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
《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9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3.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编号1201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96/48,48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6/3,3先修课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设计等编制人高红英审定人拓晓华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7月10日审定日期2009年7月15H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是机制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
2、障。(2)课程任务:“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投影理论和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理解投影原理,掌握机件的二维表达方法,能识读常用机件和部件的图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素质,并能取得“绘图员资格职业资格证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根底和专业素养。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学习任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简介平面立体、回转体视图画法正等测图的画法平面体和回转体截交线回转体的相贯线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和读法剖视图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常用零件的零件图画法和识读计算机绘图常见部件的装配图画法和识读,装配图
3、的作用和内容,部件的表达方法,画、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减速器和齿轮泵装配体测绘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到达以下要求:掌握正投影的根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表达组合体的三视图掌握表达常用复杂机件的方法能够识读和绘制复杂的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尺寸完整,图面整洁,符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规定。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并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会查阅有关手册、资料。能够运用AutoCAD2000或者CAXA电子图版绘制零件图。应养成严谨、认真、细致的专业素养。3.L3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要
4、求A2:掌握正投影的根本原理和方法A3: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A4: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读图方法A5:掌握机械图样的综合表达方法和标准件的画法和标注A6: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A7:掌握四大类零件的表达方法和识读A8:掌握常用部件装配图的画法和识读(2)能力目标B1:熟练运用绘图工具进行手工绘图B2:熟练表达根本体及其切割和相贯的三视图B3:熟练表达机件和部件的二维图样和三维图形B4:熟练运用AutoCAD或CAXA软件画图B5:熟练绘制标准件和常用件B6:熟练识读机件零件图和部件的装配图(3)素质目标C1:具有二维绘图能力和三位构形能力C2:遵守国标要求,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图学精神C3
5、:具有国家绘图员职业资格C4:培养综合绘图能力C5: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制图的根本知识和技能AlBlCl.C2202根本体的三视图、立体外表交线A2.B2Cl.C2.C51263组合形体的画图和识图.A5Cl.2484计算机绘图A6B4C2.C3.C4.C5665标准件的画法和标注A5A6B5626号件图画法和识读.A7B4.B6.C51067装配图的画图和识读A6.A7.A8B4,B5,B(.C562合计6630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任课教师应具备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或企业高级工程师资格,需要熟悉机械领域的双师
6、型教师2名。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能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图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工学结合的能力,具有严谨的图学精神和创新的教育理念。(2)仪器设备要求本课程需要测绘实训室和计算机绘图室,测绘零件和部件至少保证6人一套。(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需要学院教学工厂机加工、钳工和热处理车间各实习1周。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应重视专业根底课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实际应用,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工程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2)教学建议本课程应重点讲解机件的画法和识读、部件的装配图内容;在讲授三视图内
7、容时,应重点介绍三视图的画法和识读;校内实训时,应以画图能力培训为重点;校外实习时,应以识图能力培训为重点。(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音像设备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制图模型、教学挂图讲解相结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感性认识,实现由“直观到抽象,又由“抽象到直观的思维转换;加强实践训练环节,把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4)其它根据工程图学的开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图学开展动态。考核与评价专业根底课考核方式:该
8、课程授课时间分一、二学期,第一学期为考试科目,考试侧重于组合体视图,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按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评定,实行百分制。第二学期为考查科目,平时考核和作业占40%,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占60%。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实训课。应说明说明考试方式(应按工程分开并现场考核),考核范围与重点,评分方式(可分报告评分、现场评分、学生测评小组评分等),成绩构成及比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测绘1).实训成绩按照测绘工程单独记分,选择一级减速器和齿轮泵进行测绘;2).实训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标准:主要以学生测绘图样质量为准(占70%),结合平时表现(占30%),实行“优、良
9、、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评分标准。3.L8课程教学资源(1)教材:(2)参考书:李澄等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钱克强等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网络资源:陕工职院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站3.L9有关说明(1)本标准所提的“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系指相当于一般齿轮泵、机用虎钳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和局部零件图。(2)在保证到达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次序和学时分配等,可根据具体需要作适当的调整。(3)上机操作内容主要在教学后期完成,可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练习。3.2“工程力学”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力学开课部门根底部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
10、动化课程编号1202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72/72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编制人翟芳婷审定人乔琳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9月20日审定日期2009年9月25日3,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为高职工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根底课。本课程围绕高职高专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必要的技术根底。(2)课程任务“工程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解决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运动和动力分析,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问题提供根本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1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的根本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掌握力学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能应用力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求解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3.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掌握受力图的画法。A2:掌握力线平移定理内容。A3:掌握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矩、合力矩定理、力偶矩及平衡方程式的应用。A4:掌握求形心的各种方法。A5:掌握各种变形形式的受力特点。A6:掌握绘制各种根本内力图的规律,能求出最大内力值。A7:了解杆件发生根本变形时应力分布的规律,掌握求解最大应力值的公式。A8:正确掌握应力、变形、应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根本概念和各种根本计算公式。A9:对弯扭组合的圆轴,能画
12、出其计算简图,并能正确地进行强度计算。A10:了解常用材料在常温静载下的力学性能以及破坏现象。(2)能力目标B1:能从机械结构中取出研究对象的别离体,画其受力图。B2:能对机械结构构件的受力图进行化简,最终能将物体所受的力系化简成一个力和一力偶。B3:能应用平衡方程式求解未知力。B4:能求出物体的重心、质心和形心。B5:依据构件的受力图能判断构件发生什么变形形式。B6:构件在工作过程中能判断其危险截面在什么地方。B7:能确定简单机械结构构件的危险点。B8:围绕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能从平安和经济两方面考虑对简单机械结构构件进行设计。B9:能对轴类零件根据强度公式进行强度校核和确定截面尺寸。B1
13、0:能对材料从力学性能角度分类,知道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使用的工作环境的区别,及不同类型材料能根据工作环境采用适宜的截面形状。(3)素质目标C1:严谨、求实、标准的作风。C2:工程设计中始终具有实用、平安和经济意识,平安第一、经济第二。C3:节约意识。C4:创新意识。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受力图AlBlCl332化简力系A2B2Cl113求解未知力A3B3Cl424平面图形求形心A4B4Cl115确定变形类型A5B5Cl216确定构件危险截面A6B6CEC21257确定构件危险点A7B7Cl、C2558构件强度校核A8BSCEC2559轴类
14、零件的设计构件A9B9Cl、C2、C3、C45510确定构件工作时的最大载荷A8B8CKC2、C41111门式起吊机大梁的截面形状AlOBlOCl、C2、C322合必41313.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从事本课程名称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熟悉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熟悉与课程相关的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2)仪器设备要求确保每个班级课程教学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准备好实验设备和实验用拉伸试件。3.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后续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地采取与后续知识相关的例题讲解、任务驱动、课堂讨论与练习等行动导向的教学
15、模式。(2)教学建议本课程应重点讲解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内容;在讲解材料力学内容时,对于构件的设计应重点突出平安性和经济性。(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工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4)其它随着科技的开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创造、新机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3.考核与评价本课程属专业根底课,侧重于考核工程设计的实用计算。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训练成绩占30%。3.课程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力学?刘思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
16、参考书:?工程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3)其他:校园网?工程力学?精品课3.3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开课部门材料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号1203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72/72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4.5/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工实训后续课程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机械设计编制人李红莉审定人杨兵兵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9月10日审定日期2009年9月1503.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
17、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2)课程任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工程材料、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生产的根本知识,掌握机械制造中常用金属材料的类别、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能选择典型零件的材料与热处理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合理选材、选择毛坯、培养工艺实践素质,通过热加工实习,熟悉毛坯生产过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学习任务:1)金属的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测试;2)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结晶过程方面的信息提取;3)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Fe-Fe3C相图分析;4)钢的普
18、通热处理工艺的制定,零件加工中热处理工序的安排;5)常用工程材料分类、牌号、性能及用途分析;6)铸造生产技术;7)锻造生产技术;8)焊接生产技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到达以下要求:1)熟练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2)熟悉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结晶过程;3)熟练掌握Fe-Fe3C相图,了解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4)熟练掌握常用的工程材料,了解其分类、牌号、性能;5)熟悉铸造生产过程,具备一定的铸造毛坯选择能力;6)熟悉锻造生产过程,具备一定的锻造毛坯选择能力;7熟悉焊接生产过程,了解常用的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设计过程。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编号Ai)A1:熟悉金属材料的常用
19、力学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A2:熟悉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结晶过程A3:熟悉Fe-FesC相图,了解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A4:熟悉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具有选用工程材料和安排热处理工序的初步能力A5:熟悉常用的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用途A6:了解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生产的根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场合。A7:具有选择毛坯的初步能力。(2)能力目标(编号Bi)B1:掌握常用力学性能指标测试方法。B2:熟悉Fe-Fe3C相图的绘制。B3:熟悉工程材料国家标准。B4:掌握普通热处理工艺的制定。B5:掌握铸造生产方法及铸造毛坯的选择。B6:掌握锻压生产方法及锻造毛坯的选择。B7:掌握焊
20、接生产方法及焊接结构设计过程。(3)素质目标(编号Ci)C1: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C2:团结协作和与人沟通。C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艺文件和平安操作规程。C4:保护设备及工具、夹具等。C5:整理加工技术文件。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钢的热处理技术Al、A2、A3、A4Bi、B2、B3、B4Cl、C2、C3、C4、C52662常用的工程材料及其性能分析A3、A4、A5B4、B5ChC2、C3、C4、C5103铸造生产技术A6、A7B3、BCl、C2、C3、C4、C5824锻压生产技术A6、A7B3、
21、B6Cl、C2、C3、C4、C5825焊接生产技术A6、A7B3、B7Cl、C2、C3、C4、C582合计60123.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熟悉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领域的双师型教师2名。(2)仪器设备要求有常规热处理设备,金属性能测试设备(硬度计、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砂铸设备、特种铸造设备、焊机及其辅助设备。(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热处理实训室、力学性能实验室、铸造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室。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2)教学建议本课程应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54 机械制造 自动化 专业课程 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2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