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9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某县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概述-O-1.1 编制背景-0-1.2 编制根据、目的与范围-0-1.3 可行性研究结论-2-1.3.1 服务范围及对象-2-1.3.2 建设地点与规模-3-1.3.3 目建设内容-3-1.1.1 目建设进度-3-1.3.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1.3.5 效益分析-3-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5-2.1 自然概况-5-2.1.1 地理位置-5-2.1.2 气候-5-2.1.3 矿产资源-5-2.1.4 旅游资源-5-2.1.5 经济概况-5-2.2 *总体规划-6-2.2.1 规划期限-6-2.2.2 规划范围-6-2.2.3 规划人口-6-2.3
2、环卫管理系统现状-6-2.3.1 环卫现状-6-2.3.2 环卫规划-7-第三章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9-3.1 垃圾处理现状-9-3.2 工程建设必要性-9-3.2.1 项目的建设符合有关的产业政策-9-3.2.2 加快*经济进展、推进城市化建设的需要-10-3.2.3 治理城市环境、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11-3.2.4 保护环境的需要-11-3.2.5 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完善城市总体功能的需要-12-3.2.6 改善投资环境,坚持走可持续进展道路的需要-12-3.2.7 必要性与可行性-12-第四章工程规模确定-14-4.1 工程服务范围-14-4.2 垃圾规模预测-
3、14-4.3 垃圾中转站设计规模的确定-16-第五章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18-5.1 厂址选择-18-5.1.1 厂址选择原则-18-5.1.2 用地标准-18-5.1.3 选址分析-19-5.2 站址建设条件-20-5.2.1 供水-20-5.2.2 排水-20-5.2.3 供电-20-5.2.4 交通-20-5.3 工艺流程-21-第六章工程总体设计-22-6.1 建设内容-22-6.2 中转站转运方案比选-22-6.3 生活垃圾转运工艺设计-25-6.3.1 预压缩式与直接压缩式-25-6.3.2 水平压缩与垂直压缩-26-6.4 垂直压缩式转运站工艺-28-6.4.1 垃圾处理工序-2
4、8-6.4.2 设备配置及性能技术要求-30-6.4.3 生活垃圾压缩式收集站工工艺流程-32-6.4 除臭系统-33-6.5 渗沥液系统-36-6.6 建设内容汇总表-39-第七章生活垃圾转运站公用工程-40-7.1 总图布置-40-7.2 建筑-41-7.3 结构-43-7.4 电气-44-7.5 自控设计-47-7.6 给J水-48-第八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50-8.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0-8.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52-8.3 环境保护措施-53-8.4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60-8.5 结论与建议-61-第九章节能、节水及防腐蚀-69-9.1 能耗概况-6
5、9-9.2 节能措施-69-9.3 防腐蚀-70-第十章职业安全、卫生及防疫-72-10.1 设计根据-72-10.2 要紧危害因素分析-73-10.3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74-10.4 卫生防疫措施-75-第十一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76-11.1 组织机构-76-11.2 工作制度-76-11.3 项目定员-76-11.4 人员培训-76-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77-12.1 实施原则及步骤-77-12.1.1 实施原则-77-12.1.2 实施步骤-77-12.2 实施进度计划-78-12.3 项目管理-78-12.4 项目建设招投标-79-12.4.1 招标工作根据-79-1
6、2.4.2 招标工作原则-79-12.4.3 组织形式-79-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0-13.1 投资估算范围-80-13.2 编制根据-80-13.3 建设投资估算-80-13.3.1 建筑工程-80-13.3.2 设备购置与安装工程-80-13.3.3 其它费用-81-13.3.4 基本预备费-81-13.4 建设投资估算表-81-13.5 资金筹措-86-第十四章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87-14.1 社会效益-87-14.2 环境效益-88-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89-15.1 结论-89-15.2 建议-89-第一章概述编制背景1.LI项目名称*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1.1.2 承
7、办单位名称*住房与城乡建设局1.1.3 项目性质新建1.1.4 项目类别市政工程1.2 编制根据、目的与范围1.2.1 编制根据1、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5)*省环境保护条例(6)*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7)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L20001120号)2、标准、规范(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
8、5)(3)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标准(CJJ/T156-2010)(4)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5)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l06-1999)(6)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9)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3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其他(1)*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建设方提供城市生活垃圾基础数据资料(3)项目双方签订的工程咨询委托书与合同书(4)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与证明文件1.2.2 编制目的本项目的建设以垃圾收集转运为手段,以达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舒适的生活、经济与进展环境。报告通过分析*现有垃圾产生量,预测未来
10、十五年垃圾产生规模,配套设计垃圾中转站;根据各类转运工艺的适用条件,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案与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为建设经济合理的垃圾转运系统提供可行性建议。1.2.3 编制内容本报告要紧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的建设提供根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要紧为达到下列目的:论述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确定工程建设规模;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提出资金筹措方案。1.2.4 编制范围1、由于*城区生活垃圾已纳入市区收运系统并作统一处理,且根据*政府统筹规划,本次可行性研究编制范围仅包含*路北段西侧、*、*南段路东所
11、在地为中心辐射1.5k?的范围。2、对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方案进行比选,确定生活垃圾收运方案。3、确定生活垃圾转运站、收集站、生活垃圾收集点。4、根据收运处理方案,确定收运工程的技术路线与设备工艺。5、对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工程进行投资估算,并对其进行财务评价与经济分析。1.3 可行性研究结论1.3.1 服务范围及对象1、服务范围本工程服务范围为:*路北段西侧周边1.5km2范围内的居民;*南段路东所在地周边L5km2范围内的居民与广场活动人群;*2000余家商家。2、处理对象*路北段西侧与*南段路东所在地垃圾站要紧处理对象为周边范围内居民生活垃圾,*垃圾站要紧处理对象为*内的生活垃圾与经营所产生
12、的垃圾。1.3.1建设地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分别为*路中转站、*中转站、*中转站,其中*路中转站位于位于东*路北段与康达路交汇处,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5.4吨、远期为14.4吨;*中转站位于*与*交叉口北200米路东,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7.2吨、远期为26.3吨;*中转站位于*与建*交叉口西200米路南,日转运垃圾能力目前为9.9吨、远期为26.3吨。1.3.2项目建设内容总建筑占地面积488.25n要紧建设内容包含物资储藏间、压缩站房、机坑、操纵室及值班室等,并配套垃圾压缩机、水电设施、进场道路及环境保护设施等。133项目建设进度本项目计划分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
13、15年1月投入使用。13.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工程的估算总投资414.80万元。其中第一部分工程费用308.76万元;其他工程费用118.85万元;工程预备费30.62万元;铺底流淌资金1.41万元。1.3.5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其效益要紧表达在垃圾收集与运输过程中费用的节约,降低垃圾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的能耗,使*新城居住区与*办东关村、*瓦房庄自然村、*、润豪世纪广场居住区与*办安庄村居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处理,提高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的环境面貌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为镇区经济可持续进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章项目区域概况2.1 自然
14、概况2.1.1 地理位置*位于*省西南部,*盆地东北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东邻舞钢、泌阳县,南接社旗县、宛城区,西连南召县,北依鲁山县、叶县,是*市的北大门。县域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2542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760.3米,最低海拔108米,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各占三分之一。2.1.2 气候2.1.3 矿产资源2.1.4 旅游资源2.1.5 经济概况2013年,*生产总值完成145.6亿元,增长11%,增速居*市第2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4亿元,增长22.7%,总量与增速均居*市前三位,税收比重达到81.3%;公共财政支出达到32.08亿元,
15、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2亿元,增长2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585元与7903元,增长12.3%与12%。1、第一产业2、第二产业2013年,*新入驻企业16家、达到8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亿元,税收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7亿元,增长18.4%,增速居*市第一。全年续建与新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72.1亿元。投资2.35亿元的天锐机电、投资4.5亿元的宛北水泥二期、投资L3亿元的裕众服饰项目建成投产。2013年,*总面积7.9平方公里的超硬材料产业园规划获得批准,将成为*第二个产业集聚区。围绕超硬材料配套设备,积极进展上
16、游产业,压机钱链梁、导电圈等项目建成投产,硬质合金顶锤、芯柱等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中南钻石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市第6家上市企业,实现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产能达到60亿克拉,年产值20亿元,利税5.5亿元,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估计全年合同利用境外资金533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700万美元,实现进出口3400万美元。3、第三产业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3亿元,增长13.3%,居*市第三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9.3亿元,增长15.8%,贷款余额61.5亿元,增长41.7%,增量增速分别居*市第二位与第三位。高效经济生态示范县启动建设。2.2 *总体规划2.2.1 规划期限
17、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近期:2009-2015年。远期:20162030年。2.2.2 规划范围项目远期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42.9Okm2。223规划人口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第五章:城市规模、进展方向与总体布局规划,估计中心城区近期总人口2015年总为25.0万人;中期2020年总为35.0万人;远期2030年约为43.0万人。2.3 环卫管理系统现状2.3.1 环卫现状1、管理体制*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区负责制。区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对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与处理。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邻近的垃圾堆放点,不作任何压缩处理,然后运送垃圾场进行处理。2、垃圾产生量城
18、镇生活垃圾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镇人口、城镇规模的扩大、流淌人口的增加,季节的变化等都会对生活垃圾的增加产生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燃料结构的改变、净菜上市比例的提高等,都会改变人均垃圾的产生量。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改变城镇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垃圾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均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阶段往常,垃圾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年上升,但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其总产量及人均产量逐步稳固并稍有下降趋势。由于*路北段西侧、*、*南段路东所在地目前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报告根据人均垃圾量进行一个静态预测。目前*路北段西侧1.5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5.4吨、*lk?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7.2吨、*南段路东所在地L5
19、km2范围垃圾日产生量为9.9吨。3、垃圾转运方式目前垃圾运输车辆为东风牌拉履式运输车与东风牌密封型箱式垃圾运输车,其中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使用东风牌密封型箱式垃圾运输车,将垃圾运输至县垃圾处理场(位于*崔洼村,距县城10公里)进行卫生填埋。2.3.2 环卫规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城远期规划为43万人,按照城市规划,估计2030年城市范围内各项环卫设施建设规模如下:1、垃圾收集运输生活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逐步实行袋装分类收集、容器化、封闭化与机械化运输。废物箱设置间距通常道路为80-100米,交通干道为50-80米,商业步行街为25-50米,居住区可按100米
20、的间隔设置。2、垃圾转运站小型垃圾转运站每0.7LO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2,与周围建筑物间隔大于5米。3、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定期收集,统一运往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及科研垃圾需要单独进行处理,不能直接运往垃圾场进行直接填埋。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尽可能再生利用,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第三章垃圾处理现状及建设必要性3.1 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城市垃圾要紧处理方式是通过收集后统一运送至县垃圾处理场卫生填埋,同时垃圾收集中转站较少,要紧存在问题如下:长期以来,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转资金要紧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造成环卫设施数量不足,种类不齐全,设施、设
21、备落后,标准不高,影响了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环卫设施缺乏,机械设备陈旧,落后,环卫停车场、修车厂、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特种车辆作业修整场地等设施严重缺乏。城区各垃圾收集点规模小,布点较密,且无卫生防护,影响市容景观、环境卫生。城区内无垃圾中转站,只有一些地上式敞口垃圾箱,在垃圾收运过程中会有垃圾压缩液体渗出,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环境卫生。由于垃圾收集点众多,难以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与监督。收运车辆缺乏,劳动效率低,垃圾收运工作不能满足城市需要,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局部区域的环境卫生问题依然突出,各乡镇环卫设备数量严重不足,均无垃圾集中处理的村。生活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3.2 工程建设必要性3
22、.2.1 项目的建设符合有关的产业政策城市环境卫生行业是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在城市建设与管理领域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是改善城市形象、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产业,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对城市垃圾处理十分重视,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指出: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确保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高处置率,今后*省各城市将逐步取消现有的露天式、半裸露式、敞开式等不密封垃圾收运公共设施,取缔社会上的垃圾拾荒人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垃圾 中转站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3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