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的治疗与护理.ppt
《心梗的治疗与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梗的治疗与护理.ppt(5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及护理,回 顾,什么是急性心肌梗塞?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卧床、镇静、吸氧、生命体征监测、静滴硝酸甘油、解除疼痛、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型术(PTCA)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主动脉-冠脉旁路移植术、抗凝、治疗并发症等,急性心梗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偶为冠脉持续痉挛等)导致管腔内血栓形成(血流中断),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左心室负荷,儿茶酚胺分泌,心肌血氧需求,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侧支循环未建立基础上,其基本发病机制为:,病变血管粥样斑块
2、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手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排出量,心肌血氧供需矛盾,心肌血氧供应持续减少,心肌梗死,临床分型按梗死灶的大小及其在心壁的分布情况,分为三种类型:1、透壁性心肌梗死;2、灶性心肌梗死;3、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定位诊断,梗死部位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的部位 梗死部位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出现的部位 前间壁 V1、V2 前壁 V3、V4 前侧壁 V5、V6、I、aVL 广泛前壁 V1 V6 高侧壁 I、aVL,高一肋间的 V5、V6 下壁、aVF 下侧壁、aVF、aVL、V5、V6 下间壁、aVF、V1、V2 正后壁 V7、
3、V8、V9 右室 V3 R、V7 R,心肌梗死后各种心肌酶的变化,心肌酶 CPK、CPK-MB AST LDH 开始升高时间 58h 612h 810h达到高峰时间 24h 2448h 4872h恢复正常时间 4872h 36d 12w,应用PCI和溶栓剂早期灌注可减小梗死面积,增加左室功能,并减低充血性心衰的发生,从而使急性期及远期死亡率下降。,再灌注心肌:,起病36h最多在12h内,冠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与介入治疗比较,静脉溶栓优缺点:迅速、简便再通率75%-95%残余狭窄明显再堵率15%-25%颅内出血发生率0.5%-0.9%部分病人不宜溶栓:出
4、血史、过敏等,介入治疗优缺点:开通率95%以上无出血并发症住院期心脏缺血事件再发率低(7%)需要技术、人员、设备开通时间延迟,溶栓治疗,溶栓是以纤维蛋白溶解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脉中的血栓,最佳时机是起病3-6小时最多12小时,一溶栓的基础,1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AMI的主要发病原因,90已经冠脉造影及尸检证实,斑块破裂 裂隙形成血栓。,2对心肌抢救程度有时间 依赖性,溶栓开始越早,梗塞相关血管开通越早,效果越好,时间就是心肌,就是生命。,3早期溶栓可降低AMI的死亡率,二溶栓的目的,1尽早、充分开放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2尽可能挽救缺血濒临死亡的心肌,保存
5、左室功能3.降低死亡率4.预防缺血或梗塞的延展、复发,三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1)2个及以上相邻导联ST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或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内,年龄75岁者。(2)ST段抬高,发病12-24小时,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的病人,仍可以考虑溶栓。,注意1.AMI合并有束支阻滞、ST段抬高的AMI溶栓效果好 2低血压病人,也可溶栓3再梗、糖尿病病人都可溶栓4ECG正常的心梗不溶栓(本身死亡低,溶栓后死亡率不下降),5ST段下降的心梗不溶栓 6非Q波性心梗不溶栓 7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不溶栓 8泵衰竭不溶栓,2禁忌症,(1)近期
6、活动性出血(月经除外)(2)既往任何时间有脑出血者,1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者(3)2周内有创伤史或大手术史(4)颅内肿瘤(5)不能压迫止血的动脉穿刺者(6)妊娠(7)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8)长时间的心肺复苏(10分钟)(9)可疑主动脉夹层(10)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相对禁忌:(1)超75岁(2)有SK过敏者,用 Uk或rt-PA,四.用药途径,经冠状动脉溶栓 先用导管经动脉插入冠状动脉再注射溶栓药物,其成功率为6889。但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溶栓需要进行动脉插管,可能会延搁一定时间.经静脉溶栓 静脉内溶栓治疗不需插管,而且可在一般医院内进行,甚至可在救护车中进行,有效率为5
7、095不等。,1、第一代,主要由链激酶SK和尿激酶UK组成。具有一定的溶栓效应,但存在着很多缺陷。表现为:(1)半衰期很短,需要连续注射方可达到治疗目的。具有较多副作用,如使用UK进行治疗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导致了抗凝状态的形成。(2)注入体内后易产生抗体,限制了溶栓作用的发挥,易导致出血综合症和促发SK介导的血小板凝集。(3)纤维蛋白选择性差,除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原外,还同样激活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从而激活了纤溶系统,使得凝血系统严重受损。,使 用 方 法,尿激酶(UK):150万IU 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 5%10%葡萄糖液体100ml中,30分钟内静脉滴入。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
8、,皮下注射肝素,每 12小时一次,持续3 5天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150万U 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5%10%葡萄糖液体100ml中,60分钟内静脉滴入。,2、第二代,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和甲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APSAC)为代表。具有很高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在血栓中的局部纤溶作用强。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表现为:1)t-PA和scu-PA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只有连续注射方可达到治疗目的。从而导致出血倾向。2)临床观察,治疗后疏通的血管易出现再次堵塞3)APSAC半衰期虽较长,但如果给药太快会引起低血压
9、和系统性纤溶系统的激活。,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使 用 方 法,使用前先用肝素5000U静脉注射t-PA100mg在90分钟内给予,先静注15mg,继而30分钟静滴50mg,其后60分钟静滴35mg使用后可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每12小时使用一次,改 良,近年来,用分子生物学和化学方法研制了一些PgA的突变体、嵌合体、单抗和Pg A的结合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价格昂贵,而溶栓治疗中仍会碰到以下一些问题:1)20%-3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对溶栓药物无反应,且对于陈旧性血栓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2)5%的病人出现急性再堵塞。4)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1%。5)对于半衰期短的溶栓剂,治疗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疗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20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