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
《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项目需求说明.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项目需求说明一、项目概况根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关于印发2023年度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工作要求的通知防御函(2023)5号要求,XX省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要在21个小流域补充夯实算据、算法、算力基础,用以支撑省市县三级平台实现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功能,实现科学识别研判风险隐患、提高预警精准度、延长预见期、快速准确指导人员避险。1.1建设范围依托现有省级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巩固省市县多级部署架构,在21个流域面积50-20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开展算据、算法和算力建设。1.2建设内容1、算据建设(1)危险区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对每个小流域内3-5个
2、重要防治村落或城集镇进行危险区复核、房屋人口调查、历史洪痕调查工作。(2)新增防治对象调查评价。对2013-2015年调查评价未覆盖的新增山洪灾害防治村、重要经济活动区和旅游景区开展调查评价。(3)风险隐患调查与影响分析。以每个小流域治理单元内的重点城(集)镇、行政村、沿河村落(自然村)、重要经济活动区、旅游景区等为对象,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考虑经济社会活动影响等因素,调查排查跨沟路基或桥涵阻水、主支流和外洪顶托、沟道内工程建设等风险隐患,并对主要风险隐患进行影响分析。(4)构建小流域数据底板。集成梳理已有基础数据、新增防治对象调查评价成果、风险隐患调查与影响分析成果、雨水情监测预报
3、数据,针对龙门溪、龙溪、沙溪上游国宝溪、富泉溪、晒口溪等5个小流域内具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城集镇开展L2级地理空间数据测量与处理,支持构建三维数字化场景,对经危险区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的重要防治村落,开展河道断面测量;针对其它16个小流域开展危险区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的重要防治村落,开展河道断面测量,构建小流域数据底板。2、算法建设评估现有未来24小时风险预报模型、临近预报预警模型的适用性、准确性、合理性,进一步优化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提升预报预警精准度。建设覆盖全省山丘区的降雨异常识别与融合模型、覆盖21个小流域的精细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龙门溪、龙溪、沙溪上游国宝溪、富泉溪、晒口溪等5个小流域开展
4、L2级地理空间数据测量的重点区域建设水动力学模型和山洪过程三维仿真模型,经危险区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的重要防治村落构建基于水力学的淹没范围与水深分析模型,对其它16个小流域开展危险区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的重要防治村落,构建基于水力学的淹没范围与水深分析模型。3、算力建设充分利用既有计算资源,完善高可靠存储、高性能计算和高速网络环境,支撑分钟级完成山洪过程、灾害影响分析和场景预演。综合考虑网络安全、软硬件环境安全可靠、数据与应用软件安全,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二、技术和服务要求2.1 己有算据的收集与复核1 .1.1已有成果资料收集针对21个小流域进行已有成果资料收集,主要包括:沿河村落、重要集镇和重要
5、城基本信息,历史山洪灾害资料,小流域基础信息及其坡面特性信息,流域内影响居民区安全的塘(堰)坝、桥梁、路涵等涉水工程信息,山洪灾害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等已有成果。2 .1.2危险区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开展21个小流域危险区核定、房屋人口调查和历史洪痕调查,对每个小流域内3-5个重要防治村落或城集镇进行危险区复核、房屋人口调查、历史洪痕调查工作,具体要求如下:根据区域地形地貌、沟河分布、居民居住情况,核查洪水痕迹,走访农户,调查历史最高洪水位或最高可能淹没水位,综合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调查并标注成灾水位,合理确定村落、城镇中受山洪威胁的区域,在工作底图上实地标绘危险区范围。调
6、查危险区内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包括:行政区代码、行政区名称、危险区名称、危险区代码、危险区内人口、危险区内住房情况。对于小于10户的散户居民区,单独做为一个危险区调查。通过现场查勘,综合确定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在工作底图上标绘各危险区的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点。开展房屋人口调查,包括房屋高程和位置、房屋类型、每户人口数及其性别年龄与联系方式等信息。对历史上发生过的洪水留下的洪痕,进行调查、记录、测量、标记。2.2新增算据的调查与分析2.2.1新增防治对象调查评价对21个小流域内,2013-2015年调查评价未覆盖的新增山洪灾害防治村、重要经济活动区和旅游景区,按照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SL
7、767-2018)要求开展调查评价。2.2.2风险隐患调查与影响分析按照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技术要求(风险隐患调查与影响分析)(试行)要求,以21个小流域治理单元内的重点城(集)镇、行政村、沿河村落(自然村)、重要经济活动区、旅游景区等为对象,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基础上,考虑经济社会活动影响等因素,调查排查跨沟路基或桥涵阻水、主支流和外洪顶托、沟道内工程建设等风险隐患,并对主要风险隐患进行影响分析。2.3算据集成与应用2.3.1小流域数据底板(1)针对21个小流域,集成梳理已有基础数据、新增防治对象调查评价成果、风险隐患调查与影响分析成果、雨水情监测预报数据等,构建Ll级数据底板,开展危险区
8、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的重要防治村落,开展河道断面测量。(2)针对龙门溪、龙溪、济溪上游国宝溪、富泉溪、晒口溪等5个小流域内具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城集镇开展L2级地理空间数据测量与处理,获取DSM/DEM数据、DOM数据,并构建精细三维数字化场景,对经危险区核定与房屋人口调查的重要防治村落,开展河道断面测量。具体要求如下:关于精细地形测量。完成全流域高分辨率影像图采集及全流域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集。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四等GNSS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五等卫星定位高程测量。DOM.DSM/DEM应测绘至河流两侧防灾对象
9、的外侧。对于山丘区小流域内重要城镇和集镇、重要基础设施等,采用无人机获取DOM、DSM/DEM和倾斜摄影影像。其中,DOM地面分辨率优于0.2m,平面位置中误差低于0.8m,DSM/DEM网格尺寸1m,高程中误差低于0.5m;倾斜摄影实景三维模型地面分辨率优于5cm,建模格网尺寸优于0.5m,绝对定位精度优于1m,相对精度优于1m。对于山丘区小流域内其它区域,采用卫星手段,获取D0M、DSM/DEM,并补充开展外业控制测量。其中,DOM地面分辨率优于0.5m,平面位置中误差低于L5m,DSM/DEM网格尺寸2m,高程中误差低于Lon1;卫星白模实景三维模型格网尺寸1m,绝对定位精度优于1m,相
10、对精度优于Im0不同来源、不同分辨率的L2级DEM和Ll级DEM要进行有效融合。结合卫星遥感影像、山洪灾害防治村及危险区分布等,确定小流域的精细地形测绘最小面积关于河道断面测量。对21个小流域的河道断面进行测量,1)每个沿河村落、重要集镇、城镇和重要设施测量1个纵断面和23个横断面(其中标注居民区成灾水位的横断面为控制断面),如有多条支流汇入,每条支流应加测1个纵断面和23个横断面;2)沿河村落、重要集镇和重要城镇的上下游横断面间距一般100200米左右,如无法避免桥梁、堰、陡坎和卡口等控制性建筑物,应增加测量控制性建筑物断面;横断面两侧应测至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上或测至防灾对象的外侧;3)纵断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流域 山洪 灾害 能力 建设项目 需求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7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