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心得体会发言5篇.docx
《学习贯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心得体会发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贯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心得体会发言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心得体会发言学习贯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心得体会学习贯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心得体会发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发布心得体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发布感悟心得网络沉迷、烂梗风靡、“开盒挂人”、直播打赏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用网问题频频引发全社会关注。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将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就未成年“互联网原住民”而言,“无人不网”已经成为常态。截至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从2018年的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互联网在拓展未成年人学习
2、、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显然,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难见成效,必须加以制度性系统性解决。织牢未成年人用网防线,必须有效“围堵”有害网络信息。此前,最高检公布的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2020年1月到2023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要防患未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增强制度针对性。从网络信息内容规范,到个人信息网络保护,再到网络沉迷防治,条例有的放矢,有利于全方位全链条改善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环境。条例既有系统性,也不乏可操作性,例如,针对网络欺凌,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提供禁止
3、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禁止向本人发送信息等信息防护选项,可以说弥补了此前相关规定精细度不够的问题。研究表明,当前互联网后喻文化现象盛行,数字反哺成为普遍现象,也就是说,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明显提升,他们用网能力普遍高于成人。在此之下的网络治理,只靠“堵”,指望灌输或压制是不行的,必须在“疏”“引”上用力,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面对触网低龄化、信息甄别意识不强、网络技能学习浅表化、网络普法教育不足等问题,要社会共治、形成合力,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同时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更要压实网络平台责任。法者,治之端也。未成年人能在网络
4、空间正常学习生活不受伤害,家长能放心让未成年人自主接触和使用网络,是条例所明确的价值导向,也为治理指明了一个方向。网络不是真空,数字化养育的过程或多或少会存在价值冲突、交流障碍,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或社会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在尊重未成年人的基础上,平衡好限制与鼓励、监管与引导的关系,更好守护这群未成年“互联网原住民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就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等作出规定,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当前,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部分未成年人通过互联网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但有些未成年人却因使
5、用网络不当,导致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甚至引发犯罪。全民网络时代,如何让未成年人既享受网络发展成果,又保障其合法网络权益?这就需要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全链条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健康使用网络。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课堂,家长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学会把网络作为亲子活动的共同空间和纽带,挖掘网络的正向功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家长在生活中还应以身作则,言行合一,与孩子共同建立数字包容、数字平等理念,共同养成健康上网习惯。家长要监督网络平台,督促平台优化未成年人上网模式和防沉迷系统,并反馈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精细化需求,这样平台才会不断优
6、化,始终为未成年人提供既健康又营养的精神食粮。除了源头防,也要全程育。学校可以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教师提高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后续干预能力,可带领学生参观数字化反诈实战场景,联合开展“送法进校园”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譬如,宜昌市各地中小学邀请市检察机关干部担任法治副校长,以场景还原、案例讲解、现场问答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使用网络,增强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家长和学校更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动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重要时刻,帮助孩子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从网络内容消费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规范孩子的网络价值认知和行
7、为。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生态点多面广,除了源头防,全程育,更需系统治。条例中提到的社会共治,旨在整合监管机构、企业、高校乃至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家长等各方资源,握指成拳,凝聚网络空间共治合力,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建议网信部门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涉未成年人的网上有害信息,联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条,追溯处置发布账号主。主流新闻媒体精心制作系列普法话剧、宣传片等网络普法产品,为其安全健康上网筑牢法治屏障。此外,各地互联网行业发展协会牵头制定道德准则和自律公约,探索建立行业内部信用评价体系,用好谈话提醒、通报公告、自律性协同惩戒等办法,积极参与管网治
8、网,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技术赋能需要健康网络生态的整体支撑,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未来,这提示我们必须从源头上做好引导,全链条护航,全社会联动,共同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绿荫二未成年网络保护从来都不是一场模拟考,而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篇值得持续深入研究的大课题。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8日上午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中强调的,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
9、园。诚然,当我们把网络上升到精神家园的高度,当我们把未成年保护置于人类文明延续的维度,那么在未成年保护方面,我们还做得远远不够,这有赖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国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编织一个色彩斑斓的网络空间,引导孩子们进入一个虽虚拟却引人向上向善的光明未来。近日公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当代青少年的日常与网络息息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
10、规模已达10.79亿,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L91亿。对于广大未成年人来说,网络为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在拓展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被滥采滥用等。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出现打赏纠纷的新闻也不时见诸媒体,更凸显了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性。用法治利器为未成年人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关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的大事。条例的出台,是对相关法律在网络保护领域的进一步落实,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条例聚焦当前未成
11、年人网络保护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以立法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同时,明确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学校、家庭等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职责,明确相关情形的法律责任,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未成年时期是人的高速成长期,未成年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极容易受所处环境影响,一个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条例明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明确规定加强学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预防和干预,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等。在网络素养促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 学习 贯彻 未成年人 网络 保护 条例 心得体会 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90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