘路基处理工程路线经过水塘时,对水塘进行抛石挤淤。塘岸坡开挖台阶,分层压实至原地面,再进行路基填筑,塘顶压实度不小于90%o沿线经过水塘共2处。表124占塘路段分布情况表序号线路起讫桩号类型占用方式面积(m2)淤泥深(m)处理方式1A匝道YAKO*28O-YAKO29O水塘全部占用751.0抛石挤淤2EKO*34O-EKO*35O全部占用1101.0抛石挤淤合计1851.23.3路面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轴重为IOokN的单轴-双轮组轴载作为标准轴载,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甬台温高速公路路面拼宽:沥青路面:4
21、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BS改性)+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SBS改性)+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36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匝道行车道、硬路肩:沥青路面: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BS改性)+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SBS改性)36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04国道行车道、硬路肩:沥青路面: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Cm中粒式沥青混凝+32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收费站:水泥路面:26cm水泥面板+36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8Cm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桥面铺装:采用4cm细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甬台温 高速公路 增设 黄岩 南城 互通 工程 环境 影响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