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案.docx
《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 .新建铁路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宁至大同段路基工点设计图DK21+488.46DK24+097.41路基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集大原集大施路-04);2 .新建铁路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宁至大同段路基工点设计图DK25+09L14DK25+445.54路基坡面防护及地基处理(集大原集大施路-05);3 .新建铁路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集大段施工图设计路基通用设计图集;4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8);5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2-2015);6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
2、4-2018);7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207-2017)8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Iol02-2010);9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施工卷上中国铁道出版社;10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lo302-2020);11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2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13 .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14 .原铁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铁路路基工程首件评估实施细则(暂行);15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21);16 .国家、铁路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有
3、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等相关规定;17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18 .设计技术交底;19 .现场施工调查资料。20 .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工艺试验总结2、编制原则1.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工方案,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2 .遵循全面标准化管理的原则。坚持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四个标准化,以工厂化、专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作为支撑手段,落实闭环管理,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3 .编制遵循机械化作业的原则,坚持在施工过程中,以机械作业为主导,
4、提高工作效率。3、适用范围本工施工方案适用于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内蒙段)站前工程JDYZQ-I标二工区路基DK21+488.46DK24097.41及DK25+09L14DK25+445.54段内的路基工程过渡段填筑施工。4、工程概况4.1工程概况新建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铁路(内蒙段)站前工程JDYZQ-I标段二工区,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境内,主要负责本标段DK12+300DK25+988.13段范围内路基及桥涵工程施工,全长13.688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正线路基长2.963km2处,区间路基DK21488.46-DK24+097.41段长2.609km、区间路基DK25+091.1
5、4DK25+445.54段长0.354kmo过渡段分路桥过渡段和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两种,路桥过渡段4处,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8处;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及两端23m范围内级配碎石掺5%的水泥,基床表层下部倒梯形部分掺3%的级配碎石填筑。5、主要施工机械及人员安排5.1 组织机构本次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由中铁十九局集团集大铁路项目部统一组织领导,二工区路基班组组织施工。为更好的组织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施工,我标段分别设立项目部过渡段填筑施工领导小组和工区过渡段填筑施工实施小组两个管理机构,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施工施工组织机构见:图5-1项目部过渡段填筑施工领导小组;
6、图5-2工区过渡段填筑施工实施小组。图5-1项目部过渡段填筑施工领导小组图5-2工区过渡段填筑施工实施小组5.2 测量、检测设备表5-1试验、测量1仪器设备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天平TD50002台1烘箱101-3A1土壤筛0.Ol-60mmS1振筛机ZBSX-92台1击实仪JZ-2D台1震实仪BZYS-4212台1脱模器DL-200KN台1平板载荷测定仪K30型套1全站仪徒卡TS09台1水准仪DSZ2台2灌砂筒200套1动态变形模量EVDTEST4000USB套15.3施工机械配置表5-2主要施工机械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技术状况使用工点备注1压路机20t2良好路基填筑2推土机/2
7、良好路基填筑3自卸汽车/若干良好路基填筑4平地机/2良好路基填筑5洒水车/2良好路基填筑6挖掘机/4良好路基填筑7平板夯HZR1601良好路基填筑8平板夯LT-4.8TSC1良好路基填筑9平板夯C60T1良好路基填筑5.4施工人员配置表5-3主要人员表序号人员名称数量备注1现场负责人1施工现场的协调2技术负责人1全面技术管理3技术员4现场技术管理及指导工作4测量员6现场测量工作5专职安全员2负责现场安全管理6试验员3负责各项检测工作7工班长2施工机械的调配及现场施工施工8指挥员2负责现场车辆停卸指挥调整工作9杂工20划方格网、配合机械整平路基填料等工作10现场司机30压路机、平地机、推土机等操
8、作6、路基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6.1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6-1过渡段填筑工艺流程图6.2过渡段的布置形式注:图中I为设计冻结深度,当Ul)图二路堤与横向结杓物过渡段设计图三三-示意:图6-3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图(hWl)6.3施工准备6.3.1内业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相关专业施工规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6.3.2测量放样按照既定虚铺厚度在框架涵、桥台后背墙绘填筑线。填筑前测量工程师每1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放样中桩、级配碎石(1:1)两侧边桩及过渡段全断面两侧坡脚桩,每个断面3个点进行填前地面高程测量。在距边桩外侧30Cm处,每2
9、0m定一根钢钎,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的松铺厚度挂线,控制填土松铺厚度。按车容量和虚铺厚度计算每车填料的摊铺面积,根据卸料和摊平方式确定卸料点间距,计算出的网格大小及卸料车数用浅白灰划出网格。6.3.3填料选择和试验配比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及两端23m范围内级配碎石掺5%的水泥,基床表层下部倒梯形部分掺3%的级配碎石填筑。两侧超宽及锥体路基填料采用三七土填筑。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过渡段用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5的要求;过渡段用级配碎石也可选用符合本标准第5.4.2条要求的级配碎石,并采用
10、其相应的技术标准。表6-1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要求级配编号通过筛孔(Iiln)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班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检验。检验方法:料场抽样。6.3.4埋设沉降观测标过渡段每断面设3个沉检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2m设
11、一个监测桩。每个沉降观测断面路基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安装沉降观测管;观测断面两侧坡脚外2m、IOm处埋设位移观测桩。过渡段观测断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6-4。图6-4路基过渡段(结构物距轨底高度22m)设置示意图6.3.5现场准备施工便道修筑在连镇铁路线路左侧,设置标准:便道干线按单车道设计,便道外侧纵向设上口1(1.3)mX下口0.6111乂深0.6111排水沟,征地界另外一侧设置同样类型水沟,邻空面设安全警示标志。机械人员均已到场报验。验收基底:过渡段本体填筑前应进行基底处理或表层处理,基坑、台背回填;过渡段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
12、基床底层验收标准。6.4施工工艺6.4.1填料拌和、运输级配碎石混合料在集料拌和站集中进行拌和,采用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确保平地机能够不间断的连续摊铺,减少停机待料时间。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现场采用方格网控制布料量,卸料过程中自卸汽车应慢慢匀速向前移动,以确保平地机摊铺层的平整度。6.4.2分层摊铺计算每层过渡段的分层宽度,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IOm,每层填筑长度与宽度不同适当调整方格网尺寸,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经工艺试验总结确定结构物过渡段每层松铺厚度
13、为不大于36cm,松铺系数为1.21;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2m范围内松铺厚度不大于17cm,松铺系数为1.21o级配碎石填方边坡坡率为1:2控制,过渡段两侧采用A、B组填料填筑,路桥过渡段椎体采用级配碎石填筑,路基与物过渡段内级配碎石应与过渡段两侧及椎体同时填筑,填筑时两侧各加宽50cm,以保证边坡压实密度。每层摊铺整平后每个断面测量3处(左、中、右)高程。6.4.3整平摊铺前先在桥台、桥背、涵背上标示摊铺厚度,人工配合推土机先沿桥台左右两侧对称摊铺,标高大致推平后用平地机精平。摊铺时,路基面应做成向路基两侧2%4%的排水坡,以利排水。6.4.4碾压夯实级配碎石最佳含水率控制在4.4%1%时
14、开始碾压效果最好,路基与横向结构物2m以外部分,采用20t压路机进行碾压,速度控制在2.5Kmh0.3时碾压效果最佳,碾压方式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2遍,静压1遍收面共6遍;路基与横向结构物2m以内使用小型平板夯夯实,重叠夯实宽度不小于1/3平板夯宽度,夯实遍数4遍。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碾压时路基两侧碾压超出设计宽度20Cm30cm,达到无漏压、死角,确保碾压均匀。靠近结结构物部位,宜平行于结构物
15、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使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cm,使用重型压实设备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IoCmO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为3%水泥土,采用20t压路机碾压时,松铺厚度不大于36cm,碾压组合形式静1+弱1+强3+静1;小型夯机碾压时,松铺厚度不大于17cm,夯实遍数不少于6遍,夯机重叠宽度不小于平板宽度的l306.4.5养生过渡段级配碎石检测合格后,由于我们所用的水泥的凝结时间较短,不宜继续填筑第二层(若填筑碾压完成的时间超过初凝时间或延迟时间或剩余时间不足填筑一层),应对该填筑层喷洒少量水对其表面进行湿润,然后用薄膜覆盖封闭对其养生,待其强度达到3MPa(大
16、约需35天),方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所以在施工中对应多开工作面,施工完成一个结构物的过渡段后,对过渡段水泥级配碎石进行养护,继续施工第二个结构物的过渡段。6.4.6土工格栅铺设当路基填筑高度大于等于4m时,过渡段两侧3.0m范围内铺设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30KNm的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6m。土工格栅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土工格栅铺设要平顺,严禁直接接触碾压,严禁运输、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6.4.7重复分层第一层填筑完成后,重新进行测量放线,按上述工序进行其它分层的填筑。6.4.8边坡整修路堤填筑完成后,根据设计断面,修整路堤边坡,路基边坡采用挖掘机进行修整,采用坡度尺控制坡度
17、。路堤边坡赢密实、稳固、平顺坡率满足设计要求。6.5检测每一层压实结束后每个断面测量3处(左、中、右)高程,用于确定虚铺与压实之间的系数关系。每次试验完成后进行自检,请监理工程师见证,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压实系数K三项指标控制。表6-2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项目地基系数KM(Mpam)动态变形模量E、d(Mpa)压实系数K压实标准1502500.9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I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动态
18、变形模量Evd检测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检测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平行检验,且不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检验方法:观察。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检验数量: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检验方法:EDTA滴定法检测。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
19、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6-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纵向填筑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2纵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计算基床表层一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表6-4基床表层一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标准及检测数量表指标压实标准A、B组填料检测数量压实系数K20.95每层检测压实系数3点1.1、 6沉降观测观测频次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IO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横向 结构 过渡 段填筑 施工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58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