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1.1. 项目背景1.2. 项目区位本次设计道路为金凤湖路网中的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南起于环湖路,北至现状樱桃路。项目区位图1.3. 工程规模湖路北延伸段位于重庆市高新区金凤湖片区,南起于环湖路,东至樱桃路,桩号为K4+59L693K4+987.795,全长约396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标准路幅宽度为26米,是一条贯穿南北以集散功能为主兼具服务功能的城市次干路。1.4. 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方案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结构工程、排水工程、管网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绿化工程等。1.5. 设计文件组成本项目施
2、工图设计文件的各专业设计文件共一册,各专业之间采用隔页进行分隔。1.6. 前期设计过程概述(1) 2023年4月,交通院完成方案技术审查。(2) 2023年9月,我公司完成施工图设计送审版(1版)文件编制。(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9)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二)建设部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3、规范(CJJ1-2008)(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6)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7)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三)交通部标准(参考)(1)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四)地方标准(参考)(1)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
4、64-2022)(3)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T50-131-2011)(4)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5)建筑室外环境透水铺袋设计标准(DBJ50/T-247-2016)2. 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道路设计严格执行规范,不存在违反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2.设计依据及规范引用2.1. 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2)道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3)项目范围管线物探资料;(4)沿线轨道规划控制方案及相关资料;(5)沿线已发件红线资料;(6)基本农田资料;(7)北京师范大学重庆高新区实验学校方案设计资料;(8)高环大道、新州大
5、道方案设计资料。2.2.政府相关批复意见及相关文号关于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立项的批复一渝高新改投(2023342号;2.3.相关勘察、测量、检测报告文件商新区路网完善三期工程(金凤湖环湖路(一期)、金凤湖环湖北路(一期)、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一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04;2.4.主要采用的设计规范、标准(一)国家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
6、3)(5)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11-202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4.工程建设条件(摘自地勘报告)4.1. 场地现状高新区路网完善三期工程金凤湖环湖路(一期)、金风湖环湖北路(一期)、金凤湖环湖路北延伸段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场区有成渝环线高速、渝昆高速,项目区南起于高环大道,北至樱桃路,东至新州大道,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见图2.I-Io图2.1工程交通位置图4. 2.气象水文(1)气象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总时数100O1200h,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暧多雾、秋雨连绵的
7、特点,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气温的垂直分带明显,海拔高程300m以下的沿江河谷区,年平均气温为18.018.8。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C,日最高气温43.(C(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T.89(1955年1月11日),最大平均日温差IL9(1953.7)。降水量、蒸发量:最大年降水量1544.8mm,最小年降水量740.1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mm(2007.7.17)
8、,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5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nun表2.3.1:19512007年累计年月各月及年平均总降水量(0.Inun)月份23456789101112年平均降水量1932043809141583165015301369132996546124810828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L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3.上阶段审查意
9、见的执行情况本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项目阶段包含方案、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因本项目东侧的北师大学校地块即将进入开发阶段,作为学校建设的重要配套工程,项目进度紧,工作量大,目前本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地勘合格书、高边坡专项、轨道专篇等暂未取得书面批复。本次施工图设计版本为第1版,仅能用于业主开展前期工作使用,不可用于指导施工。3.1. 初设阶段规划局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暂无)1. 4.1.沿线地质条件4. 4.1.1.地质构造场区位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准地台之东南,它属于二级大地构造单元四川台坳的川东陷褶束(三级大地构造单元)之东缘的重庆弧形褶束(四级大地构造单元)范围内。川东陷褶束主要构造由一
10、系列的北东北北东向的近于平行的不对称的线形的梳妆或箱状褶皱组成。褶皱的背斜紧凑狭窄,向斜开阔平缓,背斜形成条形低山,向斜构成丘陵谷地,它们共同组成右行雁列褶皱,构造线方向北北东向。这些褶皱由于与川黔南北向构造复合交接,南段构造线转向南北,形成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称为重庆弧,该褶皱多延伸至长江倾没。本场区位于北信向斜南东翼。4.4.1.2.地层岩性经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及钻探揭露表明,场地出露的岩土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残坡积层(Q4cl+dl)软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塑状粉质粘土、可塑状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上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各岩土层工程地质基
11、本特征按由新至老顺序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砂、泥碎块和砖块、混凝土碎块等及少量粘性土组成,局部块石分布集中,具架空现象,偶见少量生活垃圾,未见受到污染。碎块直径一般为3Y0cm,局部可达90Cm以上,碎石含量60-75%,欠固结,松散状,稍湿,均匀性差,为人工回填或厂房、居民楼拆迁区,形成时间1-3年。该层中泥岩等粘土岩碎块含量较高,粘土岩碎块遇水易崩解、易风化,在水的作用下,常常在在该层底部形成粘土层。钻孔揭露厚度0.10-6.40m,厚度差别较大。主要分布在场地中部区域。淤泥质粉质黏土(Q4el+dl):灰色-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和粉粒组成,夹有少量的有
12、强风化砂岩、泥岩碎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呈软可塑状,含有有机质,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推测厚度1.00-7.80m,该层厚度变化较大。该层在场地主要分布在鱼塘、水田等区域。软塑状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局部含有少量强风化泥岩碎块。呈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表2.3.2:重庆地区各月多年平均雾日数月份I23456789101112年平均雾日数11.16.75.74.44.45.74.43.95.67.99.110.779.6(2)水文拟建
13、线路区属于长江水系,平面上水系呈树枝状,横向冲沟发育。大气降水时,雨水沿冲沟或岩土界面汇入地表水体。场区地表水体较多,主要为鱼塘、水田等,环湖路K4+159.447存在一处小河沟,属于地表径流水。大中型鱼塘10个,大部分鱼塘因学校地块征迁后,已大部分干涸。典型鱼塘列举如下:环湖路K4+529.447旁干涸鱼塘本项目范围内鱼塘、藕田众多(如图所示),广泛分布丘陵凹槽、沟谷等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带,主要呈方形、椭圆形,直径一般20-1OOm,深度大多ITnu在其底部及附近,因长时间浸泡,土层以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塑状粉质粘土为主,形成软土层。环湖路K4+160附近地表径流水小河沟:属巴福镇虎峰村,位于横
14、穿环湖路,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面宽度0.5-1.5m,水深0.20-0.40m,流速0.05-0.10ms,整体流向为从东南向西北流动,河道坡度不大。水流拟建场区段勘察期水位299.IOmo该地表水位于环湖路K4+160处,在该处设计设置涵洞用于河沟水通过,该处小河沟对道路建设影响小。4.3.地形地貌本场地为剥蚀丘陵地貌。总体上南西高南东底,高程一般在315.87-347.75m,高差31.88m,总体地形起伏较大;地形坡度一般5-25,局部较陡。环湖路K0+650-K0+800段原主要为厂区,地表以填土为主;场地南北两侧主要以原始地貌为主,局部住宅拆迁区,地表以粉质粘土为主。原始地貌及平场
15、地段植被发育,主要为灌木、杂草、农田、水田等。4.4.工程地质情况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场地内第四系土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素填土为透水层,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本项目属丘陵地貌,地形主要为斜坡、凹槽等。斜坡地段,地表排水顺畅,不利于地表水汇集下渗,斜坡地段该类型地下水贫乏;凹槽地带,地势低洼平缓,受地表水补给,该类水较丰富。高程较高且地形较平缓的或岩土界面呈凹槽等地段,大巴降水时通过松散土层(填土区)渗透至土层底部,无处排泄,存在少量的地下水。(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场
16、区内强风化岩体较破碎,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及透水性较差,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网状风化裂隙中,为浅层地下水。拟建场区内主要岩性为砂岩、泥岩,两侧泥岩为隔水层,中间砂岩为弱透水层,受隔水层限制,局部具有承压性。该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的补给,砂岩和泥岩等弱透水、微透水岩体局部出露,降水对地下水补给差,地表降水沿裂隙渗入、层面运移,排泄迅速,场区原始地貌主要为沟、梁、丘、槽相间纵横交错,岩层剥蚀较强烈,水流排泄畅通,地下水水量较小,地下水主要以泉水形式排泄或与其它类型地下水之间相互转换补给或排泄,沿线井泉出露较少,且水量小,多呈季节性,泉并多为久晴即干,斜坡地带多呈贫
17、水状,富水性弱。沟槽地带,地表水在此汇集,无处排泄,富水性较好。本工程路堑区局部位置较高,距离地表水体相对较远,地下水较匮乏,路堑开挖后,大气降水时,雨水下渗至岩土界面和基岩裂隙中,边坡开挖后,局部地段基岩裂隙水沿结构面渗透至路面,边坡开挖将影响基岩裂隙水的排泄。(3)相对隔水层场区内的泥岩岩体的局部大面积分布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小,不具备越流条件,可有效控制地下水向地表溢流及向深部运移,为场区主要的相对隔水层。(5)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地表水体。补给量的大小不但取决于补给条件的好坏,同是也取决于含水层的吸收能力。地下水补给要分布在地形低洼地带、凹
18、槽底部,在鱼塘、藕田、水田附近或底部有分布。钻孔揭露厚度一般为O.504.80m。可塑状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红褐色,主要由粘粒及粉粒组成,局部含有少量强风化泥岩、砂岩碎块。呈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在斜坡或较为平缓的地段或填土下部,钻孔揭露厚度一般为0.506.70u(2)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J2s-Ms):紫红色、灰紫色、局部夹青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砂质含量分布不均,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以短柱状长柱状,节长一般5-35cm,局部为6
19、5cm,强度相对较高。场地分布较广,岩面埋深不等,起伏较大,局部裸露。砂岩(J2sTs):灰色、灰黄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局部含泥质,局部含泥质条纹。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强风化带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多呈短长柱状,局部块状,节长5-30cm,强度较高,物理力学性质较好,质较硬。主要分布在整个场地中部,高程相对较高区域。4.4.1.3.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坊区地表水体较多,主要为鱼塘、水田等,局部有些小河沟。大中型鱼塘10个。主要分布在较低洼地带,详见2.L2节水文。2、地下水类型路线区上覆土体整体厚度较大,以素填土、
20、粉质粘土为主,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泥岩、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砂岩、素填土为透水层:长江为当地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地段,少见井泉分布;区内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风化带裂隙含水岩组、层间承压水孔隙裂隙含水岩组。(1)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高填料,提高现状土体和填料抗剪强度。在做好上述处理措施后,建议设计对该段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复核,必要时采取坡脚挡墙进行支挡。(2)K4+777.866-K4+869左填右挖段根据设计方案,该段左侧为填方段,边坡回填最大高度约9m,右恻为挖方段,边坡最大开挖高度约5m,为岩质边坡。因边坡右侧紧邻北师大
21、学校范围,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K4+777.866-K4+869段左侧边坡土体在饱和工况下稳定系数Fs为1.263-1.951,为稳定状态,但该段左侧为软土路基段,本次勘察期间,因项目区域已实行了征拆,且在路基边线附近钻孔HHZK105显示1.80-3.IOm为软塑状粉质黏土,表明该区域内部分区域为水田,且根据HHY2TIHY2断面计算成果,FS为L263,不满足一级边坡的稳定性要求,该段填方地形坡度相对较陡,在暴雨工况下,岩土体的C、值存在进一步降低的可能性,影响道路边坡坡脚的稳定性,建议设计对该段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或核,必要时采取坡脚挡墙进行支挡。右侧挖方段:该段边坡开挖高度小,岩性主要为
22、土层和强风化基岩,边坡开挖,将会产生局部垮塌。边坡潜在破坏模式为局部掉块。(2)K4+869-K4+987.795一般路基段根据设计方案,该段为一般路基段,道路两侧挖填较小。该段现状地势较平坦,地势起伏小,覆盖层厚度1.0-3.4m,为填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下部基岩为泥岩和砂岩,强风化层厚度约L0-3.0m。建议该段路基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K4+929.447-K4+961.447段现状为干鱼塘,但下部存在软土,为软塑状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为L60-4.00rn,鱼塘局部上覆3.0-5.3m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为临时堆积形成。软土抗剪强度低,承载
23、力差,建议对软土分布区域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2m,大于2m的部分建议采取抛石挤淤等处理,同时严格控制填土填料,尽量优选块石含量相对较高填料,提高现状土体和填料抗剪强度。松散-稍密状填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基础持力层,建议对该段填土进行压实后,经过计算达到持力层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使用。项目区降水丰沛,年平均降雨量1082.6mm。每年的降雨日数可达150天以上,这就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常性的补给来源,补给方式主要是向下渗透补给。本区降雨强度与时间分配上很不均匀,冬春少雨,是一年中最枯季节,一次降雨量甚少,降雨在包气带和植被的蒸发上,对地下水补给作用甚微;秋季多绵雨,持续时间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凤湖环湖路 延伸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