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docx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一、护患关系的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交往,彼此产生互动,通过沟通,双方在思想、情感与行为上相互交流,即形成了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为一般的社交性人际关系。而护患关系(IWrSe-PatientrelatiOnShip),是指护士在特定的环境中(工作场所)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目的、有计划地与病人接触沟通,所形成的一种治疗性护患关系,简称护患关系。两者性质目的不同,护患关系的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身心支持并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其特征为:护士对病人表达接纳、同情、帮助和支持,具有工作性、专业性和帮助性。而社交性人际关系,只是为彼此间友谊的建立或需要的满足而建立。1947年,HelenaW
2、ilIiSRender在其所著的精神科护患关系一书中提出:“护理人员与病人间建立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治疗潜力。”1952年,HidegardEPeplan著书护理中的人际关系她强调护理是一种人与人关系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是一般的社交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种具有治疗性和教育性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在与病人接触沟通中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对病人具有极大的治疗性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具备成熟的人格特质及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有多学科知识,特别是人文学知识和沟通技巧等。在精神科领域,精神障碍病人因为疾病的关系,思维、情感、意志活动偏离正常,自知力缺乏,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社会功能退化。护士
3、与病人接触最多,能对病人产生独特且重要的影响。因此,护士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建立与病人的治疗性人际关系上,并借此关系达到维持病人基本生理需求、减轻焦虑、增强自信与自尊、促进与他人沟通及自我开发、学习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的目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每一个精神科护士的入门基本功,也是做好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二、护患关系建立的要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除了要具备成熟的人格特质及掌握一定沟通技巧外,还要注意如下要素。(一)了解、掌握病人的情况事先要了解病史,便于在护患交往时采取适当的交流方式,提供病人乐于接受的护理方式。1 .一般情况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相貌、民族、籍贯、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职业、
4、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婚姻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2 .疾病情况病人的精神症状、发病经过、诊断、治疗、护理要点、特殊注意事项等。(一)具有同理心和接纳的态度同理心是护士换位在病人的立场了解和思考问题,是护士对病人的思想、感觉、心态、处境与需要等进行观察,客观地加以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病人解决问题。接纳即反映了护士相信病人拥有同自己一样的做人的权力和尊严。一位对病人具有同理心及接纳态度的护士,会理解、关爱病人,能容忍病人所表现的疾病言行,即使病人出言不逊,甚至不堪入耳的谩骂或伤人毁物的行为,护士也会调适自己,控制自己。她知道应该理解病人而不应指责病人,因此,具备同理心和接纳态度是护士接
5、触病人、发展护患关系的基础。(三)尊重病人精神障碍病人一方面有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自尊心又特别强,比健康人更渴望被尊重、被重视、被关怀,因此在接触交往中,要特别注意尊重病人,平等待人,增强病人自信心。经常通过个别交谈或座谈会征求病人的意见,并及时改进和采纳提出的方案,使病人感到被重视;对病人的需要给予及时满足,若确实无条件解决,应耐心向病人解释,以求病人理解;对病人的精神症状,切忌歧视、讥笑或闲谈议论;对病人的病史、隐私要保密。进行治疗护理和有关检查时,视病情尽可能向病人介绍、说明,以取得病人合作。在日常护理活动中,当病人主动协助护士,要诚恳地说“谢谢你的帮助”,当需要病人配合协作时,要“请”字
6、在先,以商量的口气向病人提出。上班第一次见到病人时要问好。总之,在与病人接触交往的护理活动中,让病人感受到护士对他的尊重,病人才会尊重护士、信赖护士,治疗性护患关系才能够得到发展。(四)持续性和一致性的态度持续性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有相对固定的护士与其经常性地接触沟通,使其得到关心、支持、安慰。随着接触交往频率增加,治疗性护患关系将逐步得到发展,因此护士必须有意识地每天安排时间与责任床位的病人接触交谈。一致性是指护士对同一病人应前后一致或对不同病人要以始终一样的真诚态度接纳、对待;一致性还指病区内护理人员都要以一致性方式处理病人的问题,都要以接纳、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这将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治
7、疗性关系。反之,则会影响治疗性关系,甚至破坏治疗性关系。(五)提高自身素质护理活动是在治疗性关系中实现的,其中护士起着主导作用,而护士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是以护士对病人的影响力大小决定的。具有良好素质的护士对病人的影响力大,在病人心目中威信高,有利于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护士对病人的影响力,由护士自身的言行、仪表、知识、技能给病人的感受而形成的。因此护士必须意识到自己的作用,努力完善“自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仪表整洁、谈吐文雅,会使病人感到愉快、舒适、亲切,护士行动敏捷利索,操作轻柔熟练,病人就会有安全感。三、护患关系发展阶段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建立,从病人一住院即已
8、开始,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工作期、解除期,三个阶段既独立又有重叠,贯穿于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一)初期此阶段护士的主要任务:确立相互了解信任的工作基础。建立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是这阶段最主要目标,病人信任工作人员后,才愿意接受工作人员,建立互相沟通,护理人员才会较易收集到有意义的资料,以确立病人的问题。确定病人寻求医疗帮助的原因,对医院的期望,评估病人目前的主要问题。开始护患双方因为陌生都会有焦虑的感觉,成为关系建立的阻力,此时护士一方面应主动给病人以关心的信息,如介绍环境、病区规章制度、自己的角色与职责、其他与医疗有关的人员等,以争取病人的信任;另一方面也需要收集有关病人躯体、
9、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障碍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精神障碍病人需反复进行说明,才能确切了解护士发出的信息,护士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与病人沟通。在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护士在不断观察评估病人,病人也在评估护士,他们会根据护士的言行举止来判断护士对自己的关心程度、可信任度,如果护士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将会使病人感到安全可靠而愿意与之配合,从而奠定了治疗性护患关系的基础。(二)工作期此阶段护士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病人的各种身心问题:讨论病人潜在的需求和功能失调的表达方式。随着病人对护士的认可和接受,病人会逐渐配合护士,依赖护土。和病人一起订立治疗目标,制定达标协议。如每天要做早操、必须要洗脸等。达标协议
10、是以帮助病人达到治疗目标为目的,护患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克服阻抗作用,当治疗已触及病人的心理症结时,病人产生阻抗作用,此时护理人员需帮助病人共同克服,病人的问题才能真正获得解决。护士要指出病人的能力和潜力,鼓励病人变得更加自信,同时提供健康保健知识。此阶段病人逐渐开始把权力从护士手中收叵【,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正在重新恢复身体和精神的健康。(三)解除期此阶段护士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分离事实,这时应让病人接受分离的事实,护理措施也应有所改变,如减少会谈的次数,缩短会谈的时问;会谈的内容导向未来,让病人渐渐地适应分离。共同探讨彼此对分离的感觉。回顾治疗的进展和达成的目标,与病人讨论发病过程及
11、其问题所在,提供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指出将来若发生类似情况应如何处理?找谁帮助?可以试着让病人回家、返校,使其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回医院,护士协助他解决,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病人对终止关系常会产生分离焦虑,甚至出现退化、愤怒等不良的行为表现,对此护士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而要与病人沟通,帮助病人看到治疗性关系期间的收获,使病人恢复对未来的希望,向着新的目标努力。再次评估病人的健康状态和护理目标是否达到,制定出院计划。当护患之间通过密切合作达到了预期目标,病人的各种症状得到了控制或改善,预备出院,治疗性护患关系即进入了解除阶段。四、护患沟通的过程沟通(CommUniCatiO
12、n)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双方的经验分享、内在思想与感情传达及彼此互动的过程。可使人与人之间建立一层密切的关系,增强彼此的友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通过与病人的沟通才能建立起护患关系,实施护理措施。沟通能力的具备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更显重要,因为精神障碍病人受精神症状的干扰,人际关系冲突和心理问题增加了护患间沟通的困难,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具有熟练的沟通技巧,否则就无法进行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message)交流过程,它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它包含6个层面的内容,即发送者、编码、渠道、解码、接收者和反馈(图1)O图1沟通的过程(一)发送者又称输出者(del
13、iverer),是沟通过程中信息发送的源头,因此,发送者是沟通的重要要素之一。发送者必须充分了解接受者的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以利于接收者的理解。(二)编码发送者在发送信息给接受者前,必须进行编码(enconding),编码是指信息发送者将自己的想法认识及感觉转化成信息的过程。编码过程受到信息发出者的态度、知识、社会文化背景和沟通技巧的影响,以至对沟通的有效性产生影响。有了沟通的想法,并对这种想法进行了编码,下一步就是寻找沟通渠道。在从事编码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编码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性信息必须与接收者所知道的范围相关联,如此才可能使信息为接收者所了解。所有信息必须以一
14、种对接收者有意义或有价值的方式传送出去。2 .简明性尽量将信息转变为最简明的形式,因为越是简明的方式,越可能为接收者所了解。3 .组织性将信息整理组织成有条理的若干重点,可以方便接收者了解并避免接收者有过多的负担。4 .重复性主要用于口语的沟通过程中,重复强调重点有利于信息的强化,便于接收者的理解和记忆。5 .集中性将焦点集中在信息的几个重要层次上,以避免接收者迷失在一堆杂乱无章的信息之中。在口语沟通中,可凭借特别的语调、举止、手势或面部表情来表达这些重点。若以文字沟通方式,则可采用划线或强调语气突出内容的重要性。()沟通渠道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或通道(Channe1),它的作用就像桥梁一样将信息
15、发出者和接收者连接起来,指由发送者选择、用于传递信息的工具或手段。沟通渠道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效果,如果渠道不通畅,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就无法交流。不同的信息内容要求采取不同的渠道进行传递,如“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就不能通过口头形式,而应采用正式文件作为媒介传递给各级护理人员。作为传达文件精神或布置工作任务的医院行政会议有必要使用备忘录。(四)解码沟通的目的是让人接收,信息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渠道传递到接收者。接收者首先要对信息进行解码(decoding),即接收者将信息转换为自己理解的想法或感受的过程。与编码过程一样,信息的解码过程也受到接收者个人知识、态度以及社会文化
16、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五)接收者接收者(receiver)是指获得信息的人,即对发送者所传递信息进行解码并加以理解的人。信息接收者与发送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接收者必须从事信息解码的工作,即将信息转化为他所能了解的想法和感受。这一过程要受到接收者的经验、知识、才能、个人素质以及对信息输出者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六)反馈最后,接收者常常对信息发出者作出反馈(feedback),使其了解沟通十分准确、达到目的,这样,沟通使命才算完成。五、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在护患关系沟通过程中,有不少情况造成护患沟通障碍,病人会觉得护理人员与他格格不入,或者觉得护理人员不了解他,话不投机半句多,故愈来愈提不起与护理人
17、员交谈的兴趣。所以要达到有效的护患沟通,先要认识沟通中常见障碍以便采取措施克服之。其实沟通障碍并无特定格式,本篇就以沟通过程中的环节及护士自身因素加以分析,作如下方面的介绍。(一)影响沟通过程中的因素L信息发出者的问题(1)信息编码不准确。信息发出者措辞不当。护士常应用较多的医学术语或表达的内容含义模糊不清,例如告知病人“pm服药”,又如“明日你要作检查,必须禁食”。病人很可能把“禁食”理解为“进食”,再则何时起禁食,均没清楚地告知于病人。(2)信息传送不全。信息发出者有时为了缩短时间,使得原有信息变了样。例如一位护士在与一位存有妄想的病人沟通时直截了当地问:“你丈夫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说他变
18、心?”这一问,很可能使这位护士变为这位病人的妄想对象。又如,护士只谈自己感兴趣的事,而没把真正的目的谈清楚,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2 .信息接收者的问题(1)信息编码不准确。思想差异、心理障碍或对信息发出者的编码、语言不熟悉,有可能误解信息,甚至理解截然相反。(2)情绪方面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信息中会夹杂着一些情绪性内容,它们同信息的本意无关,但有时却会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在信息传递中,情绪会影响人的编码或解码过程,如同样的信息,在情绪好和不好时感受就大不一样,因此可引起不同的反应和处理方式。情绪极端的情况下可以使人判断出现偏差,影响沟通的准确性。如病人在焦虑、忧郁时,很可能听不进护理人员的忠告
19、。(3)拒绝接收信息。有时接收者由于某种原因,或对发出者某护士不信任、或害怕某种治疗和检查,对信息拒绝接收。(4)忽视信息。对于各种信息,病人有时会忽视其中某些信息,主要是由于接收者与传递者的年龄、教育程度及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使接收者对于发出者的信息,不能全面的接收,常因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以致影响接收者的理解。3 .沟通渠道的问题(1)信息发出者选择的沟通媒介不合适。有些重要的事情要采取多渠道传达,否则效果不佳的方式,接收者可能不重视。例:对于青霉素阳性者,护士不仅要详细作好书面记录,还要亲自口头告知病人,并告知注意事项。(2)沟通渠道过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了改变,甚至颠倒。有人调查证明
20、,当信息连续通过五个传递过程时,可达80%的信息在传递中丢失。如护士在告知有关事项时,通过多人传递(多位护士或家属)至病人处,信息会失真。(3)渠道过多相互冲突。有时渠道过多可出现互相冲突,如护士向病人告知的手术前注意事项与医生告知的不相一致。(二)护士自身因素的问题影响护患有效沟通,除了沟通过程中的环节外,护理人员的自身因素也是很重要的。能否与病人顺利地沟通,护士自身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护患之间能否迅速、顺利地进行有效沟通。如护士在与病人交谈时不断地打断对方讲话;或病人谈及伤心事并痛哭流涕时,护士没有适当的反应或称“不要哭,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或谈话时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予以否
21、定,即不接受或否定病人的看法和感受而阻碍病人的表达,亦无法得知其真正的想法。例如病人表示:“我听到师傅在骂我,不是人”护士你不要瞎说,哪有师傅骂徒弟的”。或给予忠告或建议,当护理人员抓不到病人所发信息的意义,抓错重点时,就可能发生此种障碍。例“你应该”或“你怎么不”或给予不实的保证,一旦病人发现护理人员有不实的沟通,则会产生不信任的现象,以后护理人员说的话病人就不会重视,沟通也变得毫无意义。要避免讲“你好好表现,很快就会出院”。这些均会阻碍护患深入沟通。六、治疗性沟通的技巧精神障碍病人需要别人对他的问题真诚地感兴趣,视他为平常人般地关心他、并与他沟通。护理人员学习一种能将对话成为整个治疗环境的
22、一部分的贯通方式是很重要的。要建立这样的气氛并不容易,它需要时间、耐心、知识及技巧,常见的沟通技巧可分为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下面就沟通技巧作介绍。(一)语言沟通技巧与病人会谈的态度和技巧:1 .满腔热忱,富有亲切感和同情心病人患病后无论生理、心理都需要他人帮助。这种需求比平常更多,更强烈。他所需求的不只是常人所需要的一般微笑和打个招呼的和善态度,他更需要同情、理解和关注,所以我们更要满腔热忱地去帮助他。很多病人患病后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担忧,产生焦虑不安,变得特别敏感。他们常常从医务人员的表情、动作来猜测自己病情的轻重及有无治愈的希望。所以,我们在抢救病人时要做到沉着、冷静、不要慌张,要关心病人
23、、体贴病人,使病人见了护士在旁边就有一种安全感和希望,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关心。2 .接纳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人格要接纳病人情感,努力去理解他的行为,不要采取批评指责的态度。让病人有充分倾诉的机会,认可其谈话的价值,即使其讲话粗鲁,甚至不礼貌,也要忍耐。3 .从病人的立场出发,建立会谈关系护士的态度要温和,要使用彼此听得懂的语言。首先要放松,告诉病人请他来的理由,让病人安定下来,与护士建立会谈关系。4 .细心观察在会谈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听要说外,还要对病人的一举一动察言观色,注意他的言外之意,同时也要观察他的情绪等变化。尤其是精神障碍病人,从谈话可发现他的症状变化、思维等情况。5 .提问的技
24、巧提问是“交谈的基本手段”。交谈者能否提出合适的问题是有效交谈中最重要的技巧。一般来说有两类提问方式:开放式和封闭式。(1)开放式提问给回答一方以思考判断和发挥的余地,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观点、意见、思想和感情。提问者可从对方的回答中获得较多的信息。如“您有哪些不舒服?您是因为什么原因来看病的?”(2)封闭式提问将病人的反应限制于特别的信息范畴之内的问题为封闭式问题。常被人们与是非题联系在一起,如回答“是或“否”。如“你是否经常吸烟?”“你感到你的呼吸比昨天好些,差些,还是基本上一样?”“你的家族中有心脏病史吗?”“生病使你感到恼怒吗?”封闭式提问常用于收集统计资料,病史采集或获取诊断性信息、为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科 护理 基本技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9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