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处置流程及应急预案.docx
《大学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处置流程及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处置流程及应急预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学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处置流程及应急预案1总则1. 1编制目的根据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教育部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机制,规范网络安全事件工作流程,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网络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1.2 编制依据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吉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GB/Z20986-200
2、7)等文件。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校范围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应急响应工作。按照吉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规定,本预案所指的网络安全事件是指由于人为原因、软硬件缺陷或故障、自然灾害等,对网络和信息系统或者其中的数据造成危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可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和其他事件等。信息内容安全事件的应对,参照有关规定和办法。1.4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等级与判定1.4.1网络安全事件分类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将安全事件划分为以下六类: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设备故障事件、
3、灾害性事件和其他事件。(1)有害程序事件。有害程序事件是指蓄意制造、传播有害程序,或是因受到有害程序的影响而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有害程序事件包括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攻击程序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它有害程序事件等7个子类。(2)网络攻击事件。网络攻击事件是指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利用信息系统的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击对信息系统实施攻击,并造成信息系统异常或对信息系统当前运行造成潜在危害的网络安全事件。网络攻击事件包括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等7个子类
4、。(3)信息破坏事件。信息破坏事件是指通过网络或其他技术手段,造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被篡改、假冒、泄漏、窃取等而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信息破坏事件包括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漏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它网络破坏事件等6个子类。(4)设备设施故障。设备设施故障是指由于信息系统自身故障或外围保障设施故障而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以及人为的使用非技术手段有意或无意的造成信息系统破坏而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包括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它设备设施故障等4个子类。(5)灾害性事件。灾害性事件是指由于不可抗力对信息系统造成物理破坏而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灾害性
5、事件包括水灾、台风、地震、雷击、坍塌、火灾、恐怖袭击、战争等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6)其他事件。其他事件是指不能归为以上基本分类的网络安全事件。1.4.2 网络安全事件等级划分参照吉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将安全事件划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级)、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I级)、较大网络安全事件(In级)和一般网络安全事件(W级)。(I)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I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统一运行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网站)遭受特别严重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网络病毒在全国教育系统或多省教育系统大
6、面积爆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统一运行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网站)的重要敏感信息或关键数据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其他对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和正常秩序构成特别严重威胁,造成特别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2)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网站)遭受严重系统损失,造成系统瘫痪,业务处理能力受到重大影响。网络病毒在全省教育系统范围内大面积爆发。核心业务信息系统(网站)的重要敏感信息或关键数据发生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其他对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和正常秩序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3)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重大网络
7、安全事件的,为较大网络安全事件(In级):校园网多个校区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上网。学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遭受严重的系统损失,造成系统大面积瘫痪,丧失业务处理能力,对全校正常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学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重要信息系统(网站)的关键数据或重要敏感信息发生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全校安全稳定和正常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其他对学校安全稳定和正常秩序构成严重威胁,造成严重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4)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达到较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为一般网络安全事件(W级):校园网某个校区大量用户无法正常上网。学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遭受较大系统损失,造成系统中断,明
8、显影响系统效率,业务处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对全校正常秩序构成较严重威胁。学校重要信息系统(网站)的数据发生丢失或被窃取、篡改、假冒,对全校安全稳定和正常秩序构成较严重威胁。网络病毒在学校范围内广泛传播。其他对学校安全稳定和正常秩序构成较大威胁,造成1.4.3 网络安全事件判定校内各单位(部门)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应根据吉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视信息系统重要程度、损失情况以及对工作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迅速自主判定安全事件等级。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在接到报告后,根据事件情况,进一步做出判定。必要时,组织专家组进行判定或报告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
9、作领导小组判定。1.5 工作原则(1)统一指挥、密切协同。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网络安全应急指挥工作,建立与省市网络安全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2)分级管理、强化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的原则,校内各单位(部门)对本单位(部门)网络安全工作负主体责任。(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件处置和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事件预防、预判、预警工作,加强应急支撑保障能力和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抓早抓小,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10、、早解决,严控网络安全事件风险和影响范围。2组织机构和职责任务2.1 领导机构与职责学校网络安全事件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负责组织I级和II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督促检查网络安全事件处置情况及校内各单位(部门)在网络安全事件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负责对全校各单位(部门)贯彻执行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应急处置预案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2.2 办事机构与职责学校网信办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查处利用计算机网络泄密的违法行为;牵头组织重大敏感时期、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期间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的协调处置,完善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网络中心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应急
11、工作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根据校内发生的安全事件程度,提出相应级别预案的启动,并及时收集、通报和上报安全事件处置的有关情况。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应急演练,评估并适时组织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修订。负责组建学校网络安全应急技术队伍。2.3 校内相关单位与职责学校各单位(部门)应按照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流程,做好事发紧急报告与处置、事中情况报告与处置和事后整改报告与处置工作。做到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学校各单位(部门)应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若本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不能满足需求,相关单位(部门)可制订本单位(部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制订
12、后应及时报学校网信办备案。3监测与预警3.1预警分级建立学校网络安全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学校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分别对应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网络安全事件。3.2安全监测3.2.1事件监测学校网信办通过多种渠道监测、发现已经发生的学校网络安全事件,将掌握的情况立即通知校内相关单位(部门)。校内各单位(部门)对所建网络和信息系统(网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应当立即通过电话等方式向学校网信办报告,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3.2.2威胁监测学校网信办组织对全校网
13、络安全威胁进行监测,通过多种途径监测、汇聚漏洞、病毒、网络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信息。校内各单位(部门)加强对所建网络和信息系统(网站)的网络安全威胁监测,对发现的威胁及时进行处置和上报学校网信办。3.3预警研判和发布学校网信办对监测信息进行研判,对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需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的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认为可能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立即向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认为可能发生较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经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立即向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报告。各单位(部门)对监测信息进行研判,认为可能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
14、信息,应立即向学校网信办报告。红色预警和橙色预警由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发布。学校网信办可根据监测研判情况,提出发布黄色预警和蓝色预警的建议,报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对达不到预警级别但又要发布警示信息的,学校网信办可发布风险提示信息。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时限要求和发布机构等。3.4预警响应3.4.1红色预警和橙色预警响应根据吉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精神,由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组织红色预警和橙色预警响应工作。(1)学校网信办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网络安全应急办公室统一部署,密切关注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网络安全 事件 报告 处置 流程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