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习题.docx
《中医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Al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E)A.属于自然科学与思维科学相结合的范畴B.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C.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D.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E.属于自然科学为主体的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科学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A)A.先秦秦汉B.两晋隋唐C.宋金元D.明清E.近代3 .既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基石的书籍是(A)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4 .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是(B)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E
2、.本草纲目(二)C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列出的A、B、C、D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5.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为(C)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6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包括(C)A.理论框架的建立B.治疗技术的发展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三)X型题(答题说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7 .下列哪些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ABCD)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脉经(一)Al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B、C、D、E5个备
3、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8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E)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难经E.针灸甲乙经9 .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的代表人物是(A)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朱震亨E.张从正10 .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人物是(E)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朱震亨E.张从正11 .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是(D)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朱震亨E.张从正12 .金元四大家中倡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的是(C)A.刘完素B.张元素C.李杲D.朱震亨E.张从正(二)Bl型题(答题说明:从列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为下
4、列每题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A.寒凉派B.滋阴派C.攻邪派D.补土派E.温补派13 .“治病以汗吐下三法为主”者为(C)14 .强调“百病皆因火热而致”者为(八)A.叶桂B,刘完素C.吴鞠通D.薛雪E.吴有性15 .提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者是(E)16 .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者是(八)(三)C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列出的A、B、C、D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17 .刘完素对病因的认识包括(C)A.六气皆从火化B.五志过极皆为热甚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18 .“攻下派”的治病方法有(B)A.温补脾胃法B.汗
5、、吐、下三法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19 .“滋阴派”在治疗上主要倡导(A)A.滋阴降火B.苦寒泻火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20 .明代对命门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医家是(C)A.张介宾B.赵献可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21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必须坚持(C)A.继承B.创新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一)Al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3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的“夫百病者,多以旦意、昼安、夕加、夜甚”,说明了(D)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社会环境
6、对人体病理的影响4 .灵枢五瘠津液别所说“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暑衣厚则为汗”,说明了(B)5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C.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D.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C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列出的A、B、C、D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6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O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二)X型题(答题说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7 .人体自身整体性的中心为(A)
7、A.五脏B.六腑C.五体D.五官E.经络7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于(ABC)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人与精神情志的统一性E.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的整体8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BD)A.整体观念B.恒动观念C.辩证观念D.辨证论治E.治病求本单选5 .以下属于“证候”的是(C)A.痢疾B.角弓反张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6 .以下属于“疾病”的是(A)A.痢疾B.角弓反张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7 .以下属于“体征”的是(E)A.痢疾B.胸闷心悸C.心脉痹阻D.恶寒发热E.脉象沉迟(三)C型题(答题说明:从
8、每题列出的A、B、C、D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8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强调(C)A.辨证论治B.辨病论治C.二者皆是D.两者皆非(四)X型题(答题说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9 .中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ABC)A.中医学的哲学基础B.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C.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D.中医学的思维方法E.中医学对宇宙变化的认识10 中医学辨证思维的主要内容为(ABCD)A.辨病因B,辨病位C.辨病性D.辨病之传变E.辨体质11 .相同的疾病而治疗不同,主
9、要是依据(ABCDE)A.发病的时间不同B.发病地域不同C.疾病的阶段不同D.疾病的类型不同E.病人的体质有异12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学“证”的范畴(BE)A.恶心呕吐B.肝阳上亢C.感冒D.舌苔薄黄E.心脉痹阻(一)Al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7 .精气学说产生于(A)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E.西周时期8 .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B)A.变化B.气化C.转化D.消化E.代谢9 .使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是(A)A.精气B.阴阳之气C.五行之气D.风气E.云气10 .植物的生长收藏的变化形式属于(D)A
10、.气与形之间的转化B.形与形之间的转化C.气与气之间的转化D.有形之体自身的更新变化E.以上都不是11 .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说“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明气的运动具有(B)A.特殊性B.普遍性C.对立性D.统一性E.以上都不是12 .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称为(B)A.化B.变C.升D.降E.气化13 .“元气一元论”形成于(B)A.先秦时期B.两汉时期A秦汉时期A春秋时期A战国时期(二)Bl型题(答题说明:从列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为下列每题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A.精气B.气机C.气化D.升降出入E.升降聚散
11、14 .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E)15 .人体之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有(D)A.水地B.精气C.阴阳D.五行E.男女之精16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B)17 .精气学说的产生之源是(A)(三)C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列出的A、B、C、D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18 .古代哲学精的基本概念是指(C)A.宇宙中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B.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C.二者皆是D.二者皆非19 .气化过程包括(C)A.气的缓和运动所促成的某些变化B.气的剧烈运动所促成的显著变化C.二者皆是D.二者皆非(四)X型题(答题说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1
12、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20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可为宇宙万物构成本原的有(ABCDE)A.精气B.气C.道D.太极E.元气21 .精气的存在形式有(ABCD)A.有形B.无形C.弥散D.凝聚E.运动22 .在自然界,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ABDE)A.升B.降C.出D.聚E.散23 .在古代哲学中,气化的形式主要有(ABCDE)A.气与形的转化B.形与形的转化C.气与气之间转化D.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E.无形之精与有形之质的转化24 .气的概念源于(D)A.水地说B.阴阳说C.五行说D.云气说E.元气说25 .以下哪些属于以气为中介而相互感应的现象(ABC
13、DE)A.磁石吸铁B.乐器共振C.公鸡司晨D.海水潮汐E.人体昼精夜暝26 .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主要体现于(ABCE)A.促进精为人体生命之本原理论的建立B.促进气为人体生命之维系理论的建立C.促进气为人体生命信息传导之中介理论的建立D.推动气为人体生命之本原理论的建立E.推动人体之气所分化的阴阳二气升降协调以维持生命进程理论的建立(一)Al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4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B)A.阴阳交感B.对立制约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E.相互转化5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
14、(O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6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B)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7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八)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8 .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D)A.上午B.下午C.前半夜D.后半夜E.以上都不是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互根的关系(D)A.阳在外,阴之使也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C.阴在内,阳之守也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0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B)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自和与平衡11 .自然界用来
15、区分阴阳属性的最主要标志是(E)A.内与外B.明与暗C.上与下D.左与右E.水与火12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心为(八)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13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脾为(E)A.阴中之阴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阳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14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肾为(D)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5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肝为(OA.阳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阴16 .言人体脏腑之阴阳,则肺为(八)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二)Bl型题(答题
16、说明:从列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为下列每题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A.此消彼长B.此长彼消C.此消彼亦消D.此长彼亦长E.彼此皆不消长17.属彼此制约不及者为(A)17 .属互根互用不及者为(C)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18 .以时间分阴阳则上午为(A)19 .以时间分阴阳则下半夜为(B)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20 .以时间分阴阳则上半夜为(D)21 .以时间分阴阳则下午为(C)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阳中之阴D.阴中之阴E.阴中之至阴22
17、.以五脏分阴阳则心为(八)23 .以五脏分阴阳则脾为(E)(三)C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列出的A、B、C、D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24 .阴阳的相互制约体现在(C)A.阴阳消长B,阴阳转化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25 .阴阳的相对性体现在(B)A.阴阳消长B.阴阳转化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四)X型题(答题说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26 .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之间的平衡是(BDE)A.是绝对的B.是相对的C.是量上相等的D.不是静止的E.不是绝对的27 .根据阴阳相互制约原
18、理确定的治法是(BE)A.阴阳双补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寒者热之28 .阴阳的相对性表现在(CE)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相互转化D.阴阳消长平衡E.阴阳之中复有阴阳29 .按照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原则,下列各项中属阴(DE)A.发散B.明亮C.温煦D.抑制E.晦暗30 .按照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原则,下列各项中属阳(AE)A.温煦B.抑制C.潜藏D.滋润E.推动Al型题(答题说明: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2 .“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B)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表实证3 .阴邪盛而导致
19、的实寒证,其治疗方法是(D)A.实则泻之B.虚则补之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E.阴病治阳4 .“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D)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5 .“阴病治阳”的方法适用于(C)A.阳偏盛B.阴偏盛C.阳偏衰D.阴偏衰E.阴阳两虚(一)Bl型题(答题说明:从列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为下列每题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A.阴阳的对立B.阴阳的互根C.阴阳的转化D.阴阳的消长E.阴阳的平衡6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C)7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B)(二)C型题(答题
20、说明:从每题列出的A、B、C、D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8 .依据阴阳互根互用理论确立的治法是(C)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9 .依据阴阳相互制约理论确立的治法是(D)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三)X型题(答题说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10 .症见寒象的病人,其病机可以是(ADE)A.阳虚B.阴虚C.阳盛D.阴盛E.阴阳俱虚11 .发热的病人,其病机可以是(ADE)A.阴虚B.阳虚C.阴盛D.阳盛E.阴阳俱虚12 .五脏分阴阳,在五脏
21、中属阴的是(CDE)A.心B.肺C.脾D.肝E.肾单选4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C)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5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适用于(D)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阴阳两虚证6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E)A.炎上B.稼稿C.润下D.从革E.曲直7 .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土”?(C)A.目B.舌C.口D.鼻E.耳8 .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金”?(D)A.筋B.脉C.肉D.皮E.骨9 .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水”?(A)A.恐B.喜C.怒D.思E.忧10 .在五行学说中,五季中的“长夏”应归属于(C)A.木B
22、.火C.D.金E.水(二)Bl型题(答题说明:从列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为下列每题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选用一次,也可以选用多次,也可以一次都不选。)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补阴扶阳1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在黄帝内经指的是(D)12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在黄帝内经指的是(C)A.肝B.心C.脾D.肺E.肾13 .面青,嗜酸,脉弦,病多在(A)14 .而赤,口苦,脉数,病多在(B)()X型题(答题说明:每题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1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1个或1个以上的正确答案。选多、选少、选错者不得分。)15
23、.阴阳偏盛的治疗方法是(AB)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泻阴补阳D.阴病治阳E.阳病治阴16 .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是(DE)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补阴泻阳D邛日病治阴E.阴病治阳17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BD)A.补其不足B.损其有余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损者益之18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确定的治疗原则是(DE)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泻阳益阴D.阳中求阴E.阴中求阳19 .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C)A.辛味B,酸味C.甘味D.苦味E.咸味20 .下列各项中,属于阴偏衰治疗方法的有(ADE)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E.滋阴壮水单选3 .见肝之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