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docx
《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种房颤管理方法远离卒中并发症.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房颤让脑卒中风险加倍,我国现有房颤人群超过100O万,引发卒中者55万例/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一、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物主要有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莫雷西嗪等。二、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这类药物主要有地高辛,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钙离子拮抗剂如地尔硫卓等。三、房颤的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血栓栓塞的高危患者,风湿性心脏瓣膜并伴房颤患者,除有抗凝禁忌症外,均应长期口服抗
2、凝治疗。但药物治疗治标不治本,效果不尽人意!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一、电复律治疗是通过直流电电击的方法,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其优点是转复成功率高,缺点是需要住院监测治疗并且可能难以长期维持窦性心律。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手术治疗房颤的成功率高,多数患者能够达到术后根治房颤,长期维持正常的窦性心率的目的,并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已经成为房颤首选的治疗方法。三、左心耳封堵术,对不愿服用抗凝药物、或有服用抗凝药物禁忌症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从源头预防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避免出血风险。在临床接触的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房颤占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心内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疾病。第一种,有人会说,
3、医生,我最近总感觉心慌,感觉心里像是有条马在咚咚咚乱跑,心慌别的厉害,并且比较难受,这种就是典型的心慌、心悸症状。第二种,有人会说胸闷得厉害,一下子就胸闷起来了,感觉喘不来气,浑身没有力气,这种也可能是房颤的症状。出现一过性的脑缺血缺氧,就说感觉头晕,可能表现在一过性的晕厥,然后突然就晕倒了。上面是房颤症状的几种常见类型。很多人一开始都是阵发性房颤,是慢慢发展到持续性房颤,然后再到永久房颤的,那你阵发性房颤的时候,可能出现大的都是一些小症状,直到你到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时候,此时你面临的可能就会有心衰啊,血栓的各种并发症,你可能会腿肿,会感觉躺都躺不平,甚至喘不来气,出现脑梗,出现肺栓塞,
4、出现下肢静脉血栓,都是比较严重的。这些都是房颤各种各样的表现和并发症。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房颤是心血管健康隐形的杀手,所以我建议大家啊,出现房颤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阵发性房颤拖成持续性房颤,再把持续性房颤拖成慢性的永久性的很难再治疗的房颤。一、卒中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根据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居高不下,甚至呈上升趋势。根据卒中临床分型(TOAST分型),缺血性卒中比例高达87%,卒中致残致死率居高不下,其中心源性卒中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比例高达26%,而房颤原因约占70%。二、心源性卒中的特点及房颤负担心源性卒中特点及房颤负担根据国家神经疾
5、病研究所和卒中数据库标准,将缺血性卒中分为四类:大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心源性栓塞、腔隙性和不明原因梗死。房颤对不同类型缺血性卒中影响不同,其中75.1%的心源性卒中患者伴有房颤,高居首位。心源性卒中的特点是:早期复发率高、死亡率更高,30天复发率为5.3%,死亡率为30.3%。我国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1年后卒中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均呈高值,分别为32.35%、51.58%、34.23%。2008年中国房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3580岁居民中有800万房颤患者,患病率为0.77%,并随人口老龄化加剧进一步增加。目前,中国约每分钟,就有2例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难以承
6、受的痛苦。目前房颤的检查手段作为心血管病医生,提高房颤检出率至关重要。现阶段,房颤的筛查手段包括,体格检查,发现心律失常;体表心电图,包括ECG,Holter,长时程ECG等;有创ECG,ClED(PM/1CD/CRT);皮下可植入式心电图记录设备,ICM等。随筛查手段的提高,房颤检出率也大幅提升。三、中国房颤卒中预防现状及策略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临床研究数据显示,有效抗凝可降低房颤患者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院内启动抗凝获益明确。中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比例仅为11%,瓣膜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比例为40%,均低于欧美国家。2004年,中国仅有不足3%的房颤患者接受抗
7、凝治疗,其中39.7%接受阿司匹林治疗,1.7%接受华法林治疗,而60.4%未接受任何抗栓治疗。2011年,仅有10%的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2013年,CARFIRLD中国亚组房颤抗凝比例为28.7%,中国抗凝治疗虽逐渐改善,但抗凝比例仍严重不足。临床研究显示,中国房颤患者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抗凝比例均低,中国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足,中国接受即使是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抗凝达标率(INR2.03.0)也仅为36%,大多维持在INRo中国房颤卒中预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房颤检出率逐渐升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中国房颤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比例高,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INR达标率低,接
8、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一年后停用比例高,老年患者抗凝治疗比例低。策略导致我国抗凝治疗严重不足的三大原因是:抗凝意识不足,抗血小板药物的错误使用,华法林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何改善房颤卒中的预防现状?这需提高医生和患者的抗凝意识,提高医生对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认识,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ESC2016指南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估卒中风险,房颤患者卒中风险随评分升高而升高,高危房颤患者应接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在房产管理指南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最新指南主张CHA2DS2VASc评分为1的患者,不进行抗栓治疗或口服抗凝治疗或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最新研究显示,阿司匹林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新型抗
9、凝药物,NoACS是针对特异性抗凝因子的药物,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艾多沙班针对Xa因子,而达比加群针对IIa因子发挥抗凝作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比华法林具有显著优势:可预测药代动力学,不存在饮食因素影响,较少的药物相互作用,颅内出血风险更低,迅速桥接非肠道抗凝治疗、无需初始化过程。ESC2016房颤指南指出,NC)ACS在房颤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优先推荐使用。中国房颤卒中预防指南,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提出:应评估抗凝治疗的风险与获益、明确抗凝治疗是有益的;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使用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房颤患者,相较华法林,推荐使用NOACs药物治疗;既往卒中、TlA或CHA2DS2-VASc评分N2的
10、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可使用华法林也可使用NOACs治疗;华法林治疗INR控制不理想时,也可选用NoACS治疗。四、中国房颤卒中预防展望中国开展心源性卒中防治基地项目,由政府和学会支持,全国范围内医院全程参与,建立和完善心源性卒中防治体系。大力推动中西医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房颤卒中预防治疗系统。五、器械治疗预防房颤卒中左心耳封堵系统ESC2016指南对左心耳封堵系统与既往相同推荐级别为IIb级。其适应证为,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N2,同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者,口服华法林,INR达标仍发生卒中或栓塞事件,HAS-BLED3o目前,WATCHMAN全球55个国家批准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房颤 管理 方法 远离 并发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