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影像科放射摄影体位标准操作规范(50种体位图文详解).docx
《医院影像科放射摄影体位标准操作规范(50种体位图文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影像科放射摄影体位标准操作规范(50种体位图文详解).docx(1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第一医院影像科摄影体位标准一、胸部后前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80200CML患者面向立位胸片架,前胸紧贴探测器,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影像接收器中线垂直且重合。2.双手向内翻转180,手背放于骼腰部,双肘及肩部前移并贴紧近探测器,头上仰。3,照射野上缘超出肩部软组织。小儿胸片尺寸根据患者的胸廓大小,选择合适尺寸的照射野,摄影距离120150CM,并降低摄影条件,不能站立的采用仰卧位投照。4 .曝光时嘱咐患者深吸气后屏气。5 .中心线经第6胸椎水平垂直射入影像接收器。肋膈角标准片显示:L肺野部血管影(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外带能连续追踪;并且清晰可见直径2mm的血管影。2,肩胛骨内侧缘投影于肺野之
2、外;清晰可见末梢血管、气管和邻近的支气管、横隔和双侧肋膈角、心脏和主动脉边缘;可见横隔以上完整胸廓结构;隐约可见心影后肺野及脊柱。3.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二、胸部侧位摄影: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80200CM1 .患者侧立于胸片架前,胸部患侧紧贴探测器,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探测器平面平行。2 .身体直立,双臂高举并交叉置于头上。照射野上缘超出肩部。3 .曝光时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4 .中心线经腋中线第六胸椎水平高度垂直射入影像接收器。标准片显示:1肺野部血管影(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外带能连续追踪;并且清晰可见直径2mm的血管影。2双肺后缘重叠;清晰可见心脏后缘、主动脉、横膈、胸
3、骨和胸椎;可见气管、肋膈角。3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三、颈椎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立于摄影架前,颈部正中矢状线与影像接收器中线重合,两臂下垂置于身旁。2 .头上仰,听鼻线垂直于影像板,下颌骨下缘与枕骨下缘连线垂直影像接收器。3 .摄影范围包括外耳孔上缘至第一胸椎4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上缘(第4颈椎)垂直射入影像接收器。下颌不能上仰者中心线可向头侧倾斜58。标准片显不:L显示包括颅底、第一胸椎和颈部两侧软组织的颈椎正位像;清晰可见棘突、横突、骨皮质和骨小梁;可见椎间隙与钩椎关节、气管及邻近软组织边界。2 .第三至第五颈椎位于该图像中心部位;两侧横突、椎弓
4、根对称显示;下颌骨下缘与枕骨下缘重叠。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四、颈椎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臂尽量下垂置于身旁,使肩部放低。2 .头后仰,听鼻线平行于影像板。3 .摄影范围包括外耳孔上缘至第一胸椎。4 .中心线经甲状软平面上缘,第4颈椎垂直射入影像接收器。2标准片显示:L显示包括颅底、第一胸椎和颈部前后软组织的颈椎侧位像;清晰可见棘突、椎体、椎间隙、骨质结构及颈部前后软组织。2.第三至第五颈椎位于该图像中心部位;一侧椎间关节呈切线位显示;椎间隙无双边影,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3.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五、颈椎前后
5、斜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取前后立位,人体冠状面与影像接收器成45。,被检侧远于影像板。2 .头颅矢状面与影像板平行,下颌前伸、上仰。3 .摄影范围包括外耳孔上缘至第一胸椎4 .中心线垂直或向头侧倾斜58。,经第四颈椎射入影像接收器。(前后斜位时,显示远胶片侧椎间孔、椎弓根。)标准片显示:L显示棘突、椎体、椎间孔,清晰可见骨质结构;可见颈前后软组织边界。2 .第三至第五颈椎位于该图像中心部位;椎体显示为斜位影像、远片侧椎间孔边缘清晰锐利。近片侧椎弓根位于椎体前1/3,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六、第1、2颈椎开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
6、离100120CM1 .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或坐位头靠于摄影架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平板探测器中线重合。2 .头后仰,使上颌切牙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3 .中心线经上、下切牙连线中点对胶片中心。标准片显示:1 .第1、2颈椎于上、下齿列间显示,第2颈椎位于其正中。2 .上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相重,第2颈椎齿突不与枕骨重叠,单独清晰显示。3 .齿突与第1颈椎两侧快间隙对称,寰枕关节呈切线状显JO七、鼻骨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站立或俯卧于摄影台前,患侧面部紧贴台面,双手置于头颅两侧的台面,以稳定头部。2 .头颅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将头颅摆成标准侧位。3 .
7、将鼻骨置于平板探测器中心。4 .中心线经鼻根部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示:L显示鼻骨侧位像。2,鼻骨显示鼻根部的眼眶前房,呈条形,密度较淡,上缘可见鼻额缝。八、鼻窦瓦氏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坐于立式摄影架前,取后前位,两手平放于头部两侧,支撑固定,下颌部紧贴面板。2 .头颅正中矢状面与面板垂直,并与面板中线重合。3 .头部后仰,听眦线与面板夹角为37。鼻尖置于平板探测器中心。4 .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鼻尖垂直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不:L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于眼眶之下,显示为倒置的三角形。2 .颍骨岩部投影于上颌窦影的下方。3 .后组筛窦及额窦显示良好。九、肩关节正位摄影
8、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仰卧或站立于摄影台前,肩胛骨喙突置于平板探测器中心。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前。2 .平板探测器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3 .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4 .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患者,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标准片显示:1 .显示肱骨近端和锁骨外2/3以及肩胛骨的上半部分;显示肱骨头和关节盂的关系;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可见软组织层次。2 .肱骨大结节位于肱骨外上方;肱骨小结位于肱骨头外1/3处显示。4,肱骨头、肩峰及锁骨纹理显示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辨。十、胸椎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
9、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中线。2 .两臂放于身旁,下肢伸直或屈膝。3 .胶片上缘包括第七颈椎,下缘包括第一腰椎。4 .中心线经第6胸椎(颈静脉切迹至剑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影像接收器。(可利用X线管的阳极效应,阳极在头侧,阴极在足侧)标准片显示:L显示第一至第十二胸椎的正位像;清晰可见椎间隙、骨质结构;对称显示胸锁关节、横突及双侧肋骨。2 .第一至十二胸椎及第七颈椎或第一腰椎呈正位,显示于该图像的中心部位。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十一、胸椎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床面中线。2 .双手抱头,双骸及
10、膝关节屈曲。3 .摄影范围包括第三胸椎,下缘包括第一腰椎。4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经第7胸椎(腋中线与肩胛下角或男性乳头的交点)射入影像接收器。(可利用X线管的阳级效应,阳极在头侧,阴极在足侧。)-胸椎体椎间隙林突间孔标准片显示:-肩胛骨推弓根1 .显示第三至第十二胸椎的侧位像;清晰可见椎间隙、骨质结构。2 .椎体居中,椎体边缘呈一条线状,椎间隙影像显示清楚,椎体后缘无双边。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十二、腰椎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中线。2,两臂放于身旁,下肢屈膝,使腰部紧贴床面。3 .胶片上缘包括第十一胸
11、椎,下缘包括上部舐椎。4 .中心线经第3腰椎(脐上3cm)垂直射入影像接收器。第12肋骨标准片显不:L显示第十一胸椎至第二舐椎及两侧腰大肌的正位像;清晰可见椎弓、椎间关节、棘突、横突、椎间隙、骨质结构;可见腰大肌。2 .椎体序列位于该图像中心部位,两侧横突、椎弓根对称显示;第三腰椎椎体各缘无双边。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十三、腰椎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身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床面中线。2 .双手抱头,双酸及膝关节屈曲。3 .摄影范围包括第十一胸椎,下缘包括上部舐椎。4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经第3腰椎(骼啃上3cm)射入影像接收器
12、。标准片显示:L显示第十一胸椎至第二舐椎及部分软组织的侧位像;清晰可见椎体骨质结构;可见椎弓根、椎间孔和邻近软组织、椎间关节、腰能关节及棘突。2 .椎体居中,椎间隙影像显示清楚,椎体后缘无双边。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及栅切割伪影。十四、腰椎斜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成45。.2 .腰椎序列长轴与平板探测器长轴中线重合。3 .平板探测器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舐椎。4 .中心线经第3腰椎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5 .常规摄取左后斜位和右后斜位,以便双侧对比观察。横突(远片侧)椎弓峡部下关节突(近片侧)棘突舐骨椎弓根 (近片侧
13、)上关节突 (近片侧)横突(近片侧)标准片显示:L显示腰椎斜位影像,第15腰椎及腰舐关节影像位于照片正中。2 .近平板探测器侧的各椎弓根投影于椎体中,椎间小关节间隙呈切线状。3 .椎间隙及骨结构显示良好,第3椎体上、下缘均呈致密线状影。4 .腰椎附件在斜位片上显示如“犬状”形态,近台侧的横突如“犬嘴”,椎弓根如“犬眼”,椎弓峡部如“犬颈”,上关节突如“犬耳”,下关节突如“犬前腿”,远离台侧的下关节突如“犬后腿”,横突如“犬尾”,“耳”与“前腿”间的窄隙为近台侧的小关节间隙。十五、手后前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在摄影台旁侧坐,屈肘90。o2 .手掌紧贴平板探测器,五指自然
14、分开,第三掌骨头置于平板探测器中心。3 .中心线经第三掌骨头垂直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示:L影像应包括腕关节及全部掌指骨,第三掌指关节位于照片正中。2 .五个指骨以适当的间隔分离状显示。3 .第二到第五掌指骨呈正位,拇指呈斜位投影。4 .腕骨至指骨远端骨纹理清晰可见,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十六、手后前斜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在摄影台旁侧坐,屈肘90。o2 .第五掌骨和指骨内侧贴近平板探测器,手内旋,使手掌冠状面与平板探测器成45。o3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指尖触及平板探测器。4 .中心线经第三掌骨头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不:1 ,全部掌指骨及腕关节包括在照片内,
15、呈斜位投影,第三掌指关节位于照片正中。2 .全部掌指骨骨纹理清晰可见,软组织层次显示良好。3 .大多角骨与第一掌指关节间隙明确。十七、腕关节后前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在摄影台旁侧坐,屈肘90。o2 .手成半握拳,腕关节置于平板探测器中心,腕部掌面紧贴平板探测器。3 .中心线经尺骨和梯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摄入平板探测器。尺骨标准片显示:L腕关节诸骨位于照片正中,呈正位显示,包括尺横骨远端及掌骨近端。2 .掌腕关节及横腕关节间隙显示清晰。远侧槎尺关节略有重叠。3 .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十八、腕关节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在摄影台旁侧坐,屈肘
16、90oo2 .手和前臂成侧位显示,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平板探测器。3 尺骨茎突置于平板探测器中心。4 .中心线经尺骨茎突垂直摄入平板探测器。-小多角骨头状怦舟告-月骨一尺骨标准片显示:L显示被检侧腕关节侧位影像;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腕关节间隙;可见软组织层次。2尺、梯骨远端重叠良好;第二至第五掌骨近端全部排成直线且重叠;通过重叠的梯骨能够显示尺骨远端的边缘。3.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十九、尺槎骨前后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面向摄影床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手背紧贴平板探测器;肩部略向被检侧外旋。2 .前臂长轴与平板探测器长轴平行一致。3 .平板探测器上缘
17、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 .中心线经前臂中点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不:L显示完整的梯骨、尺骨和腕关节、肘关节的前后位像;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可见软组织层次。2 .前臂长轴与该图像长轴平行,横骨头和槎骨粗隆略与尺骨重叠。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二十、尺梳骨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屈肘90.2.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平板探测器,肩部放低,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平板探测器上缘包括肘关节,下缘包括腕关节。4.中心线经前臂中点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梳骨粗隆肱骨滑车椀骨茎突肱骨尺骨鹰嘴标准片显不:L显示完整的槎骨、尺骨和腕关节、肘关节的侧位像
18、;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可见软组织层次。2 .尺骨冠突与梳骨头重叠,肱骨外上镰与滑车重叠。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二十一、肘关节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面向摄影床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2 .尺骨鹰嘴突置于平板探测器中心并紧贴平板探测器。肩部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 .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示:L影像包括肱骨远端及尺槎骨近端,其关节间隙位于照片正中显示。2 .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示,明确锐利;可见双侧肱骨上牌轮廓;槎骨头、梯骨颈与尺骨无重叠或略有重叠。3 ,鹰嘴窝位于肱骨内外镰正中稍偏尺侧。4 肘关
19、节诸骨纹理及周围软组织清晰可见。二十二、肘关节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屈肘900.2 .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平板探测器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3 .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肱骨标准片显示:L显示肱骨远端、肘关节及尺骨近端侧位影像;明确显示肘关节间隙;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可见软组织层次。2 .肘关节位于该图像中心;肱骨内外镰重叠;约半个挠骨头与冠状突重叠。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二十三、肱骨前后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立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前臂伸直稍外展,掌心朝上,对侧肩部稍
20、抬高,使被检侧上臂贴近平板探测器。2 .肱骨长轴与平板探测器长轴平行一致。3 .平板探测器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4 .中心线经肱骨中点,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示:1 .显示肱骨,包括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前后影像;清晰可见骨皮质和骨小梁;可见软组织层次。2 .肱骨大结节充分展示;可见肱骨外上牌和内上牌。3 .密度和对比度良好,无运动伪影。二十四、肱骨侧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1 .患者立位或仰卧于摄影台上,对侧肩部稍垫高,使被检侧上臂尽量接近平板探测器。2 .被检侧上臂与躯干稍分开,肘关节弯曲成90。,置于胸前,肘关节呈侧位姿势。3 .肱骨长轴与平板探测器长轴平行一致。4
21、 .平板探测器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肘关节。5 .中心线经肱骨中点,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标准片显示:L显示肱骨侧位影像,软组织影像显示良好。2 .肱骨内外踝重叠;可见肱骨小结节。3 .如病变局限于肱骨一端,摄影时可包括邻近一端关节。4 .疑外科颈骨折时,可采用肱骨上端穿胸位。二十五、足前后正位摄影体位:摄影距离100120CML患者仰卧或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弯曲,足底部紧贴平板探测器,足长轴与影像接收器长轴平行。2 .平板探测器上缘包括足趾,下缘包括跑骨。3 .中心线经第3跖骨基底垂直射入平板探测器。4 .若重点观察诸附骨,中心线可向足跟侧倾斜10。15。.标准片显示:L显示全部趾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影像 放射 摄影 体位 标准 操作 规范 50 图文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97027.html