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与陆上丝绸之路.docx
《河西走廊与陆上丝绸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西走廊与陆上丝绸之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河西走廊与陆上丝绸之路演讲人:张国刚演讲地点: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演讲时间:2023年9月演讲人张国刚教授(右)与主持人张小琴教授在祁连山下对谈。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及中西文化关系史。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普及读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正奖及提名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正奖及提名奖)等。在清华开设的中西文
2、化关系史获评清华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精品课程,大唐兴衰获评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祁连山麓山丹马场的马群。新华社发编者按2023年9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人文清华讲坛推出特别节目“走读中国丝路行”。担任主讲人的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张国刚,与主持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小琴一道,通过近距离观察河西走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品格。明人陈渠祁连山诗有云:“马上望祁连,连峰高插天。”古人诗句中描绘的祁连山,纵横千里,焉支山和龙首山皆为其余脉。史料记载,“祁连山”由匈奴人命名,“祁连”意为天一样的山。文献中的祁连山横跨古今,历史悠长
3、;地理上的祁连山路程万里,旷远无限。本次讲座,我们以祁连山为底色,近距离审视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古代丝路故事。张骞“雷空”西汉时期,朝廷常以和亲、物资赠送等方式获得与匈奴间的和平,避免他们更深入地侵扰中原。汉高祖刘邦曾尝试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但是未能成功,最终仍采用和亲方式解决问题。汉初一段时间里,中原王朝一度因饱经战乱而经济凋敝,汉书食货志记载,“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当时西汉的国力并不足以抗衡匈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年少继位,在他的治理下,西汉王朝逐渐强盛。汉武帝听说匈奴人与大月氏结下深仇,于是筹划派出汉使,期望与大月氏联手夹击匈奴,断其右臂。其时,汉中人张骞应募前往,由此祁连
4、山迎来了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凿空之士。张骞自幼有建功立业之志,奉命出使时年约25岁。公元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行进不久就被匈奴俘虏,但匈奴因不知其使命,并未杀他,而是将其长期囚禁。张骞虽久困匈奴,在当地娶妻生子,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出使任务,11年后终于觅得机会,逃离匈奴并顺利找到了大月氏。大月氏人在西方又名吐火罗人(敦煌二字原本出于此),属印欧人分支。张骞寻得大月氏时,其领地大夏(巴克特里亚)水草丰美、土地平整、宜耕宜牧、宜居宜业,大月氏已无心再向匈奴寻仇。张骞因此未完成使命,只得从羌中返,途中再次被匈奴拘捕囚禁。一年后匈奴单于去世,张骞趁机再度逃脱,终于在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
5、首次出使前后历时13年,可谓艰苦卓绝。公元前119年,张骞二度出使西域。当时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发生的河套之战、河西之战、漠南漠北之战已经结束,因此张骞二度出使的目的是作为友好使者联络乌孙等西域各国。二度出使,张骞主要驻守在伊犁河谷的乌孙,派出众多使节分头向西。公元前115年,张骞归汉,不久去世,此时其使命仍未全部完成。但当时乌孙等遥远的国家都派使节来到长安,西域诸国“重译来朝”,得到了西汉王朝的重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带回了西域地区丰富的信息,打通了西汉王朝与西域诸国的交通路线,让汉朝人得以了解西域乃至更远之地。张骞因此获得了极高评价,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
6、“司马迁赘其“凿空西域”,梁启超也称张骞为世界史开幕第一人。从史学史角度来看,司马迁史记所开创的中国古代正史书写,属于具有全球视野的历史书写,它不仅包含历代王朝的重要人物、各个方面的制度,也包括对外国历史的记录。相较而言,希腊希罗多德被西方称为“历史之父”,他所记录的希波战争,其中具体记载最远之地止步于波斯、埃及以及地中海东部。从时间上来说,司马迁虽晚于希罗多德数百年,但其史记所记述的地理事迹已远迈祁连山,涉及当时的安息等国,史记所开启的中国正史记载,后来一路向西直至大秦(罗马)。张骞跨过祁连山的“凿空”西域之旅,加之其后继者的努力,让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得以更多了解到以往认知以外的世界。河西四
7、郡祁连山下的甘肃张掖山丹马场,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马场之一,最早开辟于西汉名将霍去病时期,当地一直延续养马传统。山丹马场为群山所环绕,北面还有长城,其地理位置相对靠南,距离战场一线较远,因此每当中原王朝的都城定于长安或洛阳时,山丹马场经常用于王朝军事力量的马匹储备。在古代战争中,马是极为重要的。对于游牧民族而言,马匹也是其财产的一部分,而历史上著名的绢马贸易,也与此息息相关。与山丹马场有历史联系的霍去病,堪称西汉传奇名将。虽然24岁即英年早逝,但是霍去病在短暂的军事生涯中仍创下了惊人的战绩。霍去病作战雷厉风行,在对抗匈奴的大小战斗中表现出色。作为西汉重要将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从小就对马匹乃至
8、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的匈奴骑兵强大,强盛时不下数十万人,但是由于草原游牧生活方式的限制,匈奴虽然家家为兵,但平时各部并不聚在一起,所以每次与汉朝交战之前的集兵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这就给了擅长骑兵奔袭的霍去病展示其卓越军事才能的机会。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爆发,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神出鬼没,打得匈奴措手不及。此战之胜,让西汉王朝得以控制河西走廊,由此西域交通打开,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启。霍去病能够脱颖而出,除了他的天赋和努力,也离不开汉武帝识人的独到之处。汉武帝曾提出:“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他认为,非同寻常的功业必须非同寻常的人才去完成;而非同寻常的人虽也有短板,但不能因某个缺点
9、而否认他。霍去病英勇善战,但是史料中也记录了他明显的缺点,正是汉武帝给予了霍去病展示军事才华的机会,最终让霍去病成为西汉名将。张骞贯通东西、霍去病打下河西走廊后,西汉在这里开始屯田,发展农业。一般来说,农业生产需要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以上,但是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当时甘肃武威、张掖一带的年平均降雨量连达到200毫米都十分勉强,所以西汉在河西走廊发展农业,还需要来自祁连山的雪水。中国古代水利灌溉工程知名者不少,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等,为了满足当地农业种植的灌溉所需,西汉部署人力开凿了张掖的千金渠,这是中国内地较早的一个大型渠,它为古代张掖成为塞上江南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汉武帝起,中原王朝开
10、始系统经略河西走廊:为了守御河西走廊,先设立军屯,军屯有了粮食积蓄后,逐渐发展民屯,而后设立河西各郡行政机构,最早设立的是酒泉郡,之后又设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历经西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几朝,河西四郡巩固了中原王朝在河西走廊的统治。丝绸之路长安、洛阳到敦煌以及天山廊道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在陆上丝绸之路中,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在于“千道万道,河西走廊都是绕不开的道”,所以它被称为从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同时河西走廊像T型台的纵线一样,将中国南北两面隔开(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西走廊 陆上 丝绸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3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