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二四年一…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docx
《宁波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二四年一…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二〇二四年一…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政府工作报告二。二四年一月十七日在宁波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宁波市市长汤飞帆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23年工作回顾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为浙江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为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全市人民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添干劲。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
2、监督支持下,感恩奋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市域样板的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坚决扛起“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国际形势和超预期因素影响,以超常规的力度和打法,用百分百的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稳进回升向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稳定在2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5.8亿元,增长6.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8万元、4.8万元,倍差降至1.67以内,连续20年呈缩小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10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3、位居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四;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四城。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一号工程”为牵引,着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谋划突破了一批强基础、优结构的重大改革,启动实施了一批补短板、利长远的重大项目。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5%,甬江科创区建设加速推进,自主培养两院院士实现零的突破。通苏嘉甬铁路全面开工,沪甬跨海通道纳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宁波枢纽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三,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提升至全球第九。栋社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和航班数均创历史新高。精心办好第三届中国一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4、等重大展会。扎实抓好122项省级以上重大改革试点,一批国家级、省级工作现场会成功召开。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连续5年稳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方阵。一年来,我们切实以主办姿态扛起协办责任,全力保障亚运盛会精彩圆满,全域推进城市三大提升行动,交出平安护航亚运高分答卷,全方位展示整体大美、平安和谐、文明有礼的城市新形象。顺利完成亚运会火炬传递,高质量承办帆船和沙滩排球两项赛事,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获得金牌数、奖牌数和参赛人数均创历史之最。高标准推进翠屏山中央公园、三江口核心区等重大片区规划编制。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连续17年荣获省“平安市”称
5、号,第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我们主要抓了八方面工作。(一)提信心稳增长,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实施提信心扩需求增动能72条,精准有力打好拼经济组合拳。全面落实降本减负一揽子政策,兑付惠企政策资金106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300亿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新增本外币贷款突破5000亿元、创历史新高,预计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7%,普惠小微贷款增长32%,民营企业贷款增长19%,政策性融资担保余额和增量均保持全省第一。举办首届四明保险论坛。发挥重大项目“1245”统筹推进机制作用,镇海绿色石化基地二期等项目提前开工,甬矽芯片封测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140余个重点工程优化建设周期。
6、完成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居全省第一。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51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9.9亿元,获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保障8100亩,统筹保障新上项目能耗指标435.9万吨标煤。深入开展招大引强选优,引进内资突破2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50亿美元。实施“双促双旺”促消费行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大宗商品贸易额全省占比达40%。老外滩获评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入选全省首批新零售示范城市、新型消费试点城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建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全省首家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成为全省唯一获批附加证
7、明书签发权城市。实施“走企业优服务解难题”“十链百场千企”等专项服务活动,新增市场经营主体19万户。(二)强化科技创新,新发展动能加速积蓄切实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四链”深度融合,出台科技新政15条。甬江实验室形成“十中心、五平台”科研布局,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宁波数字挛生研究院建设全面启动,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正式启用。成为全国第二个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的城市、首个独立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的设区市,基础研究集成项目资助实现零的突破。获批省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8家,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开园
8、,中石化宁波新材料高端创新平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家,余姚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全面启动“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攻克永磁伺服电机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3项原创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省政府质量奖5项,均创历史新高。获评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启动运营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有效发明专利达5.5万件,实现技术交易额超800亿元。设立标准创新贡献奖,获批筹建全省首个国家级机动车产品质检中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高校A类学科评级实现零的突破,16个学科进入ESl全球前1%。组建人才发展集
9、团,新入选国家级人才161人,总量跃居全省第一。引进支持全职顶尖人才11人、甬江人才工程项目400个以上,新引进大学生26.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1万人。(三)壮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着力拉长板补短板锻新板。积极打造“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和“2070”工业集聚区体系,出台培育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创新型产业集群1个,入选省“415X”特色产业集群15个。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入围全国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智能汽车产业平台创成全省首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获批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城市,
10、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4家企业入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百强。12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7个项目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投用。获批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快培育“大优强、绿新高”企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上市及过会企业1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入选国家综合型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获批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千亿级服务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上榜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13家,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4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新增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11、3个。海曙获评全国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区。(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充分释放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着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超3万亩、低效建设用地整治盘活超1万亩。加快数字化改革,累计上线工业大脑场景应用90余个,建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城市物联网平台投入运行。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市本级行政权力事项基本实现“应放尽放、能放尽放”。推动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实现零的突破。获批全国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试点,落地全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实施世界一流强
12、港建设行动,推进“两场一仓”整治提升,开工建设铁路北仑支线复线,梅山6-10号集装箱码头建成投用,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宁波港口岸开放实现全覆盖,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口岸试点。海铁联运达165.2万标箱,总量居全国第二。高分通过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示范城市评估。深入实施宁波枢纽自贸区提升战略,启运港退税政策获批落地,成为全球第五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获批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开通首条定期洲际客运航线和4条第五航权全货机航线。成立宁波国际商事法庭。获批全国唯一的中东欧农食产品进口先行先试口岸,3项成果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全国首
13、创跨境电商前置仓监管模式,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考评蝉联全国“第一档”,成为全省首批数字贸易示范区。新增国际友城5对,北京宁波经促会成立,甬港澳各领域务实合作进一步深化。落地实施杭甬“双城记”10个标志性工程事项、12项惠民利企事项,杭绍甬城际列车开通运营。甬舟政务服务通办事项拓展至211项。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五)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功能品质有效提升以高标准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风貌管控。完成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入选全国首批“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加速构建综合立体对外交通网,杭甬高速复线一期、甬金铁路等项目建成投用,甬舟铁路、
14、杭甬高速复线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杭甬高速复线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打造通达一体的都市交通网,世纪大道快速路北延工程建成通车,邺州大道快速路(机场路一邺横线),轨道交通6、7、8号线和市域铁路象山线、慈溪线提速建设,G228余慈段、九龙大道、秋实路、四明路(锦奉大道一方欣路)快速化改造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17条。高质量完成国家城市体检任务,出台城市更新办法,推进丁家湾等20个片区更新。建成未来社区65个,改造城中村IoOo万平方米、老旧小区100万平方米。新建“精特亮”精品线路41条、特色街区31个、亮点工程130个。实施“净空”工程,完成电力线路“上改下”135公里、综合通信落地360公
15、里,建成姚江新区综合管廊一期(广元大道)项目。葛春水库、杭州湾引水工程、江北下沉式再生水厂建成投用,清溪水库、柏坑水库建设提速,建成海塘安澜工程90公里。成为国家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新建城镇污水管网164公里,改造供水管网180公里。垃圾分类整体成绩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二,分类标识上升为国家标识。(六)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走在前列以“千万工程”为统领,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守住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红线,获省“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市金奖。增加耕地2.49万亩,竣工验收高标准农田9.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实现“八连增”;油菜种植面积达15.3万亩,增长20.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保
16、持全省第一,荣获省首批乡村振兴“神农鼎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入选农业农村部首批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甬优1540”水稻列入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邺州获批国家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新增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新增盘活利用闲置农房3500多宗,北仑、余姚、象山入选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成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435个,新增省级未来乡村37个,建成美丽乡村风景线4条。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升到94.5%0新改建农村公路102.5公里,余姚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七)塑造大美宁波,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深化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
17、污、扩绿、增长。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全覆盖。更高水平推进治气治水治土治废,成为全省首批四星级全域“无废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7%,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8%。提前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出台六大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完成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7家。新增光伏、风电装机171万千瓦,提前实现“十四五”风光装机目标。入选国家首批绿色出行城市。新增绿地258公顷、绿道192公里、三江六岸滨江绿带8.5公顷、美丽河湖38条。建成海绵城市示范工程28.5平方公里。全国首个“两山实践”自然教育中心落户奉化。
18、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花番岛入选国家级“和美海岛”示范创建名单。(八)推动“七优享”工程,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迭代升级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工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获批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打造老百姓身边的零工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加快“扩中提低”改革,出台8项重点群体增收激励政策。困难群众人均救助金额、孤困儿童保障标准、临时救助力度保持全省首位,县级助联体覆盖率达100%,成为“善行浙江”金名片唯一试点市。健全多层次共富型医保体系,非本市户籍人员参保条件进一步放宽,惠民型商业补充保险持续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医学高峰
19、”建设,整合组建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成投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原地改扩建项目,入围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新增三甲医院3家。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新建老年食堂和助餐点40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提升至4.21个,儿童公园建成投用,入选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3所,新增公办学位3.5万个。普高定向招生名额全部均衡分配,浙江省八一学校、海曙中学、镇海中学甬江校区启动招生。举办第二届全民运动会。组织办好女排奥运资格赛、WTA宁波网球公开赛等国际顶级赛事,国家级海洋运动中心、省帆船协会落户亚帆中心。获得2026年世界
20、举重锦标赛举办权。面向新市民、青年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超5万套,公租房在保家庭6.2万户,共有产权房开启申购。扎实开展房地产领域“保交楼、稳民生”行动。在全省率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实施史前文化和海洋文明“探源”工程,“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举办首届宁波春晚、“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宁波特展”等重大文化活动。天一阁博物院南馆设计方案获批。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55个、城市书房41家。成功申办第六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展全国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法治化试点,持续推进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成功创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宁海获评全国平安
21、渔业示范县。一年来,我们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系统开展“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综合评估工作,坚持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政府团队。积极推进“大三农、大智造、大商贸、大文旅”四个领域产业政策整合集成,实施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工作。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86件、政协提案419件。数字政府服务能力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并列第一,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连续5年位居最高等级。同时,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哲
22、学社会科学、史志档案、外事侨务、港澳台、信访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取得了新进步。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部省属驻甬单位、驻甬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外部环境和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去年仍有个别经济
23、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经济回升向好基础尚不牢固,部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助企纾困政策还需更加精准有力;创新策源地能级不高,科技创新短板依然突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还难以满足城市提能升级的要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市域统筹、城乡统筹仍需进一步加强;绿色转型任务艰巨,本质安全基础不够扎实,韧性城市建设仍需持续发力;政府服务管理效能仍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二、2024年主要目标任务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
24、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和市委要求,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加突出创新引领、改革破难、开放兴局,更加突出稳定持续、群众有感、安全韧性,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开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新局面,奋力争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的市域样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2024 政府工作报告 二四年一 代表大会 四次会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6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