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
《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污水管道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本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为沉井及顶管施工。一、沉井施工难点和解决方案1、井筒裂缝Ll现象井筒制作完毕,在沉井壁上出现纵向或水平裂缝,有的出现在隔墙上或 预留孔的四角。1.2原因分析沉井支设在软硬不均的土层上,未进行加固处理,井筒浇筑混凝土后, 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井筒裂缝c沉井支设垫木(垫架)位置不当,或间距过大,使沉井早期出现过大弯曲 应力而造成裂缝。拆模时垫木(垫架)末按对称均匀拆除,或拆除过早,强度不够,使沉井 局部产生过大拉应力,而导致出现纵向裂缝。沉井筒壁与内隔墙荷载相差悬殊,沉陷不均,产生了较大的附加弯矩和 剪应力造成裂缝;而洞口处截面削弱,强度
2、较低,应力集中,常导致在洞口 两侧产生裂缝。矩形沉井外壁较厚,刚度较大,而内隔墙相对较薄、较弱,因温度收 缩,内隔墙被外壁约束而出现温度收缩裂缝。L3预防措施遇软硬不均的地基应作砂垫层或垫褥处理,使其受力均匀,荷载应在地 基允许承载力范围以内。沉井刃脚处支设垫木(垫架)位置应适当,并使地基受力均匀。垫木(垫 架)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应使支点和跨中发生的拉应力彼此相等,并应验算 沉井壁在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扭矩(对圆形沉井),使其不超 过沉井壁的垂直抗拉强度。拆除垫架,大型沉井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小 型沉井达到70%。拆除刃脚垫木(垫架)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先
3、抽除 一般垫木(垫架),后拆除定位垫架。沉井筒壁与内隔墙支模应使作用于地基的荷载基本均匀;对沉井孔洞薄 弱部位,应在四角增设斜向附加钢筋加强。矩形沉井在外壁与内隔墙交接处应适当配置温度构造钢筋。L4治理方法对表面裂缝,可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喷 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处理。对缝宽大于0 Imm的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 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或甲凝浆液)的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采用灌浆与表 面封闭相结合的方法。缝宽小于0.Imm的裂缝,可不处理或只作表面处理即 可。2、井筒歪斜2. 1现象井筒浇筑混凝土后,筒体出现歪斜现象,影响沉井下沉的垂直度控制。3.
4、2原因分析沉井制作场地土质软硬不均,事前未进行地基处理,筒体混凝土浇筑后 产生不均匀下沉。沉井一次制作高度过大,重心过高,易于产生歪斜。沉井制作质量差,刃脚不平,井壁不垂直,刃脚和井壁中心线不垂直, 使刃脚失去导向功能。拆除刃脚垫架时,没有采取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抽除承垫木。抽 除后又未及时回填夯实,或井外四周的回填土夯实不均,致使沉井在拆垫架 后出现偏斜。4. 3预防措施沉井制作场地应先经清理平整夯(压)实,如土质不良或软硬不均,应全 部或局部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如设砂垫层、灰土垫层等)。5. 制作应控制一次最大浇筑高度在12m以内,以保持重心稳定。严格控制模板、钢筋、混凝土质量,使井壁外
5、表面光滑,井壁垂直。各 部尺寸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抽除沉井刃脚下的承垫木,应分区,分组、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 每次抽出垫木后,刃脚下应立即回填砂砾或碎石,并夯打密实,井外回填土 应夯实均匀;定位支点处的垫木,应最后同时抽除。2. 4治理方法井筒已歪斜,可在开始下沉时,采取在歪斜相反方向,刃脚较高的部位 的一侧加强挖土,在歪斜的方向较低的一侧少挖土来纠正。3、下沉过慢3. 1现象沉井下沉速度很慢,甚至出现不下沉的现象。3.2原因分析3 . 2.1沉井自重不够,不能克服四周井壁与土的摩阻力和刃脚下土的正面阻力。4 .2.2井壁制作表面粗糙,高洼不平,与土的摩阻力加大。3. 2. 3向刃脚方
6、向削土深度不够,正面阻力过大。3. 2. 4遇孤石或大块石等障碍物,沉井局部被搁住,或刃脚被砂砾挤实。1.2. 5遇摩阻力大的土层,未采取减阻措施,或减阻措施遭到破坏,侧面 摩阻力增大。3. 3预防措施1.3. 1沉井制作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施工,保持尺寸准确,表面 平整光滑。使沉井有足够的下沉自重,下沉前进行分阶段下沉系数X的计算(X值应 控制不小于L 10L 25),或加大刃脚上部空隙。在软粘性土层中,对下沉系数不大的沉井,采取连续挖土,连续下沉, 中间停歇时间不要过长。在井壁上预埋射水管,遇下沉缓慢或停沉时,进行射水以减少井壁与土 层之间的摩阻力。在井壁周围空隙中充填触变泥浆(膨润
7、20%、火碱5%、水75%)或黄 泥浆,以降低摩阻力,并加强管理,防止泥浆流失。泥浆应根据土层特性按 下表选用。土层名称土层特点对泥浆要求粘土层粘土层结构紧密,地 下水渗透缓慢,土体 侧压力较大应采用密度较大、失水量较小的泥浆,以防粘土遇水 膨胀,而造成土壁坍落破坏砂层砂层结构松散,易坍落,有地下水渗透应采用粘度较高,静切力较大,产生的泥皮薄而坚韧的泥浆,以防止砂层塌落和泥浆流失卵石层卵石间孔隙较大,结构较松散,地下水渗流较畅通应采用粘度高,静切力大、密度较小的泥浆,以防止泥浆流失3. 4治理方法如因沉井侧面摩阻力过大造成,一般可在沉井外侧用0.2O. 4MPa压 力水流动水针(或胶皮水管)沿
8、沉井外壁空隙射水冲刷助沉。下沉后,射水孔 用砂子填满。在沉井上部加荷载,或继续浇筑上一节井壁混凝土,增加沉井自重使之 下沉。将刃脚下的土分段均匀挖除,减少正面阻力;或继续进行第二层(深40 50CnI)碗形破土,促使刃脚下土失稳下沉。对于不排水下沉,则可以进行部分抽水,以减少浮力,借以加重沉井。遇小孤石或块石搁住,可将四周土挖空后取出;对较大孤石或块石,可 用炸药或静态破碎剂进行破碎,然后清除。如果采用不排水下沉,则应由潜 水员进行水下清理。遇硬质胶结土层时,可用重型抓斗或加大水枪的射水压力和水中爆破联 合作业;也可用钢轨冲击破坏后,再用抓斗抓出。4、偏移或扭位4. 1现象沉井下沉过程中或下沉
9、后,筒体轴线位置发生一个方向偏移(称为位 移),或两个方向的偏移(称为扭位)。4.2原因分析位移大多由于倾斜引起,当沉井倾斜一侧土质较松软,在纠正倾斜时, 井身往往向倾斜一侧下部产生一个较大的压力,因而伴随向倾斜方向产生一 定位移。位移大小随土质情况及向一边倾斜的次数而定。当倾斜方向不平行 轴线时,纠正后则产生扭位,多次不同方向的倾斜,纠正倾斜后拌随产生位 移的综合复合作用,也常导致产生偏离轴线方向的扭位。沉井倾斜未纠正就继续下沉,常会使沉井向倾斜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 移。测量偏差未及时纠正。4. 3.预防措施加强测量控制和检测,在沉井外和井壁上设控制线,内壁上设垂度观测 标志,以控制平面位置和
10、垂直度,每班观测不少于2次,发现位移或扭位应 及时纠正。及时纠正倾斜,避免在倾斜情况下继续下沉,造成位移或扭位。控制沉井不再向偏移方向倾斜。加强测量的检查和复核工作。5. 4治理方法位移纠正方法一般是控制沉并不再向位移方向倾斜,同时有意识地使沉 井向位移相反方向倾斜,纠正倾斜后,使其伴随向位移相反方向产生一定位 移纠正。如位移较大,也可有意使沉井偏位的一方倾斜,然后沿倾斜方向下 沉,直到刃脚处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位置吻合或接近时,再纠正倾斜,位移 相应得到纠正。扭位可按纠正位移方法纠正,使倾斜方向对准沉井中心,然 后纠正倾斜,扭位随之得到纠正。亦可先纠正一个方向的倾斜、位移,然后 纠正另一个方向
11、的倾斜、位移,几次倾斜方向纠正后,轴线即恢复到原位 置。5、下沉遇流砂6. 1现象沉井采取井内排水时,井外的土、粉砂产生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 入井内,边挖、边冒,无法挖深;常造成沉井出现突沉、偏斜、下沉过慢或 不下沉等情况。5. 2原因分析井内锅底开挖过深;井外松散土涌入井内。井内表面排水后,井外地下水动水压力把土压入井内。爆破处理障碍物时,井外土受振进入井内。挖土深超过地下水位0.5以上。5. 3预防措施采用排水法下沉,水头宜控制在L 52.Omo挖土避免在刃脚下掏挖,以防流砂大量涌入,中间挖土也不宜挖成锅底 形。穿过流砂层应快速,最好加荷,使沉井刃脚切入土层。5. 4处理方法当出现流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污水 管道 项目 重点 难点 分析 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